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于海军 盛春喜
走进吉林省辉南县样子哨镇太平沟村,远远地就能看到一块大石,“新时代村”4个大红字十分耀眼,“新时代村原来叫李家店屯,隶属于太平沟村,2012年村里建合作社时改的名字,就是希望能够带领大家发家致富,走进新时代。”村合作社理事长、太平沟村党支部书记张晓东说。
在新时代村,村民们早就用上了自来水,室内也有下水了,和城市楼房差不多。这些年,村子里再见不到生活污水,从前的排水沟如今多了一些游动的小鱼,庭前屋后皆是景,静谧而美好。谈起村子能有今天的变化,张晓东指着街道两侧的电线杆,“今天的生活,感谢党和政府,感谢电力人。”
提起用电,今年75岁的王喜春老人最有发言权,他是土生土长的太平沟村人,自1967年起就担任村主任,这一干就是大半辈子。他见证了村子这些年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世纪50年代那会儿,家家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其实是一种无奈,家家住着泥草屋,没有电,点着小煤油灯,为了省灯油,天黑不睡觉也躺在炕上。”王喜春说,那个年代,煤油灯、蜡烛就是百姓家中的照明工具。看到城里通了电,村民们十分羡慕。
1963年,是值得载入村史的一年。这一年,村里通过自筹资金买了一台变压器和电线,大家在山上砍了几棵差不多粗细的树当作电线杆。村民们抬树、挖坑、扛线,供电人员负责杆上作业、牵引拉线。大家齐心协力,在村里架起了一条6.3千伏的供电线路,装上了一台30千伏安的变压器。
“这可是全村的一件大喜事,全村人聚在生产队,合上开关的那一刻,灯亮了,村里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比过年还高兴。”提起送电那天,王喜春自豪地说,全村100多户人家共用一台变压器,电压低,虽然灯不太亮,但村民们都很满足,毕竟周边很多村还没通电呢。
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村民生活水平提高,家家户户住上了砖瓦房,电视机、电风扇、洗衣机等家用电器进入寻常百姓家。由于供电量有限,家用电器又日渐增多,“半边亮、半边黑”、电饭锅做出夹生饭等状况时有发生。
1985年,通化供电公司针对农村供电半径大、导线细、变压器容量不足等问题,吹响了农村电网建设的号角,供电人为了加快乡村电网建设,夏战“三伏”,冬战“三九”,时常能看到他们在乡村田埂和山坡上奔忙的身影。
经改造,电线杆由过去5米高的木杆换成了8米、10米的水泥方杆,主干线的导线截面由原来的16平方毫米,更换成35平方毫米、50平方毫米,供电半径由1000~2000米缩短至500米,一台30千伏安的变压器也换成了两台50千伏安的变压器,村民用电状况有了极大改善。随后,通化供电公司启动了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电价低了、电压稳了,供电更可靠了,供电人的努力老百姓看在眼里,美在心头。
2012年,乡村经济驶入快车道,太平沟村抓住时机,率先搞起了智能温控果蔬大棚合作社。
“别小看这些大棚,可都是现代化大棚,浇水、加热、降温、通风不用人工,全都用电。”仅用半年时间,张晓东就带着大家建起了52座温室大棚。
负责村里供电的辉南县供电公司样子哨镇供电所所长郑松海,带领工作人员对现场所需负荷情况进行调研,专门为此项目开辟了办电“绿色通道”,简化一切办电流程。经过电力人员近一个月起早贪黑抢工期,5公里10千伏电缆线路、4台80千伏安变压器全部安装完成,保障了大棚用电需求。
2014年,见大棚收益不错,张晓东决定带着乡亲们继续扩建,新建的大棚准备种植反季节蔬菜和水果。说干就干,大家齐动手,很快29栋温室大棚拔地而起。“确定建设大棚后,我第一时间联系郑所长,让他帮忙提前把线路架上,不能建完再安电,耽误事儿。”张晓东说。
为大棚架设线路时,鄭松海经过现场勘察,发现从村里到大棚电力线路中有一公里10千伏线路在农网改造的项目范围内,这样合作社就可以少建一公里多的供电线路。经过一周多冒着寒风紧张施工,电力工人加班加点提前让合作社新建大棚通上了电。在3月初农网开始施工时,该公司又率先对新时代村的电网进行改造,让合作社用上了正式电。
看到少投入建设一公里电力线路,张晓东和合作社的村民十分高兴,该公司在村里进行电网改造期间,村民们不仅未发生矛盾,很多村民还主动帮忙清理电力设施周边的柴草垛等杂物。
和谐宜居、生态优美、乡风文明的新时代村。
郑松海是保证合作社供电的负责人,供电所专门配备了两名工作人员,定期上门帮助检修用电线路和设备,特别是抽水、加温和卷扬设备,每个月工作人员都要过来认真检查一番。
这些年,太平沟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使用煤油灯、蜡烛到用电灯,从暗如荧光到亮如白昼,从单一的白炽灯光,到五彩缤纷的彩灯。小小村庄的可喜变化,见证了通化电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强到优;从上门抄表到智能电表;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从客户“跑断腿”到“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的巨变。
新冠肺炎疫情疫情虽然没有波及辉南县,但是也要求各个村子加强管控,不允许村民聚集。
“其实,我们村就算不管控,村民们也没时间聚集。大家不是在菜地里忙着侍弄菜,就是在网上卖菜。现在,我们村里的电商已经形成规模,大家把时间都用在如何赚钱上了。”张晓东说。
如今的新时代村,恰如其名。村民们踏在宽敞的马路上,住着宽敞的大瓦房,用上充足的智能电,互联网触手可及。一个和谐宜居、生态优美、乡风文明的村庄展现在大家面前。这个曾经偏远的小山村,如今成了“菜篮子”“钱袋子”,成了百姓们的“聚宝盆”,处处散发出勃勃生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