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马燕邓巧妹 郝明君
(1.重庆师范大学 研究生院,重庆 401331; 2.重庆师范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重庆 401331)
BYOD引领的教学模式变革你准备好了吗?
马燕1邓巧妹2郝明君1
(1.重庆师范大学 研究生院,重庆 401331; 2.重庆师范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重庆 401331)
BYOD是新兴的一个概念,BYOD引入课堂后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自主、交互地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目前,BYOD应用于教育教学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对BYOD教学模式的起源、发展、作用效果、限制条件与面临的挑战、如何发展及未来发展等几方面进行阐述,指出BYOD教学模式在我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及其对未来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以及在我国的教学应用中,如何更好地发挥BYOD的教学优势,实现其教学价值。
BYOD;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拥有如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即自带设备),它们在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常常扮演重要的角色,BYOD又称自带技术(BYOT,Bring Your Own Technology)[1]。近年来,BYOD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并成为2015年的教育信息化十大关键词之一。2014年和2015年的《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中都提出学生自带设备进课堂是新兴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大趋势[2]。于是,学生自带设备进课堂会成为一种新常态。
BYOD起源于英特尔公司,2009年英特尔公司发现,员工上班时都将携带的笔记本、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连接到公司的信息网上,通过自带设备与客户、同事交流。员工在任何有网络的环境下进行办公,更好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此背景下,企业开始允许和鼓励员工使用自带设备进行工作并实施了BYOD政策,BYOD政策对于人们的吸引力不仅表现在可以削减设备采购成本,更因为它反映了当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2013年思科合作伙伴的研究发现,在BYOD应用方面,教育领域的普及率最高,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有95%以上在工作中使用自带设备[3]。
(一)国外BYOD研究现状
2011年美国地平线项目中,提及六大新兴技术给教育界带来了新篇章,其中以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为代表的自带设备位居榜首,这些自带设备逐渐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在提供娱乐的同时也传递了学习资源[4]。同年在荷兰大学进行的调查表明,96%的学生至少拥有一个自带设备[5],这些设备是学生每天生活的工具,是获取通信的首要选择,国外很多高校都启动了BYOD项目[6]。2012年马克·范威尔(MarkVanwel)、森纳斯(Senas)进行了一项BYOD进课堂的实验,实验表明自带设备进课堂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7]。自带设备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协作性、交互性,实现个性化教学[8]。近年来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都在高等学校甚至中小学中进行BYOD进课堂的教学实践,伦敦大学、格里菲斯大学、密苏里科技大学、斯克兰顿大学等开展了BYOD的教学应用活动,充分利用师生拥有的自带设备开展教学[9]。特别是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的汉诺威(Hanover)学区、加利福尼亚州洛迪市的洛迪(Lodi)学区、犹他州的约旦(Jordan)学区、弗罗里达州的圣三一主教学院(Holy Trinity Espiscopal Academy)学区等,这些学区都在实践如何有效地将师生的个性化信息移动终端设备融入学校教育系统[10]。2010年以来,美国的中小学开始提倡和鼓励学校师生“自带设备”,美国中小学推行BYOD的基本理念是:学生是信息的生产者而不仅仅是消费者。让学校意识到“自带设备”对于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价值,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政策与环境支持,赋予学生使用“自带设备”的权利和自由,培养信息时代数字公民的素养[11]。美国中小学BYOD行动实施案例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二)国内BYOD研究现状
相比于国外,国内对BYOD的研究不多,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东北师范大学的李卢一教授认为,BYOD在本质上是一种面向新型信息服务理念、信息设备与技术深入应用以及资源有效整合的综合性信息服务模式[12]。中山大学的王竹立教授不久前撰写的博文《最终改变课堂的技术或许是手机》引起很大反响,普遍认为:这是一篇移动互联时代课堂教育技术应用发展的重要文章,宣告了中国版“BYOD时代”的到来,应让每一位进行课堂教学对话教育技术专家的教师学习参考。王竹立教授的判断和预言将变成学校课堂教学和校园生活的新常态,这是“互联网+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华南师范大学的焦建利教授认为:基于移动终端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研究与实践是全球热点[13]。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上升至88.9%,其中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比例达到78.4%。预计到2019年,中国包括幼儿园在内的基础教育阶段使用平板电脑和数字化学习研究的人数情况将超过美国。
以BYOD引领的教学模式,即将自带设备行动与高校教学结合,师生通过携带的设备连接校园教育网来开展教学活动,获取广泛的知识,延展课堂,构建教学情境,学生通过亲身探究体验,对知识进行加工创造,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构建如图1所示的教学模式。
图1 基于BYOD的课堂探究式教学模式
如图1所示,BYOD进课堂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包含三个部分:学生端、中介及存储、教师端。学生端就是学生的智能手机等自带设备。教师端是教师的笔记本电脑等自带设备和投影仪。中介及存储是二者连接的枢纽,教学内容通过数字化方式经服务器双向传输到师生间。师生通过账号便能登录。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BYOD创设教学情境、呈现问题、分析问题、深入指导,学生通过自带设备激发学习兴趣、明确目的、思维碰撞、解决问题;最后教师通过BYOD进行总结、评价,学生通过BYOD进行知识迁移、成果展示和总结反馈。这一系列的学习资料都是通过服务器双向传输、存储和接收的。于是,在课堂教学中就能实现“双生产、双接收”的成效,这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也增强了师生间的交流,进而促进课堂教学[14]。图2所示为基于BYOD构建双循环、八阶段的教学流程。
图2 基于BYOD的双循环、八阶段的教学流程
正如图2所示,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BYOD还可以实现双循环的教学流程。学生在教师搭建的问题情境下,运用BYOD技术,以知识理论为导向,通过典型问题分析、过程模拟仿真等实验方法来解决学习问题,这是一种建立在及时互动的基础上,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的BYOD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自带设备向学生搭建易于感官接受、能自主发挥创新思维的技术平台,为学生构建一种信息化、网络化环境;教师通过自带设备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行过程反馈和效果反馈,从而能实时掌控学生学习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利用自带设备进行重、难点知识讲解后,引导学生解决学习问题,高效率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学生与学生之间又可以通过自带设备进行配合协作,实现共同进步的双赢效果。从图中可以看出,基于BYOD的课堂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这一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实时掌控每一环节,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近年来BYOD教学模式在教育界逐渐盛行,现将BYOD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进行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BYOD课堂教学模式构成要素的比较
