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影响力评估的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策略

时间:2024-07-06

张 恺 徐昊丰

(金陵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19)

数字阅读的发展史最早可追溯至1971年7月4 日,时为伊利诺大学学生的迈克尔·哈特在实验室中偶然间意识到计算机的最大价值并非计算,而是存储、检索和查询图书馆中的所有信息资源,随后他便马上将《美国独立宣言》录入计算机,并将其以文本格式存储。由此,第一本免费电子书诞生[1]。

那么究竟何为数字阅读?狭义的理解即使用数字设备阅读以语言符号为主的数字化文本内容。从中观意义上说,除文本内容外,还包括静态的图像、表格、地图等,其概念既包含了阅读对象的数字化,又包含了阅读方式的数字化。而现今人们对数字阅读的认知更趋于广义,内容更具发散性,除电子文本、图片外,音视频等立体、动态媒体也位列其中。数字阅读是以数字化形式获取或传递认知的过程,不论载体、场合、形式,可以是任何数字化终端、任何格式,可以通过任何技术手段,可以是交互的、跨越时空的社会性阅读,也可以是私密的个人阅读[2]。

互联网诞生50 余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方兴未艾[3],数字阅读正在蓬勃发展。第七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中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全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4.94 亿,比2019年增长5.56%;电子书+有声书的人均数字阅读量较2019年增长5.5%;人均纸质书阅读量6.2 本,比2019年减少2.6 本;26.8%的电子阅读付费用户每月平均花费100 元及以上[4]。由此可见,数字阅读已经悄然成为人们日常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公共图书馆是民众获取信息服务的前沿阵地。新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引领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模式全新变革,其数字阅读服务工作也迎来强劲的发展动能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1 调研设计

1.1 数据来源

为充分了解当下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影响力及数字资源服务效能现状,笔者参考《信息与文献 公共图书馆影响力评估的方法和流程》(WH/T 84-2019)[5]设计问卷,重点调研南京地区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情况,在为期两周的调研时间内共收集有效问卷242 份,并计划以全国省级、副省级公共图书馆发布的2020年年报数据为源,因部分图书馆未发布或截至撰文时暂未公布2020年年报数据,故只选取山东省图书馆、广州图书馆、杭州图书馆等为代表的12 家公共图书馆2019年、2020年年报中数字阅读服务指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除此之外还增加了对东部地区副省级公共图书馆商购数字资源服务情况的调研,以期能详实地呈现其数字阅读服务情况。

1.2 合理设计调研问卷

基于《信息与文献 公共图书馆影响力评估的方法和流程》标准,设计了“关于南京地区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现状的调查问卷”。在设计调查项目时运用了过滤性问题、验证性问题、漏斗型问题等,既能得到真实的市民使用图书馆提供的数字阅读服务情况,也能验证相关调研题目的合理性。比如问卷中9~12题,调研了图书馆提供的资源是否能帮助使用者学习和工作?后续题目紧接着验证了使用者对数字资源服务的满意度情况,并具体到相关满意度成因的调研。

图1 过滤性、漏斗型问题设计考量数字阅读满意度

在图书馆日常服务中发现,许多市民其实不知道公共图书馆能提供免费的数字阅读服务,他们直接从互联网获取资源时往往是需要付费的。为了判断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价值,因此在问卷中也引入了经济价值的评估内容,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设计相关题目,比如用货币来衡量使用资源的价值区间是多少。

图2 货币价值衡量数字资源服务

1.3 年报数据分析框架

通过对12 份公共图书馆2019、2020年年报数据资源建设内容进行整理和初步分析,确定了分析所用框架(见表1)。主要将文献购置经费、数字资源经费以及能体现数字阅读服务影响力的资源访问量、下载量、资源个数进行梳理,记录基本概况。

表1 部分公共图书馆年报数据分析框架

1.4 商购数字资源服务分析框架

调研杭州图书馆、广州图书馆、金陵图书馆、宁波图书馆、深圳图书馆、青岛图书馆、济南图书馆,7家东部地区副省级公共图书馆所提供数字资源服务情况统计整理,确定以资源类别、使用渠道构建分析框架(见表2)。可以横向对比分析各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差异及提供服务方式的特点。

表2 商购数字资源服务分析框架

2 调研结果

2.1 数据分析,发现数字阅读服务难点

总结《信息与文献 公共图书馆影响力评估的方法和流程》中对公共图书馆影响力作用范围的阐述,大致可分为对个体的影响力、对图书馆所属机构或社区的影响力、社会影响力三大块。此次问卷调研显示当下南京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数字阅读资源及相关服务在对个体及社会影响力方面都有具体的数据呈现。

