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外教育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模式*——以中国教育数字图书馆“3C”工程与英国电子图书馆计划eLib为例

时间:2024-07-06

陈彩 红 谢剑敏

(广东金融学院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521)

陈彩红 女,1971年生。本科学历,馆员。

谢剑敏 女,1986年生。学士,助理馆员。

1 前言

随着Internet的快速发展,美国首次提出数字图书馆的概念,但其定义至今尚未统一界定。总概括而言,数字图书馆可以非正式地定义为有组织的信息馆藏及其相关服务,信息以数字化形式保存,并通过网络进行访问。而教育数字图书馆是服务于教育的数字图书馆,包括为便于远程教育和数字化教学而建立的网络数字资源集合、相关的技术基础设施和管理系统,各种网络课程数据库等。[1]

2 中国教育数字图书馆

2.1 中国教育数字图书馆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研究数字图书馆这一领域,并在全国进行大范围的建设工作。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初具规模和成效的有文化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教育部“3C工程”(CALIS、CADLIS、CASHL)、科技部“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等。[2]在数字图书馆大规模建设中,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发展教育数字图书馆,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教育部推行建设的“3C工程”。

2.2 CALIS

我国高等教育“211工程”、“九五”、“十五”总体规划中3个公共服务体系之一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Library&InformationSystem,简称CALIS)于1998年正式启动,CALIS的宗旨是在教育部的领导下,把国家的投资、现代图书馆理念、先进的技术手段、高校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整合起来,建设以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教育文献联合保障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以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服务。CALIS的主要任务是整合国内外各类信息服务机构、教学科研机构、各类信息网站丰富的信息资源(包括纸本资源和数字化资源,也包括CADAL建设的资源)和应用服务,并以中心集成系统与云计算平台等技术手段全面支持各高校数字图书馆的主要业务流程,建成功能完善、资源丰富、技术先进的分布式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3]

表1 CALIS联合目录数据总量和数据增量统计(单位:条)[5]

CALIS利用数字化技术,全面整合国内图书馆的资源,在共建、共知、共享的指导思想下,构建三级文献保障体系的框架。CALIS管理中心设在北京大学,管理中心分设专业中心和工作组,负责CALIS专题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同时CALIS在北京建立了文理、工程、农学、医学4个全国性文献信息中心,构成CALIS资源保障体系的第一层,主要起到文献信息保障基地的作用。CALIS在吉林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建设了7个地区性文献信息中心,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建设了东北地区国防文献信息中心,构成了CALIS保障体系的第二层。至2011年10月CALIS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了30个省级文献信息中心,2011年9月30日,CALIS联合目录成员馆总数达811家。[4]由此形成了CALIS的“全国中心—地区中心—高校图书馆”三级文献保障模式的服务体系,提高了CALIS的整体服务水平,扩大了服务范围,推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CALIS建设极大地丰富了高校数字资源,促进了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进程,在全国范围形成的三级文献保障体系,为各高校开展数字资源建设和研究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和组织基础。

2.3 CADAL

“十五”期间,国家继续支持CALIS的二期建设,并将“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简称CADAL)与CALIS一起组成中国的教育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名称为“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China Academic Digital Library&Information System,简称CADLIS)”二期CADAL项目名称由“高等学校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更名为“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

CADAL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构建拥有多学科、多类型、多语种海量数字资源的,由国内外图书馆、学术组织、学科专业人员广泛参与建设服务的,具有高技术水平的学术数字图书馆,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信息基础设施之一。

一期建设由浙江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牵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16所高校参与建设,建成两个数字图书馆技术中心和14个数字资源中心,形成一套成熟的支持TB量级数字对象制作、管理与服务的技术平台,探索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二期建设将在一期百万册的基础上,完成150万册(件)数字资源,并建立分布式数据中心和服务体系,实现数据安全和全球服务,由国家投入1.5亿建设资金,计划在3年内完成。[5]

