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陈 楠
(陕西省图书馆,陕西 西安 710061)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背景下,智库主要是指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以影响政策决策为研究目标,以公共利益为研究导向,以社会责任为研究准则的专业研究机构[1]。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2]。新时代智库建设有其新任务、新方式、新目标。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有利于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大大提升了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巨大风险。在新时代,党和政府要加大智库的发展来解决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难点、拐点。智库是衡量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智库所提供的对策建议与方案规划,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参考,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公共图书馆一直肩负为国家立法、政府决策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的职责[3]。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同时馆藏资源日益丰富,成为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参与者。2018年1月实施的《公共图书馆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根据自身条件,为国家机关制定法律、法规、政策和开展有关问题研究,提供文献信息和相关咨询服务[4]。《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为公共图书馆参与新型智库服务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具体要求。
公共图书馆积极参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就要深入学习和研究党的大政方针,深刻认识新时代党和国家在改革进程中新难点和新要求,增强智库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出高质量、具有竞争力的智库品牌,探索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持。
公共图书馆具有服务性和公益性、公共性和开放性、教育性的特征,参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是其诸多属性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公共图书馆具有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服务的良好条件。
公共图书馆有着丰富的馆藏资源,对于推动新型智库建设提供了充足的信息保障。公共图书馆拥有其他智库机构不具备的文献资源,包括海量的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的投入,不断优化馆藏结构,加大数字资源建设力度,馆藏资源呈突破性增长。许多公共图书馆还自建了各种特色数据库以服务于有特殊信息需求的用户,如地方特色数据库、专题数据库等。公共图书馆利用馆藏资源可将信息资源高效组合,形成公共图书馆智库产品,扩大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力。
《公共图书馆法》第十九条规定: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评定专业技术职称[4]。公共图书馆参与新型智库建设的核心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近年来,随着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公共图书馆对馆员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增加了很多高学历馆员,馆员的整体文化水平显著上升。馆员队伍要求不仅有较高学历而且需要具备学科背景以及专业的信息检索、分析和再加工的能力。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为党政机关提供具有前瞻性、科学性、时效性的信息服务。咨询馆员对信息资源进行采集、整合、推送,积极地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支撑,发挥参谋的作用[3]。
公共图书馆是国家设立、由各级政府财政拨款,有稳定经费来源的公共文化设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逐渐加大对公共图书馆经费投入,将新技术应用于公共图书馆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方方面面,现代信息技术、传播技术、人工智能、数字技术、大数据等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公共图书馆。可以说,稳定的经费投入为公共图书馆参与新型智库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保障,便于新型智库服务的持续发展。
