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浅析

时间:2024-04-24

姚泓江

摘要:公允价值在国外已经被提及并运用多年,但我国对它的理解和认识尚晚,在实践应用中还存在欠缺。文章对公允价值定义、发展、方法和现实应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尤其对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浅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对公允价值的计量能有些绵薄之力。

关键词:公允价值:应用

一、公允价值的发展历史与定义

(一)公允价值的发展历史

1.出现背景

自从20世纪末期开始,全球的经济环境开始变化,通货膨胀、发展中的证券市场、金融工具的运用,让经济增加了变动性和风险性。对于这种局面,历史成本出现了局限性和不适应性。与这一经济环境相适应的公允价值在20世纪70年代作为新的计量属性出现了。经过实践研究和理论完善,美国于2006年9月发布了《财务会计报告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SFAS157),明确规定了公允价值的定义、目标,并建立了三级层级理论。2011年5月12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公允价值计量》(IFKSl3)发布,该准则统一了公允价值的定义和计量框架,建立了国际上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统一标准。

2.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

在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下,2006年2月,我国发布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公允价值作为一项独立的计量属性被纳入。2012年5月12日,财政部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2014年1月26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我国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和应用属于刚起步,对公允价值的应用并不广泛和规范。就目前我国经济环境而言,市场化水平还很初级,公开活跃的市场不多,获得市场一级参数比较困难,所以要运用估值技术来获得,这要求我们对计量方法要熟练掌握,合理运用。同时也需要有配套的保障性措施与此相对应。

(二)公允价值的定义

1.国际定义发展

美国著名的会计学家艾里克·L·柯勒于1952年编著发表的《会计辞典》,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平台理的价值”。这是公允价值的第一个定义。2005年9月,美国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讨论稿。2011年5月12日,正式颁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一一公允价值计量》(IFIKSl3),这是国际上近年来对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的最新成果。该准则中将其定义为:“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市场参与者之间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的价格或者转移一项负债将会支付的价格”。明确了“脱手价格”、“市场参与者观”、“有序市场”等计量要点。

2.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定义

2012年5月,我国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2014年1月,财政部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独立的有关公允价值计量方面的准则。

3.公允价值定义需要明确的问题

一是公允价值是交换价格而非真正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其中的劳动,而公允价值是一种公平公正的价格:二是公允价值自身具有现时动态性,这是区别于历史成本的特征:三是公允价值具有不完全估计性特征,公允价值的确定环境都是在一种模拟的交易中进行的,这是一种假设交易,具有估计性。

二、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分析

(一)与其他计量属性的比较

被公认的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一直以来,历史成本在计量属性中占有统治地位,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表现出了局限性。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相比,在初始计量时点是相同的,计量结果也是一致的。但历史成本是建立在真实的交易基础上的,公允价值可以是虚拟的,是从市场的角度计量的转出价格。另外历史成本属于过去时态,公允价值则是现在时态。

公允价值与现行成本的计量时点都是基于现在或计量日,二者都可以是基于假设的交易。但现行成本是从企业主体利益出发,并从这个角度来衡量企业投入的价值:公允价值是基于市场的转出价格。

公允价值与现行市价都是基于现在或计量日这一时间点。二者均为脱手价格。但现行市价要有实际交易发生,而且只要有可观察到的市场价格就能确定,而公允价值要求市场是活跃的、公开的。

公允价值与可变现净值都可以基于假想交易,也都具有估计特征,但可变现净值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考虑直接成本的扣除,主要适用于存货类流动资产的估算。公允价值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且不考虑直接成本。

(二)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长期以来,公允价值遭到诸多争议,主要是可靠性受到质疑。究其原因,主要是两方面:即公允价值的估计性和波动性。

当可以从活跃市场上获取公允价值时,它的会计信息是相关又可靠的。当市场条件不完善时,获取公允价值则需要引入估值技术,此时不是公允价值不可靠,而是人们质疑了估值技术。那么只要运用合理的假设调整、程序方法,那么这种估计就可以看作是合理且必要的。为了弥补估值技术的缺陷,国外采用将计量技术与增加计量披露结合在一起使用,为公允价值信息的可靠性提供保障。公允价值的参考信息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参数是活跃市场上有同一计量项目的(未调整)市场价格,二级参数是直接或间接可观察参数,三级参数是不可观察参数,即在市场上根本就找不到所计量项目的可观察参数。三个级次参数的可靠性逐级递减。计量主体要选择可靠性较高的计量参数进行估值。

公允价值符合经济收益观理念。它的波动是以市场为基础,考虑了影响价值的各种因素,是在全面收益观指导下的一种全面的计量方法,相对于历史成本计量方法,更有利于决策指导。

三、公允价值计量方法

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种类较为繁多,根据不同实际情况而进行选择,目前较为广泛应用的是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三种。

