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戴维·乔纳森: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者

时间:2024-07-06

崔益善 托马斯C.里夫斯 /著 钟丽佳 盛群力/译

(1.美国乔治亚大学; 2.浙江大学 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8)

戴维·乔纳森: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者

崔益善1托马斯C.里夫斯1/著 钟丽佳2盛群力2/译

(1.美国乔治亚大学; 2.浙江大学 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8)

戴维·乔纳森是一位当代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德艺双馨。在其近40年的学术生涯中,他在探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意义学习分类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教学任务分析、思维工具与认知工具开发等方面出类拔萃,贡献卓著。作为一位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和同行尊敬的专家,乔纳森对教育技术学发展的影响弥久深远。

教育技术;乔纳森;学术贡献

一、引言

戴维·乔纳森在教育技术领域的累累硕果,堪比莫扎特在古典音乐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作为一个学界楷模,在其将近40年的学术生涯中,乔纳森教授在教育技术的诸多相关领域成为领军人物,对于建构主义学习观的贡献更是卓越。他将技术视为学习的“思维工具”,把“问题解决”看成是学习与绩效的核心。乔纳森的职业生涯经历非常丰富:早期研究始于文本中的信息设计,[1]而后专注于基于计算机的教学,[2]直至最近若干年来一直将焦点置于:“在所有的教育情境(公立学校、大学、尤其是公司培训)中唯一取得合法地位的教学目标(正式、非正式或其他)就是问题解决。”[3]

众所周知,乔纳森的观点总是颇具争议(我们将予以合理论证),但是他从不避讳自己的学术主张。尤其当社会各界年复一年不遗余力地为学校的新技术进行投资时,乔纳森的惊人之举就显得如此与众不同。在旁人奋不顾身地投入最新的技术浪潮之时,他一再地告诫教育技术学工作者不要偏离了“用技术促进学习”的本质。例如,多年前的一篇有关乔纳森的采访报道中就提及:当时技术的主导角色是知识传递的工具,乔纳森毅然反对“从技术中学习”的观点,认为技术应该作为学习者的认识工具,提出了“用技术学习”的新主张。他说道:“在我们这个领域的历史发展中一直充斥着各种浪潮,新技术只不过是教育问题的权宜之计。这些浪潮帮助我们发现了问题。有哪一种教育技术在一段时期内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方式?有哪一种教育技术从根本上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或者有效学习的方式?学习的结果(除去那些高风险的测验以外)是否驱动了新技术的发展和实施?”[4]

多年以来,“乔纳森之问”一直在教育技术学界值得大家深思。如果还有人怀疑这些问题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他们只需要看看当今校园里对苹果iPad和其他平板电脑的狂热,就会明白了。在苹果公司发布了有关迷你iPad上市的消息几天之后,互联网上就刊登了一篇标题醒目的文章《迷你iPad即将带来一场教育革命》。[5]

乔纳森于 2012年12月2日逝世,他是当之无愧的当代教育技术领域最杰出的贡献者。乔纳森荣获了很多荣誉,包括当选为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会员。他通过严谨的研究和深刻的分析,引领本领域的研究在必要的时机做出重大变革。

二、生平简介

乔纳森生于新泽西,家中排行老三,共有兄妹四人,他的成长阶段在南加州、印第安纳州和特拉华州度过。乔纳森最初在特拉华大学攻读化学工程专业,但很快就换了专业,于1970年获得工商管理和金融专业的学士学位。在读本科的时候,乔纳森在特拉华大学的教育电视台找到一份电视摄像兼职,并且协助该校创办了校园广播台。有一位好友建议他将自己的兴趣从媒体拓展到教育,于是他就在特拉华大学攻读教育硕士,同时也开启了自己作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在攻读硕士期间,他萌生了成为一名大学老师的想法,这正是他此生最明智的决定。

在获得教育硕士学位之后,他开始在坦普尔大学攻读教育媒体与教育心理学博士。乔纳森的大学工作经历始于1976年,他先后在北卡罗莱纳大学担任教育技术专业助理教授和副教授。1986年,他晋升为教授,并且在位于丹佛的科罗拉多大学担任教学技术系主任。7年之后,他离开了科罗拉多,尽管这里最适宜开展他所热衷的滑雪和攀岩等户外运动。作为一名教学系统的教授,他又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工作了7年。2000年,乔纳森受聘于密苏里大学为教育学院的特聘教授。

