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时间:2024-04-24

王丽晓+赵慧+王荣

摘要:在法治中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现代管理逐渐步入正规的法治管理,对于艺术文化产业来说,具有一定法治思维的艺术管理人才将成为迫切需要。艺术院校作为输送艺术管理人才的主阵地,应当也必须强化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文章首先对我国高校艺术管理学科的发展进行了介绍,简述了艺术管理学科渗透法治教育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艺术管理学科渗透法治教育的举措,希望高等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让法治精神根植于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关键词:法治思维;艺术管理学科;法治教育

随着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兴起与发展,高校艺术管理学科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作为艺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基,高校艺术管理人才的教育是为文化产业和艺术组织的发展培养能胜任实际管理工作的实践性管理人才。在法治中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现代管理逐渐步入正规的法治管理,从教育背景来看,高校学生一般是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相对较高的群体,而不断发生的社会事件反映了高校学生法治意识的淡薄,法治思维的缺失,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传统的高校管理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的法治管理。艺术管理人才的法治思维如何,决定了未来艺术文化产业的繁荣程度,作为输送艺术管理人才的主阵地,艺术院校应当也必须强化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

一、我国高校艺术管理学科的发展

国外的艺术管理学科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艺术管理学科。计划经济时代,艺术管理学科重艺术素养轻管理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随着文化市场体系的健全,各类市场主体的竞争,重艺术轻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艺术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重管理兼艺术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成为主流,为我国的文化产业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艺术管理人才。虽然艺术管理学科在我国已经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但是不得不承认该学科教育教学的研究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随着现代管理步入正规的法治管理,高校艺术管理教育与法治中国建设下的艺术管理人才需求出现严重的偏差,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完备,法治观念的缺失,价值观选择的迷惘,导致其已无法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法治经济的建设提供支撑,加强艺术管理学生法治教育已迫在眉睫。

二、艺术管理学科渗透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2014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中央全会的形式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重大方针,2015年4月《***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出版,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教,提供了权威教材。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加快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建设。在法治中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现代管理逐渐走入正规的法治管理,对于艺术文化产业来说,政府作为艺术文化产业的管理者,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履行政府职能,文明行政,不断提高执法水平:企业作为艺术文化产业的经营者,要依法经营,遵守市场规则:公民作为艺术的生产者,要自觉守法,依法维权,切实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作为艺术文化事业的接班人,艺术管理人才的法治思维如何,决定了未来艺术文化产业的繁荣程度,而艺术院校作为输送艺术管理人才的主阵地,必须肩负起培养人才的时代使命,强化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

加强法治教育是建设校园法治文化的重要内容。当前的管理教育忽视了法治思想和理念的培养,造成学生法治观念的缺失,导致学生价值观的迷惘。当前的艺术管理学科大都作为艺术类招生,艺术生追求个性,思想活跃,正处于思想成长,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新媒体在商业化运营模式下,往往只关注自身利益诉求,导致舆论引导有失偏颇,造成公众法治意识低下,公德底线模糊,严重影响艺术生价值观的构建和健康人格的塑造,因此学校加强法治教育就显得极为急迫与重要。

法治经济要求其管理者和参与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法治思维。在法治经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一代代经过法治教育的高素质艺术管理人才,必将成为未来社会执法者的主体和守法的楷模,他们将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快法治经济的建设。加强法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其法治思维,为法治经济提供理论支持。

加强法治教育是学习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在法治中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一代代经过法治教育的高素质艺术管理人才,必将成为未来社会的监督主体,也会成为社会的“校正力量”,他们将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将来装点美好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加强法治教育,有利于根植于法治精神,为依法治国提供智力支撑。

三、艺术管理学科渗透法治教育的举措

艺术院校作为输送艺术管理人才的主阵地,弘扬时代精神的灯塔,应当也必须强化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深呼吸式地读书,进行灵魂洗礼,以增强法律意识,培养法治思维:引导学生积累完备的知识去提升见识的格局、转化胆识开拓创新,确实把法治教育纳入高质量艺术管理教育体系当中:激发学生的批判意识,引导他们从社会良知出发,用法治思维方式对自我和社会进行反思批判,确实让法治精神根植于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一)引导学生深呼吸式地读书

