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时期台港澳图书采选方向的调整——基于国家图书馆台港澳图书利用与采选数据的对比

时间:2024-07-06

冷冬梅

(国家图书馆,北京 100081)

自港澳回归以来,台湾与大陆关系亦日渐紧密,两岸三地迎来了大发展的良好契机。两岸三地的繁荣稳定需要中国决策者、学者及广大读者的支持,这必然离不开文献阅读所提供的知识与经验。由于台港澳地区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地理位置,使其文献资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关注。台港澳文献属于中国图书领域的“参考消息”,国家图书馆早在1987年便专门成立了港台图书组,对台港澳、东南亚地区等出版的华文出版物实行采选阅“一条龙”管理。二十几年来,该领域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形成规模与特色。

从创办之初,台港澳文献便表现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内容上,时效性强,与当代社会、经济、时政中的最新现象结合紧密;形式上,设计新颖,繁体字出版为主,竖版横版杂糅,排版松散;出版上,文献价格昂贵(相当于国内同类文献的5~10倍,基本与外文图书价格等同),出版单位过多,刊物变化随意(随时创刊、停刊、改刊名),热门著作一版再版。

新世纪以来,资本运作推动了出版市场的蓬勃发展,台港澳文献除保持了上述特点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新时期的台港澳文献数量庞大,新陈代谢愈发频繁,书刊外观上普遍增强了设计意识,善于使用富于震撼力和影响力的封面、标题、创意吸引读者。但出现的问题也十分明显,如商业气浓重,内容交叉重复,“书浮于事”现象严重,常有读者反映一些台港澳文献信息泛滥,观点过分夸张,错误频出。

两岸三地之间的真正差异在于思维方式与生活习惯,了解、适应、借鉴彼此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陷入浩如烟海的文献中,图书管理工作者需要紧密把握时代脉搏,保持清醒头脑,从图书采选到阅读指导紧密结合实际,努力承担起推动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责任。

1 历史:从单一领域扩散到多元领域

20世纪,全国各地台港澳文献采选的最初原则是以经济、法律类文献为重点,立足于实用。改革开放初期的10年,中国大陆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阶段,因此台港澳文献中的经济、体制、市场、法律、证券等书籍成为热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市场经济体制渐趋成熟,商品经营时代到来,因此“企业管理”、“营销策略”等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持续多年的经济高增长态势使其与台港澳地区的差异迅速缩小,甚至赶超,近年金融危机和经济大萧条又使得掘金逐利的都市人冷静下来。除此之外,新兴行业不断涌现、蓬勃发展,加上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第三产业和文化产业迅猛膨胀,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这些外因促使读者对台港澳文献中的史地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传媒等种类的需求快速上升。可见,世界和中国发展的不同阶段,读者对文献需求的侧重点变化频繁。

受新媒体冲击,读者从阅览习惯到阅读兴趣必然出现新的倾向,这就要求图书管理者与时俱进,对文献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调整,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尽管北京离台港澳地区较远,但三通、直航等便利措施都拉近了彼此距离。如今的国家图书馆,香港及台湾、东南亚报纸最晚隔天即可到馆,期刊在出版后仅需3天便可编目、上架。笔者期待两岸真正“大三通”后带来更高的采选效率,为读者奉献更快的信息。

2 现状:对读者引导有余而迎合不足

经过长期的量化统计,现将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国家图书馆台港澳图书读者阅览及采选数据汇总分析(见图1):

图1 2008.6~2009.5国家图书馆台港澳图书读者阅览比例

读者阅览统计结果显示,“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分别以 15.13%、13.69%、13.50% 名列前茅,这说明台港澳文献阅览室的读者受教育程度相对偏高,并且以文科读者为主。“文学”读物以11.19%的比例紧随其后,特别是台港澳图书中的“传记”、“解密”等书籍颇受读者欢迎。

读者对经济类图书的兴趣虽然也有近10%,但相比前些年万人争相抢阅经济图书的情境,已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近年来,大陆地区在经济、市场领域的成功稳定与东南亚地区停滞不前的经济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之前盲目崇拜台港澳经济体制、经营模式甚至经济制度的思潮也趋于冷静,几年前颇受欢迎的证券类、市场营销类,包括一些成功学的书籍受欢迎程度明显下降。大潮退去,读者们日渐发现“资本梦”随时有幻灭的可能,而“个人成功”的模式其实并不能复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及受“非典”、“甲流”等传染病影响,医药卫生领域的阅读量从最初的1%左右,跃居接近4%,说明读者开始越来越对大众健康和医药疾病类图书感兴趣。

图 2 2008.6~2009.5国家图书馆台港澳文献阅览室新增图书比例

总体上看,国家图书馆台港澳阅览室的图书采选类型比例与读者阅读比例基本匹配,但相比较而言,也存在一些显著差异。

台港澳“文学作品”书目引进数量较大(近3000册),但读者阅读比例却不尽理想。笔者分析,一方面大陆的文化及文艺复兴文学作品阅读比例相对低下的原因不在内容,而在于台港澳繁体、竖版及书籍撰写和翻阅方式上的差异所形成的沟通障碍。建议采选部门在采选图书时充分考虑到两岸三地的文化差异,适当增加简体字、横版等经过转换的类似大陆版本的文学书籍。