从对个人的影响力方面来看,被访者中有96.28%的读者认可了数字资源服务对个人的工作与生活起到了帮助,其中阅读电子书刊(59.92%)、获取知识和技能(66.12%)、完成工作任务或作业(47.11%)、从事学术研究或撰写论文(38.84%)是他们的主要目的;被访者中也有约6成读者认为每次使用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数字资源服务价值在50元以上,由公共图书馆买单的数字阅读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也帮助读者减轻实际经济负担。

从对社会影响力方面来看,参与此次调研的读者主要集中在22~45 岁这个年龄段,来自企业人员占比达53.31%,且有近94%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大多数读者都是通过媒体阅读活动宣传、图书馆相关文化机构推荐或读者自身检索图书馆相关服务来接触到数字资源服务,并向周边的家人、同事、朋友延伸推广。

表3 读者年龄段与数字资源服务使用率交叉分析

图3 南京地区数字资源服务存在问题调研结果

部分数据也凸显出在公共图书馆开展数字阅读服务工作中仍有以下一些难点。首先,读者未学会使用数字资源。有占比达62%的市民在被问及“南京地区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存在哪些问题?”时,选择了资源与服务分散网站、App 等众多,没有统一平台管理这项答案,加之数字资源本身类型多样且使用过程需要接触一些电子设备,如果相关服务工作不够专业,就会让读者产生不清楚能使用哪些数字资源及如何使用的问题。其次,数字资源服务宣传推广不到位。有很大一部分读者其实并不知道图书馆除借阅图书外还提供数字阅读服务。能经常使用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读者依旧是少数,每月使用数字资源服务达3次以上的读者占比仅为43.77%。再次,数字阅读服务覆盖面较窄。可能由于当前资源配置及推广活动设计缺陷导致了青少年及老年人群体整体使用数字资源频率较低。最后,区域合作程度较低,资源配置差异显著。读者反应各馆间提供的数字资源种类差异较大,有的馆只有一两个可供馆外使用的数据库,且不能实现馆与馆间的共享服务,再加上部分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环境较为陈旧,因而读者会产生不愉快的经历,甚至产生负面影响。

2.2 对标找差,探寻数字服务能力短板

通过各馆年报数据分析,总体上可见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效能呈现出喜人的增长态势,但作横向对比时发现在数字资源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数字阅读服务人次指标上,地域差距明显,服务策略的不同造就了图书馆数字服务区域影响力的显著不同,呈现出东部优于西部,服务策略得当则其资源利用率更高的现状。问题表象可归结为以下两点:一是经费投入不足限制数字资源建设。大部分图书馆数字资源经费包含在文献购置经费内约占20%~30%,在经济发展较好的省份,如浙江省杭州图书馆、广东省广州图书馆,数字资源经费投入都超过500万元,这约是一些北方市级公共图书馆的4-5 倍。二是开展优质数字阅读活动影响服务人次。虽然针对数字资源服务人次数据统计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参考各馆发布的年报数据和数字阅读服务内容,依旧可看出通过打造阅读品牌并形成规模,服务不断开拓创新就能直接推动图书馆影响力提升,如广州图书馆、杭州图书馆、哈尔滨市图书馆年数字资源访问量均超过3000万人次。

除此之外,在分析7家副省级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数据时,也发现了一些共性现象,如数字资源种类同质化和服务方式的趋同性。像知网、超星、万方、博看、畅享之星等知名数据库服务商提供的产品各馆均有采购;创新服务上各馆也都积极通过微信这一媒介进行资源推广。但如杭州图书馆、深圳图书馆等早就搭建了数字阅读服务平台,实现了资源的远程使用模式,因此取得了显著成效。

图4 东部地区副省级公共图书馆按使用渠道提供资源数对比

3 “十四五”期间提升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阅读服务效能的策略

公共图书馆都期望其服务带来益处,在数字阅读服务方面读者能获得良好的体验感,对资源使用产生积极的态度,从而对图书馆产生正面的影响。根据《信息与文献 公共图书馆影响力评估的方法和流程》,对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力阐述可包括以下方面:直接影响力(查找有用的信息)或长期影响力(信息素养的提升);深远影响力(改变人们的生活)或有限影响力(如信息检索技能上的细微变化);预期影响力(根据公共图书馆宗旨和目标、计划将产生的影响)或非预期影响力(如参加公共图书馆的活动发生的社会交际,可能使人更加积极的使用图书馆);实际益处(给用户带来的实际好处)和潜在益处(如对当地文化、儿童读写能力等的促进作用、保存文化遗产的作用)。