(一)市场法

市场法比较容易理解,就是直接采取市场价对公允价值进行分析计算。但是一些情况下无法得到准确的市场价,此时就可以令公允价值与类似计量项目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相应的公允价值。市场法不仅操作简单,也是众多计量方法中最为准确的。市场法的具体分类也较为复杂,其中现行市价法和功能价值类比法较为常用,有时也需要使用价值比率法、价格指数调节法、市价折算法等,除此之外,成新率价格调整法、市场售价对比法也在特定情况下使用。

1.现行市价法:又称为比较法,即对公允价值进行计算时,使用类似项目价格进行对比估算。例如房地产公允价值计算时,就把相似楼盘售价进行修正作为公允价值计算的标准。

2.功能价值类比法:功能与价值之间往往存在着内在稳定数量关系,正确利用参照物价格对公允价值进行估算。在实际操作中,要对参照物价格按照功能差异进行细致调节,保证公允价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价值比率法:在市场价值计算中,对不同项目制定相应的经济指标,利用与计量项目的类似项目价格,通过经济指标数值计算得出公允价值。

4.价格指数调整法:与价值比率法类似,将经济指标换为价格变动指数进行公允价值计算。值得一提的是,价格变动指数要根据计量项目计量日时间和类似项目交易时间差异来确定,所以要求计量项目与类似项目只是在时间上具有差别。

公允价值=类似项目市价×价格变动指数

5.市价折算法:根据相关负责部门事先制定好的市场价格折扣率,在对计量项目进行公允计算时,将类似项目的市场价格作为标准,把对交易时限差异值作为变量,从而得出计量项目的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类似项目市价×(1-价格折扣率)

6.成新率价格调整法:实际计算中把计量项目与类似项目的新旧差异作为参变量,制定两者之间的成新率,根据市场价格进行计算得出计量项目公允价值。在实际应用时要注意计量项目与类似项目之间的新旧程度差异,不可以贸然使用。

公允价值=类似项目市价×(计量项目成新率÷类似项目成新率)

成新率=资产尚可用年限÷(资产已用年限+资产尚可用年限)

7.市场售价对比法:以类似项目的市场价格作为基准,将计量项目与类似项目的功能差异、交易时间差异和市场条件差异为参变量,进行统一化分析处理,最后得出项目的公允价值。在计量项目与类似项目存在诸多差异难以计算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

公允价值=类似项目市价×时间差异系数×功能差异系数×交易情况差异系数

在使用市场法对计量项目进行公允价值计算是要符合相应的标准。第一是要求市场的公开性和活跃性,第二是要求市场上需要有足够多的类似项目进行比较。市场法实际操作简单,但依靠大量信息进行计算来保证准确性。另外,针对一些透明度较低的无形资产,一般不采取市场法进行计算。

(二)成本法

成本法是利用资产的重置成本与资产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之和的差额来确定公允价值。

根据定义其表达为:

公允价值=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

运用时要取得重置成本和损耗。使用成本法计算公允价值必须要具备两个条件,即该资产有使用价值,通过使用能继续带来经济利益。

成本法是靠间接地以成本花费进行计量,获得数据的方式多种多样,为市场法和收益法提供补充。尤其适用于单项资产的评估。但成本法的使用需要对成本来源进行拆分,工作量很大。另外无形资产的成本难以与价值相对应,涉及这一部分的资产利用成本法计算公允价值将出现严重偏离的结果。

成本法一般可适用于公允价值二级参数的计量。尤其是用于自用的生产设备、房屋、土地使用权、原材料等,还可用于在产品、产成品、库存商品等,这些项目取得成本计算更直接、更准确。

(三)收益法

收益法是目前最有利决策的方法。收益法的关键是把未来的价值折算为现值。这种方法下的公允价值计量以当前市场对于未来金额的预期所反映的价值为基础。收益法的具体方法集中在对效用的折算价值上。包括单一现金流量法、期望现金流量法、增量收益折现法、节省许可费用折现法、多期超额收益折现法。

收益法体现了收益观,把以后可能获得价值收益进行计量。某些情况下,成本法计量不了的无形资产可以用收益法解决,同时,还可以用来估量整体的价值。

因为时间、市场的变化对未来的收益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随之而来的,收益法也不能对未来的价值进行估计判断,所以对未来的价值估计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判断时加入很多的人为经验判断和方法的运用,这会使判断误差的概率更大。

四、在我国如何推广公允价值的应用

(一)在我国实行公允价值的限制条件

1.市场经济发展尚不成熟

实行公允价值首先对市场有所要求就是公开、活跃。同时,交易双方应该是平等的,包括信息对称,自愿合作。我国目前尚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市场发展不成熟,经济环境和经济制度不够完善,可交易品种有限,市场交易的活跃性存在欠缺。这使得公平交易的市场价格获得有困难,这也是引起我国公允价值可靠性差的主要因素。