乔纳森的学术成果无比丰硕。从1974年到2012年,他共编写了37本著作,还发表了182篇期刊论文,参与编写著作章节67篇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出版物(有一位佐治亚大学的退休教师曾说过,直到看了乔纳森的书,我们才把教育技术学当回事)。他曾在美国及其他28个国家做过400场演讲。他还作为访问学者去过很多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奥地利、荷兰、挪威、新加坡和英国等。乔纳森的多样化研究兴趣和发展创意从外部基金中获取了1200多万美元的资助,这项项目资助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教育部、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北约和欧盟等。

乔纳森从1993年开始担任《教育技术》杂志的特约编辑,同时他还是20多份学术期刊的编委或顾问。他最突出的成就便是独立主编了《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一版和第二版(每一版都有1500多页)。[6](有意思的是接下来的第三版和第四版都是四个人合作主编的)

乔纳森是如何将诸多工作和家庭生活相互平衡呢?这仍是令人颇感惊奇的事情。他的妻子罗斯·玛拉(Rose Marra)博士也是密苏里大学教授。在妻子的眼中,乔纳森是一位体贴的丈夫和受人敬慕的父亲。他的女儿和外孙住在科罗拉多,在过去的20多年里,戴维和罗斯经常到那里度假。在科罗拉多有54座海拔超过14000英尺的山峰,乔纳森曾经登顶其中50座山峰。戴维和罗斯也非常喜欢爱犬,热爱旅游(尤其是意大利),喜欢和朋友分享美食。

三、对教育技术学的贡献

像乔纳森教授这样一位具有影响力且硕果累累的学者,要历数其学术贡献,实属不易。依据其官方简历中所列举的材料,其研究兴趣主要涉及如下领域(表1)。

表1 乔纳森的主要研究兴趣和学术贡献领域

云字母形象地展示了上述复杂的概念之间的联系。图1展示的云字母,是从乔纳森的著作、论文和讲座的题目中综合提炼出来的关键词集合。毋庸置疑,“学习”是乔纳森成就中最重要的概念,因为他一直把人类学习作为其教学、研究、开发和工作的核心。

图1 展示乔纳森教授学术成就的云字母(此图利用WORDLE: http: // www. wordle.net制作)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主席芭芭拉·洛基(Barbara Lockee)及其在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的同事和学生共同发起了“历史创造者”项目(The History Makers Project; http://www.vtidt.com/ aect/),其中包括对乔纳森教授进行的时长35分钟的采访。[7]这段采访视频为我们深入理解乔纳森的成就提供了宝贵的见解,也让我们更加深刻了解他如何评价自己在教育技术领域所做贡献。

乔纳森的职业生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约始于1974年他在坦普尔大学的博士学习,1986年起在北卡罗莱纳大学任教,直到在科罗拉多大学就职的早期阶段。在此期间他为教学设计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尤其以教学文本的信息设计[8]和任务分析[9]而著称。在AECT的“历史创造者”项目采访中,乔纳森认为他一开始投入文本的信息设计的原因在于纸质版的研究材料比其他任何一种媒介(例如教育电视)都要经济。乔纳森和他的同事提出:任务分析是教学系统设计(ISD)中最重要的一个过程,但是在2011年AECT“历史创造者”项目中,乔纳森说他表示很遗憾,现在很少有教学设计的学生在职业准备时能够学习一到两项任务分析的策略。在其职业生涯的第一阶段,乔纳森感谢戴维·梅里尔(M. David Merrill)和加夫里尔·所罗门(Gavriel Salomon)的成就对其产生的积极影响。[10]

乔纳森事业的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后期,当时他在科罗拉多大学工作,而后转到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任教。如果用最简单的话来概括乔纳森在此阶段的贡献:他是一位在学习设计和教育技术学研究中应用建构主义认识论的教育技术先驱。与此同时,他坚定不移地大力提倡“用技术学习”,将技术和媒体(尤其是计算机)视为工具,而不是将技术视为教学的传递系统以此“从技术中学习”。他将计算机视为“思维工具”和“认知工具”的观念对于一线教师和类似的研究者而言是激动人心的,尽管其依然存在争议。[11]乔纳森自称是一个建构主义学者,在我们(也包括本领域的其他学者)讨论学习的本质和促进学习的有效方式时,他总是处于给人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12]关于如何利用技术有效促进教学和学习,是近年来始终争论不休的问题,乔纳森于2009年表明了其建构主义的鲜明立场。他也表明自己在此阶段受益于珍妮·拉佛(Jean Lave)、芭芭拉·罗格夫(Barbara Rogoff)和迪安纳·库恩(Deanna Kuhn)等人。

