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自适应众包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时间:2024-07-06

杨艳飞

(广东省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广州 510663)

众包最早出现于企业管理中,是指企业或机构将过去由员工完成的任务,以公开、自愿的方式外包给公众代为完成。众包体现了集思广益的思想,能够汇聚众智,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众包在商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企业提高运营效益的新方式。自适应众包则是通过分析用户行为,预测合适的众包参与者,避免选择的盲目性,以提高众包服务质量的管理模式。众包理念的引入,给数字图书馆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有助于图书馆寻求更合理的人力资源分配方式,充分利用大众智慧提高服务效率[1]。国外很多图书馆在数字馆藏建设中引入众包技术,由社会人士协助完成文献采访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国内图书馆开展的众包实践较少,尚未引起图书馆工作者的足够重视。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除了受到图书馆传统业务流程的限制,也与图书馆长期封闭的思维模式有关。由于很多业务强调规范有序化,这就无法给众包的应用提供空间。因而,数字图书馆要打破体制与思想壁垒,结合用户行为特点与信息服务需求,探求自适应众包技术应用的路径,以实现服务流程再造与创新。

1 众包理论及其对数字图书馆的影响

1.1 众包的内涵

美国记者Jeff Howe于2006年首次提出众包的概念,他认为企业可以将部分任务分给非特定性大众网络。这种任务分配方式是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报酬较少或者为无偿形式,参与者为业余人士或志愿者。众包任务一般由个体利用空闲时间完成,也可以在多人协作与交流下完成[2]。众包的任务分配没有特定的对象,参与者不固定,根据任务实际自由选择。它与外包的区别在于,众包对任务数量、报酬等没有明确规定,不与参与者签订合同,给予参与者充分的自由。众包是互联网时代重要的商业概念,体现了大众创新的本质,它充分利用网络媒介与信息技术,为企业解决难题、节约资本创造了条件。

1.2 众包的技术模式

开放的网络环境及多样化信息传递工具的应用,改变了过去仅由专业人士解决特定问题的情况,让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到众包项目中,使得大众智慧可以得到汇聚和利用。众包可以看作一种分布式解决问题的技术模式,它将不适合计算机完成的任务,借助网络平台发布出去,利用人们的空闲生产力降低成本[3]。众包技术包含算法、性能、数据集和应用4个方面,涉及用户参与、服务系统、质量管理等内容。众包项目的实施要借助技术平台支撑,用于发布信息和寻找合适的参与者。虚拟社区是众包的常见载体,互联网用户数量的激增,信息的多向流通,在线信息交互成本的下降,让众包的运作变得更为简便,产生的社会效益也越来越大。

1.3 众包对图书馆的影响

如今众包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已成为常态,如百度地图、谷歌等,均采用众包的方式完成数据采集工作。众包也对图书馆服务产生巨大影响,成为图书馆解决复杂问题、集聚用户智慧、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有效方式。众包模式下,非图书馆人士的参与,打破了图书馆的业务组织门槛,将增进图书馆与社会人士的互动,促进图书馆业务流程重塑,建构全新的信息服务体系。图书馆本身有着稳定的用户基础,众包理念让图书馆可以借助外力,由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减轻网络环境下馆员的工作压力,增加用户的参与感与归属感,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等,作为较早开展众包实践的机构,赢得了用户的广泛支持,开创了国内信息服务创新探索的先河。

2 数字图书馆自适应众包模型的构建方法

数字图书馆属于公益性机构,无法像其他发包方一样提供丰厚的物质奖励,这本身增加了众包应用的难度。众包项目的实现需要大量用户参与,发包方与接包方之间的多向联系,决定了众包的动态、透明与公正性。而发包方根据参与者的动态反馈信息,主动从大量用户中选择合适的合作者,就属于一个自适应过程。图书馆可以建立自适应众包模型,用于分析用户的行为数据,考虑不同参与者的意愿程度,确定合适的接包方完成任务(如图1所示)。

图1 数字图书馆自适应众包模型的建设框架

2.1 众包项目设计发布

数字图书馆借助自适应众包技术,寻找合适的合作对象,需要选取发包方、众包项目与在线用户的参数,建立自适应众包模型,研究在线用户的行为特征,分析不同用户之间的交互关系,综合分析不同参与者的特点,进而保障任务的合理分配与有效完成。对于众包项目的设计,需要考虑网络平台存在的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合理设计任务内容、报酬、参与时限等[4]。数字图书馆众包项目的发布,要考虑发包方、接包方与任务三者的动态关系,明确项目激励方法,预测公众的参与度,并在此基础上设置具体要求,确保能够吸引更多用户。当确定众包项目后,还要对大型项目进行拆分,变为多个非专业人士可以完成的小目标,然后发布于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

2.2 用户行为数据分析

数字图书馆对潜在的接包方进行预测,首先需要采集和积累用户行为数据,借助大数据、数据挖掘等技术,对用户数据进行深入分析,选择参与意愿强的用户,借助推荐算法按需选择能够完成任务的合作者。数字图书馆可以从任务发布平台搜集用户注册信息,也可以从馆藏借阅记录、信息服务系统和官方网站采集用户信息,包括浏览、搜索、点评等行为数据,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初步筛选符合要求的合作者;然后将筛选的用户作为自适应众包模型的输入数据,进行进一步的计算,通过系统不断学习与参数修正,获得更为合适的合作对象。

