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史 敏
(河南警察学院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46)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无线网络、3G等移动网络技术的兴起,使得人们可以足不出户,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网络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化阵地和信息服务中心,其服务方式也正经历着重大的变革。形成了一种以共建共享为理念、以资源建设为基础、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支撑、以组织管理制度为保证、以提供共享服务为目的的高校图书馆联盟服务[1]。
面对发展迅猛的高校数字图书馆,移动高校图书馆联盟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上仍处于发展阶段。笔者认为,移动高校图书馆联盟是高校图书馆联盟与移动互联技术相融合,利用普及率高的移动新媒体平台延伸、拓展传统的图书馆服务,解决了传统的有线网络在空间上以及布线方面的诸多不便,使联盟成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取从信息资源到服务方面的共享。它是数字图书馆电子信息服务的延伸与补充,也是图书馆向数字化发展的新方向。移动高校图书馆联盟具有如下特点。
信息资源共享一直是高校图书馆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是图情界长期以来的研究主题与热点。高校图书馆联盟是以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共享、利益互惠、促进联盟内图书馆整体化发展为目的,是数字图书馆联盟的一种高级形式,是对原有资源及服务的系统性重构。随着3G、WiMAX、WLAN等各种移动和无线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设备的不断更新,让传统的图书馆联盟看到了新的机遇。移动图书馆允许人们通过任意无线接入点以任何身份随时随地进入高校图书馆,形成分布式的、具有互操作的多媒体资源库群,实现高效跨库、无缝链接的共享服务。
面对读者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任何单一图书馆的作用都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信息、服务需求量大的高校图书馆,不仅要积极寻求馆内相关部门间的合作,还要寻求区域内各联盟成员馆间的合作,更要积极寻求与数据库商、技术开发商等非文献情报机构的合作。在合作中体现合作各方的价值与利益取向,保证合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从而凸显高校图书馆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
在移动网络环境下,联盟用户可以运用移动终端(如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POS机甚至包括车载电脑),在网络可以覆盖的范围内,随时随地接收移动馆藏查询与预约、馆藏图书阅读、短信息提醒服务、短信息参考咨询服务和移动语音导航等服务。将图书馆的服务由以往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增加与读者间的互动,是图书馆扩大服务外延的又一次新尝试。
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造就了一种全新的网络环境——移动网络环境。在该环境下,手机除了具有基本的通话功能外,还可以用来阅读和上网,这意味着互联网丰富的资源不再被固定在电脑桌前访问,而是可以通过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电子书阅读器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进行访问。同时也为作为公益机构且拥有海量图书资源的图书馆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1.1 拓展了高校图书馆联盟的服务范围
随着三网融合、4G技术的移动互联生活的到来,人们的活动范围从“物理”空间搬上“虚拟”空间,从“虚拟”空间搬到了“移动”空间,例如移动QQ、移动商务、移动教育等。移动图书馆的产生,可使读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移动终端与图书馆进行交互,利用碎片时间检索与获取书目信息,提高了读者的利用率,增进互动,同时又便于统计,提升个性服务质量,实现泛在服务。
2.1.2 深化了高校图书馆联盟的服务职能
移动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联盟跨越了原有的资源共享的狭隘涵义,转向服务共享的创新理念,深化了服务职能。移动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图书馆发来的图书逾期、预约通知,或者个性化订制的书籍信息,体现出图书馆的服务由被动角色向主动服务转变,延伸了服务功能,促进了资源共享。
2.1.3 满足了用户的移动阅读需求