2.估值技术缺乏统一标准

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中,对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和债务重组的公允价值没有给出明确的计量方法。没有明确给出政府补助与股份支付准则的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在应用指南中列出了估值方法。这使得公允价值操作起来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对其可靠性有影响。

3.信息披露尚不完善

目前,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对公允价值进行较为详细的披露,但是没有对公允价值信息作统一规范,也没有要求对公允价值估值方式详细披露。只是要求将利得记入利润表,将损失计人所有者权益表,没有建立统一披露的标准。而公允价值的应用与推广是在公开、活跃的市场基础上的,需要披露足够的信息,信息缺乏公允价值便失去了可靠性和合理性。

4.人为因素容易操控公允价值的计量

由于我国部分活跃市场的缺乏,有些资产无法取得市场公开价,估值技术成为主要手段和途径,这使得公允价值中人为因素比重加大。财务人员要凭借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估计和判断。比如,新会计准则规定因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利得和损失都可计入当期收益,业绩差的企业就可以通过债务重组的方式来获得重组收益,形成盈余。这样就使得公允价值成为企业操纵利润和业绩的工具,公允价值可靠性降低。

(二)我国推广应用公允价值应采取的措施

1.建立多层次的资本结构市场

公允价值被诟病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计量难,可靠性差。这主要归根于市场信息不够,计量难。为此应适当放松市场管制,扩大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放松对资产价格的管制,让资本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充分发挥,形成公允价值的支撑。增加行业内的市场主体,通过逐渐引入民间资本,扩大获取公允价值的规模和渠道,加快债券市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产交易平台,通过增加市场参与者来加速市场交易的频率,竞争也进一步使市场价格趋于均衡,让公允价值更加公平可靠。同时加快制度建设,建立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建立更有弹性的、双向浮动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控制风险的原则上坚持交易产品的合理创新。

2.加快法制建设进程

公允价值的确认需要人为估值技术的应用,国际上也出现过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事件。所以必须让法律有足够的威慑力,让会计信息造假的企业付出足够高的代价,让法律足够完善没有空子可钻,才能让破坏市场的企业对造假望而却步。目前,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但我国相关接律建设还不完善,很多犯罪特点无法对应相关的法律描述。会计法、税法应该进一步细致化,垄断法应该随着公允价值的概念相应调整,保险法、证券法都要有前瞻性的考虑调整。只有法律能提供有效保障,公允价值才能被合理应用。

3.加强管理技术水平

要提高估值技术水平,估值技术要向制度化、标准化发展。当前财务系统信息化是企业财务发展大方向。未来,应进一步加大ERP系统的普及,完整及时地反应市场交易情况,为企业搭建公允价值的信息获取平台。应推出估值技术指南,形成适合我国市场条件的估值原则、规范和运用条件,提高可操作性。在会计报告中,要提供并分析估值技术的重要因素,如现金流量构成、财务风险、折现率和其他不确定性因素对财务成果的影响,学习国际先进经验,提高估值技术水平。公允价值的应用要求会计人员有较高的素质水平。公允价值计量程序复杂,涉及到变量的选取、模型的使用、估值结果的调整等多个环节。这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知识结构提出要求。具有金融知识、资本市场以及资产评估等知识的复合型高端会计人才是当今亟需的。

4.加大信息披露

足够的信息是公允价值的数据支撑。加大信息披露降低了公允价值数据取得的难度。我国目前要求将利得记入企业利润表,将损失计入所有者权益表,对公允价值的详细披露分散在附注的每个科目中。未来应增设“公允价值事项”,对其进行全面披露。在实行的初级阶段,应该增设附表,对于在收益表内不能体现出来的盈利和亏缺进行统计显示。在接下来的阶段,收益表已经得到推广,就应该建立完善的收益表,对相关数据进行展示。在最后一个阶段,收益表得到全面实行后,就再建立隶属于收益表的利润表,这样就能实现对公允价值的全面统计显示。

5.提升外部审计力度

报告主体的内部控制直接影响公允价值的正确应用。完善审计的执行是公允价值运行的修正器。我国应针对公允价值的特点,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方法、计量和披露进行有效审计。要增加对相关计量与披露的控制测试,明确测试的详细内容、执行方法和测试内容等,在细节测试中将未来现金流的估计、折现率的选择以及估值模型的应用作为审计重点。对不确定性的把握要有详细说明,降低审计风险。

公允价值产生于市场经济,更有利于反映市场信息,有利于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我国应该在立足本国国情的基础上,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趋同,构建我国自己的公允价值统一框架,进一步推广和发展公允价值的运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