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知识生态的图书馆服务转型研究

时间:2024-07-06

王海燕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辽宁 沈阳110167]

1 引言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图书馆服务转型在本质上体现为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在社会信息系统中的知识流转模式的嬗变。图书馆的知识生态系统由知识技术、知识环境、知识需求、知识服务、知识资源等要素构成。其中,知识资源、知识环境、知识技术是构成其知识生态的前提,而知识服务、知识需求、知识技术等彼此互动、相互交融,构成图书馆知识生态的重要环节。知识服务是知识资源与知识需求之间的连接,是知识流通系统的中间环节,处于核心地位。图书馆要提供有效的知识服务应对多元化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进行优化整合,构建科学的知识服务生态体系,以读者需要为目标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服务策略。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的背景下,图书馆必须适应社会信息生态的变化加速实现服务转型发展。

2 图书馆服务转型

近年来,转型发展一直是图书馆领域的热点话题,但在实践中服务转型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随着信息社会的深化发展,知识生态这一新兴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知识载体的多样性发展、新兴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读者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以及习惯的变化,不仅为图书馆提供交互性、跨时空的服务创造了条件,更使图书馆服务转型发展变得现实而迫切。基于此,时下有愈来愈多的图书馆从构建新的知识生态的视角加速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转型,图书馆正在由传统的文献收藏、借阅中心转变为现代社会的知识中心、学习中心、休闲娱乐中心。

2.1 内涵解读

所谓图书馆服务转型,是图书馆为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对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方法等进行调节、创新,是在原有服务基础上所进行的服务内容、服务方法、服务模式的创新、补充和改变[1]。从本质上讲,图书馆服务转型是传统图书馆服务基础上的服务创新,以“求新求变”为载体,改变传统图书馆服务,在图书馆资源与读者需求之间搭建新的能够满足读者需求和图书馆自身发展需要的服务平台。图书馆服务转型是图书馆服务理念从“以文献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的转变,是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转变,是由有限服务向无限服务的转变。

2.2 内容阐释

传统图书馆以藏书为中心,其所开展的各项业务均与藏书有关,所以很多图书馆更为关注馆藏建设,读者服务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随着现代社会信息生态的演变,图书馆服务生态也发生了巨变,内外部信息环境、读者服务需求的变化,要求图书馆应变藏为用,践行“以人为本”,以读者需求为中心建设资源,以读者需求为中心构建图书馆服务体系,为读者提供便捷、准确、高效的知识信息服务。

传统图书馆的各项服务以对实体文献资源的借阅、收藏为主,工作内容较为单一,相关设施不够完善,服务模式较为固化,服务对象多限于到馆读者,服务空间多局限于馆内的物理空间[2]。现代图书馆是资源、技术、空间、环境、服务模式的综合体,图书馆不仅加速建设数字资源、多媒体资源体系,而且不断加速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多媒体资源的融合,以满足读者多元化、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需求。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往往都有其固定的范围,多为到馆读者,随着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图书馆用户不再局限于到馆读者,通过网络图书馆读者由有限扩大到了无限。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方法以简单的借阅为主,图书馆所有的业务活动均以本馆所藏的文献为依托,具有相应的单一性[3]。随着物联网、互联网通信、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图书馆生态发生了嬗变,网上预约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数据库查询服务等已成为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主要形式。

基于以上诸多方面的变化,传统图书馆服务向现代图书馆服务转型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

3 图书馆服务转型的总体趋势

3.1 从静态向动态转型

图书馆是不断生长的有机体。社会知识生态系统也是不断生长的有机体,图书馆知识服务也始终处于动态的成长过程中。图书馆动态的知识服务具有相应的生命周期,且会持续性地发生新陈代谢,以促进社会知识的流通、传承与创新。传统静态的图书馆服务,信息用户与图书馆资源之间缺乏动态交互,即用户无法生成各类资源,而图书馆资源也无法借助用户的各项反馈进行升级、更新[4]。静态化服务是参照既定的服务模式被动提供各类知识服务,其无法促进知识资源与需求之间的彼此互动、反馈。动态化服务需要参照用户各项需求所发生的改变,对服务的方法、内容适时进行调节,即让服务能够主动适应,用户可以自主生成各类资源。图书馆需要为此创造条件、提供保障,借助用户复用、迭代,不断修正知识服务目标。传统图书馆服务具有相应的单向性,相对属于静态化服务。在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的背景下,现代图书馆服务更加注重馆员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在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动态交互中随时调节服务的内容与形式,让知识类资源得以高效顺畅流动。

3.2 从孤立向系统转型

知识生态的系统性,要求图书馆从孤立发展向系统化发展转型,加强社会各知识主体之间的联系,将自己变成社会知识传播交流系统的中间环节,努力构建联系广泛知识个体、广泛知识系统的图书馆知识服务生态系统,让图书馆成为社会各知识主体彼此支持、彼此互补的知识交流、知识学习平台。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即便自养生物,也无法脱离于系统,需要与系统间彼此相连,以吸取更多的养分[5]。为促进知识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图书馆需要借助各项系统服务,以保障系统能量可以在输入、输出之间维持好平衡,在引导人们进入到知识生态系统后,促进系统服务得以实现。图书馆想要增强自身的影响力,需要首先明确自身服务的主体,即读者对象。特别是要明确图书馆、潜在读者和知识生态系统间所具有的关联性。在相对稳定的知识生态系统中,不管是引进新兴的主体还是新兴的知识,均需要再一次对系统中的各类资源进行分配。所以,系统服务不但需要进行接入,还需要进行整合。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需要持续性地优化、改良内部结构,并不断从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中吸取更多的养分,以促进图书馆服务生态链的良性循环。

