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贾文婕 陈 兰
(郑州大学信息管理系,河南 郑州 450001)
贾文婕 女,1990年生。郑州大学信息管理系2009级本科生。
陈 兰 女,1989年生。郑州大学信息管理系2009级本科生。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政府对文化教育事业的投入也逐渐增加。县级图书馆作为我国公共图书馆体系的末端机构,是最贴近农民生活的文化机构。理论上讲,县级图书馆应该发挥所在县、乡文化教育中心的作用,尤其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当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现实中,县级图书馆的工作却面临着资金短缺、人才匮乏、政府投入下降等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导致图书馆的职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笔者实地走访了河南省A、B、C、D等县,了解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探索如何创新服务方式,更好地发挥区域文化中心作用,为三农服务。
以下4县的图书馆分别代表了我国县级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4种典型状态。
在 20世纪 80年代,由国家出资建设的一批县级图书馆中,部分图书馆已经处于没落状态。其中以A县图书馆为例,它是典型的由国家出资建设的国家级贫困县图书馆。该馆建成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曾积极开展借阅业务,但后因经费不足等原因逐渐走向没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馆舍出租、占用现象比较严重。A县图书馆馆舍面积约 800平方米,共3层,但现在真正属于图书馆的运营空间,仅有1/3,其中包含位于一楼大厅中间的图书借阅室和一楼两个角的电子阅览室和科普知识讲座室以及二楼的两间办公室,其他2/3的空间,一部分设为老干部活动中心,其余全部出租给某学校使用。
②馆藏资源陈旧,更新停滞。该馆的馆藏资源多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旧书,多年无新书购入。
③相关业务工作基本荒废。资源的陈旧,对读者的吸引力严重下降,这在县级图书馆影响力逐渐下降的形势下,无疑是雪上加霜。
④工作人员人数远大于实际工作量需求人数,整体的学历不高,且大都不是图情专业出身,基本的业务背景知识都很欠缺。
B县图书馆于 20世纪 90年代末迁于现址,笔者走访时了解到新馆正在建设之中,预计 2012年可以建成使用。处于新老馆转换时期的B县图书馆,相比于A县图书馆来说,最突出的特点是业务活动的压缩。
随之而变的是馆舍面积的缩减。由于该馆正在建设新馆,涉及资源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等的相关设备诸如书中磁条、门禁系统等暂未投入使用。部分馆舍空间出租,对读者开放的仅剩一个借阅室。
该馆面向读者开展的业务活动主要为读者借阅,并且只允许持证读者进入翻阅。馆藏图书的新颖度相对来说基本能够满足读者的需求,但报纸的满足率比较低。且该馆对图书并没有进行详细分类,索书号、标签、财产号均无,只有该馆的藏书章。
由于处在过渡的状态,该馆的工作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懈怠情绪。
C县图书馆于上世纪 90年代迁入新馆后,情况并不乐观。
首先,地理位置偏僻,加上该馆周围基础设施的损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该馆的服务范围和质量。其次,馆舍不独立,与隔壁高中共用一幢楼。办公区域和藏书阅览室共处一室,仅一门之隔,办公条件相当简陋,仅有一台电脑供办公使用。馆藏资源匮乏,更新速度慢。所藏图书大多是 10到 20年之前的旧书,阅读价值不大,并且图书分类所使用的分类法比较陈旧,分类不明确。截至笔者走访当天,该馆的图书等馆藏资源并未开展借阅服务工作。
D县图书馆,老馆于 20世纪 80年代由国家和当地政府出资建设。位于D县城西大街,与文化馆同在文化局院内,仅 80平方米,设施极其简陋。馆长及各馆员均在阅览室办公,无专门的馆长办公室及采编部、流通部。只有一间阅览兼办公的屋子和一间藏有2.9万册书的小书库。馆内电话与文化局合用,相当于一个分机。书库房顶漏水,有泥水冲刷的痕迹,窗户也有破损,用窗帘遮挡,库内光线很暗[1]。
新馆于 2010年 11月 23日投入使用,位于D县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图书馆与文化馆、体育馆集中在一起,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当地人民,同时为图书馆吸引更多的读者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该馆总建筑面积 3010平方米,布局比较合理,体现了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同时,在馆内装潢上,给读者营造一种宁静、安逸的氛围,让读者乐于畅游其中。书库是按读者的不同需求划分而成,包括少儿阅览室、老年阅览室、综合阅览室(过刊室)、贵宾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休闲阅览室、多功能报告厅、报刊阅览室等,同时还有结合工作需要的基藏书库、库房、活动室、机房、古籍部、地方文献室等。
