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城乡融合视角下产业协调发展综合评价——以新疆地区为例

时间:2024-07-06

◆袁 培 陈晓婷

一、引言

在传统城乡关系中,“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的思想致使农村第一产业发展仍然滞后,农村非农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在二三产业大力发展的基础上,第一产业尚未形成系统有效的发展模式,导致城乡之间差距明显,城乡间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产业发展格局有待进一步探索。当前,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乡发展阶段,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局面正在进一步显现。在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中,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既是城乡融合的重要内容,也是城乡融合的发展基础,更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本文认为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含义为在政府的指导下,城乡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形成资金、技术、人口、信息等要素的双向自由流动,并引导三次产业找准发展空间,科学布局并积极交流合作,从而增强城乡产业关联,形成城乡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态势向好局面,最终实现城乡产业一体化稳步发展。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突出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并着重强调促进农村三次产业发展,鼓励广大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2019 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健全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产业增值”。可见,国家高度重视城乡产业发展,特别对于新疆等西部边远地区,城乡产业差距较其他发达省份来说过大,城乡产业协调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省份。因此,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新疆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促进新疆城乡产业发展以及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文献综述

21 世纪以来,城乡产业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备受学者关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从第三产业角度出发,秦翠兰、申海成[1]以第三产业发展为切入点,对山东省城乡协调进行实证研究,认为第三产业发展与城乡发展并不同步。陈晨[2]认为要想以第三产业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必须清楚认识到城市和乡村是彼此相互依存且良性互补的有机统一体。郭克莎[3]指出快速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由此促使农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从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从休闲产业角度出发,弓志刚、高川[4]指出要根据城乡间经济基础、资源禀赋、社会条件等因素最大限度发挥城乡比较优势原则,并整合城乡休闲产业,优化城乡休闲产业空间结构等城乡协调发展路径。谭莹[5]认为农村生态休闲业对城乡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产业互补、要素资源流动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生态平衡。

从发展路径角度出发,王琼[6]认为应该把农业和非农产业的现代化作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就要实现高度城镇化和城乡居民福利均等化。佟光霁、李存贵[7]提出通过城乡三次产业合作、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等产业合作方式促进城乡产业发展。成德宁[8]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城乡产业协调发展路径,在宏观层面需要推进技术创新,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城乡产业分工发展基础;在微观层面需要企业加快创新和转型,形成新型的城乡产业网络组织。徐宏[9]指出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城市和农村的相关产业,加强城乡间紧密联系,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城乡产业协调发展。

上述文献主要集中在某一产业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对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系统分析较少,且对当前城乡产业发展根本影响因素少有研究,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产业发展来说,更应该关注其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动态。因此,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选取13 个具有代表性指标对新疆2018 年的14 个地州市城乡产业发展进行实证研究,试图对新疆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影响因素以及发展路径进行探讨。

三、新疆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现状

(一)新疆城乡产业发展经济状况

由表1 可以看出,西北五省以及全国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取得了有效进展。2018 年,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764 元,高于五省平均发展水平,居于五省第二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975 元,居于五省第一位;虽然新疆城乡居民收入比在2018 年高于全国平均数,但在五省中依然排名最末,新疆城乡产业发展水平在全国还处于中下游发展阶段。

表1 西北五省城乡居民收入比较

由表2 可知,历年来新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始终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有明显的扩大趋势,2009 年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为8375 元,而到2018 年收入绝对差距达到20789 元。但从增幅来看,二者的年增幅相差较小,说明新疆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缓。虽然各年份之间存在一定的波动,但从整体来看,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9 年的3.16 下降到2018年的2.74,下降了13.29%。这反映了新疆城乡产业发展在经济层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二)新疆城乡产业结构状况

新疆作为农业大省,城市发展主要以二三产业为主,农村则以第一产业为主。近年来,由于国家倡导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新疆一二产业生产总值比例整体上在下降,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比例在上升。从表3 可知,第一产业在新疆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从2009 年的17.4%下降到2018 年的13.9%,下降了20.1%;第二产业在新疆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从2009 年的45.3%下降到2018 年的40.4%,下降了10.8%;而第三产业2018 年在新疆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为45.8%,相比于2009 年的37.3%上升了22.8%。

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动,就业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表4 可以看出,以城镇、农村就业结构划分来看,新疆的城镇就业比例从2009 年的48.1%上升到2017 年的54.4%,城镇就业比例增加的同时,农村就业比例从2009 年的51.9%下降到2017 年的45.6%,下降了12.1 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划分来看,新疆一二三产业就业结构比例从2009 年的49.4:14.7:35.9 变化到2017 年的40.9:14.4:44.7。

