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肖 丹 魏晓峰 康丽峰(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图书馆,河北张家口075024)
国内馆藏评价研究进展计量学分析*
肖丹魏晓峰康丽峰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图书馆,河北张家口075024)
[摘要]以CNKI期刊数据库收录的2000年以来国内馆藏评价领域研究论文为样本,对发文年度、来源期刊及其所属学科、作者及其所属单位分布以及科研合作与基金资助状况进行计量分析;同时结合相关论文主题分析,考察国内馆藏评价研究热点与前沿领域,揭示其研究特点与现存问题,进而提出一些对策,以期为国内该领域科研规划与研究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馆藏评价文献计量科学评价
[分类号]G252.8
*本文系张家口市2013年度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自筹经费项目“复合图书馆馆藏资源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科研基金项目(Q-201322)“高校图书馆重点学科信息服务保障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3211671)成果之一。
馆藏评价是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与环节,也是衡量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在当前的网络与数字时代背景下,国内图书馆与档案馆等信息机构越来越重视信息资源的优化建设以及馆藏资源的科学评价等工作。目前,国内已有学者对一定时期内馆藏评价领域的研究进展与现状进行了文献综述或量化分析[1-5],但还不够深入系统,也缺乏对近期该领域研究状况的监测分析。鉴于此,笔者对2000年以来的国内馆藏评价研究文献进行定量分析与综合评价,考察其研究发展动态与水平,揭示其研究基本特征与问题,并且针对该领域科研规划与学术发展提出若干建议以供相关部门参考借鉴。
笔者的研究样本来源于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根据研究主题,笔者选择“馆藏评价”为检索词,选择所有学科领域和特定年限(2000~2014年),同时选取“主题”途径进行模糊检索。经过人工数据筛选处理,排除文摘、通讯、会议纪要等与主题不相关的文献数据,最后得到国内馆藏评价研究论文数据309条。数据检索与统计处理日期为2014年9月25~26日。笔者主要利用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方法,同时借助Excel 与Ucinet等数据统计与网络分析软件,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考察与评价国内馆藏评价领域研究发展状况与水平。
3.1发文量年度分布
CNKI论文数各年度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知,发文量总体上呈不稳定变化态势:自21世纪伊始基本上逐年稳步增长,直至2005年达到年均水平(年均发文量约为21篇),而后至2007年开始骤降,次年又猛增至峰值水平,此后除2013年略有增长以外,基本处于逐年递减态势。上述数据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信息环境的迅速变革与虚拟数字资源的不断产生以及国内各级各类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实践以及信息资源与评价理论的不断发展,该领域学术研究也逐渐深入与成熟,相关学术成果不断涌现,其正处于纵深发展与转型变革阶段,有待于重大理论创新与研究分化整合。
图1 国内馆藏评价领域期刊论文数各年度分布
3.2论文作者与科研机构分布
论文第一作者共计267人,如果以全部作者(共计407人)为准,人均发文0.8篇;根据普赖斯定律[6],高产作者发文(含合著论文)至少两篇,共计48人,累积发文110篇,占论文总量的35.60%。基于发文量(≥3篇)统计排序的高产论文作者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最高产作者是索传军等4人,分别从事数字馆藏质量与利用评价、馆藏核心期刊评价、馆藏质量评价及其方法、复合图书馆馆藏评价等研究;其次是肖希明等6人,各自在馆藏资源建设与评价标准、数字网络环境下馆藏评价标准与方法、数字图书馆馆藏评价方法、藏书质量评价与馆藏评价策略、馆藏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实证、馆藏价值与评价层次等研究有所建树。