资源类型多样,更新速度较快。根据书库的不同功能,所容纳的资源类型也不同,其中每个书库的资源更新速度也是由其功能决定的。该馆每年的总经费为 35万元,其中,除去人员经费和数字资源经费,办公经费两万元、购书费5万元、报刊订阅费5万元。更值得一提的是该馆在特色馆藏资源建设中也有发展,例如少儿阅览室的图书推荐专柜、休闲阅览室的地方作家专柜等。
读者人数逐渐增多。环境的优雅、硬件设施的完善及服务质量的保证,能够吸引更多读者的目光,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该馆注重开展一些活动,例如讲座、展览等,引导读者积极参与,这样就更好地宣传了该馆的形象。
在开展读者活动的同时,D县图书馆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的需要,实施了送书下乡,并计划提供一些农业、畜牧业相关知识、技术支持。
由以上4种典型状态可以看出,县级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县级图书馆受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并不充裕的情况下可能无法给予图书馆充足的经费支持,这就导致图书馆的馆藏、馆舍资源建设捉襟见肘。图书馆为保证自身原有的发展基础,为当地民众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资源,由此出现馆舍出租或被占用的现象就不难理解了。同时当地政府对发展图书馆事业重要性认识的程度,也制约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县级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引进机制中存在很大漏洞。人员的任免一直由当地政府决定,图书馆在一些领导和部分人眼中是一个比较清闲舒适的单位,又因端着政府财政供给的“铁饭碗”,自然就成为照顾关系的首选单位[2]。导致工作人员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一定问题。首先是人员冗余,进一步加大了财政的开支,图书馆在工作运行上也存在诸多不便。其次是人才的匮乏,由于人员在引进时并未根据图书馆实际需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导致整体素质低下,那些“高学历人才被挡在馆外”[2]。除此之外,人员的男女比例也存在严重的失衡现象。这使得工作的正常开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图书馆经费对馆藏资源建设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县级图书馆在经费方面整体上呈现不足的状况,这就直接导致馆藏资源更新慢,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同时对于已有资源,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例,没有充分开发其价值,不能够更好地使读者受益。在笔者走访过程中发现,县级图书馆对于共享工程的利用甚少,多数馆对于此项业务的开展还处于空白状态,即使有也未得到有效的利用。其中原因除了没有经费支撑外,重要的是工作人员的素质制约着这项工作的开展。其对计算机技术及专业知识的要求比较高,同时还要了解服务范围内民众的特定需求,因此还有待时间的考验。
尽管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知识的需求程度有一定的提高,但是从目前县级图书馆自身所具有的资源及服务能力来看并未充分满足读者的需求。再者,社会上日益增多的书店及其网络的普及,使得读者对图书馆的依附程度大大降低。笔者在走访A县图书馆过程中发现,一些当地民众竟然不知图书馆为何物,竟把当地的新华书店误认作图书馆[1],从中可见县级图书馆在宣传工作中还存在很大的缺陷。
对于大多数县级图书馆来说,在发展过程中通常会陷入这样一个困境,即经费的短缺导致县级图书馆资源更新的迟缓,无法满足读者需求,读者人数随之减少,工作人员在如此冷清的工作环境中,工作积极性也会逐渐消减,这就导致基本业务开展情况更为不理想,诸如馆企结合、送书下乡等创新业务开展更加成为奢望。
县级图书馆作为与农民息息相关的文化教育机构,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如何摆正位置,利用图书馆资源优势,为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服务,是图书馆工作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县级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藏书的质和量以及图书馆服务都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因此图书馆应在全县各乡开展用户调查,了解所在县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农民的实际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重点用户、重点产业挂钩服务档案[3],对其开展主动专题服务。只有在充分了解农民需求的前提下,才能做好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提高图书馆文献采访的效率。
文献采访人员要坚持以服务“三农”为核心,主动调整藏书结构,采取注重农业科技方面图书的入藏比例、兼顾一般书刊的方法,同时保证一定的副本数量。如A县的农业以小麦、水稻两大作物为主,玉米、花生、苹果、杏具有传统优势,图书馆采访人员在采购时应加大这些方面农业技术类书籍的比例,同时对农民感兴趣的一般书籍也要保持一定比例。