表2 新疆城乡居民收入纵向比较

就新疆城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现,第一产业在新疆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下降了20.1%,高于第一产业就业结构比例的17.2%;第二产业在新疆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下降了10.8%,高于第二产业就业结构比例的2.0%;而第三产业在新疆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上升了22.8%,低于第三产业就业结构比例的24.5%。这表明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基本上与就业结构变化趋势一致,减少了劳动力在各产业间的转移阻碍,但从侧面也反映出大量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造成农村劳动力短缺,是农村经济发展衰退。总的来讲,虽然整体上新疆城乡产业发展态势逐渐向好,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在扩大,城乡产业间发展仍然存在严重不平衡现象。因此本文将运用实证方法对新疆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与此分析新疆各地州间城乡产业发展差异以及形成原因。

表3 新疆三大产业生产总值比例(单位:%)

表4 新疆城乡就业结构比例(单位:%)

四、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考虑到数据可得性问题,本文参考李存贵[10]的评价指标体系,将从产业发展及成果分配、产业要素联系、基础设施水平三个层面对新疆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展开分析,共选取13个指标对新疆2018 年14 个地州市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5)。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

各项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2019》以及西部五省各省2019 年统计年鉴,个别缺失数据根据线性插值法计算所得。因所构建的指标体系中包括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因此首先对逆向指标进行取倒数方法使其正向化;利用Z-score 法对各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个指标间数量单位的不同以及量纲差异。在标准化处理之后,以零点作为平均水平临界点,正值代表高于平均水平,负值代表低于平均水平。

表5 新疆城乡产业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三)因子分析模型

因子分析法通过相关关系进行数据分析,并在观测数据之上进行降维处理,将同一本质的变量归纳到同一个公因子,即将多个指标(X1,X2,X3,...,Xn)归入几个独立且有联系并包含原来指标信息的综合指标(F1,F2,F3,...,Fn),其数学模型为:xi=bi1F+bi2F2+…+bimFm+εi,(i=1,2,…,4,m≤14)

其中F1,F2,...,Fm是公共因子;bim是因子载荷,用来反映第i 个变量在第m 个公因子上的重要程度;ε 是特殊因子。

矩阵形式的因子分析模型为:X=AF+bε,其中,A为载荷矩阵。

五、新疆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实证分析

根据本文构建的新疆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搜集2018 年新疆14 个地州市的统计数据,利用spss 26.0 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新疆各地州市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及相关分析。

(一)可行性与前提性检验

表6 检验结果可知,KMO 检验值为0.616,显著性P 值为0.00,在5%显著性水平范围以内,说明本文选取的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表6 KMO 和巴特利特检验

(二)信度检验

因子分析中,对原始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可能会降低原始指标信度,因此要对原始数据指标进行数据检验。对原始指标能够提取60%以上的信息认为符合较高信度检验标准。表7 显示评价指标中提取率最低为61.2%,大于60%,证明所有指标提取都符合信度检验。

(三)提取公因子及命名

表7 公因子方差

对新疆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各项指标按照特征根大于1,累计方差百分比在80%以上的原则进行公因子的提取,结果如表8 所示,共有4 个公因子被提取,累计百分比为89.148%,即前4 个公因子能够解释原有指标89.148%的数据,都能够较好的反映原始数据所表达的信息。

表8 总方差解释

通过最大方差法旋转后,可以更清楚的为4 个公因子进行命名,如表8 所示。因子F1 主要包括农业从业人员人均耕地面积、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村人均用电量、农村非农就业人员比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化水平,因F1 中包含了各准则层指标,故命名为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因子;因子F2 主要包括第二三产业总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节水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故命名为城乡发展差距因子;F3 包括农村水库数,故命名为基础设施发展因子;F4 主要包括化肥施用量、通宽带村数、城乡居民收入比,故命名为城乡要素联系因子。

(四)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及因子排名

根据以上分析步骤,可以获得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见表9),从而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各因子得分。

根据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可计算出新疆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计算公式如下:

计算结果的排名如表10 所示。

(五)结论

将因子综合得分F 作为Q 型层次聚类法的变量,距离测度方法选取平方欧式距离法,类别距离计算方法选取组间连接法,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疆个地州市的聚类分析,分类结果如图1 所示。