2.4 CASHL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hina Academic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Library,简称CASHL)于2004年3月15日正式启动并开始为各高校提供服务,由项目管理中心北京大学图书馆和两个全国中心、5个区域中心以及10个学科中心组成。CASHL的建设宗旨是组织若干所具有学科优势、文献资源优势和服务条件优势的高等学校图书馆,有计划、有系统地引进和收藏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资源,采用集中式门户平台和分布式服务结合的方式,借助现代化的网络服务体系,为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工作者提供综合性文献信息服务。[6]

CASHL本着“共建、共知、共享”的原则及“整体建设、分布服务”的方针,为高校教学和研究搭建完善的文献保障服务体系,是唯一的全国性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收藏和服务中心,其最终目标是成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资源平台”。

目前,CASHL已收藏11796多种国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核心期刊和重要期刊;1799种电子期刊以及28万种早期电子图书;52万种外文图书;以及“高校人文社科外文期刊目次库”和“高校人文社科外文图书联合目录”等数据库,[6]提供数据库检索和浏览、书刊馆际互借与原文传递、相关咨询服务等。CASHL目前已拥有600家成员单位,包括高校图书馆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任何一所高校,只要与CASHL签订协议,即可享受服务和相关补贴。

3 国外教育数字图书馆

3.1 国外教育数字图书馆发展现状

近20年来,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在发展数字图书馆的过程中从政策、资金及科研力量上最大程度配合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各地高校是各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主要力量,以不同的方式开展了若干教育数字图书馆项目,例如美国DLI项目就是以6所大学为主进行开发的;美国的Tulip计划,由弗吉尼亚技术大学的EdFox领导,9所大学(CMU、Cornell、Georgia Tech、MIT、University of California、Michig an、Tennessee、Washington和Virginia Tech)参与Elsevier出版公司42种期刊全文数字图书馆项目建设。加拿大、英国、日本、法国也相继开始建设教育数字图书馆以促进数字化资源的转换和利用,加快高校信息资源数字化服务的发展。

3.2 英国电子图书馆计划eLib

英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从国家图书馆与大学图书馆开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英国政府鼓励发展网络教育,1993年,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the Joi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mmittee,简称JISC)提出并组织实施英国电子图书馆计划——eLib,该计划是为英国教育和研究提供高质量的数字资源服务。eLib的实施使英国高等教育机构广泛参与到数字图书馆的开发与建设中,形成了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中坚力量。由于该计划的所有项目是围绕高校教育需要而设立的,并且多数是由高校及其图书馆完成的,因此,称其是教育数字图书馆建设计划。

3.2.1 eLib项目的研究进程

eLib计划的项目研究分3个阶段进行,第一二阶段从1994年开始至1997年,其中包括文献传输、数字化、电子期刊、即时出版和电子图书、培训及普及、网络信息资源检索6个主要课题。第二阶段主要是对第一阶段的补充,包括预印本服务、质量控制、图像处理、电子短期借阅、辅助研究3个主要课题。从1997年开始实施第三阶段的课题研发,主要包括复合图书馆、大规模资源发现、数字保存、研发项目投入使用。[7]前两个阶段研究的项目主要集中于学科资源的数字研发,而第三阶段则侧重于用户如何更好地使用这些开发的数字资源。eLib是基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而带动了整个高等教育界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促进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系统中的应用,实现了各高校资源的有效整合,为教育数字图书馆的后续发展和利用创造了良好条件。

3.2.2 eLib项目的资金投入

英国高等教育基金(the 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Bodies)以“变革高等教育机构中知识使用和存储”为主题征集项目,将1500万英镑的启动资金分配给了“电子图书馆计划”(Electronic Libraries Programme,简称eLib),并由出资单位的代表——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the Joi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mmittee,简称JISC)管理。[8]eLib是由政府出资建设的国家教育项目,该计划总投资超过1亿英镑,其中前两个阶段总投资1500万英镑,另有2400万英镑用于数据服务,5000万英镑用于网络设施建设。