基于前文所做的相关调研分析,在“十四五”期间可以总结得失,汲取经验,从图书馆影响力层面来探索行之有效的数字阅读服务策略。

3.1 整合资源内容,简化使用操作

通常读者使用数字资源服务的目的就是为查找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也是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功能的最直接体现。早期数字阅读以PC 端为主,将本地镜像资源或远程包库资源通过网站访问形式呈现,随着智能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的普及,图书馆开始利用App提供数字阅读服务,而当下“微信”发展已经形成体系,其便利和易传播的特性更加适用于数字阅读服务,因此很多图书馆都开发了基于微信小程序或者是基于H5 技术的使用渠道。然而也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适合通过微信来访问,如知网、万方、读秀这些学术类内容,因此读者在使用时就会遇到诸如从什么入口访问才能读书、怎样才能下载论文、如何能参与线上活动等问题。这就需要图书馆在做数字阅读服务时要尽量简化使用流程,根据数据库访问量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尽可能打造一个相对统一的管理平台。以金陵图书馆近年的探索经验为例,2015起面向读者推出了“I·金图”App移动阅读平台,随后官微中开通了数字阅读栏目,当下正在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打造“阅汇点”数字资源阅读系统,逐步实现南京地区公共图书馆联盟用户统一认证登录,及全媒体数字资源集群远程访问。

3.2 挖掘特色资源,拓展推广方式

公共图书馆提供数字资源服务的初衷就是让读者从中能更加便利地获取信息,并通过长期的积累促进民众信息素养的提升。但现阶段数字资源内容大多来源于商购,同质化现象使得一个馆的数字阅读读者黏性降低。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市民对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的关注度?笔者认为应从两方面着手:首先,挖掘馆藏特色资源,实现数字化服务。这方面上海图书馆的民国报刊索引数据库、广州图书馆的广州大典以及金陵图书馆的南京记忆数据库都是较好的例证。其次,活用资源内容,拓展推广方式。现今的数字资源内容可谓包罗万象,结合“文旅融合”发展的要求以及各地正在发展建设的特色阅读空间便大有可为。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数字阅读设备进驻景区已屡见不鲜,如在南京的玄武湖、幕燕风景区、银杏里文化街区,市民可在游玩时既获取景区信息又可阅读地方特色的电子读物。未来公共图书馆可联合美术馆、科技馆、文化剧场等打造对应的阅读空间,借助这些场馆的人流量延展数字阅读服务半径,空间内布置触屏阅读机、VR 体验设备,视听互动设备等可将艺术设计、科普知识、视听赏析类的相关数字资源更直观地传递给目标读者。

3.3 注重弱势群体,合理利用数字资源

通过前文的调研可以看出,弱势群体(以少儿、老人为主)使用数字资源的频次较低,这其实是数字阅读未来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一项内容。纵览西方影响力较高的数字阅读服务项目,大部分都是以青少年儿童为主要对象。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是受良好的数字阅读习惯要从小开始培养的理念影响。西方的多项阅读调查和研究成果都显示出阅读习惯需要从小开始培养,数字阅读也不例外。经过多项阅读实验和研究,西方研究者发现很难通过积极因素改善成年人的阅读习惯,相反,这些积极因素用于儿童,则可以带来显性的积极效果[6]。

目前,在国内“害怕孩子会沉迷于电子产品,损伤视力、影响学业”这一观念掣肘了少儿数字阅读的发展。这就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对少儿读者的基本操作、内容检索、阅读习惯等方面的引导和培养,使少年读者的阅读意识、行为、习惯、方式、能力及时得到正确的指引,促使他们在正确的操作下,有目的、有能力、有价值地进行数字阅读,提高阅读效率[7]。全国各地针对少儿数字阅读有许多值得推广的方式。始建于2010年的国家少儿数字图书馆持续推进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其所提供服务的数字资源总量已高达10TB,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少儿多媒体数字图书馆[8]。在江苏,南京图书馆牵头搭建了“江苏省少儿数字图书馆”平台,通过联合采购的方式精选优质资源,通过各类线上线下的阅读活动引导青少年读者学会如何使用数字资源来辅助自身学习,扩展知识面。

在全国两会上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提出《关于让老年群体享受到数字化智慧化便利的建议》,提议建立适老化智慧家庭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数字化便利,以此消除老年群体的“数字鸿沟”[9]。包括李彦宏、刘庆峰、雷军等科技代表,也提出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社会,更关爱老年群体。因此向老年群体做好电子产品使用的普及工作,并投其所好地推荐适合的数字阅读资源正当其时。

此外,在我们开展数字阅读服务时还应关注视障人群。目前,我国有1700多万盲人,虽然存在视力缺陷,但是他们对知识充满渴望、需求迫切。随着数字化阅读时代的到来,用“听”的方式来取代“看”,对盲人来说是一大福音[10]。2017年9月由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残联组织实施的“盲人数字阅读服务工程”在国家图书馆启动[11]。截至目前,盲人专用的数字资源网站平台已搭建,400家图书馆的听书机配备到位,100家盲人教育机构的盲文电脑和盲文点显器已投放部署。后续相关的培训、使用、服务等问题,则需要进一步跟进和落实。在盲人数字阅读资源建设中,要及时了解盲人需求,精准翻译盲文读物,还要不断更新数字资源;在数字阅读落地推广中,需要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及志愿者耐心、细心的服务,让更多的盲人朋友能真正享受到新数字阅读服务。