图书馆作为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应当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指导阅读、传播知识的职责。通过加强图书馆的导读功能,吸引更多读者到馆阅读,同时提高读者的阅读效率,帮助读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导读工作的范畴应该完整地涵盖图书馆工作中的提供、推荐、宣传、辅导和解读等几个由浅到深的方面[4]。基层图书馆由于自身条件所限,一时难以开展专业化的导读服务,可从较为简单的提供、推荐、宣传等服务开始,通过开展养生、旅游、文化等不同的专题服务吸引潜在读者、指导已有读者。同时设立专门的导读岗位,配备专业人员,参与绩效考核,从制度上保证导读工作的开展。此外,还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招募导读志愿者,扩大导读活动效果和影响范围。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县级图书馆要想得到良好的发展,必须要变传统的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确立与当今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服务理念。以人为本,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建立多元化的信息服务体系。
3.3.1 开展“流动图书馆”服务
流动图书馆是以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作为服务基础,利用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有针对性地将图书资料送到农村,直接服务于“三农”的特色服务,是解决农村文化资源匮乏的有效举措[5]。流动图书馆不受时间、地点、人员、经费等方面的限制,能够及时将农民急需的图书资料送到农民手中。“流动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主要有3种:一是汽车流动图书馆服务,二是流动书库建设,三是农村图书室的建立与完善。
目前,河南省大部分县级图书馆已经开展类似形式的业务,如送书下乡、帮助所辖乡镇建立农村图书室等。但是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县级图书馆自身状况等的限制,并非所有的图书馆都能很好地开展此项业务。
3.3.2 工作人员定期培训,开辟技术咨询窗口
参考咨询同样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能,是科技兴农的重要环节之一。图书馆工作人员是最贴近农民生活的,定期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了解更多农业技术方面的知识,必要时能够随时为农民提供一些简单的技术支持,解决农民的燃眉之急。同时,在县级公共图书馆中开辟技术咨询窗口,从调查研究入手,了解农民所需,在解答一般农民信息咨询的基础上,建立重点跟踪档案。正确引导农民面向市场选择生产项目,为农民当好“参谋”。
3.3.3 开展读书活动,举办农业科技书刊展览及专题讲座[6]
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目标。图书馆要改变过去被动服务的模式,主动为农民服务,结合每年的全民读书月、文化三下乡等活动,积极在农民读者中开展读书活动,定期举办农业科技方面的新书刊展览。同时,定期邀请有关专家给农民作专题讲座,调动广大农民读书、用书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的技能。
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要改变这个现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除了需要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之外,也离不开广大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努力,共同将县级图书馆打造成为农村文化教育的阵地。
[1]郜向荣,等.基层图书馆生存状态忧思录——5省10县图书馆调查纪实谈[J].图书馆,2005(1):18-24.
[2]张树雪.县级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相应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9):195-196.
[3] 洪英俊.浅述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特色服务[J].大众文艺,2009(12).
[4] 孙敬梅.县级图书馆应强化导读功能[B].大理学院学报,2011(10).
[5]杨小毅.新农村建设中的“流动图书馆”——以武汉市“流动图书馆”为例[C].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下册).
[6] 刘爱红.新形势下县级图书馆如何为“三农”服务[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4):82-9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