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王方园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辽宁 沈阳 110167]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文献是传承红色文化、记录红色历史的主要载体和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精神、培育爱国情怀的重要媒介和有力抓手。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全党全社会掀起了党史学习教育热潮,重温红色历史、传承红色文化、延续红色基因是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课题,亟需更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更丰富的文献支持。为响应时代的呼唤和社会的需求,公共图书馆应把握机遇,勇于担当,加快红色文献资源服务体系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红色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红色”在《现代汉语词典》上的释义为:“①红的颜色;②象征革命或政治觉悟高。”[1]关于红色文献概念的界定,目前国内学界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相对狭义的定义认为,红色文献主要指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起至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其间由中国共产党各机关或各根据地出版发行的各种文献资料,包括党的领袖著作、党组织文件及根据地出版的各种书籍、报刊等[2];另一种更为宽泛的观点认为,“文献”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红色文献应界定为“记录”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及壮大的历史信息的一切载体[3]。关于广义和狭义之“红色文献”的区别,笔者列表予以概括,见表1。笔者认为,从红色文献的历史特征、物理属性和文化内涵等整体视之,两种观点并不相悖。笔者正是基于以上观点开展研究。
表1 狭义红色文献和广义红色文献区别
红色文献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产生,在艰苦的环境下,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留存下来的红色文献数量少,且绝大部分为油墨印刷。油印文献的最大特点就是印量少且难以保存。印量至多不过几千、数百本,字迹易晕染脱落。采用的纸张多为机械磨木浆纸和酸性化学浆纸,纸张具有酸性强、质量差、保存期短等缺点[4]。经过战争的破坏和自然的销蚀,留存至今的红色文献很少,品相完好的更少,很多都成了孤本甚至残本,且散存多方,公藏、私藏皆有,系统收集的困难极大。
红色文献作为革命历史的重要载体,除了文献属性外,同时还具有文物属性和文化属性。近年来研究者普遍认为,可将近代历史上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且又流传稀少的书刊资料定义为新善本[5]。红色文献中有很大一部分应划入新善本的范畴。正因为如此,红色文献在收藏界的热度居高不下,深受拍卖行和私人藏家的青睐,价格不断上涨,一些文献已在拍卖市场出现“天价”[6]。这一现象让更多的红色文献与公藏失之交臂,进入私人收藏。
红色文献在我国分布广泛。不同地区发现和留存的红色文献往往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反映着该地区的革命历史、革命传统、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等。如晋察冀地区作为抗战时期三大根据地之一,留存的抗战时期的红色文献数量多、质量好,价值也很高;又如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地区局部执政13 年,该地区保存下来的在此期间形成的论著类文献、教育类文献、文学艺术类文献、生产生活类文献、纪实类文献以及各种报刊、文集、材料汇编、公文、账据和票证等彰显着延安红色文献的独特风格[7];辽宁省作为抗日烽火最先燃起之地和解放战争重要战场之一,以东北抗日联军和辽沈战役为内容的红色文献最为珍贵和独特,在众多地区图书馆中独树一帜,极具价值。
红色文献产生的时间跨度大,内容覆盖面广,载体形式多样。从产生年代看,1921 至1949 年出现的红色文献受历史条件限制,数量稀缺,留存困难,收藏性强,市场价格高。但在此阶段前、后产生的文献,其内容反映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的,同样属于红色文献,也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教育意义;从文献内容上看,红色文献可以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艺术等方方面面内容;从载体形式上看,红色文献除了书籍、报刊等出版物外,也包括图片照片、文件材料、信件手稿等非出版物,甚至包括布告标语、钱币邮票、歌曲童谣、建筑遗迹等实物、非实物载体。
4.1.1 红色文献具有极大史学价值
红色文献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记载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历史、先进理论和宝贵经验,具有极高的史料意义和现实价值。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能从中汲取丰厚滋养,增强历史自觉,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4.1.2 红色文献蕴藏伟大的精神力量
红色文献具有恒久价值,蕴含着“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精神密码,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全党全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资源。充分发掘其意义价值,释放红色基因的强大能量,能够促进广大干部群众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勇于面对新时代的新挑战、新机遇、新形势和新任务,全力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4.1.3 红色文献属于重要的教育资源