在日新月异的网络信息环境下,读者的信息阅读习惯也发生着变化。人们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束缚,利用手中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SP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尤其受到年轻读者的青睐。2013年3月初,盛大文学与上海图书馆共同打造的移动终端借阅平台“云中上图”阅读应用触屏版上线内测,打破了网络文学网站赖以生存的“B(Business)to C(Customer)”电子商务模式,形成了新的企业(Business)通过图书馆(Library)向读者(Reader)提供服务的业务模式[2]。图书馆的服务得以延伸到用户的生活和工作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以用户为中心的微型掌心图书馆。
移动技术在给高校图书馆联盟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2.1 技术难点和瓶颈
多数移动图书馆都存在仅能针对本馆的馆藏书目、电子资源的检索、查询、预约和续借等,往往不能实现跨校区的资源访问。原因是各高校图书馆使用的数据平台不统一,从而导致没有通用的访问接口。另外,由于各种移动终端设备在显示屏幕和格式方面的差异,数据存储的格式与加工方式的差异等因素,如数学公式、化学结构式等复杂符号的处理和显示,导致不能准确地对全文内容进行获取和阅读。
2.2.2 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
移动图书馆向读者提供的移动访问与移动服务,使高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共享与传播等方面面临严重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与此同时,读者在访问和接受服务的过程中,也会存在用户隐私暴露的危险。
3.1.1 移动存取
科技的进步,使得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原始纸质的存取介质已很难满足人们大量的信息需求,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的飞速发展,大容量、高可靠、快速的多媒体存取介质不断发展更新,致使人们对信息数据存取要求越来越高。在空间上,读者希望能随时随地获得信息服务,即使是在上下课的路上、食堂排队打饭的间歇,也能够通过手中的终端设备,灵活自由地访问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在时间上,用户需要24小时全时段的信息服务,这就要求图书馆必须借助最新的自动化和网络技术,打破传统图书馆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限。
3.1.2 移动阅读
移动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打破了校园网络的限制,读者可以利用掌中的移动终端设备把各个图书馆的馆藏变成移动的可见资源。图书馆的服务不再是坐等读者到馆的被动式服务,而要推陈出新,在原有的书目检索、图书预约与续借、到期提醒等服务的基础上,大力推出知识导航、电子资源在线浏览、二维码书目定位等服务。
3.1.3 移动共享
信息资源共享,特别是高校图书馆联盟间的共享,可以大大丰富每个联盟馆的馆藏资源。随着读者对图书馆服务方式和水平要求的提高,移动运营商与数字图书馆门户集成,实现电子资源的一站式检索与全文移动阅读;与全国共享云服务体系集成,实现馆外资源联合检索与文献传递服务,并构建读者信息交流互动平台,实现公告信息发布与读者个性化服务定制。同时只要联盟内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进行一次性的身份认证后,就可以直接进行一站式资源检索,从而节省用户在信息查找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为突破传统图书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信息获取具有移动能力,真正实现高校图书馆联盟服务的泛在化[3],高校图书馆联盟必须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在已划定的高校图书馆联盟区域内,整合各联盟馆提供的资源和服务,为各联盟馆成员提供云计算服务,在校园内组建Wifi网络,用专用光纤连接移动图书馆服务器和各联盟馆网络总入口,搭建一座可共建共享、互动的信息服务平台。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如图1所示。
图1 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
3.3.1 一站式检索
然而,伴随多年来大运河通航条件日趋优化,船舶标准化工作理念日益深化,水运市场诉求日渐细化,已然催动流域内经济发展状况、产业布局导向及运输需求格局的深层次变化,《办法》的时代内涵亦将更替。
一站式检索运用云计算技术,在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中,实现对所有馆藏电子资源跨库跨平台检索。在建立云共享服务的高校图书馆联盟中,读者只要在一个检索框内输入关键词或文献名称,就可以查到馆藏的所有相关文献。如果读者查到的文献本馆没有收藏,可以通过云邮箱服务,使用“邮箱接收全文”,输入个人E-mail地址,1~2个工作日内就能获取全文,便于读者在浩如烟海的数字文献中精准地查到所需资料。
3.3.2 短信服务
