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艾 玲
(漳州师范学院图书馆,福建 漳州 363000)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图书馆事业发展异常迅猛,馆点建设和文献藏量增长都非常迅速。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的数量由建国后的50所发展到2007年的2799所,馆藏总量达到52053万册。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仍是非常低的。同时,我国城市图书馆事业特别是公共图书馆发展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整体水平低,缺乏规范标准,业务基础薄弱;镇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带来各镇区图书馆发展的不平衡;市馆对基层馆的业务指导执行力度非常弱,缺乏统一领导,各馆独立发展,缺乏馆际协作;文献资源重复购买、业务工作重复劳动、现代化设备重复建设。这种状况与过去重视经济效益、忽视文化投入有很大关系,并由此带来了藏书数量少、质量不高、服务被动、水平低下等突出问题。同时,由于我国现行图书馆事业管理体制是按照主管机构的行政隶属关系管理,文化事业建设“各自为阵”、“条块分割”,使城市图书馆整体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这种落后的发展模式和管理体制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最大阻碍。
“集群”的概念来源于生态学,原意是指以共生关系生活在同一处栖所中的生物簇群。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因此,集群必须具备4个特征:一是地理上靠近;二是有相互关联性;三是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区域;四是由于其共性或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城市图书馆的网络化建设也明显地呈现出这样一种集群态势,其目光已不只局限于简单的城市网络互联互通,而是转向图书馆事业网与计算机检索网的高度统一,以期克服我国图书馆建设中现存的“部门所有、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弊端,并试图利用城市图书馆所特有的专业化分工与相互协作功能,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和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能力。据此,城市图书馆集群就是指集中于一个城市内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类型的图书馆通过现代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设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集聚体,它在一定管理职能机构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下进行统一行动。在城市图书馆集群中,无形的虚拟网络和有形的实体网络相互联系,缺一不可。无形的虚拟网络是指通过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与城域网、广域网的联合,构架一个以丰富的传统文献资源和现代化数字资源为保障、读者服务高度协作、信息资源高度共享、对外全面开放、对内高度集成的区域网络化、电子化、数字化的虚拟信息空间,通过统一的门户对读者提供服务。有形的实体网络是指建设覆盖全城范围内的图书馆阵地服务网点。
图1 城市图书馆集群结构
城市图书馆集群化管理理念的提出,是我国图书馆界受国外及港澳城市图书馆先进管理理念的启发,同时也符合我国城市图书馆的实际发展现状。
3.1 城市图书馆集群化管理利于更好地满足城市用户的需求。通过图书馆集群化管理,集群内各图书馆可以开展“一卡通用、通借通还”的借阅服务和馆际互借服务,使用户能够方便地利用城市集群内任何一所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而且还可以开展专家会诊等合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
3.2 城市图书馆体系的构建要求其进行集群化管理。城市图书馆不仅承载了广大市民对文化知识的需求,也承担着传播知识服务的作用,城市图书馆体系要遵循公益、丰富、开放、便捷等原则,保证满足人们对多种文献信息的需求。因此,要建设以城市为基础,结构有序、功能完善的城市图书馆服务体系,就要以城市为基础,带动基层图书馆,以点带面,实施集群化管理。
3.3 城市图书馆集群化管理利于发挥城市图书馆的整合与共享。同一集群内各馆通过互联网共同使用同一系统平台,馆藏资源分散保存、集中使用,所有成员馆的书目数据、读者数据、馆藏数据等全部集中存放、集中处理,并借助物流传递手段实现通借通还,可以妥善解决各合作单位文献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问题。各成员馆实施统一采购、集中编目,合理配置全市文献资源和服务体系,共享书目信息资源和技术资源,解决我国图书馆界普遍存在的系统多、独立分散、共享程度差、文献资源重复等阻碍馆际协作资源共享的技术瓶颈问题。同时,城市图书馆集群管理模式还可通过强大的资源整合和业务整合功能,实现对文献资源以外的数字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计算机软硬件设备、业务管理规范等其他办馆资源的有效共享,发挥整个集群内图书馆的协同效应。