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公共图书馆将原有的参考咨询服务、信息情报服务等延伸到新型的智库建设、立法决策服务等领域。其为政府决策提供的信息更具有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有利于政府机构制定正确的决策,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扩大社会影响力。
陕西省图书馆是省级公共图书馆,国家一级图书馆,藏书总量470多万册,检索工具有47种,自建专题数据库22个,还有数种馆藏特色资源、视频资源等。2010年以来,陕西省图书馆一直为党政机关提供立法决策服务,于2017年和永秀智库建立合作关系,在深化决策咨询服务和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为建设美丽陕西,深化改革、彰显陕西特色文化资源优势提供智力支持。陕西省图书馆在新型智库建设方面做出了诸多有益的实践和尝试,其参与的新型智库服务主要包含7个板块的内容,分别是两会服务、舆情监测报送、编辑信息专刊、编辑资料汇编、政府信息公开、定题专题信息、企业科技情报服务等内容。
自2010年以来,陕西省图书馆已经连续10年为陕西省“两会”提供服务,“两会”服务包括根据经济、社会、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编辑、制作的两会专题资料,为代表、委员提供信息咨询,打印提案、议案材料,发放两会专题资料,文献借阅,数字阅读,办理读者证、数字阅览证,登记调查代表委员关注焦点问题,特色数字资源推广等服务。陕西省图书馆两会服务给领导立法决策提供了信息支撑,对本省公共图书馆界起到了引领作用。在陕西省图书馆和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的推动下,截至2019年初,全省28家基层公共图书馆相继开展了两会服务,提升了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和服务效能。
舆情报送工作是政府立法决策的重要依据,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体现。做好舆情工作,对促进社会治理、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陕西省图书馆作为陕西省委宣传部舆情信息直报点,报送舆情信息始于2005年。15年来,舆情工作始终围绕、跟踪国内外重大事件、社会生活的焦点事件、突发事件的动态,全面、及时、客观地将媒体和舆论的反应搜集、整理、加工、分析、报送,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意见建议,为领导准确、客观地制定决策提供依据。陕西省图书馆连续多年被省委宣传部舆情信息中心评为年度舆情信息工作先进单位,为政府部门提供了高质量的决策服务。
《决策参考》创刊于2007年,每半月出版一期,主要进行二次文献的加工。为陕西省委、省政府领导制定决策提供有价值和有深度的资料。该刊设立了6个栏目,包括执政新举、他山之石、社会热点、外媒视角、外埠观陕、危机预警,并追踪国家政治、经济动态,社会热点、焦点事件。以互联网、微博、微信、APP客户端等媒体发布的权威新闻及媒体评论为依托,选取有时效性、针对性和预测性的新闻素材为领导立法决策提供及时、有价值的信息产品。
《图书馆资讯》创刊于2017年,以报道国外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和全国公共图书馆最新工作动态、新闻事件、重要会议、各地经验为主,设立“国家图书馆”“业界动态”“国外资讯”等栏目反映出公共图书馆界发展状况。
陕西省图书馆每月编辑、制作两期专题资料,其以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深度研究党和政府重大决策内容与背景、改革进展重大难点问题、民生关注的焦点问题,做到正确阐释,做好公共政策话语的转换工作,增强社会公众对重大决策、焦点问题的信任和理解,能自觉地贯彻落实,最大化的实现决策效益。《资料汇编》集合了团队智慧,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解读公共图书馆法”“秦岭大生态旅游研究”“陕西大遗址旅游保护”等专题均从大众的视角为切入点,为社会公众了解当前当地社会难点热点问题提供参考。
政府信息公开服务是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网站依法公开的政府文件、统计公报、财政预决算等内容向公众提供的服务。陕西省图书馆于2009年6月由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政府信息查询点,主要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服务,在全省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
陕西省图书馆根据用户的信息查询需求,制作了陕西省发改委、陕西省财政厅等8个主要厅局的政府文件汇编,时间跨度2011—2018年,方便读者查询,同时整合中国政府信息公开发布平台,建设中国政府信息公开陕西分站,编辑政府专题文件汇编,如《养老政府文件汇编》《农村拆迁、征地政府文件汇编》《残疾人上学、就业政府文件汇编》《复、转军人安置政府文件汇编》等供公众查阅。
所谓定题专题服务就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信息搜集跟踪、全面分析探讨,以形成专题研究报告[6]。如陕西省图书馆提供的“关于《反杜林论》的心得体会文章”“微信运营2016年度报告”“陕西省规章设定罚款限额(草案)”“陕西选举法”“2017年全国各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陕西新能源汽车行业资料”等专题资料信息。此外,陕西省图书馆还会定期搜集整理各类事件的资料,如“陕西农民增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陕西媒体传播影响力研究资料”等。