一代代经过法治教育的高素质艺术管理人才,在法治中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必将成为未来社会守法的楷模,也会推动文化产业与和谐社会的发展。强化法治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深阅读是铸就灵魂的法宝,也是培养法治思维的最佳方式。

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过剩时代,毫无防备之下铺天盖地的新鲜信息已经扑面而来,它的到来让人无法抗拒。信息时代的高素质艺术管理人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了解外部世界,阅读已经成为人们与社会联系的方式。媒介传播渠道的丰富使阅读变得随手可得,触手可及,口袋装手机,知道天下事。网络便捷下的快餐化阅读,市场化浪潮下的娱乐性阅读,工作生活压力下的功利化阅读,巳然无法使思维沉淀,浏览的随意和快速反映了当下社会心态的浮躁、懒惰、功利。深呼吸式地阅读,令人潜下心来走进文字,用心感悟,与作者对话交流,达到思想共鸣。用心去阅读,一本好书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让人终生受益:用心去感悟,一本好书让人清静、舒适,滋养心灵世界:深呼吸式地阅读,培养人的优良品格,开阔胸襟,使人汲取无穷无尽的力量,深呼吸式地阅读是铸就灵魂的法宝,也是培养法治思维的最佳方式。

(二)引导学生积累知识、见识、胆识

高素质艺术管理人才想要成为有担当、能担当的主体,完备的知识是前提,这就需要学校将成才教育和成人教育相结合,通过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强化道德支撑,帮助其在头脑中逐步树立法治信仰,为将来担当重任做好知识准备。有了知识,见识的格局才有所提升,有了胆识,见识才能转化成成就,批判意识才能发挥出来。

艺术生向来重专业轻文化,缺乏文化沉淀,殊不知完备的知识是见识的基础:见识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四方友的结晶,来自实践,是胆识的定心丸:胆识是胆量、胆略,是开拓创新的关键钥匙,出自社会生活的历练,是见识的提炼升华。引导学生积累知识、见识、胆识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引导学生积累知识,要善于将知识转化为见识,将见识转化为胆识,用完备的知识去扎实基础,用深邃的见识去扩展思维,用雄浑的胆识去开拓创新。

(三)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

一代代经过法治教育的高素质艺术管理人才,在法治中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必将成为未来社会的批判主体,也会成为社会的“校正力量”,他们将用法治思维方式对自我和社会进行反思批判,为构建法治社会夯实基础,为法治中国的发展与变革提供新的精神资源、创新思维与创造力,而今天的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

批判,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讨伐、批斗、打击,现代人将其妖魔化,它是人们借助理性对某一对象认真审视,通过深刻反思与质疑,凭借敏锐的判断力,清醒的头脑、理智的力量而做出事实分析和价值判断。它是不因权威与流行而认同,但也不必然会站在其对立面的理性思维方式。

当今知识社会时代,国家的创新能力决定了其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总格局中所处的地位。要不断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大学作为汇聚智力、科技与精神资源的高地,弘扬时代精神、引领社会发展的灯塔,必须肩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使命,承担起反省与引领社会的时代责任。然而当前“知识本位”的教学仍广为流传,以教师为中心,视教材知识为真理,迷信于名家意志,盲从于专业权威,听不到与众不同的意见,缺乏怀疑精神,沦为随遇而安的社会旁观者,批判意识和批判精神的缺位已经严重阻碍了知识的增长,压制生命的灵动,影响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升。学校应鼓励学生不满足现有知识,大胆地质疑已有结论,合理地挑战权威,摆脱惯性思维的桎梏,走出固步自封的狭隘境界,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理所当然地将现有知识视为有待检验、分析、批判的对象,在大胆怀疑、审慎反思与理性探究中解决问题,理所应当地从社会良知出发用法治思维方式对自我和社会进行批判,在深刻地反省、理性地质疑中向现存秩序发出挑战并促其变革,使其具有独立的人格,洋溢着明辨是非的智慧,为构建法治社会夯实基础。

四、结语

在法治中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现代管理逐渐步入正规的法治管理,一代代经过法治教育的高素质艺术管理人才,必将成为未来社会的立法者、执法者、司法者的主体,也会成为社会的“校正力量”,他们将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成为将来装点美好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本文首先对我国高校艺术管理学科的发展进行了介绍,简述了艺术管理学科渗透法治教育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艺术管理学科渗透法治教育的举措,以希望高等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让法治精神根植于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