作为珍贵而重要的教育资源,红色文献承载的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红色文献广泛应用到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去,利用红色文献不断深化红色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式。以红色文献为鉴,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能够有效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规定,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社会职能,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8]。
公共图书馆依托自身资源和人才优势,构建集收藏、整理、保护、利用于一体的、系统完备的红色文献资源服务体系,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赓续优良传统,弘扬时代新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是法律的规定,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图书馆不容回避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
近年来,随着收藏界红色热潮的席卷,红色文献的价格逐年飙高,越来越多的私人藏家开始对红色文献进行系统的收藏,很多珍贵的红色文献流入私人收藏家或私人博物馆。“高价”,一方面意味着红色文献多元价值得到社会公众的充分认可,对其发掘和保护的意识正在不断觉醒,这无疑是可喜的;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意识到红色文献市场价值提升,将导致红色文献更迅速地流入私藏。与公藏相比,私藏弊端较多,如收藏不系统,收藏条件和设备不够专业,研究水平较低,利用率不高,红色文献巨大的文化价值很难得以实现。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收藏红色文献的优势明显:收藏管理体系更加科学系统,善本、新善本文献存藏经验丰富,设备专业;有专业能力强、研究水平高的学科馆员队伍;更重要的一点是,公共图书馆在保护整理的同时,有条件和能力利用红色文献资源开展各类的阅读推广活动,让红色文献“活起来”,真正融入读者生活、回归社会、服务人民。
笔者以“红色文献”为主题词,依托CNKI学术发现平台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联合搜索,共检索到文章71篇,其中被引频次最多的为6 次;以“图书馆”和“红色文献”为主题词检索到文章24篇,其中被引频次最多的为3 次。现实需要之迫切与现有研究之贫瘠形成了鲜明对比。
通过研究,笔者发现学界和业界在“红色文献”领域的研究相当粗浅和孱弱,研究成果数量少,质量不高。对“定义”“内涵”“属性”“意义”等基础性理论缺乏系统性、深入性研究。对“图书馆”开展“红色文献”相关工作的研究更是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理论研究是实践应用的灯塔和路标,同时是实践应用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忠实反映着实践发展的状态和水平。
新形势下,全社会对红色文献的收集、保护和利用研究极具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公共图书馆加强该领域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责无旁贷。
目前,各地区的红色文献收录单位普遍较多,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文史馆、私人藏家等。而散存于各处的红色文献数量、种类、保存状况尚不清晰。除国家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和人民大学图书馆出版过革命文献目录外,未见其他红色文献相关目录[9]。公共图书馆应通过区域普查、公开信息征集、举办专业会议,有效掌握重要文献分布情况。通过摸底,尽己所能地向其他机构和个人提供关于红色文献保护、修复等方面的帮助。在摸清家底后,编撰本地区的《红色文献联合目录》,积极推动全国性红色文献联合目录的编撰工作。
公共图书馆构建红色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应注意兼顾普遍性和针对性。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对红色文献的收藏应尽可能全面、系统,尽量保证文献数量的充足和种类的丰富,对红色文献要做到“应收尽收,应藏尽藏”;另一方面,各地公共图书馆要发挥各自优势,根据本地区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构建具有本地区特点的红色文献资源体系。如辽宁省图书馆收藏的关于中共满洲省委、东北抗日联军、辽沈战役等专题的红色文献与本地区革命历史联系最为紧密,因此也最为系统全面,研究价值大,利用率高,宣传推广效果好。1941年满洲拓植委员会、满洲开拓总局、满洲拓植公社出版的见证日本对中国进行移民侵略的《满洲开拓年鉴》,由东北书店发行的《毛泽东选集》的早期版本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陈独秀、瞿秋白等人著作的较早版本等都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地方版本馆藏精品[10]。
在科学管理和利用好现有馆藏资源的同时,公共图书馆还应重视对红色文献资源的丰富和补充。除了正规出版社采购外,还可通过广泛征集、有偿复制等方式加大红色文献的入藏率和馆藏量。如辽宁省图书馆就曾通过登报、官媒平台发布征集信息,征集到了一批有价值的红色文献资料[11]。
除了有形资料,公共图书馆可通过采访健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革命者家属或后代、历史亲历者、历史研究者等,采集口述历史,将战争亲历者头脑中的活资料及时抢救下来,形成特殊形式的红色文献并进行妥善保存。如辽宁省图书馆通过采访、拍摄等方式创建的“东北抗日联军专题口述史”专题数据库,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成功案例。