论文第一作者单位共计194个,如果以第一作者为准,作者单位平均发文1.6篇;发文至少3篇的高产作者单位共计23个,累积发文104篇,占论文总量的33.66%。基于发文量(≥4篇)统计排序的高产科研机构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其中最高产科研机构是上海师范大学,主要关注馆藏评价模型、馆藏质量评价及其实证等研究;其次是郑州大学等3所高校,分别侧重于数字馆藏质量与利用绩效评价、复合图书馆馆藏评价指标体系、数字馆藏评价标准与机制以及馆藏期刊评价等研究;此外,国家图书馆以及黑龙江科技大学等高校在图书馆实体馆藏评价进展与策略、馆藏评价方法及其实证、馆藏核心期刊评价等研究领域均比较突出。
上述数据表明,目前国内馆藏评价领域研究力量总体上分布比较广泛,其中以高等院校图书馆与信息管理专业院系为主,国家图书馆以及地方(省、区、市级)公共图书馆也占一定比例,而各级各类档案馆与专业研究院所等文化事业单位相对较少;虽初步形成了一些科研水平较强的核心学者与机构,但缺少从事长期研究且发展成熟稳定的学术共同体;研究力量的地域分布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其学术水平彼此间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表1 国内馆藏评价领域高产论文作者分布
表2 国内馆藏评价领域高产科研机构分布
3.3来源期刊与学科领域分布
论文所载来源期刊共计102种,其中核心期刊论文共计131篇,基于载文量(≥8篇)统计排序的来源期刊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其中占期刊总数21.57%的22种来源期刊(载文量≥6篇)共刊载65.05%的论文量(201篇),不完全符合著名的“二八”分布规律。根据布拉德福定律[7],论文所载来源期刊划分为3个区域:①核心区(载文量≥10篇):8种期刊共载文102篇;②相关区(5篇≤载文量≤10篇):15种期刊共载文104篇;③外围区(载文量≤5篇):79种期刊共载文103篇。3个分区内期刊种数比值约为1:2:10(≥22),尚不符合布式文献分布规律。
基于发文量统计排序的论文所属学科领域分布情况如表4所示。其中图书情报类期刊共计37种,累积刊载74.11%的论文量,具体涉及馆藏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图书馆传统与数字馆藏评价等研究主题;同时涵盖档案文献、教育、科技、管理、计算机与工程等多种学科,以及少数医学信息与科技信息等交叉学科,比如馆藏医学期刊评价与馆藏评价模型等研究。
表3 国内馆藏评价领域论文所载来源期刊分布
表4 国内馆藏评价领域论文所属学科主题分布
上述数据表明,当前国内馆藏评价领域研究所涉及的学科主题分布比较广泛,主要以图书情报与信息管理等学科为主,图书情报界一直是最主要的学术阵地;尚未形成相对稳定的学术核心期刊群,明显缺乏高质量与前沿性的学术成果;跨学科交叉性与方法技术类研究略显不足,缺乏基于管理、档案、系统等多视角以及整合性的研究。
3.4科研合作与基金资助状况
独著论文共计198篇,合著论文共计111篇,论文合著率为35.92%;基于所有作者统计的论文合著度为1.32。基于合著作者数统计排序的合著论文数分布情况如表5所示,其中两人合著论文最多,占合著论文总量的72.97%;没有国外学者合著论文,仅有两篇海外学者独著论文,作者分别是郑心清(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和杨迅凌(澳门科技大学),分别涉及馆藏资源评价与网上资源评价对比分析[8]以及基于引文分析的大学图书馆特色馆藏评价实践研究[9]。
上述数据表明,当前国内馆藏评价领域科研合作规模较小且不够广泛,科研力量整体投入力度与智能发挥程度不够高;基本限于大陆学者之间的学术合作,明显欠缺跨地域或国际间学术交流合作。近年来国家政府与地方机构的科研支持与基金资助成效显著,但重视程度与投资力度还有待增强;尽管不乏国家级与省部级重点课题项目,但多以省市等地方级与院校(或所)级科研项目成果居多,具有重大应用价值或现实指导意义的重点项目成果较少。
表5 国内馆藏评价领域合著论文数分布
3.5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基于全部论文关键词词频统计排序的高频词(词频≥8)分布情况如表6所示。利用Ucinet软件绘制共词聚类网络图谱,如图2所示,共有100个节点,1046个连接。通过共词聚类分析与相关论文主题分析,目前国内馆藏评价领域主要研究热点如下:
(1)馆藏评价基础理论。一些学者从宏观层面定性探讨馆藏评价的原则、范围、目的、意义、内容、标准、要素、步骤、机制,分析考察传统馆藏评价的缺陷或局限性以及网络与数字环境下馆藏评价变革(如标准、范式、方法等)、方向与对策等,或者综述评析一定时期国内外馆藏资源评价研究状况(如进展、现状、成果、热点、问题等)以及发展特征与趋势等,从而提出未来研究与工作的发展建议或策略。而更多学者从微观层面深入探析各类图书馆等公藏机构馆藏资源评价的内容、标准、流程、问题、对策等。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内外数字图书馆与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不断推进与发展,研究主题从实体图书馆馆藏文献评价逐渐过渡到复合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等馆藏资源评价,研究客体从传统藏书与期刊评价逐渐转移到馆藏电子图书、网络期刊、开放存取资源等的评价,研究内容主要涉及评价概念、内容、标准、指标及其体系的构建原则与应用策略等。相关研究如毛晓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式,通过分析中文图书价值评价的影响因素,构建了馆藏图书价值评价体系[10];代根兴等通过对比分析出版社与图书馆的图书评价标准异同,探讨了图书馆馆藏评价对策[11]。
