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时间:2024-07-06

王 栋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303)

高校图书馆联盟以共享理念为出发点,以资源建设为基础,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支撑,以组织制度为保证,以提供共享服务为目的,[1]通过联盟内成员馆之间的联合互助,在合作平台上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人才资源共享、知识资源共享、设备资源共享、资金资源共享、技术资源共享和服务资源共享,达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的目的。而基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念的图书馆联盟合作发展模式成为国内外图书馆界的一种共识,也是当今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 我国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发展轨迹

1.1 从全国性高校图书馆联盟到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

随着20世纪90年代后期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络的形成,在国家和全社会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图书馆联盟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中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全国性高校图书馆联盟当数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同时在CALIS的鼓励和地方政府教育主管机构直接推动下,各地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也如雨后春笋般组建起来,江苏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JALIS)、广东高校网络图书馆、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TALIS)、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BALIS)相继成立,而河南、四川、陕西、重庆等省市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正在筹建和规划中。[2]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体系的构建在有效满足各高校信息用户全方位的信息需求、提高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整体保障力和推动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2 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建设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情况

我国已启动的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经过数年建设和发展,大多都初步建成了基于网络的高校图书馆间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基本框架,开展了联合编目、联合采购、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等方面的积极合作,缓解了单个图书馆信息保障不足与读者信息需求多样化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资源重复建设和浪费,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益资源共享的前期效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有运行的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共享建设层次仍处于初级阶段,规模小,功能少,很多网络共享项目没有开展起来,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实际效率也不理想,很多地区的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出现了停滞或衰退的情况;而大多数省份的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就只有蓝图,一直处于筹建中而没有实质性进展。研究表明,当前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许多现实性困难,在具体建设过程中也存在很多深层次问题,严重制约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价值的发挥和整体规模效应的实现。

2 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的现实困境

2.1 观念问题

经过多年的宣传和引导,长期以来影响我国图书馆界的传统的“自给自足”、“大而全、小而全”的馆藏建设思想有所淡化,人们开始逐渐重视加强图书馆地区间、行业中和系统内的互助与合作。但在实际运作中,很多高校联盟成员馆往往以狭隘的利益保护意识去考虑发展,直接影响了合作、共享理念的健康持续发展。而仅从高校内部考察,也存在着制约共建共享的因素。例如,学校层面注重从学校自身建设出发,用资金购买“拥有”各类信息资源为标准保障馆藏,同时要考虑符合有关高校评估指标的要求,对于信息资源的合作共享及有关经费则没有安排;图书馆从自身工作职责出发,担心参与共享会影响本校读者相关信息资源的供应量,干扰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担忧开展共享业务会使本馆人力资源成本支出增加;而对于读者来说,习惯于就近免费利用本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如果跳出惯性思维,接收有偿地从参与共建共享系统的图书馆获取信息资源,在没有学校补贴政策的情况下费用有时会较高,这对读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个考验。[3]

2.2 管理机构与制度建设问题

我国许多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在管理上是依附于当地高校图工委代管,而高校图工委或其委托的管理机构并不具备行政权力,其发布的各项决策、方案和措施对联盟内的学校及图书馆没有实际的影响力和约束力。[4]管理机构的权威性不足直接导致组织松散,统一协调能力差,往往使得分工协作、互助合作项目无法顺利开展,所谓的资源共建共享流于形式。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制度建设方面也严重滞后,有些章程、规则和协议往往只有框架,内容不够详尽,可操作性差。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主体,规章制度中规定的分工协作、协调沟通、激励和奖惩等问题更是缺乏宏观调控的执行力和监督力度。管理机构和制度的缺失使得资源共享活动处于无人监管、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的境地。

2.3 运行机制问题

我国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属于典型的非盈利性的公益性组织,主要通过各成员馆的互助、合作实现共享目标,建立非利益的友谊互助关系。但现实中各成员馆在信息资源实力、技术装备水平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在共享协作过程中承担的责任是不可能相同的。一般来说,大馆资源丰富、技术手段先进、资金实力充沛,在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承担较多的责任,但收获较少;而小馆则由于自身实力的原因,往往想通过“搭便车”的方式轻松获得较大的收益。[5]长此以往,这种忽视合作中投入与产出比例失衡,成本分担不合理和收益分配不对等的现状,将极大挫伤某些馆合作共享的积极性。完全利他主义的行为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合作和利益分配机制,整个资源共享系统将失去发展的动力,也就无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2.4 资金问题