陕西省图书馆开展企业科技情报服务始于本世纪初,服务内容包括科技查新、查证查引、定题跟踪、专题服务等。专题服务是根据用户的需要就某一主题查找相关文献的服务。陕西省图书馆2017年为陕西延安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提供“陕西新能源汽车行业资料”,为陕西中营营养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国外关于运动金字塔”“儿童营养支持”专题资料,为陕西法士特集团公司提供“研发‘O型圈密封’对比参数的对照”专题资料等。服务数量从最初的每年几项,到现在的年均几十余项。可以说,陕西省图书馆的科技情报服务为企业在新产品与新技术开发、科研立项、成果鉴定、成果转化方面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平台,为陕西省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科技情报支持。
政府、企业、社会对智库的大量需求,推动了智库的高速发展,也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增添了生命力和创造力。2015年12月,国家启动高端智库试点工作,涵盖了高校、党校、军队、科研院所、企事业、社会智库等,但无一家公共图书馆进入高端智库试点行列。公共图书馆是否应当建设智库?公共图书馆如何在众多智库中生存,需要克服哪些不足?《2018年中国智库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行政机构、高校、民间智库;我国智库特点更鲜明,表现在职能定位、研究领域、专业化、特色化;智库的研究方向更加具有行业性、区域性、主题类。进入新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决策咨询工作要创新、要发展,就要抓住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的历史机遇,广大图书馆人要思考如何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智库知识的重要来源,公共图书馆担负着为政府、高校、企事业、社会大众提供各类决策服务的使命,包括相应的理论、方法、对策研究等,而目前大多数公共图书馆的决策服务仅仅发挥了智库的初级功能。受区域经济发展、人才建设、文献建设、服务等因素限制,公共图书馆开展智库服务存在着差异,应根据本馆文献资源优势,借鉴其他公共图书馆在决策服务、资源建设、服务推广等方面的经验,科学规划,发挥自身优势,抓住机遇,从智库服务做起,以服务智库建设。
首先,缺乏针对性。近年来,许多省市公共图书馆都开展了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信息服务的工作,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与政府有关机构(如政府机关所属的信息、政策研究室等)没有建立沟通机制。缺少沟通,导致所编的资料缺乏针对性。咨询馆员由于对政府的信息需求不了解,导致提供的信息服务往往达不到最佳的效果。馆员根据个人主观意愿对选定的主题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编辑、加工,往往对决策信息的需求把握不准,缺乏深入研究,造成公共图书馆为政府提供的信息咨询服务盲目、被动,缺乏针对性,降低了政府机构对公共图书馆信息产品的利用率和服务的满意度。其次,缺乏反馈。公共图书馆提供决策服务后,缺乏收集政府机构对产品的反馈环节。陕西省图书馆针对政府机关精心编制的《决策参考》发放的征求意见反馈表回收率很低。没有政府机关良好的反馈和建议,公共图书馆的立法决策服务工作就难以提升与突破。
公共图书馆开展智库服务需要专业人才,人才是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体现。智库产品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客观性和预见性。智库服务的质量,取决于咨询馆员的服务水平。因此,智库管理与服务人员要具备较高的学历,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精通掌握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等。公共图书馆的咨询馆员大多缺乏相关的专业培训,往往不能熟练使用舆情监测、大数据处理等辅助研究工具。咨询馆员由于知识层面的限制,所提供的一二次文献通常都只能作为一般性的参考,提供的服务往往还停留在浅表的层面,缺乏深入的分析和建议,三次文献等深层次的信息服务更是寥若晨星。目前,公共图书馆决策咨询服务水平和政府信息资源利用率是息息相关的。很多公共图书馆的决策咨询产品缺乏严谨、科学的判断和预见,在提供新思想和给予创见性政策方案方面相对较弱,在课题研究的质量、深度、前瞻性等方面需要提升。因此,当前应侧重培养公共图书馆的应用型人才。
首先,大多数公共图书馆为政府提供的决策服务过于浅显,缺乏高质量、深层次的产品。公共图书馆提供的信息产品主要有汇编、专题资料、剪报等二次文献,如陕西省图书馆的《决策参考》、南京市图书馆的《审议参阅》、湖北省图书馆的《领导参考》、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决策内参》等。只有少数公共图书馆开展了专题类的研究报告,比如上海图书馆提出产业图书馆,介绍新的科技产品、项目以及研究报告、综述等。公共图书馆收集信息多来自正规媒体,围绕特定的主题选取有关的资料进行编辑,加工成为二次文献。公共图书馆对信息资料的研究层次较浅,缺乏全面性、客观性、预判性,难以满足政府部门的决策需要。另外,缺乏时效性强的产品。信息从收集、加工到出版,往往需要一周、半个月,或者更长时间,对信息动态和走向不能及时把握,导致政府部门不能快速、及时、有效地做出决策。信息利用率低,导致公共图书馆决策服务能力相对较低。
