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的实证分析与对策

时间:2024-07-06

李慧敏 石玉廷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9)

李慧敏 女,1978年生。硕士研究生在读。

石玉廷 男,1968年生。法学硕士。研究方向:高校图书馆管理。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取得长足发展,从1981年北京大学、武汉大学首批建立图书馆学专业硕士点起,已培养出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生1465名。2001年,我国已有图书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而在短短的6年后,这一数字几乎翻倍,达到42个。[1]在全球经济紧缩、全国高校扩招的形势下,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图书馆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次调查主要是以采访和问卷的方式进行,兼以参考以往大量的研究文献,分析了当代高校图书馆学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及就业途径,目的就是为当代毕业生尤其是图书馆学硕士毕业生提供帮助,引导其明确职业方向和奋斗目标,合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走向理想的职业人生。

1 图书馆学硕士毕业生面临就业挑战

据劳动保障部对全国11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调查,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仅占新增岗位总量的22%[2]。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13万人,比2005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2008年毕业生559万,比2007年增加60万,同比增幅达12%。2003年毕业生212万,2004年毕业生280万,2009年毕业生610万,预计2010年毕业生631万。

可见,全国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另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的数据,就业岗位缺口也在逐年不断扩大。社会有效需求赶不上毕业生规模增长的速度,高校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

2 实证分析

经过调查,我们不难看出,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仍是图书馆职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时代在变,体制在变,技术同样在变,但图书馆学的核心内容没有变。“知识组织”和“信息服务”仍是图书馆学毕业生的看家本领,也是图书馆学区别其他专业学科、与其他学科竞争的看家本领。

2.1 图书馆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意向

图书馆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意向主要是各大高校的图书馆、考博或出国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等),如外交部、文化部、外经贸部、国家安全部等中央部委以及各部委所属公司或新闻出版机构、各省市的外事机构等。

从毕业去向上看,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到图书馆工作的比例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从2002年到2009年毕业人数下降了接近13个百分点。表1表明图书馆学专业在企业、政府等非图书馆机构的就业增加,为图书馆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起到了扩展的作用。

表 12002~2009年图书馆学毕业生去向及比例[3]

面对就业难的问题上,大多数学生的心态还是良好的。诸项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毕业生心态调查

2.2 图书馆学硕士毕业生就业途径

毕业生主要就业途径是利用学校的资源参加高校内的招聘会应聘岗位,其他途径还包括通过网络投递简历、报刊招聘、熟人介绍以及参加公务员考试或继续深造等。调查结果显示(见图2),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仍是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渠道,但其他渠道也不容忽视。学校应该开辟多种渠道,确保各种就业信息以及学生个人信息在学生和企业之间及时、准确地传达,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发布招聘信息和组织招聘会上。

图2 毕业生就业信息途径调查

2.3 图书馆学硕士毕业生从事的工作

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与专业相关的就业途径比较狭窄。一般是在图书馆、档案馆、情报所工作或从事教育机构文职工作、信息咨询公司和机关的咨询工作等等。另有部分毕业生出国或自主创业。但也有部分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无关或关系不大。

“求职”只是对“就业”的一种狭义的理解,并不是学生“就业”的唯一出路;“就业”的另一种理解是“创业”[4,5]。在调查中,有20%的学生“十分赞成”毕业后自主创业;58%的学生认为“如果具备实力,自己愿意尝试”。当然,初入社会的学生,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将会遇到许多障碍。图3为毕业生自主创业障碍调查表。

图3 毕业生自主创业障碍调查

2.4 图书馆学硕士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图书馆事业进入低谷,表现在书刊涨价、经费减少、人才队伍不稳定、读者队伍减少等。这些对图书馆学研究生就业都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传统的图书馆学高等教育(包括研究生教育)多半将毕业生定位在三大图书馆系统及情报机构或教学部门,以利于发挥他们的专长——文献信息的收集、处理与传递。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择业观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很多毕业生要求应聘到与其专业对口并能发挥其文科优势的职位。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毕业生对工作地点、工资待遇及发展前景有较高要求,过于强调对专业技能的使用,对工作过于挑剔,不愿去偏僻地区,轻视基层工作。而且在就业过程中,由于接触社会较少,多数毕业生不能认清就业形势及目标,就业意向过于盲目,往往把毕业时所找的工作视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或者安于现状,缺乏前进的动力。

