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沈阳地区社区图书馆建设综述

时间:2024-07-06

董秀菊

(新民市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30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文化建设正日益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与城市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社区图书馆,在建设和谐社区中发挥重大的文化教育和文化传播功能。而社区图书馆是城市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文化职能机构,也是社区文化的主要载体。笔者以沈阳市社区图书馆为调查专题,从数量、分布、建设情况等方面逐一阐述,来把握沈阳社区图书馆建设的脉搏。

1 沈阳市社区图书馆概况

沈阳的社区图书馆发展历史不是很长,最初是由街道社区图书室演化来的。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尤其是各级政府的重视,近几年社区图书馆在沈阳市发展的速度有所加快,目前沈阳市共有1824个社区和村镇,现有1150个社区、乡镇图书馆,社区图书馆总普及率67%。从总体情况来说,城区的社区图书馆建设比郊区的要好些,在市区沈河、和平、大东等基础较好,普及率达到100%,郊县社区图书馆受经济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普及率较低,详见表1。

表1 沈阳市各区社区图书馆数量分布

2 现状分析

2.1 馆舍和藏书情况

2.1.1 馆舍面积

沈阳市社区图书馆馆舍面积多数在50平方米左右,200平方米以上的为数不多,最小的仅有10余平方米。2009年新建社区图书馆如和平区皇寺路社区图书馆有200多平方米,铁西区霁虹街道新湖图书馆有230平方米。就目前社区图书馆馆舍面积来看,大部分是集图书、活动、娱乐室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场所,它们既是办公室又是活动室,还是居民学校。

2.1.2 藏书量

沈阳市社区图书馆的藏书数量基本上在千册左右,超过5000册的只有29个,数量最少的约500册。从整体上看,社区图书馆馆藏新书极少,多数图书是社区居民捐赠的家庭弃置不用的过时的版本,内容陈旧,可读性差,藏书质量低下,很少有读者问津。目前很多馆还没有形成藏书体系,一些馆只是将过时的图书放在书架上,形同虚设。

2.2 人员和经费情况

社区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兼职,而且身兼多职。专职人员很少,大都是退休干部、中小学教师。管理人员的流动性也很大,队伍不稳定。无论是兼职人员还是专职人员,都没有受过图书馆专业培训,对图书馆业务知识不了解,管理不规范,馆藏图书只是立在书架上,没有按《中图法》进行分门别类的排架。工作人员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借阅工作,还做不到按科学体系管理图书及为读者推荐介绍书刊、指导读者阅读图书等。

沈阳市社区图书馆无专项购书经费,也就是说没有法定的经费来源。现有两个购书经费来源:一是靠街道办事处从三产创收中挤出一点为数不多的购书款,经济好的办事处每年能为社区图书馆购进几百册新书,经济不好的办事处几十本新书也购不进来;二是靠社区居民捐赠一些图书,这些图书只能充作馆藏数量,基本无质量可谈。

2.3 开馆时间情况

目前沈阳市社区图书馆90%以上每周开馆5天,个别图书馆双休日开放,每天开馆时间为早9时-晚5时,周开馆时间平均在40小时。由于开馆时间与机关、学校、厂矿的作息时间同步,给一些上班族带来了不便,这部分读者很难走进图书馆。

3 办馆模式分析

沈阳市社区图书馆大致有以下几种办馆模式:

3.1 “独立型”模式

独立型是指由社区独立创建图书馆的一种形式。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由房地产商修建,物业负责管理的作为新建社区的配套文化设施;一种是由社区对原有的街道图书室进行改造,发展为社区图书馆。前者应该是新建社区规划中文化设施的一种发展方向,值得提倡。如沈阳新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50万元,与铁西霁虹街道办事处共同建立了沈阳社区系统最好的图书馆——霁虹街道新湖图书馆。

3.2 “流动型”模式

流动型是指以“汽车图书馆”为主要形式的一种为社区居民流动送书的模式。主要为设于人口稠密地区的分区图书馆提供辅助服务,并把图书馆服务拓展至没有固定图书馆的新发展区和偏远地区。这是一种最经济的“流动”,可以将分散的、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实现一次投入、多馆共享,以最少的投资创造最大的收益。汽车图书馆在开展社区文化工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流通点形式主要是存在于辽宁省图书馆和沈阳市图书馆,利用流动汽车为载体,内设书架,配备有包括笔记本电脑、投影仪、监控器等先进设备在内的自动化管理服务系统,一般提供1000~4000册图书借阅,采用无线上网现代技术手段,与中心图书馆互连实现通借通还,并可现场办证,查询、下载所需信息。