持续且稳定的资金投入是联盟构建、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我国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建设多由政府推动,联盟的启动和前期建设经费也主要是通过行政拨款或专项资金的形式从各级政府获得,因此政府拨款对整个联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后续资金政府资助与否及多寡却难以保证,资金来源渠道过于单一且并不稳定,完全依赖政府资金的投入,这就造成了很多共享系统自给能力差,无法独立运作,一旦政府停止投入,将使联盟的发展完全处于被动的局面,影响各项共建共享工作和服务正常进行,可持续发展更无从谈起。

2.5 规范化和标准化问题

理想中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是指统一规范化描述格式的信息资源,在各馆统一或标准化的图书馆系统服务平台上进行数据无障碍转换、交换和传输。因此标准化建设是区域高校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共建、传递和共享的必要前提,至少应包括系统应用平台的标准化和资源层的标准规范建设两个方面。但在现实中,这两方面问题都不乐观:其一,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因技术的差异出现了不同标准的多个版本,由于早期没有统一规划和协调,各高校馆建设和引进了不同版本的图书馆系统,造成平台、接口支持的协议和技术标准不统一而缺乏互联性,导致兼容性差、互操作性困难、网络标准化程度低,增加了对接的难度。其二,资源层包括书目数据库、电子资源库和自建数据库等多项内容,其中书目数据库因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书目存储格式和各馆编目标准不同而产生了编目数据不统一的现象;而最难实现标准规范化的就是各校自建的数据库资源,这些数据库的开发和建设往往只从方便本馆和内部交流使用为出发点,因此在资源加工、资源描述、资源组织和平台选择等方面并没有遵循一定的规范要求,存在着标准化程度不高、通用性差的问题,阻碍了图书馆间的网络合作和资源共建共享。

3 对策与建议

3.1 更新观念,强化共建共享理念和合作精神

在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走资源共建共享道路。以图书馆联盟形式的共建共享,就意味着各成员馆要以互助合作和分工共享的现代观念,作为信息资源构建体系中的一个节点身份共建馆藏资源、共担合作重任,共享知识成果,通过各馆的合作与努力,构建较为完备的区域性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合作联盟下的资源配置模式既能以最经济的成本、最合理的布局、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各种信息资源的需求,又能解决单个图书馆经费紧张,馆藏难以协调发展的困境,有利于高校图书馆本身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高校图书馆人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看待新时期图书馆的功能和价值的再定位,有责任和义务为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做出贡献。

网络环境下衡量一个图书馆馆藏水平高低的标准已不是简单传统意义上的馆藏数量多少,而是要看它能为读者提供或获取信息服务的能力,即信息资源保障力。[5]有关的管理者需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在制定有关政策和方案时,要以信息资源的保障力水平来真实客观评价一个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水平。如制定图书馆评估标准时,应把传统的馆藏量指标扩展到信息资源保障力上,在政策上给予分工合作馆藏发展模式松绑;再如由于远程获取方式节省了庞大的资源购置费,学校也理应拨出相关经费用于大量补贴读者利用资源共享系统获取资源所支付的资源利用费,减轻其负担。

3.2 组建强有力的管理协调机构,加强和完善制度化的联盟条例建设

综观国内外图书馆联盟成功的案例,说明只有建立了强有力的具有权威的管理职能机构,才能确保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建设和发展能朝着终极目标前进。参考我国高校的管理体制,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必须加强统一领导,组建由有关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各成员单位学校相关主管及图书馆负责人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权威性的管理协调机构对联盟集中管理,负责制定整体规划、确定发展目标、组织工作计划、统筹安排分工、监管资金使用等,建立和确定联盟总体的合作框架。[6]同时加强和完善联盟的制度建设,通过充分讨论和平等协商的方式共同制定一系列的章程、条例和规章制度等法规性文件。用平等合作、互惠互利的合约和协议明确各成员馆在联盟中所拥有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规定各馆执行的业务规范、运作程序和协作方式。各成员图书馆作为行为主体的身份共同签订相关协议和合同,遵守联盟的各项规章和决议,并严格履行自己的义务,用详细具体的管理制度规范、协调和约束各馆合作行为。管理机构负责监督和指导执行情况,并依规协调好各成员馆间的关系,保障各成员的共同利益,确保图书馆联盟的稳定健康发展和高效运行。