乔纳森职业生涯的第三个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开始,直到在密苏里大学教育学院担任特聘教授。这个阶段最突出的成就是其研究和发展的关注点与问题解决紧密相关。在一本重要的相关著作中,乔纳森列出了问题解决背后的若干原理:

“首先,问题解决是能够让学生参与的最真实并且和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习活动。(p.xvii)”

“其次,研究已经表明,在问题解决情境中构建的知识更易于理解、保持,因此也更易于迁移。(p.xvii)”

“第三,问题解决要求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学习者必须表明意图去理解问题所处的系统和情境,从而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只有当学习者表明了这种学习的意图,才能引发意义学习。(p.xvii)”

“第四,生命是有限的。能够分配到每个情境中的学习时间也是有限的。因此,为何不最有效地利用现有的时间呢?(p.xviii)”

“第五,如果知识仅仅靠回忆,而不能在真实的任务中加以应用,那么很快就会被遗忘。这样的知识难以得到有效的应用,在很多学科中很快就会被淘汰的。因此,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让鼓励和支持学生学会解决问题。(p.xviii)”[13]

乔纳森在问题解决方面的成就对教育技术研究者和无数的一线教学工作者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一个建构主义者的观点》(Jonassen, Howland,Moore & Marra,2003)已经被引用了2000多次。在采访中,当问及:你的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成就是什么?乔纳森答道:“我认为那应该是有关问题解决的研究。我们现有的研究已经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正如我们向AECT会议和其他会议提交的论文所述,我深信我们在建构主义方面所做的工作已经在这个领域开拓了全新的导向。在我们这个领域,无论是期刊发表论文还是会议陈述,问题解决都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我发现很多人都在研究问题解决……这真是令人欣喜的事。当你知道自己在某个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即使是很小而且很微妙的方式,也是对自身事业的良好明证。”[14]

四、结语

确实,乔纳森教授职业典范的标志就是对整个领

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乔纳森凭借其硕果累累在教育技术领域贡献可谓卓越。他在各个领域的研究例如教材设计[15]、课件设计[16]、任务分析[17]、超媒体[18]、个别差异[19]、建构主义[20]、思维工具[21]以及最近的问题解决已经至少影响了两代教育技术学者和一线教师的研究和发展方向。此外,正因为他多年来发表了大量成果,并且培养了很多研究生和同事,教育技术领域始终能从乔纳森的学术成就中获益良多。

附录:

为了纪念乔纳森教授的杰出贡献,12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同事写了简短的心语,完全可以作为本文的有益补充。

纪念乔纳森:学者们的心语

作为同事,虽然我时常和他有不同意见,但是我学会了尊重他探索差异的这份执着,也欣赏他身上充沛的精力和真挚的友善之情。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们在有关媒体和学习的一场辩论中有了第一次接触,直到去年在有关发现学习的辩论中最后一次交锋,戴维对于维护自己的观点一直是能言善辩、洞察深刻且激情四溢。他对我们这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理查德E.克拉克(Richard E. Clark),南加州大学

第一次和戴维相遇是在布卢明顿举行的PIDT(教学设计和技术教授)会议上,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时戴维正徒步旅行归来——还穿着牛仔靴呢!多年以后,我一直心怀梦想希望能吸引他到佛罗里达州立大学高就,想象他一度得到加涅认可的慷慨激昂的演讲“建构主义是……”。他的思想、他的睿智、他的坚忍不拔和对生命的热爱,甚至包括他降伏疾病的勇气,尽管最后可怕的疾病还是把他从我们身边夺走——所有的这一切都记忆犹新,值得珍惜。

