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改善师生读书现状的途径透视

时间:2024-07-06

李春杰

(宝鸡教育学院,陕西宝鸡721004)

人们常说“最是书香能致远”。多读书、读好书是一个人提高素质的重要方法。良好的阅读使学生能够感悟对世间情感、态度、生活观的不同认识,理性的形成对社会、对生活的正确看法。充满书香的校园中浓浓书香会浸润师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而强大的“书香”气场能为“立德树人”提供成长正能量。

在新形势下,青少年学生的培养应当努力寻找能够有效地深入学生心底、震撼学生灵魂、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并且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新途径。而古今中外优秀的文艺作品正能起到潜移默化、直逼心灵、震撼人性的作用。这种意义上讲,师生良好的阅读所形成的书香,使生活于其中的师生又享受“书香”的“浸润”,“书香浸润”成为“立德树人”的一个有效途径。

那么,中小学校园师生读书现状到底如何呢?

一、中小学校园师生读书现状透视

苏霍姆林斯基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读书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工作、生活在校园里的师生理应成为一个个酷爱读书的人。当前,中小学师生读书现状:

(一)中小学教师读书的现状

读书应该是教师必须的生活方式。教师只有把读书融入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才有可能不断的创新思维、打破惯性思维,才能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并把这些映射到日常的德育工作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对学生产生影响。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教师阅读的整体状况很不乐观,实在令人忧虑。一则资料显示,3.5%的教师平均每天阅读时间不足半小时,而68%的老师每年读书量不足4本。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工作忙、教学任务重没时间;二是周而复始的教育教学工作,职业的倦怠已经消磨了读书的激情与情趣;三是“完成”工作对读书的需求不高,少了读书的动力。这些原因严重影响着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严重的影响着学校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中小学学生读书的现状

书是孩子的另外一个世界。书中丰富、生动的内容可以让孩子了解人性的美丑善恶,可以让孩子学会思考、辨别和分析,培养孩子的品行和修养。国内权威机构调查显示:近年以来,国民阅读率已连续多年持续走低。当前中小学生阅读状况如何?河南省某高校教师李霞遴选某市一所小学、一所初中、两所高中作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能在校内读书的时间更少,每天课外读书一小时以上的人数仅有20%左右;看电视是家庭的主要业余活动,很少家庭有亲子共同阅读的学习气氛。威海市在“全民读书月”活动期间,安排记者深入各中小学发放问卷,对中小学生的读书范围、读书习惯等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结果看,该市五成学生表示很少翻看各类名著。由此可见,阅读危机确实存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由得感到一丝忧虑。

二、探究改善读书现状,积极发挥“书香浸润”在“树人”中的积极作用

既然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读书氛围、书香气场能为“立德树人”提供成长正能量,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让脉脉书香浸润学生心田,使他们在“与许多高人对话”中真正立起德、树起人呢?

(一)师生同读,形成良好的阅读环境

著名的“泡菜理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泡出来的白菜、萝卜的味道,取决于泡菜汁的味道;同样,学校育人的氛围与环境决定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素质。要想发挥“书香浸润”在“立德树人”中的积极作用就要重视阅读环境的建设。笔者认为,良好的阅读环境是从师生同读开始的。因为师生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喜好,也由于学生“向师性”的驱使,教师能通过阅读尽快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那如何进行师生共读呢?首先要选好书目。这需要教育者广泛阅读报刊,诸如《特别关注》《意林》等品位较高的文摘杂志,从中“淘宝”。我们提倡和引导学生读文学名著、青少年报刊、名人传记、科技文章等,以开阔眼界。其次是保证时间。有了好的阅读材料,就要为学生阅读提供时间上的保证。保证学生在校的阅读时间。在阅读时间里,师生捧起书来,静静地享受读书,从阅读走向“悦读”。最后是读书共享。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式:①美文共享。例如每周在黑板报上展示一两篇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发现的短小美文,大家课余时间驻足观看,奇文共赏。②天天十分钟。每天早上利用晨读的十分钟,开展“我读了XX”的活动,让学生都用简短的话来说说自己昨天读的文章。师生之间交流,既交流了读书的收获,又锻炼了说话能力。③每周一课。每周一节读书交流课,课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享读书的乐趣。

(二)家校共育,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美国前第一夫人芭芭拉·布什说:“给孩子读书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他是家长送给孩子的一件终身享用的最佳礼物。”学校就要与家庭共同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树立共育观念。学校联合家庭积极开展“书香校园”“书香班级”及“亲子共建书香家庭”“小手拉大手,同读一本书”等等活动,让家长参与进来。其次,坚持亲子共读。“撬动地球的手,就是推动摇篮的手”。父母读书,家里就有书。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通过共读,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通过共读,增进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最后,做好阅读表率。调查发现:父母迷恋书,孩子爱阅读。孩子的读书兴趣与习惯,与家庭读书氛围、父母读书习惯都有很大关系。爱读书的学生,大多数是因为父母爱好读书,自己也耳濡目染,跟着父母一起读书看报,从而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家庭教育是一种行动影响,家长一定要带头阅读,做好读书表率,让阅读成为孩子的生活常态。总之,通过家校共育,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读书的良好习惯,有力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三)书香养德,共育优秀的社会公民

关于阅读,朱永新教授认为:“一个人精神的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的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美丽的城市。”可见,阅读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有着特别的意义和价值。要想通过读书活动来培育出德才兼备的社会公民,一方面全社会都要关心儿童阅读。尤其是一些校外教育机构和为青少年服务的场所,可利用自身资源联合媒体,一起策划,用精彩活动、精品图书吸引孩子。因为儿童的阅读不单单是老师和家长的事,一个和谐的社会应时时处处有捧书的少年。另一方面,要以“书香社会”建设为引领,用一系列“书香浸润”活动来驱动“立德树人”工作的落实,诸如阅读文化培育工程,形成崇尚读书、热爱读书的氛围;阅读精品引领工程,不断完善精品推荐、引导机制;阅读阵地提升工程,加强校园书屋、阅览室、阅报栏及报刊亭建设,加强数字阅读平台建设;阅读活动示范工程,选树师生阅读活动品牌,广泛开展书香创建活动……通过这些系列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阅读大环境,从而提升广大师生的综合素质。校园“读书”工作建设确实不在言,贵在行。只要我们牢固树立抓“读书”就是抓教育、抓“读书”就是抓质量、抓“读书”就是抓德育、抓“读书”就是抓未来的理念,将学校“读书”工作建设置于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全力以赴落实“书香浸润”行动,就会有力的促使青少年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

[1] 居安平,傅祖浩.环境育人与泡菜理论[J].科学与管理,2007,1.

[2] 朱永新.朱永新教育作品(16 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

[3] 刘超.营造学校优质的“三种文化”[J].教书育人,2013,1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