历史地理类书籍无论在采选还是阅读率上都占据高位。全球化背景下,气候变化与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与物种保护等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石油霸权”和能源危机带来的影响日渐显露。因此,未来对于史地类、环境类的图书必然有更多需求,可适当加强采购。由于语言所限,内地许多学者和读者很难独立完成外文阅读及撰写工作,而台港澳学者们则发挥英文优势,在史地领域中起到了对西方世界相关研究的翻译、介绍、引荐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政治法律类图书的采选数量尽管有千册之多,但相对于13.69%、高居第二的阅读热情,尚显不足。究其原因,大陆的政法图书量大质平、鲜有创新,绝对原创的法律理论类图书偏少,而司法考试等功利性图书却泛滥成灾,其境况颇令人堪忧,以至于不少法律学人惊呼无书可读。尽管国内政法领域的读者们具有较高的法学理论水平,但在实际研究工作中经常遇到全新的法律案例问题,包括司法解释的读解,办理刑事、民事、行政疑难问题的解答等。台港澳图书库中丰富的法律应用类书籍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不仅自身地域案例丰富,法理阐释明晰,更有对西方案例的深度读解与借鉴,成为备受读者欢迎的一类书籍。

如前文所述,尽管经济类图书的采选依然高达1600余册,但读者们对经济类图书的热情已经趋冷,读者的参考阅读率远不及其他类图书。受金融危机影响,台港澳经济类出版物的市场普遍缺乏读者基础,一些所谓的“经济专家”人浮于事,经济类通俗读物滥竽充数、夸张重复,难以博得读者的信任,今后此类书籍的采选比例可以考虑适当下调。

令人欣喜的是,哲学宗教类、社会科学总论类的采选率与阅读率均稳中有升,这说明经济危机来临时,读者们更热衷于在社科类读物中寻找理想答案。近年来台港澳依靠其融会中西学精华的优势,涌现出一批热衷于研究哲学、社会学及大众传媒的大师、教授、学者,颇受大陆读者欢迎。

3 未来:把握时代脉搏 促进全民阅读

创建之初,台港澳文献阅览室的目的是为高层领导决策和高级知识分子的科研服务,目标读者是素质、文化层次较高的,拥有很强的信息过滤及甄别能力的受众。今天的台港澳文献已成为深入了解两岸三地的一个窗口,为各级领导、各行业科研工作者、学子提供了大量不同角度、不同思路的参考资源,读者们取其精华、除其糟粕,使其发挥了积极作用。图书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读者,而读者阅读的目的又是多重的,上至求知探索、审美创造,下至消遣休闲、实用功利,既可以是厚重的“解惑”、“求知”,也可以是轻松的“解闷”、“休闲”。图书馆应促进“学习型阅读”与“休闲型阅读”并重,吸引更多的读者关注台港澳文献领域,因此图书采选及管理者必须深入了解当代读物及读者的阅读习惯与兴趣。

台港澳图书出版的最新趋势是“图文并茂”。读图时代来临,图文并茂的插图书成为出版商吸引受众眼球的法宝,销量可观。甚至台湾的一些哲学、宗教、美学、经济学等严肃类的畅销书也出现了“图解”趋势。“图文本”热潮表现为注重选题策划,注重图片与文字的有机结合,形象生动、浅显易懂,为读者节省了大量时间。

互联网、3G手机、电子书、上网本等新媒体的出现严重挤压了传统媒体(诸如电视、报纸、广播)的空间,传统阅读受到干扰也自然在所难免。消费时代,大众传媒日益平面化、零散化、碎片化,作品的意义被消解、内涵被颠覆、结构被颠倒,这种非线性的时空思维也强烈地影响了当代读者。

从阅读习惯上看,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新媒体的“打扰”日渐增多,“浅阅读”及“休闲型阅读”成为主要阅读方式。读者的随意性增强,对文献的浏览泛读代替了精读。“理论书刊休闲化,求知型书刊娱乐化”成为新时期台港澳图书出版的趋势。

“我希望看到地铁里人手一册书的场景……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今年的全民读书日,温家宝总理发出全民读书的号召,令人振奋。未来,阅读必然迎来更多的改变和突破,但无论是传统的书卷阅读,地铁中的电子书阅览,还是在线的网页浏览,文字所承载的文化力量是永恒不变的,阅读将是人类永恒的生存与发展方式。构建学习型社会,不仅需要读者们的激情与毅力,更需要我们文化工作者的努力引导与积极配合。相信全国图书馆的采选部门将继续开拓台港澳文献领域,协调采选的种类、数量与读者阅读率之间的关系,互相参照,彼此借鉴、适应、引导,努力满足中国社会发展的多方面需求。

[1] 彭凤阳.深圳图书馆台港澳文献资源的建设与利用.国家图书馆学刊,2001(4).

[2] 王余光,汪琴.世纪之交读者阅读习惯变化.图书情报知识,2005(8).

[3]郑华秀.国民阅读习惯与科普图书面临的挑战和出路.科普研究,2008(4).

[4]余红梅,赵永莲.图书流通数据分析与读者阅读倾向.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5] 白洁.港、澳、台公共图书馆的网上参考咨询服务.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2).

[6]CTR媒介与消费行为研究部.2008年媒体状况纵览及报纸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中国报业,2009(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