作为国家软实力和治理体系的重要体现,智库及其研究成果的质量至关重要。近几年,我国公共图书馆参与新型智库服务的类型不断丰富,但提供的智库服务质量良莠不齐。一些研究水平较低的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决策咨询服务的质量无法保障,甚至可能造成政府决策制定的片面和滞后;另外,我国公共图书馆在智库建设中缺乏质量评价体系。长此以往,其服务和研究停留在浅层次,成果较少,缺乏新路径、新方法,不能真正在政府和公众之间搭起桥梁。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参与智库服务总是处于孤军作战的状态。公共图书馆之间,公共馆与高校馆、公共馆与科研院所之间缺少必要的合作与资源共享。公共图书馆咨询馆员对文献资源的筛查、分析、研究能力相对较弱,仅凭公共图书馆一己之力,无法胜任政府对智库建设的需求。随着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以及政府机构对智库建设的需求增强,多机构之间建立合作机制可以取长补短、资源共享,能进一步提升和创新智库服务。
公共图书馆参与新型智库建设需要政府的认可。然而,公共图书馆参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政策、法规等屈指可数。智库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高端智库没有将公共图书馆纳入其中,使得公共图书馆参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地位还比较尴尬,缺乏统筹规划。因此,公共图书馆要参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及制度,引导新型智库健康、持续地发展。公共图书馆应研究明确智库服务的途径和方式,规范智库服务的流程,与政府建立合作机制和反馈机制,建立质量评估评价制度、人才队伍建设制度等。
公共图书馆应该与政府机构建立沟通、反馈机制,加大资金投入。首先,建立与政府合作沟通机制可以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的满意度。可以通过反馈、定期召开座谈会或通过顾问参与政府决策等方式,了解党政重点工作和会议主题,准确、及时地把握政府工作的布局和要点,根据他们对信息的需求和研究方向,提供信息产品[7]。公共图书馆可以不定期举办“官民座谈会”,搭起政府和公众的桥梁,落实民生问题。民众可以发表对当前社会问题的看法,官员可以直观地倾听民众的心声。其次,建立与政府合作沟通机制可以加大资金投入。智库服务需要充足而稳定的经费来源,在国家大力推动新型智库建设的背景下,一些公共图书馆已将智库建设纳入本馆发展规划,加大对其的经费投入。公共图书馆开展智库服务需要加大数字资源建设,加大软硬件的投入,增加文献资源建设,开发智库服务平台等。
人才是第一要素,公共图书馆要推动新型智库建设,需要组建一支优质、高效的团队。首先,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吸收、引进具有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并对人才进行智库素养和能力的培养。鼓励馆员参加智库会议和智库建设的相关培训,以提升馆员的业务能力。其次,培养智库专家。坚持人才为先,对馆员智库服务能力进行强化,使馆员从参考咨询服务向“智库专家”转变,推进智库服务从理论研究向实践转换。再次,采用专职和兼职的方式,充实智库团队。采用“引进来”聘请某些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丰富到智库服务队伍中。馆员还应与用户建立交流,以“走出去”的方式深入用户,架起馆员和用户之间的桥梁。最后,建立公正的绩效评估机制、激励机制。(1)建立公正的绩效评估机制既能保证智库工作的高效运转,又能激发成员工作的活力和创造力,提高团队的竞争力。由用户对馆员的服务进行评价,对公共图书馆的智库服务形成有效监督,促进公共图书馆智库服务水平的提高。(2)智库服务重在智力付出,且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客观性和前瞻性的特点。工作的难度和压力较大,馆员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智力。因此,对智库团队人员,应在选拔、晋级、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以提升馆员参与智库服务的活力和创造力。
智库服务的时效性强,快速、高效地获取有效信息对决策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公共图书馆应该利用海量的数字资源构建智库服务平台。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智库服务要运用平台、工具、系统等技术手段构建多角度、全方位的数据分析软件,为深度决策提供服务。同时,要重视对数据的发掘和升值加工,打造各类高水平的智库产品。首先,优化文献资源。(1)对用户的文献需求进行调研,制定智库资源建设方案,优化文献资源。(2)着力搜集灰色文献。公共图书馆要注重搜集、整理非公开出版的灰色文献,灰色文献来自政府,或是未公开的稿件或文件,整合灰色文献有助于把握政策的走向和决策者的观点,对智库服务具有极高的价值。比如国家图书馆有古代的官报(邸报)、民国时期政府文献、软科学资料、国情资料、政府研究报告等灰色文献逾两万余种,政府出版物约有1680种。其次,建设特色数据库并设置导航。公共图书馆应根据用户需要和特点自建数据库,或根据当地经济、社会、民情发展需要,利用馆藏资源建设专题数据库,公共图书馆可以凭借专题数据库的客观性和针对性,输出有价值的产品。如陕西省图书馆在馆藏文献和用户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强特色数据库建设和网络平台开发,自建了“陕甘宁边区”“丝绸之路”“西安事变”等22个专题资源数据库和视频资源等,建成了生动的馆特色资源。最后,整理智库成果。对于重复研究、研究过度的问题,公共图书馆可设置智库成果库、智库论文库等,展示智库成果,梳理智库发展现状。中国智库索引(CTTI)由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评价中心研发,集搜索引擎、智库数据管理系统、评价系统三位于一体,中国智库索引给全国60余家高校以及研究机构提供免费开放服务。