3.4 鼓励区域合作,构建服务联盟实现资源共享

有过个人付费查询学术期刊、下载电子书经历的读者应该知道,资源获取的费用累积起来其实并不算少,而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的开展可以让读者得到“实惠”,一是为读者省钱,二是提供的资源品类多样。但是因为多数地区各级公共图书馆经费支出是由各级财政支出,这样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和部分市级以下的公共图书馆就会受限于经费,无法采买到更多的资源,让这种“实惠”打了折。那么如何缓解这样的问题呢?以南京地区为例,近年来通过科学的资源产品调研,市、区馆长例会交流等方式明确了区域服务需求,通过联采形式优化资源配置和经费使用方式,改善了数字资源利用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知网期刊数据库2020年度区级图书馆整体浏览量数近80万次,有效下载文献达5700余篇。南京地区正在打造新都市圈概念,包括了江苏省的南京、镇江、扬州、淮安,安徽省的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十四五”期间可逐步建立这种依托都市圈发展的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联盟,综合区域内民众数字阅读服务需求,实现区域内的共建共享。与此同时还可利用各馆所长和地方资源优势,共同推进区域特色地方数字文献建设,包括各地的方言数据库、曲艺数据库、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等,促进资源传播力、影响力、利用率的全面提升。

3.5 打造有生命力的阅读服务活动品牌

第18 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成年国民对全民阅读品牌活动的知晓率超七成,活动参与度和满意度均较高[12]。数字阅读应顺势创立富有生命力的活动品牌。关键是要结合公共图书馆特点和优势资源确定重点项目。以金陵图书馆为例,在学习《科普法》相关内容后了解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机构,社会职能涵盖了科普教育的范畴。利用馆藏科技文献、文化场所等资源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活动,满足社会公众的科普需求是公共图书馆重要的社会责任和义务[13]。以科普数字阅读为抓手,自2016年起便逐步创立了“微知堂”“V博学堂”的活动品牌,通过“线上+线下”互动模式每月推出相关活动,向读者推荐以自然科学为主的科普知识,相关活动推广案例“‘I·金图’助推科普数字阅读”[14]也在全国科普阅读服务优秀案例征集中获一等奖。为保持品牌生命力,继续延展品牌内涵,“微知堂”项目已衍生发展“享读”“享看”“享听”3 个子栏目,让读者可根据个人的喜好任意选择阅读科普书刊、视频、有声资源;“V 博学堂”也在总结经验得失的基础上,继续拓展数字资源内容,并拟向全国进行推广。

3.6 借力多元合作,丰富宣传渠道

数字时代科技发展让图书馆制定发展计划时融入了更多的元素。在数字阅读逐步成为当前主流阅读形式环境下,有时公共图书馆不再是阅读推广的主要发起者和活动承担者,数据库服务商、出版社、民营文化企业、学校及志愿者广泛参与,也为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服务注入了新鲜活力[15]。近年来,许多图书馆多元合作的有益探索,为“十四五”时期数字阅读服务深化发展提供新的可能。一是与地方主流平台合作。如“我的南京”App 是一款集成南京各类生活信息的城市级公众服务移动应用软件,金陵图书馆自2016年起与之合作至今,通过其平台吸引数字阅读读者近11万。二是借助城市文化发展契机,发展融合项目。2019年南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文学之都”,成为中国第一个获此称号的城市。借此契机公共图书馆的多项阅读服务工作都成为“文学之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文学书刊线上展览、文都主题电子书刊推荐、地方传统文化线上讲座等一系列数字阅读服务也因此被更多的市民所知晓。三是馆校联合,优化志愿服务。现在很多高校中都成立了阅读组织,并建立志愿服务团队,他们年轻充满活力又兼具较好的文化素养,因此他们往往会策划出符合潮流趋势的阅读服务活动或者提出形式新颖的推广方案。公共图书馆可以与高校联合实现资源互补,为阅读志愿者提供舞台,提升数字阅读服务影响力。资源在于用,而不在于藏。根据现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许多资源开发商也在转变思路与图书馆合作,融合当地特色文化,在社区、在商场、在景区打造精美的阅读空间,进一步让数字阅读更加亲民。

4 总结与展望

科技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认知,相信在“十四五”期间数字阅读服务工作必能更上一个台阶。图书馆人需要不断学习新知,借助科技的力量将新兴技术与数字阅读有机结合,让概念性的探索建议逐步落地。如何将5G通信、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应用于智慧图书馆建设,提升数字阅读服务效能,推动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是下阶段需要不断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