——马尔西·德里斯科尔(Marcy Driscoll),佛罗里达州立大学

我和戴维相识已经30年了,和他在一起编书、组织北约工作坊、撰写研究计划时都充满了乐趣。他那充沛的精力和快速分析问题的能力一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他在组织研究和实践时所具备的深邃又全面的分析能力。当然,他的实践分析能力在喝酒上也毫不逊色——这是我们大家都感激不尽的。

——托马斯M.达菲(Thomas M. Duffy),印第安纳大学

尽管戴维已经荣获了无数出版奖项,每一次在他得到认可时都表现出真正的惊讶和由衷的感激。有一次,当他再次荣获一项出版物奖项时,他怀着最真诚的谦卑之态,表露了得到同行认可对自己的重要意义。戴维,我们再次认可并且赞赏你的成就,向你表达最深切的感激之情。未来,我们也会从你的先驱工作中一直受益。

——佩吉·艾特默(Peggy A. Ertmer),普渡大学

作为同事和朋友,我和戴维相识在20世纪90年代。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在新加坡。他一踏入我的办公室,就把我收藏的书籍全部浏览了一遍。他对于学习无尽的追求和谦恭始终是他身份的特质。在新加坡,戴维·乔纳森教授的传奇一生及其思想也一直得到认可,并且由他以往那些颇有影响力的学生广为传播。

——戴维·洪(David Hung),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

1981年,我还是一个新手研究者,戴维那时正在编写一本有关教材技术的著作。在我答应和他合作之前,并没有想到这是如此令人震惊之事。戴维总是抓住每一个机会来尝试新事物。我们的问题正是他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他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改造了关于思维工具和问题解决的理念。我们总是对建构主义或者授受主义争论不休,然后又谈笑风生地吃着披萨喝着啤酒。这也是另一个戴维。我非常想念他,正如我对这份研究的热爱。他让我们保持真诚、时刻准备行动,而且一直伴随着欢笑。

——保罗A. 基尔希纳(Paul A. Kirschner),荷兰开放大学

我最喜欢乔纳森曾经引用过的一句话:“我们整个国家都在培养优秀的考生。但不幸的是,人们参加考试并不能得到报酬,只有解决问题才能得到报酬。”戴维,非常感谢你让我们客观地审视公众教育的目的。而后,在喝了一两杯小酒之后,你也会谈谈如何让加特林堡和田纳西州“回归自然”。我永远会铭记你的学术传奇和我们之间真挚的友情。

——芭芭拉B. 洛基(Barbara B. Lockee),弗吉尼亚理工学院

要用75个字纪念戴维·乔纳森,有点像用小铲子来筑大坝,杯水车薪。他在教育技术领域的贡献无人能及。我一直很享受彼此非常友好,有时却争锋相对地探讨专业问题,也非常怀念那些开拓视野的思想交流。我自己一直在倡导的聚焦问题教学,很大程度上获益于戴维的重要成就。

——M.戴维·梅里尔(M. David Merrill),犹他州立大学

在我记忆中的戴维·乔纳森是一个极其出色、富有洞察力且非常多产的一位学者,他对学术问题有着强烈的理性思考,对品酒也有独到的见解。他对素养十分在意,对学生的素养要求也很高,也激励同事们提高自身素养。他的评论也许会很犀利,但是学生还是觉得很受用,而且现在也成为本领域的领袖人物。正如戴维所说,生命是短暂的,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时间,正如他自己所做的那样。

——凯尔·佩克(Kyle Peck),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20世纪80年代,我和戴维·乔纳森在丹佛举行的有关认知任务分析和教学设计的一次会议上相识。我印象中的戴维博览群书,平易近人。我们志同道合,情深义重,直到他离世。我记得2011年,在教育媒体会议之后,我和儿子以及戴维夫妇一起坐火车从赫尔辛基到彼得斯堡那段难忘的旅行。戴维批评俄边防军效率低下,需要进行适当的任务分析,但是他得出结论是这些边防军的目标是要尽可能增加就业机会而不是提高效率。他的洞察力和幽默令人难以忘怀。