3.3 由物本服务向人本服务转型

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构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人在知识生态系统中是各类知识活动最为核心的主体、最终的服务对象,所以,加强图书馆知识生态构建必须加强人与人间的关联性建设。要尽可能地发掘出人的各项知识需求、特征,这是创建知识生态系统的前提,也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实践[6]。由物本服务向人本服务转型,需要着重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把满足创新性需求当作服务的第一目标。图书馆服务需要创新,更需要逐步融入人们平时生产、生活、学习等创新性活动实践。(2)为各知识主体间的多维交互创造条件。在知识生态系统中,各构成要素间不是单一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关系,各要素之间有时存在着竞争、排斥等多维性关联。在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中,一定要综合考量各要素之间多维复杂的关系,在知识资源、用户需求、服务技术、服务手法之间科学设计,扮演好导航员、服务员、协调员的角色。(3)确定知识与人不可分割的服务原则。知识来自于人的实践活动,而实践活动离不开前人创造的知识成果和经验成果,图书馆服务需要的就是充当人与知识间的桥梁和媒介,促进人的知识需求与社会知识成果之间的有机融合。

4 图书馆服务转型的对策

4.1 业态融合,探索多元化服务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集人类知识之大成,是人类知识共享的重要场所,其服务对象是广泛的,其服务范围是广域的,不受时空的限制。在当今社会业态融合的大趋势大背景下,图书馆应立足实际,积极开启全域服务模式,有效发挥自身在知识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图书馆开展全域服务需要深入研究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知识生态系统在社会知识生态链中的关联性,善于从新兴的业态发展中找出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结合点[7];图书馆需要抓住发展机遇,加速与社会各界的融合,不断开拓新的服务领域[8]。在互联网、数字化、多媒体的社会信息生态背景下,图书馆应加速与信息时代的融合,大力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融合,构建跨时空、多媒体、多元化、立体化的知识服务体系,面向广域的读者、广域的行业、广域的需求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知识服务。

4.2 知识集成,提供精准服务

在社会知识生态系统中,图书馆是社会知识生态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知识集成、提供专项知识服务的重要职能[9]。其中,知识集成向来就是图书馆所肩负的职能之一,这是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前提和基础。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在运行中具有一定的耗散性,要想维持知识生态系统的平稳发展,保障知识资源的协同进化,需要社会各知识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进而不断延长知识的生命周期。图书馆应发挥知识集成的专业优势,依据特定的知识需求,对各类知识资源进行加工整合、优化分配;图书馆可根据党和政府制定的政策方略以及社会建设目标规划等进行知识集成[10],为社会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撑。图书馆需要发掘、激发社会各界的知识需求,联合系统内外的力量,整序社会信息,优化集成知识,加速知识资源供给与知识资源需求之间的精准对接,促进知识传播与应用,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4.3 空间再造,重构空间服务

知识主体需要处于相应的空间环境中,才可以进行高效的知识流转。空间再造能够赋予图书馆空间新的生命和内涵,使传统图书馆的服务空间变成新的凝聚新时代特征的知识场。知识场是共享、应用知识的各类共有情境,是不同知识主体间彼此作用所获得的共享空间[11]。近年来,我国图书馆空间再造在理论和实践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在实践领域涌现出很多以社会协作、学习研究、创新体验、特色服务等为主要特征的空间再造案例。空间再造的目的在于使知识能够在人为设计出来的知识场中高效流转。知识需求依旧是助推空间再造最为关键的动力。现代社会,人们容易染上信息焦虑、媒体倦怠等[12]精神疾病,图书馆需要构建更多的精神空间,比如,设置冥想室,配置一些软垫,辅以轻音乐唱片、图书等可以静心的知识资源;可构建线上交流空间、共享场所,如建立问答社区,提供分布式知识交互所需的空间,为读者提供低成本获得知识的场所[13]。图书馆空间再造有利于实现图书馆不同空间之间的交流、沟通、融合,为图书馆空间赋以新的生命力,优化图书馆服务生态,提高图书馆知识传播的效能,从本质上讲,可大大增强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的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

4.4 多元服务,拓展图书馆职能

在知识生态系统中,隐性知识所发生的流动相较于显性知识更为复杂,所以,对于经验、智慧等部分隐性知识类资源,其需要具有更为优越的生态位[14]。这要求图书馆采用更为多元的服务模式、服务手段,强化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图书馆服务的效果。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媒体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为图书馆拓展服务范围、延伸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创造了条件。大数据、云计算等在图书馆的应用,为图书馆深入挖掘信息资源、深入了解读者需求提供了有力工具。这一切改变了图书馆的业务生态。现代图书馆采取更加多元化的服务模式,搭建多元化的知识交流平台,以吸引更多的用户,满足多元化的读者需求,从而提升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中的知识创新和良性循环[15]。图书馆需要全方位掌握知识消费者的特点,针对其需要,深化服务、延伸服务、拓展服务,以读者为中心不断开创新的服务形式和内容,加速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的知识流动与转化。

5 结语

图书馆服务转型具有相应的技术烙印,是现代社会信息生态发展演变的必然选择。图书馆服务转型是现代图书馆各构成要素协同作用的必然趋势,现代图书馆需要有与其经营理念、资源构成、管理技术相适应的服务生态体系。为加快图书馆知识流动,开拓其流动渠道,促进图书馆生态位的改良、优化,推动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的进化,我们必须立足于知识生态的社会背景,综合考量图书馆知识生态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为图书馆服务转型发展擘画蓝图,夯实基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