长期以来,短信息服务以其简单方便的使用功能受到大众的欢迎。读者可以通过发送特定的交互指令获取图书馆的相关服务,如书刊续借、借阅信息查询、证件挂失、预约借书与预约取消;同时还提示读者预约图书的办理情况、图书借阅情况等。另外,通过移动图书馆的后台管理模块,除了实现集成信息发布功能外,还可以利用短信息功能主动将信息推送到用户手机上,将短信服务的应用从读者扩展到图书馆办公、邮件等,让被动的信息摄取转变为主动的信息提供。
3.3.3 基于浏览的WAP移动图书馆站点服务
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即无线应用协议)是一项全球性的网络通信协议,它是移动设备与互联网链接的一个可通用平台。WAP使移动Internet有了一个通行标准,其目标是将Internet的丰富信息及先进的业务引入到移动电话等无线终端之中,显示在移动电话的显示屏上。如国家图书馆推出的“国图WAP”,通过手机向读者展示国家图书馆的丰富信息和馆藏资源,为读者提供信息发布、资源检索、在线展览、在线阅读等服务,是国家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新纽带。
3.3.4 二维码的使用
二维条形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的自动处理[4]。高校图书馆联盟可根据各联盟馆的实际情况,为教师发放二维码读者证。即读者通过多媒体终端设备登录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实名认证系统认证后,直接登录图书馆主页,不管何时何地,都可以利用手机通过图书的二维码信息查询到该书的具体位置,轻松实现图书的馆藏查询、续借、预约、挂失等。
3.3.5 图书馆漫游
由于高校图书馆联盟具有地域差异性,因此可将联盟内图书馆的地图以游戏的形式移植到手机,通过良好的界面和娱乐般的效果为读者提供读者导航和阅览室定位等信息,有助于读者在联盟间实行无障碍“漫游”。通过实时信息查询,帮助读者在众多的阅览与服务场所快捷地定位到自己的目的地,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读者盲目到馆抢座、占座的现象发生。
3.3.6 检索结果保存(手机短信或E-mail)
国家图书馆WAP网站具有图书资源检索功能,可以为读者提供很好的检索服务,将检索结果下发至手机或者邮箱。读者可以通过手机检索到所需书籍,浏览图书主要内容信息,找到图书在图书馆的所在位置,读者定制了这项服务,即可将检索结果以短信的形式下发至手机,方便读者查看和借阅图书。为读者开通邮件服务,读者可以是自定义邮箱,国家图书馆也可以为读者开通临时邮箱,当读者检索到有价值的信息时,可以发送邮件至自己所定义的邮箱或者临时邮箱,方便读者记录自己喜爱的图书。
3.3.7 手机参考咨询
实时在线咨询:用户可以发送消息到国家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平台,与国家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员进行实时沟通;可以随时取消对话,退出实时在线咨询平台。离线咨询:注册用户可以使用此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提交表单的形式,将要咨询的问题提交给国家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员,参考咨询员根据问题作答后反馈给用户。电话连线:用户可以通过WAP直接转到呼叫中心平台,进行相关咨询,可以转接国家图书馆的咨询电话进行咨询。
3.3.8 手机支付、手机卡与读者卡合并
在未来的移动发展中,将手机卡与读者卡绑定,读者的手机不仅仅具有电话、短信、上网等基本功能,还可以通过手机卡进行读者卡的身份认证。此外,如读者在图书馆借书欠费或者有购买图书等消费行为,可以通过手机卡进行支付。读者可以通过如直接扣除手机话费,或者通过银行账号扣除费用等方式来支付。
移动图书馆利用普及率高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移动终端作为平台,将现代化的通讯技术与高校图书馆联盟有机融合起来,延伸和拓展了传统图书馆服务,使图书馆的访问不受时空限制,向用户提供即时性、高效的信息服务,极大地促进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创新和资源利用率,满足了读者随时随地获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需求,为今后图书馆开展移动应用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思路。
[1] 任岩,等.基于移动网络的图书馆联盟服务模式构建[J].情报科学,2011(8):1182-1185.
[2] 盛大文学与上海图书馆联合打造移动端借阅平台[EB/OL].[2013-03-13].http://epaper.gmw.cn/zhdsb/html/2013-03/13/nw.D110000zhdsb_20130313_5-02.htm.
[3] 刘昌华.无线网络21世纪的新宠[J].科技创业,2003(4):54-55.
[4] 二维条形码[EB/OL].[2013-04-02].http://baike.baidu.com/view/886309.htm.
[5]峁意宏.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3):37-43.
[6]黄幼菲.图书馆泛在化移动信息服务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图书馆学刊,2012(10):79-82.
[7]刘小景.泛在图书馆理念下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1(8):78-8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