2.3 完成任务与改进优化

数字图书馆对用户数据进行深入处理,筛选出感兴趣的参与者后,需邀请他们参与到项目中来,通过合理的任务分配,保障众包项目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5]。从整体上看,自适应众包模型的构建,需要包含信息发布模块、数据分析模块、邮件邀请模块与反馈征集模块,图书馆技术人员要做好不同模块的设计工作,确保自适应众包过程顺利实现。在确定合作对象,科学分配众包任务的基础上,数字图书馆还需要及时公布众包结果,并对参与者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分,对于完成情况好的用户给予奖励;同时要根据用户反馈建议,对模型参数进行修正,保障在发起新任务时能够挑选到更为优质的接包方。

3 基于自适应众包的在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流程

互联网时代用户的信息需求日益增多,当用户向馆员提出服务请求或问题时,对于部分无法解答的问题,数字图书馆可以借助众包的方式,筛选符合要求的答复,利用公众的智慧提高服务质量。当馆员借助自适应众包模型,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众包任务后,任何用户都可以领取任务,并参与交流和讨论,其基本服务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图书馆基于自适应众包的信息服务流程

3.1 明确用户需求并发布任务

数字图书馆用户的需求是无限延展的,涉及内容广泛,涉及学科众多。即便是某个学科领域的专家,也无法给出每个用户想要的答案[6]。因此,数字图书馆要掌握不同用户的需求,结合信息服务现状,确定可以进行众包的业务,详细描述具体要求,并为接包方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在发布众包任务前,图书馆员需要对用户提出的请求或问题进行筛选,做好主题分类工作,并通过电话、QQ等方式询问用户的建议,预估公众的参与意愿。馆员需要熟悉众包流程,掌握自适应众包技术,合理控制发布任务的难度,并借助多种信息发布渠道,如微信、微博、移动图书馆等,吸引更多用户参与进来,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3.2 公众申请并完成任务

数字图书馆发布的众包任务,可以吸引不同背景、不同职业的用户参与,让信息服务成为大众广泛参与的活动,形成馆员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多向交互网络。公众可以登录数字图书馆服务系统,了解众包项目的具体要求,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与工作经验,判断是否能够承担任务,然后在线注册并提交申请。图书馆员可以根据发布任务的难易程度,设置对应的领取门槛,方便公众结合情况自由选择[7]。然后根据用户的在线申请情况,依托自适应众包模型对用户数据进行分析,寻找最合适的合作对象,将任务合理分发出去。接包方在得到任务后,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并及时提交给图书馆员。

3.3 任务验收与结果处理

数字图书馆根据接包方提交的答复,需要做好审核与甄别工作,选择最佳方案提交给提问者,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信息服务需求;同时在服务平台公布众包结果,将优质答案进行分类整理后,纳入专门的数据库,方便更多人进行浏览、检索、评价与下载。对项目接包方图书馆要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激励公众的参与热情。图书馆员也要对众包过程中获取的信息进行整合,包括提问者信息、接包方信息、回答内容等,按照学科主题进行分类,做好相应信息的标注和归档工作,为后续开展类似工作提供依据。提问者在得到数字图书馆推送的答复后,也可以给予评价反馈,指出所获取答复的优缺点,辅助馆员改进服务流程。

4 数字图书馆基于自适应众包的信息服务保障措施

自适应众包技术的应用,给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带来了更多便利,它不仅增进了馆员与用户的交互,也提升了信息服务效益。众包本身是一种组织管理模式,在对大量参与者进行管理过程中,必然会面临一些问题。为了保障众包项目有效开展,数字图书馆需要做好全程监管,建立人才资源库,并制定合理的审核激励制度。

4.1 实施全流程监管

众包项目的运行离不开大众的支持,如何做好人员管理和分配工作,如何选择最为适宜的合作方,如何让项目达到预期效果,这都是数字图书馆需要考虑的问题。为了避免众包实施过程中出现管理混乱的问题,数字图书馆需要做好全流程监管工作,要阐明合作要求,与接包方签署保密协议,避免项目被不法者利用,或者由于接包方缺乏契约精神而导致任务无法完成。数字图书馆发布的任务,应该是自身难以解决,或者任务量较大,短期内无法完成的。为避免不良情况发生,图书馆要制定严密、合理的管理方案,协调各部门、各机构之间的关系,明确馆员的职责,并安排馆员做好不同环节的管理工作,保持与接包方的密切沟通,及时掌握他们的工作进度。

4.2 建立人才资源库

众包项目的实施,需要馆员与公众的密切配合,需要项目团队的参与[8]。在这个过程中,应积极吸纳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减少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效率。数字图书馆借助自适应众包技术,不仅要筛选符合条件的接包方,也要做好这些人员信息的整理工作,并纳入人才资源库,为后续开展工作提供便利。同时数字图书馆可以引入网络知识索引系统,在线采集众包参与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等,并对用户数据进行整合、挖掘与分析,主动寻找符合要求的人才,为众包项目实施提供智力支持。

4.3 做好评价与激励工作

数字图书馆开展基于众包的信息服务,能否得到用户的认可与支持,取决于项目是否具备吸引力。为此,图书馆需要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根据不同任务的难易度,提供对应的报酬,或者通过积分兑奖、知识竞赛等方式,吸引更多用户参与其中,避免由于参与人数不足而导致项目失败。图书馆员要及时与参与者沟通,掌握他们在接受任务后遇到的困难,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避免某些参与者半途而废。为保证参与者提交的内容质量,数字图书馆还需要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建立完善的众包任务质量评价体系,针对服务需求对提交的内容进行评价,由学科专家参与评分,保障最终的服务质量。

5 结语

在我国推行“双创”战略的背景下,众包理念的应用契合大众创新的本质,让大众的智慧融入图书馆服务的方方面面,为图书馆优化信息服务模式提供了方向。数字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介与信息技术,打破体制边界和专业门槛,以自适应众包的方式选择合适的接包方完成任务,获得更加优化的问题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更加科学的服务内容,推动信息服务创新升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