3.3 建立以利益平衡机制为导向的运行机制

组成联盟的成员馆在身份和地位上是平等的,但因自身实力强弱在联盟内贡献的力量和发挥的作用实际上又是不均等的。同时信息资源在联盟内各馆间能正常传递和流动并非自然实现的,需要通过工作人员花费一定时间和精力促使其完成,换言之,信息资源的共享是需要使用成本的。因此有必要运用市场手段来平衡资源提供馆与资源利用馆间的内部利益分配机制,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付出—收获”利益平衡机制。现阶段,运用经济学原理实施有偿服务,即资源使用者通过付费获取服务的方式是保障成员馆参与共享利益,促进信息资源在系统内合理流动的最好办法。当然联盟内的资源共享应该走公益化发展路线,需支付的费用仅限于材料费、人工费及传递费等成本支出,因此要加强相关的成本效益核算,对系统中的各项服务和产品制定合理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如CALIS、NSTL等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就分别制定了自己的收费标准。[7]利益平衡机制能确保每个成员馆有获得共享资源的合法权利,也能保障付出馆能获取相应的回报和利益补偿,充分调动各馆参与合作共建共享的积极性,使共享系统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内动力,形成良好、健康的循环运行机制。

3.4 实现经费来源的多元化

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的有效运作和可持续发展必须有充足的经费做支撑和保证,因此需要开拓多元化的筹资渠道来促进联盟的高效发展。首先,要争取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建设作为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理应受到重视,高校图书馆联盟作为促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公益性组织,在促进学术信息交流,提高当地社会经济、文化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更需要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同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和引导,唤起社会更大的关注;其次,按成员馆的规模收取不同的会费,主要用于表彰奖励在共建共享中表现优异的高校馆,以此鼓励其他馆参与共享的热情;再次可以联盟的名义寻求各类基金、社会团体的捐款和赞助,促进高校图书馆联盟的稳定发展;[8]最后,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本身就是一个科研组织,完全可以通过整体申请相关课题获得科研项目的方式,积极参与各种科学研究活动,并争取一定的科研经费来补充联盟经费的不足。

3.5 架构统一的网络门户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建设

网络环境下联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迫切需要打破这种因集成系统的不同而造成的连通割裂的现状,建立各馆信息管理系统互连互通、资源互操作的交流渠道,放弃原有的系统更换成多数统一使用的图书馆集成管理软件显然不可取,这既不符合当前实际,也违背了降低成本、节约资金的共享原则。信息技术的进步为跨系统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的建设提供了可能,采用基于分布式构建技术开发馆际数据共享与交互接口或基于Z39.50、OAI-PMH、SOAP等标准协议开发馆际数据共享与交互接口等方法实现馆际数据共享与交互,[9]架构起联盟的统一网络门户信息共享平台,该平台解决了异构系统因数据结构、格式等差异造成的接口标准问题,实现联盟框架下管理系统的无缝连接,为各馆用户提供了统一的检索访问入口;同时平台应利用信息技术集成各类型数据库的搜索引擎,开发统一检索技术,实现跨库检索,还可进一步实现资源与各项服务功能的整合,为各馆的信息用户提供实时的、一站式的、便捷的、多功能的人性化信息服务。

加强联盟内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信息技术是共享的重要工具和载体,信息资源则是共享的主体和内容,二者的统一标准化将保证信息资源能在各馆服务系统间无障碍交换与传递,有效减少在传输和共享过程中可能出现的html代码混乱、类型不匹配、数据丢失等信息失真的情况。信息技术的标准化建设要求在联盟内开发和使用的信息技术和平台都符合通用性、兼容性、互操作性和开放性的原则,为资源整合、数据挖掘和信息共享提供一致的技术支持,确保网络环境下共享系统高效率运行;同时加强信息资源标准化规范化的制定和实施,包括资源分类的标准、资源描述的标准、资源格式和存储的标准、资源平台的标准等都严格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和模式进行建库工作,确保数据库资源在不同信息环境下的通用性、适用性和可移植性,真正实现联盟内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和共享。

[1] 王洵.论高校图书馆联盟[J].图书情报工作,2008(S1):16-18.

[2] 赵海霞,张歌燕.我国区域性图书馆合作体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0(13):45-49.

[3] 羊照生.广东省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状况调查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8(2):175-178.

[4] 刘磊.信息资源共享评估研究——以JALIS为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154-156.

[5] 陈蔼莲.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现状、障碍及其治理[J].图书馆,2008(6):67-68,74.

[6] 张新鹤,肖希明.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66-78.

[7] 张新鹤,肖希明.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创新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0(2):22-26.

[8] 孔令玉,高波.美国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5):34-38.

[9] 韦艳芳.网络环境下馆际资源共享技术及方法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8(4):9-12,7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