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社区理论框架的图书馆信息素养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4-07-06

何 赫 孙 敏 刘 涛 王志坚 包 晗 刘 宇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136)

1 引言

在《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在线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逐步成为高校教学新常态”。线上教学给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使师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丰富了师生互动的渠道,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在单一的线上教学活动中也发现一些不足,如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缺少面对面交流,课堂氛围明显不如线下教学,同时部分学生易受周围环境的干扰,学习效果不如线下课堂。因此在后疫情时代,如何在保证传统线下教学优势的情况下,充分发挥线上教学资源丰富、个性化定制程度高及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效果好的优点,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是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热点,而混合式教学不是线上教学及线下教学的简单堆砌,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并进一步加强教学效果,混合式教学实践需要具体科学的理论指导。

探究社区理论框架模型于2000年由加拿大的Garrison、Anderson和Archer三位学者在其文章《Critical Inquiry in a Text-Based Environment:Computer Conferencing in Higher Education》中提出[1-2],并在这20年期间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认可,为当前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理论指导模型。探究社区理论框架模型主要包含认知、教学及社会存在3个中心元素,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交叉并相互支撑,共同构建一个学习参与者能够进行有效协作沟通并进行知识意义构建的理论模型[3]。目前兰国帅、冯晓英及吴怡君等人针对探究社区理论模型开展了深入的理论研究,提出了诸如探究社区中文量表、在线学习认知水平评价模型、在线学习者临场感水平分析模型等理论指导模型[4-6];白雪梅、胡勇及任昌满等人针对探究社区理论模型影响因素开展了深入研究,明确了3种临场感相互之间的关系及3种临场感对学习满意度的积极影响[7-9];吴祥恩、刘莉丽及卢炳坤等人基于探究社区理论模型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在探究社区理论模型指导下开展混合式教学应用及实践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10-12]。

当前国内外针对混合式教学相关研究发展较为迅速,但在混合式教学实践过程中多数案例缺乏与理论模型的结合;而在探究社区理论模型研究方面,理论研究开展得较为广泛,但基于该模型指导的教学实践应用较少。因此开展基于社区理论框架的图书馆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在混合式教学研究及探究式社区理论模型研究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情报分析与研究”课程教学现状

2.1 学生线上学习缺少学习氛围,注意力不集中

“情报分析与研究”课程当前在线上教学模式设计上较为简单,主要利用课程线上资源,要求学生按时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最终依据学习情况给予相应的成绩。此种模式虽然保证了学生开展线上学习的自主性,但也会导致学生缺少课堂学习氛围,长时间学习后会产生孤独感,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2.2 线上教学互动不充分,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

“情报分析与研究”课程,目前采用线上教学模式,会导致班内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及教师之间缺少针对线上教学内容的互动沟通,尤其是缺少线下面对面的交流,导致学生之间无法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效果,也让师生之间沟通不充分,不能及时解决学生对线上学习内容的疑问。

此外,当前采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与社区理论框架结合不足,教师对学生真实学习情况掌握不及时,影响了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反馈。

3 基于社区理论框架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构建高质量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即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并在该环境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社区理论框架模型中包含的社会临场感、教学临场感及认知临场感三大中心要素可以相互交叉、相互影响,从而为学生营造较好的学习体验。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主要由理论基础、教学目标、实现条件、教学程序及教学评价等5个主要因素构成,因此“情报分析与研究”课程需要结合上述5个要素进行分析,并最终构建基于社区理论模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3.1 基于社区理论框架的“情报分析与研究”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

3.1.1 以探究社区理论模型为理论基础

笔者以探究社区理论模型作为“情报分析与研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形成一个学习参与者之间相互协作、相互促进并能有效进行知识意义构建的理论模型[13]。加里森等人根据实际情景,研究出一套符合探究社区理论模型的编码方案[14],进一步证实了该模型作为理论基础的可行性。探究社区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探究社区理论模型

“情报分析与研究”课程教学目标是在探究社区理论框架模型的指导下,设计一种包含良好社会临场感、教学临场感及认知临场感学习氛围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环境,使课程授课对象能够提高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并最终提高该课程的总体教学质量。

3.1.2 课堂元素与教学程序

“情报分析与研究”课程结合探究社区理论模型框架,主要针对教师、学生、教学资源及教学活动等主要课堂元素开展研究与设计,并最终达成基于探究社区理论模型的混合式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相比于传统教学过程,弱化了在传统课堂中教师作为绝对主导者的领导式形象,使其向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过渡;学生则由传统的倾听者、被领导者向自主学习者、合作探究者形象转变;在重视传统静态教学资源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了对现代新型动态教学资源的利用,扩充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渠道,提高了相互之间沟通的频次。在授课环节,针对社会临场感、教学临场感及认知临场感分别设计线上、线下及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活动,帮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加快熟悉过程,建立互信,“情报分析与研究”课程课堂元素设计如图2所示。

图2 “情报分析与研究”课程课堂元素设计

“情报分析与研究”课程结合探究社区理论模型中的社会临场感、教学临场感及认知临场感相关需求,针对线下教学、线上教学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需求,在课前、课中及课后等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社会临场感、教学临场感及认知临场感水平,加强课程整体氛围感,进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3.1.3 教学评价

“情报分析与研究”课程基于探究社区理论模型,设计了涵盖过程性评价及总结性评价的评价方式,其中教师参与全程授课过程中所有评价环节,包括课堂活跃度、团队互动性、线上线下环节参与度、互动活跃性及最终提交的报告质量评价等;学生主要为线上、线下小组活动的组内互评,团队活动积极度评价及课程最终提交的情报分析与研究检索报告贡献度评价等内容,利用上述多样性的评价内容,实现课程评价主体、内容及角度等方面的多样化,从而获得课程教学质量的深度反馈。

3.2 基于社区理论框架的“情报分析与研究”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

“情报分析与研究”课程基于探究社区理论模型的理论指导,以提高学生社会临场感、教学临场感及认知临场感为目标,设计出一种包含良好社会临场感、教学临场感及认知临场感学习氛围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环境,从而构建起涵盖课前准备、课中实践及课后总结相衔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情报分析与研究”课程基于社区理论框架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4 基于社区理论框架的“情报分析与研究”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情报分析与研究”课程教学团队针对校内全部专业的学生开展了基于社区理论框架的混合式线上线下教学实践。在课前、课中及课后环节均以加强社会临场感、教学临场感及认知临场感为导向,以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及学习体验并最终提高课程整体教学质量为目标,设计并实施了包括线上、线下及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互动、评价及反馈等教学实践活动。经过多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表明,“情报分析与研究”课程基于社区理论框架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课程整体教学质量。该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社区理论框架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对比

5 结语

笔者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情报分析与研究”课程为例,以探究社区理论模型为理论指导,设计并构建了基于社区理论框架的“情报分析与研究”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模式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现了师生课堂角色的转变,针对课前、课中、课后各阶段的教学活动及内容进行了科学设计,提高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社会临场感、教学临场感及认知临场感,为该课程教学实践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与学习体验,提高了课程整体教学效果,对将探究社区理论模型应用于指导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相关研究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与实用推广价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