3.3 “联办型”模式

联办型是指社区与单位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等其他系统的图书馆或企业、个人联合办馆的一种形式。从社会效益看,驻社区单位由于扩大了服务范围,在社会上将造成一定影响,而社区文化因有一个知名单位作依托,亦会相得益彰。因此,社区与驻区单位可在双方自愿协调的基础上,采用两个牌子一套人马的方式,共同建立社区图书馆。

3.4 “分馆制”模式

“分馆制”的社区图书馆就是在特定区域设置分馆,并纳入以该公共图书馆为骨干的公共图书馆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为该区域中的全体居民提供服务。这是公共图书馆开展社区图书馆服务最好的一种选择,它既能发挥公共图书馆的协调和中心作用,又有利于自然形成网络式服务。通过这种方式建立的社区图书馆具有许多优点,有一定的规模、藏书多、管理人员专业,又有地区中心公共图书馆的财力保证。沈阳市图书馆建立了20多家社区分馆。

4 社区图书馆发展对策

在现阶段,沈阳市社区图书馆完全依靠政府的投入也有难处,建设应多管齐下,即采取分馆型为主导、联办型为辅助、独立型为方向、其他型为补充的建设模式。

4.1 社区图书馆应纳入财政预算体系

现今的公共图书馆最基层设置为区(县)级,社区图书馆并未纳入公共图书馆体系。现有的社区图书馆多数只是作为社区文化站或居委会的组成部分而存在,并隶属文化站或居委会管理。应积极呼吁将社区图书馆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中,有财政部门的编制和财政预算,社区图书馆才能真正健康地发展。

4.2 利用网络,丰富资源

随着网络的发展,社区图书馆的网络建设已成必然趋势,把社区图书馆作为成员馆加入到公共图书馆的大网,针对社区和居民需求,建立社区图书馆网页,反映社区文化和信息。利用全国文献共享工程的资源优势,与社区图书馆相连,组成多用户、多界面的文化信息,以补充社区图书馆的资源。

还可以通过虚拟参考咨询的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多种咨询,包括心理咨询、劳动就业咨询、法律咨询等,还为居民提供家庭健康小常识、幼儿护理、升学指南等日常信息服务,满足居民多方面信息需求,帮助人们解决日常碰到的问题,加强社区居民与图书馆的沟通和交流。网络将成为宣传和推广社区图书馆服务的平台。

4.3 走多元化发展道路

多元化的办馆模式是当前沈阳市发展社区图书馆的可行之举。在目前的情况下,沈阳市社区图书馆建设可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4.3.1 建立社区分馆

由市、区图书馆将自己的图书、人员、设备等分出一部分,行政业务也由市、区图书馆领导,所需的物质条件及人员都由市馆、区馆提供,建立社区图书馆分馆。这种模式便于对社区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能起到典型示范作用,能使社区图书馆在短时间内步入正轨,尽快发挥作用。但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共图书馆经费短缺,自身能力有限,想办很多分馆也有困难,但作为建立社区图书馆的一种补充形式还是可以考虑的。

4.3.2 中心图书馆与社区联合办馆

这种方式是由社区出场地及部分经费、设备和部分书刊,中心馆出部分书刊资料,人员由社区负责。业务的培训辅导由中心馆进行,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由中心馆协助解决。这种方式具有互补性,它能使社区与图书馆在工作中相互补充。从读者角度看能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从图书馆角度看延伸了其服务功能,扩大了辐射面。

4.3.3 联合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办好社区图书馆

在本市,部分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有自己的图书馆,但不对外开放,其馆藏资源没有被有效利用。无论是从资源共享还是社区发展的需要,都应当使这种图书馆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因此,社区与这部分单位可在双方自愿协调的基础上共同建立社区图书馆。

4.3.4 利用外资及群众集资建社区图书馆

可以靠海外华人、企业家捐资及群众集资捐助建立社区图书馆。但这种方式需要具有相应的社会条件,不能作为必然依靠的方式。

总之,通过初步调研,可以看到沈阳市社区图书馆发展的广阔前景和巨大潜力,同时也看到社区图书馆目前尚存在诸多问题。相信社区图书馆建设会引起社会各界重视,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走上发展壮大之路。社区图书馆应在推进社区文化建设、满足居民文化需求方面发挥其主力军作用,使之成为社区居民和谐相处、共同珍惜的文化家园。

[1]邹琦.试论区级公共图书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方式及应注意的问题[J].图书馆学研究,2007(5):98-99.

[2] 刘晓景.社区图书馆建设思考[J].重庆图情研究,2007(2):27-29.

[3] 陈永娴.深圳市社区图书馆服务研究[J].图书馆杂志,2006(4):29-32.

[4] 张新宇.哈尔滨市社区图书馆现状、问题与对策[J].图书馆建设,2003(4):102-104.

[5]姜淑华.关于我国社区图书馆建设与发展问题的几点认识和思考[J].图书馆学刊,2007(5):23-2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