3.4 城市图书馆集群化利于降低城市内各个图书馆的费用。城市内图书馆进行集群化管理意味着在资源建设方面每个图书馆不必走“大而全,小而全”的发展模式,而是转变为选择积累目标资源的运作模式,利于各个图书馆有效地使用经费。另外,在集群化管理模式下,各图书馆不必各自配置操作系统、业务软件及服务器等,只要通过互联网登录总馆的服务器就可以完成全部的业务工作,大大节省了集群内各成员馆在计算机软硬件配置上的费用开销。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多采用图书馆集群管理模式,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采用总分馆制管理模式,实现了人员、设备、文献以及资金等由总馆统筹管理,业务上统一协调,分工合作,取得了较好的资源共享和整体服务效能。我国城市图书馆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集群管理模式的成功经验,对城市图书馆实施总分馆制管理模式,以网络和通讯技术为依托,建设以实力相对雄厚的市图书馆为总馆,各区(镇)图书馆为分馆,社区图书馆以及图书流动车为补充,吸收学校、企业等其他系统图书馆加入的图书馆集聚体。即通过构建联合采购、统一编目、联机检索、通借通还等系统,使本市内各图书情报机构有机地链接和整合,提高本市图书馆集群体系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以总馆带动社区及相关县级图书馆的业务管理和组织协调,实现市图书馆集群体系的构建。在组织管理上,建立城市图书馆集群体系自动化管理系统,由总馆来统一负责、协调全部业务环节,将各区(镇)、社区、街道图书馆作为分馆整合到同一系统当中,有效地调动市内图书馆的人才、技术、资源优势,合理配置、优化组合市内图书馆资源,最终实现图书馆的集群化管理。实施图书馆集群化管理具体要达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实现统一采购、集中编目、通借通还,达到“合理分工、共同负担、分别保存、合并使用”的目的;二是将行政管理变为行业管理,分馆作为总馆的派出机构,其人员、财务及设备均由总馆管理,达到“集中使用资金投入、合理组织专业分工、统一业务规范管理、最大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
5.1 政府政策保障。市政府应当正式出台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实施方案及其贯彻落实意见等政府文件,使总分馆的推行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推动城市图书馆集群化管理的建设工作。同时,在经费上,由市统筹镇区分馆业务管理系统和基本网络通讯费用,保证基层图书馆采用同一系统、利用总馆资源开展业务工作的基本条件。
5.2 制度规范保障。由总馆牵头制定有关组织机构、集中编目、技术平台、资源共享、标识应用、财经管理、业务培训和分馆业务开展的运行管理制度,以及各项业务工作标准要求和规则,指导总分馆建设,保证工作流程的统一和顺畅,提高基层图书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5.3 管理运作机制保障。综合考虑技术运作环境与规范管理,逐步建立起相应的管理运行机制,提出规范标识、同一平台、凸显特色、集中管理、共享资源等要求,在分馆代码、条形码规范、读者证、流通规则等涉及馆际运行的项目上严格管理,在特色资源、特色服务上进行指导建设,形成各成员馆之间既保持业务统一、又各具特色的管理机制。
5.4 考评激励机制保障。制定城市各级各类型图书馆建设标兵、先进及达标标准等,对图书馆馆舍面积、经费情况、藏书数量、开放时间、业务建设、技术水平、人员规模及素质、读者活动等作出具体要求,将“建设共享工程基层中心”、“参与市总分馆体系建设”、“与市图书馆联网”等要求纳入基层政府文化工作的考评标准中,通过考评,进一步促进基层图书馆的业务建设和活动开展。
[1] 李东来等.城市图书馆集群化管理研究与实践[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2]王缉慈.解开集群概念的困惑——谈谈我国区域的集群发展问题[J].经济经纬,2006(2).
[3] 许赛路.构建海西图书馆集群管理模式之思考[J].情报探索,2009(1).
[4] 覃运芬.高校数字图书馆区域集群系统的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2008(2).
[5] 李媛.试论湖北省图书馆集群化管理的可行性[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6).
[6]徐兴余等.图书馆集群——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和互利互惠的组织形式[J].图书馆建设,2007(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