第一类归为新疆城乡产业高度协调发展地区,包括乌鲁木齐市和克拉玛依市。从表10 可以看出,这类区域在F1 因子即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因子和综合得分中排名前二名,是因为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首府,是全疆经济、科技、政治、文化的中心;克拉玛依市是国家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也是新疆重点建设的新型工业化城市。这类区域经济发展综合实力较强,城市辐射效应大,能够带动周边乡村的产业发展。但克拉玛依市在第二个公因子和第三个公因子中排名中等,主要源于克拉玛依主要以石油行业为主,城乡发展差距过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相比较为落后。

第二类归为新疆城乡产业中度协调发展地区,包括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哈密市,这类因子得分排名规律性较弱。除巴州以外其他区域第一个因子排名均比较靠前。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塔城地区在第二个因子中排名较后,主要归因于其城乡发展水平不均衡。第四个公因子中阿勒泰地区排名靠后,主要原因是阿勒泰地区城乡要素流动较弱,缺少城乡产业间要素互动。

表10 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第三类归为新疆城乡产业低度协调发展地区,包括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吐鲁番市、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这类区域综合得分均为负数,在综合得分排名中普遍靠后。除吐鲁番市以外,其他区域为南疆四地州,均为新疆主要扶贫开发地区。这类区域普遍基础设施条件差,城乡产业联系较为松散,中心城市对乡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较弱,乡村产业化水平整体偏低,规模效益没有显著性提高。克州在第二个公因子和第三个公因子中排名较前,主要源于2017 年克州大力实施“九项惠民工程”,使城乡产业差距不断缩小,城乡产业要素联系较为紧密。同时,喀什地区在第四个因子中排名突出,可能是因为城乡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以及新疆对于喀什地区脱贫攻坚成果的显现。

通过Q 型层次聚类分析,可以直观的看出新疆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布,评价结果也符合客观现实。总的来说,新疆各地州市城乡产业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城乡二元结构差异问题比较突出;石油资源丰富地区对城乡产业发展水平的贡献较大,城乡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州市多为交通干线和交通枢纽的必经之地;乌鲁木齐、克拉玛依两个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水平高的区域都集中在北疆,而东疆和南疆没有实力雄厚的区域支撑城乡产业发展,城乡整体产业协调发展动力不足,导致北疆、东疆与南疆的城乡产业差距日渐扩大。

六、政策建议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共同居住的省区,而大多数少数民族定居于南疆经济落后地区,因此政府在保证新疆现有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处理好城乡产业协调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意义。现以上述分析得出新疆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以期能为政府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缩小新疆城乡产业差距,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新疆整体上城乡产业发展差距过大,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加快,城市产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乡村仍然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农业现代化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提升。因此,政府首先应该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减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鼓励城乡产业发展水平高地区居民购买南疆贫困地区产品,使南疆村民有一定的收入保障。其次,政府应该引导和扶持城乡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制定合理的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政策,强调发展高质量高效益的产业与产品,重点加强城乡间产业关联与合作,尤其要大力发展城乡间带头作用强的“龙头产业”。最后,加快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拓宽农业产业链,并结合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发展农业。南疆地区可以将其特色农产品如红枣、核桃、巴旦木杏仁等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到内地各大市场,以此提升农村产业发展活力。

图1 系统聚类谱系

表10 新疆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各因子及综合排名

(二)加强新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乡产业互通增效

推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只有这样,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才有基本的物质保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府应把新疆城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规划,在北疆的基础设施不断向东疆和南疆延伸的同时,还要保证各地区城市的基础设施不断向乡村延伸。政府应该加强信息技术与物流网的重点建设,加大农村技术支持与资金投入,有效利用“互联网+”等网络技术增加农村网络覆盖面积,提升城乡间物流快速发展。通过分析得知,南疆四地州以及吐鲁番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环节薄弱,南疆四地州应该抓住脱贫攻坚关键时机,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改变政府资金城市偏向政策,重点发展贫困地区乡村基础设施,以期提升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三)促进新疆城乡要素资源双向流动,实现城乡要素紧密联系

由于乡村区位条件的差异性以及经济的分散性,往往资源要素仅从乡村流向城市,因此,要通过各种手段,确保新疆城乡要素资源双向流动。首先,应对向城市转移的劳动力健全城市落户政策,使其享有与城市户籍人口同等条件的待遇。其次,应鼓励城市人才下乡,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使毕业大学生以及城镇退休人员回乡工作,实现人才要素在城乡的双向流动。与此同时,应制定激励政策使北疆与东疆优秀人才赴南疆工作,特别是南疆的平困村地区,亟需优秀人才进村,提高乡村整体发展水平。最后,应提倡城镇各大金融机构融入到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中,在资金要素方面做到紧密连接。只有各要素实现城乡双向流动,才能保证新疆城乡产业稳步向前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