3.2.3 eLib项目分析

eLib计划是一项教育界的战略性举措,是图书馆数字资源进一步整合发展的里程碑,在英国高等学校通过图书馆获取数字资源和网络服务,其目标在于创新学术交流,提高教学和科研质量,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增加数据库的性能。该计划通过数字图书馆的不同领域已实施近60个项目,eLib项目中研究电子文献传递服务,这有助于高校学子最大限度地利用在英国图书馆的所有电子资源。除了提供数字资源的电子访问机制,文献传递项目旨在提供数字资源订购和电子副本。预印和灰色文献适用于数字访问,eLib提供这些文献资源的电子预印本,通过探讨的访问方法检索和传递。同样电子期刊项目提供了一个试验方案用以代替化学和法律等学科的学术数字出版机制。图片类型的数字资源是重要学术研究的材料。eLib项目的一些数字化影像资料,如医疗图像(MIDRIB)和地图数据(DigiMap)构成了高等教育数字化服务的重要内容。在按需出版、建立电子短期贷款集合的项目中完善课程教材和阅读书目,以方便为全日制和兼职学生通过网络访问数据库,如管理学(ERIMS)、人文学科(ODP)以及不同类型的文献材料,如音乐和视频(英),而有些则是集中交付网络中的电子表格(ACORN)集中处理,该项目正在探索新的和有效的版权管理和定价模式,并与出版商密切合作,以确保文件的完整性和特许权使用费控制。[9]

eLib处于复杂、动态的环境下,其显著特点是它的实验性、创新性。这不是一个程序输出的答案,eLib项目促进数字图书馆开发更多适用于教育界的产品和服务。其更广泛的目的是为了通过不断探索制定出更完善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并在摸索过程中研发创新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服务。eLib程序设置有诸多的特点,首先是具有开发并不断发展的性质,其间包括许多营利性或非营利性的相关团体的参与建设;其次在于地方项目与国家项目处于同一个框架和标准中;最后是eLib不断总结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成就,创立评价系统,明确影响因素,为该计划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10]

在英国高等教育中可以看到教学方式的变化,通过教育数字图书馆,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更多的是自主学习,许多eLib项目都是有利于学术研究以及学生从事独立研究的,通过项目提供图书馆员和用户的培训,增强大学基础设施和支持当前用户访问,以促进教学和学习,更有效地在数字环境下为教学学习提供完整性和及时性的文献信息服务。

4 结语

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起步较晚,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更是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在逐步提高自身建设条件的同时,应积极借鉴国外教育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先进经验,并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数字图书馆,为各高校师生提供更为广泛的数字化服务。

[1]肖燕.网络教育资源的传播与合理使用——中、美、英教育数字图书馆研究报告[A].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183.

[2]郑建明,钱鹏.国内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研究——以国家数字图书馆与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1):41-45.

[3]教育部成立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管理委员会CALIS、CADAL项目启动建设[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4):125.

[4] CALIS联机合作编目中心简报[EB/OL].[2011-12-19].http://home.calis.edu.cn/calis/lhml/jianbao/44/3.htm#2.

[5] China Academic Digital Associative Library项目简介 [EB/OL].[2011-12-19].http://www.cadal.net/xm jj/.

[6] 开世览文[EB/OL].[2011-12-22].http://www.cashl.edu.cn/portal/portal/media -type/htm l/group/whutgest/page/gzxjs.psml.

[7] 王咏梅.英国复合图书馆项目及贡献[J].情报杂志,2004(10):90-92.

[8] 廖剑岚.国外数字图书馆研究比较[J].图书馆杂志,2001(7):9-11.

[9] Programme Background[EB/OL].[2011-1-14].http://www.ukoln.ac.uk/services/elib/background/history.htm l.

[10] Evaluation of the Electronic LibrariesProgramme_GUIDELINES FOR ELIB PROJECT EVALUATION[EB/OL].[2011-01-14].http://www.ukoln.ac.uk/services/elib/papers/tavistock/evaluation-guide/intro.htm l#defining.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