3 对策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感受颇深。下面对高校教学、就业指导及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提出几点建议。

3.1 图书馆学硕士毕业生注意事项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和国内专业的招聘网站——“智联招聘”,联合推出了2009毕业生就业状况大型调查,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6]。

图4 雇主所看重求职者素质调查

因此,我们建议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应大力加强专业技能训练,注重技术方法类等基础技能训练,夯实基础;涉猎多领域知识、具备其他技能,如外语、计算机操作及财务管理、企业管理、驾驶等;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和相关知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逆境中能摆正心态,正视问题;在校积极参与学生工作,组织各种大型活动等,以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协作精神及团队意识,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及心理承受力;尽可能参加国际范围的交流活动,在实践过程通过交流增强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开拓视野接触社会,利用课余时间、寒暑假期走出校园,进行社会实践,了解职场,了解社会,为将来融入社会做好准备。

3.2 学校应采取的措施

图书馆学专业院系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强就业指导,如常规的宣传就业政策和信息、就业指导课、校园招聘会等;②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如指导学生通过自我评估来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种类,提高职业兴趣和职业定向意识;③重视用人单位的人才价值观,跟踪研究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导向;④建立合作培养制度,与相关的用人单位建立双向培训的合作机制,院系以学科标准为单位培训员工,完善其知识结构;单位以行业标准为院系培训学生,为其职业生涯的构建打牢基础;要吸引用人单位积极参与毕业设计和答辩等活动,提前全面深入地考察人才;⑤将“定制培养”与“就业跟踪服务”相结合,一方面,将职业生涯的构建从大学初期规划一直延续到工作以后的发展,及时调整完善、全程辅助支持;另一方面,也为个性化的就业空间拓宽渠道,有利于相同专业的毕业生挖掘自身潜能,规避恶性竞争。

另外,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无论是图书馆学专业招生还是图书馆实际工作中,女性的比例都大大高于男性。在2002~2009年23所高校招收的图书馆学专业本科生调查中发现,男生为2618人,女生为3347人,比例约为78:100。而女生在就业与创业的问题上又有其特殊性,因此关于女性群体的教育和管理对于学校就显得十分重要。据调查,影响女学生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见图5。由此可见,加强性别教育并帮助女生树立自我意识,给予她们适时、适当的心理辅导是十分必要的[7]。

图5 女生就业困难原因调查

具体来说,就是学校要抛弃过去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让女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当中,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许多高校选拔学生校长、学生书记的制度是值得借鉴的)。在实际工作中给他们机会,让她们在具体的工作中体会与他人、与社会的真实联系,从而激发她们的事业心与责任心。这也对她们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有所帮助,使她们明白将来应该如何融入社会。

4 图书馆学硕士毕业生就业前景展望

调查中,大多数导师认为,图书馆学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还是一片大好的。因为社会的发展不只局限于经济、政治的发展,文化事业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我国这几年的文化事业发展突飞猛进,政府部门也日益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大量的社区图书馆在建立,各个高校也在扩建图书馆。而21世纪是众所周知的信息时代,图书馆的软件建设靠的是现代化技术,急需大量的图书馆学专业人才。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经济、政治发展一样是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在这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图书馆事业期待更多的专业人才。

通过此次调查不难看出,近年来高校图书馆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逐渐扩大,就业机会随之增多,毕业生去向已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但“机会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在校期间,学生应加强专业技能水平的培养,同时注重提高政治修养、个人意志品质、心理素质,努力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才能逐渐满足当今市场的需求。同时,择业中,要放弃落后的择业观,更新就业观念,以开放的心态和国际化的视野对待就业。淡化“一步到位”的就业目标,应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理念,提高就业机会和就业成功率。在考虑个人利益的同时更应以大局为重,承担起当代高校毕业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促进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扬光大。

[1] 肖希明,黄如花,司莉.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与职业需求的调查与分析.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3).

[2] 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预测.国家职业资格网(www.osta.org.cn),2005-11-29.

[3] 李卓卓,唐琼.近五年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招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图书馆建设,2008(7):106-109.

[4]郭涛.“第二课堂”: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郑州轻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37-38,54.

[5] 赵观石.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环境建设分析.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66-268,284.

[6]2009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智联招聘.

[7] 刘芳.对高校性别意识和女生教育的思考.咸宁学院学报,2005(1):117-11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