(2)馆藏评价方法技术。少数学者从宏观角度探讨各类馆藏评价方法(如原理、特性、作用等)与指标(如选择获取、权重分配、数值计量等),考察国内外馆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与现状,对比分析各种馆藏评价方法的异同点或优劣势,而多数学者从微观角度探讨各类馆藏评价方法与指标及其评价体系与模型构建,其中评价方法包括传统的引文分析法、流通统计法、专家评议法、问卷调查法、层次分析法等,以及近年来基于模糊数学、信息计量、数据挖掘等理论的模糊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可拓优度评价、群评价等新方法。此外,一些学者分析探讨馆藏评价技术特点与功能等以及计算机、数据库、信息统计等技术在馆藏评价中的具体应用,而不少学者立足于馆藏资源建设与发展以及高校教学与图书馆评估等工作实际,通过案例分析与具体试验等实证方式,考察馆藏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的具体应用情况(如效用、优势、问题、不足等),进而探讨工作改进建议或策略等。相关研究如王丹丹通过总结与对比分析各类馆藏电子资源评价方法以及评价系统(基于使用数据),探讨了图书馆选择电子资源评价系统的考虑因素和准备工作[12];贾宝霞以某高校图书馆专业类馆藏为实证样本,对比考察了三种馆藏质量评价方法的适用性与优缺点,进而探讨了大学图书馆馆藏建设对策[13]。
(3)馆藏资源评价实证。很多学者注重结合本地区或本行业馆情实际,从具体工作实践角度出发,针对不同类型的馆藏资源进行实证性评价研究,以期为图书馆等信息机构馆藏资源建设与发展以及教学科研与信息服务创新等工作提供参考指南。具体内容包括:
①从评价对象上,主要分为传统或纸质馆藏、电子或数字馆藏、虚拟或网络信息、中外数据库资源以及专业或特色馆藏等资源类型,其中传统馆藏主要包括图书、期刊、档案等。近年来,网络信息或虚拟馆藏资源以及数字图书馆或数字馆藏资源评价研究日趋显著,主要涉及评价内容、原则、标准、方法、指标及其体系、模型等研究。相关研究如赵良英等在探讨复合图书馆资源及其利用的影响因素以及馆藏评价指标构建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复合图书馆信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14]。
②从评价内容上,主要分为馆藏数量、质量、结构等评价。近年来,馆藏学科结构合理性与实效性评价以及馆藏建设与利用评价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馆藏建设评价主要涉及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质量或绩效、保障能力或水平、采购或配置水平等评价;馆藏利用评价主要涉及馆藏利用绩效、存取效果、服务质量、用户满意度等评价。相关研究如吴静以某院校图书馆为实例,定量评析了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结构及其建设质量状况,进而提出了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结构优化与体系建设策略[15]。
③从评价目的上,主要分为馆藏适用性、易用性、效用性等评价,比如学科馆藏结构合理性、专业馆藏建设适用性、数据库资源存取实效性等。相关研究如文忠等通过用户调查与引文分析等方式,实证分析与评价了数字馆藏资源的学科需求状况以及学科分布合理性[16]。
表6 国内馆藏评价领域论文高频关键词分布
图2 国内馆藏评价领域共词聚类网络
总体上,十余年来国内馆藏评价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但缺乏一定的纵深化与前沿性,亟须实现重大理论突破与创新;馆藏评价方法技术与系统开发及其应用研究略显不足,缺乏各类方法技术的综合评价与整合研究以及最新方法技术与辅助工具的研发与革新;目前以高等与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评价研究占多数,而公共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各类档案馆等馆藏评价研究相对较少,不少专题研究尚未广泛深入开展;数字图书馆资源评价、馆藏数据库资源评价、网络信息资源评价、学科与特色馆藏评价、馆藏质量与利用或服务绩效评价、馆藏评价指标优化整合、馆藏评价体系科学构建等成为当前国内馆藏评价研究前沿领域,未来研究将会逐渐呈现出综合化、学科化、专业化、特色化等发展趋势。