公共图书馆应该整合网络公共资源,对用户进行信息素养培训。首先,整合开放存取期刊知识库资源。公共图书馆对High Wire Press、DOAJ、DOAR等开放存取资源进行挖掘,根据用户需求选定期刊在网站上设置链接。其次,公共图书馆可设立学科资源导航栏目,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资源上传到网站。比如上海图书馆设置信息产业、化工行业、材料工业等8个学科专栏,跟踪发布最新科技成果。再次,设置政府公开信息专栏。公共图书馆应对政府网站的政府文件、统计公报、财政预决算、政府机构的统计数据、政策法律类数据库等开放资源进行整合并设置专栏,在本馆网站上设立政府信息专栏,方便读者查询政府的相关信息。最后,进行信息素养培训。公共图书馆应该大力宣传推广网络公共资源,对用户进行利用网络公共资源以及使用数据库的培训,提高他们使用信息资源的能力,提升信息素养。
5.6.1 开展嵌入式决策服务
公共图书馆嵌入决策咨询服务是公共图书馆智库服务的重要内容。首先,在党政机关设立分馆。由公共图书馆采购图书,党政机关提供场地、资金,负责流通管理。其次,在官网、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上提供服务。公共图书馆在党政机关的网站、微博、微信、APP等网络服务平台上设立公共图书馆服务专栏,整合数字资源,介绍服务内容,用户可以免费浏览下载,使决策咨询服务成为党政机关用户的知识库。再次,输出高质量决策服务产品。高质量的服务产品包括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经济发展、社会焦点难点问题汇编成专题资料;追踪国内外热点、焦点事件的舆论导向,提供文献服务;立法决策服务平台建设;课题调研;研究报告;规划立项等。最后,嵌入“两会”服务。“两会”服务要求公共图书馆要掌握政策制定机构的工作重点和任务,还要关注代表、委员的议案以及信息需求,做到全方位嵌入决策服务。
5.6.2 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
为了满足国家机关、科研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的信息需求,公共图书馆应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嵌入式学科服务包括指导学科文献资源建设;构建并推送信息资源;与用户建立联系跟踪科研全过程;编写学科发展动态;建设学科平台;跟踪学科信息;建设立学科馆员负责制;对用户进行信息素养培训等。嵌入式学科服务是学科馆员融入用户的研究过程,学科馆员制度是选取具有学科背景的馆员为学科领域用户提供服务的制度。该制度在国家机关、科研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与公共图书馆之间建立了纽带。上海图书馆将28名学科馆员的学科领域、服务范围公布在官网上,可以随时解答相关问题。嵌入式学科服务已成为公共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的趋势。
新时代公共图书馆应以思想库和研究者来定位智库服务,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强调不同领域、体系的协同创新,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前沿性、针对性、专深性和客观性等特点,对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保障(文献资源、人员素质、服务能力、资金、设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补充“智力”和“体力”来推进。首先,公共图书馆与其他机构建立合作模式有助于推动新型智库建设,机构之间可以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合作创新。建立公共馆与高校馆、公共馆之间、公共与科研情报机构、公共馆与党政机关以及公共馆与企事业和民间智库之间的合作模式。公共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数字资源和技术设备,高校和科研情报机构拥有研究型人才,建立合作模式可以优化信息资源、人力以及管理资源,为国家、省市、地方提供立法决策服务;研究新时代公共图书馆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难点问题并提出预测和建议;发挥数据分析优势,建设决策咨询服务平台。机构间可以探索更多的合作方式及内容,形成合力,把公共图书馆智库建设落到实处。其次,利用图书馆联盟推进智库服务。现有的各类图书馆联盟,包括省(市)公共图书馆联盟、省(市)高校图书馆联盟、专业图书馆联盟、全国参考咨询联盟等形式。可以通过各类图书馆联盟推广新型智库服务,充分发挥各类图书馆联盟的优势,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对本地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民生问题进行研究、预判,为党机关政提供立法决策服务,为大众提供信息咨询服务,集中联盟内文献资源、人才资源、设备技术资源构建服务体系。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智库服务的整体实力,开拓服务领域,促进智库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是我国“十三五”战略的重大发展项目,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参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把握机会,准确定位,提高人员素质,提升服务水平,让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服务走入国家决策层,走进人民,走进老百姓,造福身边每个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