由于条件艰苦、环境限制等原因,红色文献在纸张印刷等方面先天不足,又后天失养,如经历岁月销蚀、战火洗礼、保护阙如等,如不能及时抢救,文献历史将面临断层。红色文献损坏的主要原因是纸张酸化。公共图书馆应结合本地区红色文献特点,协调专项资金,调拨专门人才,积极开展原生保护工作,引进文献脱酸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加快红色文献的脱酸保护修复进程。在脱酸化处理的基础上,坚持按照“过程可逆、整旧如旧、最少干预和最大限度保留历史信息”等原则有序推进修复工作。不断优化红色文化存藏条件的标准化建设,构建本地区红色文献的保护修复中心,推动红色文献保护修复工作的全方位、多层次开展[12]。
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公共图书馆应不断深化对红色文献的研究和开发,加强多方合作,服务社会,服务科研,造就本地区红色文献的资源保障中心和研究开发中心,为推进本地区红色文献、红色文化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以辽宁省图书馆为例,2017 年,辽图“馆中馆”——东北抗联史料馆正式成立,馆内收藏了辽宁乃至东北地区抗联红色图书、报刊、档案、照片、日记信件、实物等红色文献资料2000 余册/件,较为全面系统地反映了1931 年至1945 年之间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真实情况。史料馆面向全社会开放,免费提供东北抗联专题红色文献和其他文献的开架阅览服务(珍贵原始馆藏提供影印本和数字化版本)[12]。同时组织学科馆员,为机构和个人提供知识服务、情报服务、智库服务等深层次服务,开馆以来接待用户近万人次,开展定题研究数十项,受到了学界和社会的普遍好评。
从狭义角度看,红色文献珍稀贵重如凤毛麟角;从广义角度看,红色文献灿若星辰而浩如烟海。无论从哪个角度说,公共图书馆难以将有价值的红色文献尽收囊中。为了进一步推进红色文献资源体系的共建共享,公共图书馆应将打造集文献资源整合、学术成果展示、智能分析检索、学术分享交流、线上读者活动、信息智能推送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红色文献资源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提上日程。平台资源不应仅局限于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应推动当地政府主导,协调本地区高校、博物馆、档案馆、文史馆等单位加入,甚至可纳入部分私人藏家[13],努力实现平台文献数据资源的统一集成、关联分析和深度挖掘,从而发现用户现实或潜在的需求,为其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个性化服务和深层次服务[14]。平台强大的资源保障体系和智能化、多元化的功能将推动本地区红色文献资源服务体系建设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如图1所示,打造红色文献资源信息平台应坚持以下几点原则:一是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建设信息平台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资源收集耗时费力,操作技术性较强,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撑,后期需要人力、财力持续投入等。因此,平台的建设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可整体规划后分步实施,如先数字化本地区特色文献和核心文献,再逐步数字化其他文献等。二是平台的打造要突出兼容性和可扩展性。现代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在平台建设中应选取目前最为先进的信息技术,同时为平台的升级、扩容预留接口,推动平台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坚持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按照中国国家图书馆相关业务标准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数据库资源能共建共享和二次开发利用。四是深度与广度并重。平台的功能设计应实现多元化和多样化。既有能服务科研创新的深度和高度,又有服务普通读者,甚至青少年读者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通过生动活泼的线上资源和线上活动,传播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
图1 红色文献资源信息平台框架体系与功能布局
在做好红色文献保护和研究的同时,公共图书馆应进一步发挥文化传播和社会教育职能,挖掘红色文献中蕴藏的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积极开展红色阅读推广活动,让红色文献真正活起来,点亮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滋养读者的心灵。
为发挥文献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围绕重大历史题材和国家重要纪念日做好文献展陈、宣传工作。如辽宁省图书馆举办的《红色记忆——辽宁省图书馆馆藏红色文献展》,将包括书刊、照片、信件、手稿等在内的馆藏百余部/件红色文献在展厅内展出,大部分展品为首次亮相。展览推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在辽沈地区掀起了学党史、念党恩、跟党走的文化风尚和社会潮流。
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加强史料深度揭示,“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通过深入挖掘历史史料,再现原汁原味的革命历史和血肉丰满的英雄形象,形成红色历史和革命英雄主题IP,并在线上线下进行全面推广。如辽宁省图书馆利用微信平台组织“红色经典”荐读专题,并组织少年儿童红色故事大赛等活动;利用红色文献资源优势开展红色研学游,推动红色基因的代代相传。
与红色旅游景区、红色教育基地合作,在其中设立以红色文化为主要元素的“图书馆+”阅读空间,让读者在对红色经典的沉浸式的阅读中,汲取文化养分和精神力量。如东北书店被称为红色出版的摇篮,辽宁省图书馆收藏了大量东北书店及其分店出版的图书,主要有马恩列斯著作、毛泽东著作及党的部分领导人著作,革命文学文艺作品、解放区生产生活学习书籍等。目前辽宁省图书馆正与合作方商谈建设以“东北书店”为模型的主题阅读空间,复制部分珍贵红色文献馆藏投入阅读空间,以增强读者阅读代入感和体验感,打造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的红色文化传播中心和教育基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