通过作者考察分析2000年以来国内馆藏评价研究现状,梳理出该领域研究的基本特征与现存问题。针对今后科研规划与研究发展,笔者提出如下建议:①不断吸收借鉴国内外最新理论成果与方法技术,继续深化基础理论创新性研究以及方法技术与系统工具研究,重视技术工具的应用推广与效用评价;②注重运用多元化视角和多样化方式,开展跨学科交叉性研究,不断拓宽研究主题领域,同时紧密结合行业发展实际,开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或应用价值的前沿性课题研究;③密切跟踪国内外馆藏建设和评价工作进展与成果,实时监测学术研究最新动态与热点领域,不断推进各类图书馆等机构信息资源优化建设与评价工作以及重大项目规划实施;④加强国家政府与社会力量的科研扶持与基金资助,不断构建和完善学科体系与研究范式,同时积极推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注重研究成果绩效评估与转化应用,不断提升学术影响力与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崔倩.近十年国内图书馆馆藏评价方法研究述评[J].图书馆杂志,2012(4):11-14.
[2]何静.馆藏资源评价研究述评[J].情报资料工作,2012(1): 42-47.
[3]王兴旺,尚建翠.我国图书馆馆藏评价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图书馆研究,2013(4):117-121.
[4]冯峰.我国图书馆馆藏评价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刊,2013(11):120-122.
[5]孙莹莹.国内外图书馆实体资源评价研究综述与实践进展[J].现代情报,2013(5):168-172.
[6]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92-195.
[7]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05-109.
[8]郑心清.试论图书馆文献评价[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 (4):36-41.
[9]杨迅凌.以引文书目数据库方法建设特色馆藏——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实践[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5):41-50.
[10]毛晓燕.中文馆藏图书价值评价的影响因素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13):50-52.
[11]代根兴,周晓燕.出版社与图书馆图书评价标准比较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5):36-40.
[12]王丹丹.基于使用数据的馆藏电子资源评价方法与系统分析[J].情报杂志,2014(2):166-170.
[13]贾宝霞.大学图书馆馆藏质量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以东北农业大学专业类馆藏的实证研究为例[J].图书情报知识,2013(4):124-128.
[14]赵良英,李立华,李沂濛.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的复合图书馆信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3):24-28.
[15]吴静.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质量分析与优化——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3 (10):43-46.
[16]文忠,等.基于多角度的数字馆藏资源学科合理性评价[J].图书馆,2012(1):125-127.
肖丹女,1982年生。研究生学历,馆员。研究方向:信息咨询。
魏晓峰男,1982年生。研究生学历,馆员。研究方向:信息咨询。
康丽峰女,1981年生。研究生学历,馆员。研究方向:信息咨询。
收稿日期:(2014-12-01;责编:杨新宽。)
基金项目资助论文共计92篇,基金论文比率为29.77%,其中同时受至少两项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共计11篇;论文涉及各级各类科研课题或基金项目共计78个,其中国家级项目11个,包括7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共计7个,涉及教育部以及省社科基金与科技厅等类别;省厅(或市局)级项目共计17个,涉及省教育厅、市社科联、市科技局等类别;院校(或所)级项目共计29个,其他专项课题共计14个。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