——J. 迈克尔·斯佩克特(J. Michael Spector),北得克萨斯大学

令人无比沉痛的是,我们在此回顾这样一个伟人的一生,乔纳森已经无法在下一代教育技术研究者中现身。于公于私,我始终记得和戴维在美国乃至世界各地一起度过的欢乐时光。例如,有一次,来自大西洋的大风袭击了葡萄牙的埃斯皮纽,我们所住的旅馆天花板上瓦片纷纷塌陷——当我们的房间在进行修缮时,也意味着俩人有更多的时间相互交流。无一例外,那是和戴维一起度过的又一段重要时光和一次宝贵的学习体验。在我们这个领域,要在认知科学的基础研究和教育技术的应用之间架起桥梁,在计算机支持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之间建立联系,乔纳森功不可没,无人能及。虽然他已经去世了,但是我们将永远铭记和珍惜他的贡献和我们之间的友谊。戴维将是我们最为思念的人。

——兰德·斯皮罗(Rand Spiro),密西根州立大学

1986年,戴维来到丹佛,和马尔蒂·泰斯默(Marty Tessmer)一起共同主持一个教学设计项目,并且在第二年聘请我和斯科特•格拉宾格(Scott Grabinger)。接下来的七年是我职业生涯中最辉煌的亮点,因为我们发现了认知心理学对教学设计的意义所在。像他的导师加涅和梅里尔一样,戴维以实证研究为指导,运用最恰当的学习理论来解决最有挑战的教学问题。感谢戴维给我们带来的这份大礼。

——布伦特G. 威尔逊(Brent G. Wilson),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

[1][8][15]Jonassen,D.H.(1982) The technology of text:Principles for structuring,designing,and displaying text.Englewood Cliffs,NJ: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2][16]Jonassen,D.H.(Ed.) (1988). Instructional designs for microcomputer courseware.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3][13][14][21]Jonassen,D.H.(2011).Learning to solve problems: A handbook for designing problem-solving learning environments.New York:Routledge.

[4]Fulgham,S.M.,& Shaughnessy,M.(2009,March-April).Q&A with Ed Tech Leaders:Interview with David H.Jonassen. Educational Technology,49(2),40-44.

[5]Wildstrom,S.(October 24,2012). The iPad Mini could spur an education revolution;http://techpinions.com/the-ipadmini-could-spur-an-education-revolution/11726.

[6]Jonassen,D.H.(Ed.) (1996).Handbook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New York:Macmillan; Jonassen,D.H.(Ed.) (2004).Handbook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2nded.).Mahwah,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7][10]Jonassen,D.H.(November 10,2011).Interview by D.Tillman [video recording].AECT History Makers Project,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http:// www. vtidt. com/aect/.

[9][17]Jonassen,D.H.(1989).Hypertext/hypermedia.Englewood Cliffs,NJ: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11]Jonassen,D.H.(Ed.) (1996).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New York:Macmillan.

[12][19]Duffy,T.,& Jonassen,D.H.(Eds.).(1992).Constructivism and the technology of instruction:A conversation.Hillsdale, 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8]Jonassen,D.H.,& Grabowski,B.L.(1993).Handbook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learning,ad instruction.Hillsdale,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0]Jonassen,D.H.(1996).Computers in the classroom:Mindtools for critical thinking.Columbus,OH:Merrill/Prentice Hall.

(责任编辑 杜丹丹)

David H. Jonassen: A Significant Contributor to the Field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uthors:Ikseon Choi1, Thomas C. Reeves1Compilers:ZHONG Lijia2,SHENG Qunli2
(1.University of Georgia,USA;2.College of Education,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China 310028)

David H.Jonassen established himself as the "go to" scholar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well known with morality and talent.During his academic career in nearly 40 years,Professor Jonassen was a significant contributor in several areas related to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taxonomy of meaningful learning,the training of problem-solving capacity,the analysis of instructional task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ind-tools and the cognitive tools,etc.As an exemplary expert notably respected by the students and colleagues,Jonassen made great impac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which remained and became even firmer as time goes by.

Educational technology;David.H.Jonassen;Academic contribution

G434

A

2096-0069(2015)04-0087-06

2015-06-01

教育部国家精品共享课“教学理论与设计”建设项目。

作者/译者简介:崔益善[Ikseon(Ike)Choi],乔治亚大学学习、设计与技术项目副教授;托马斯C. 里夫斯(Thomas C. Reeves),乔治亚大学学习、设计与技术项目功勋教授;钟丽佳(1980— ),女,浙江杭州人,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学设计与英语教学;盛群力(1957— ),男,上海崇明人,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学理论与设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