关于BYOD教学模式的优势,国内外学术界纷纷进行探讨,其中较有影响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BYOD教学模式能体现“混合式学习”的优势
自带设备丰富信息化教学活动,有利于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校园网络环境下,学生在课堂中利用BYOD可以在课堂上便捷地开展自主、探究、讨论、协作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在BYOD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数字化学习方式得到拓展,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活动不断丰富,学生利用BYOD可以实现真实情境与课堂情境、虚拟课堂与传统课堂、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15]。
(二)BYOD教学模式更符合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根据eMarketer(美国公司,知名市场研究机构)的新数据,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已达到19.1亿,2016年将达到21.6亿[16]。这些数据表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带设备已经逐渐得到普及,智能手机用户已成为自带设备的主流。
自带设备进课堂,学生通过BYOD主动学习,获取知识,不再局限于课堂上老师传授和课本上呈现的静态信息;学生使用BYOD可以通过文本、视频或音频的形式与其他学习者共同协作学习,将课堂上的抽象理论与真实情境结合起来,以获得知识的理解和再创造。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教师在指导的同时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达到双向产出与传输,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双赢”[17]。
(三)BYOD教学模式有助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课堂上,老师提问题常常会因无人举手回答而面临尴尬场面,BYOD引进课堂可以缓解这种尴尬,老师将问题通过软件发到所有同学的移动终端,同学回答问题后,老师当场就可以看到整个班级的回答情况从而了解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学生也可以用自带设备通过私信或者弹幕的方式将问题发送给老师或整个班级,这样老师就可以及时地回答学生的疑问;课堂上也可以通过自带设备进行当堂小测试,系统会及时给出成绩,了解学生的薄弱点,教师及时调整,从而进行查缺补漏;课后学生做作业时,遇到难题可以在线联系老师或同学及时获得帮助。所以BYOD教学模式是一种轻松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将更加符合当下的教育环境,真正实现了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任何方式的教育方式[18]。
(四)BYOD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BYOD教学模式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广泛的网上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利用BYOD可以获取网上优秀教师的课堂视频、教案、学习资料等。教师可以通过观看其他教师的上课视频,反思自己的不足,从而提升教学水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BYOD观看感兴趣的课程,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教师和学生利用BYOD进行学习,具有便捷性、交互性、自主性的特点。
(五)BYOD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BYOD探究式教学模式既重视知识的传授,还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共同参与,强调学生主动完成对知识的建构;既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19]。BYOD在教学中应用,目的在于将BYOD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工具和创设工具,从而实现各种教学资源和各个教学阶段相融合,来促进传统教学的变革,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动手实践能力。所以BYOD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BYOD从2009年开始出现于企业,2010年在教育领域流行,以后迅速扩展至全球。BYOD进课堂作为一项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变革,客观地说,它对学科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显著的,否则在全美乃至全球就不会产生如此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不过,BYOD进课堂并没有开展得那么顺利,我国很多一线教师对此产生质疑。目前在我国,大部分的中小学禁止学生带移动终端设备到学校,学校领导和教师担心学生使用自带设备影响学习,难以管理,这就要求上级领导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学制度;另外,BYOD进课堂会带来网络安全隐患、信息安全隐患等问题,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建设学校校园网络防火墙,从技术和制度两个方面来保障;针对校园网络环境构建问题,必须完善和加强网络建设,确保师生上网通畅无阻;对于面临的教学管理问题,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使用BYOD行为,提升学生的自觉性,完善制度,积极发挥BYOD在学习中的应用。
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指出:关于“BYOD进课堂”的问题,其实质是我们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管理模式等,与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之间的矛盾[20]。我国在BYOD的教学实践中,对教学制度、网络环境建设、信息安全、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挑战,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去改变,才能更好地让BYOD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优势。
未来如何促进自带设备进课堂,这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及学生四方面的共同努力配合才能实现。
(一)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必须转变观念,意识到BYOD进课堂所带来的优势,支持自带设备教学应用的开展,允许和鼓励学生携带智能手机进课堂。其次,建设和完善学校网络环境,搭建支持学生BYOD的Wi-Fi环境,确保课堂上全班40—50名学生能正常使用自带设备上网。再次,完善学校软件资源和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丰富BYOD的教学资源。在自带设备的教学应用中,学校要引入或开发适合自带设备教学应用的教育APP和学习平台,来满足师生间的教学资源需求。最后,BYOD的教学应确保教学信息的安全性,加强校园防火墙的建设,采取规范的安全管理模式,使用客户端来登录和管理相关数据。
(二)教师方面
首先,教师应多参加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培训,提升应用新技术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教师要适应学生自带智能手机进课堂的新常态,教师的角色由学习活动的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其次,教师应加强班级管理,通过制定班级公约和完善班级文化建设的方式来提升管理力度。最后,倡导学生自我约束,充分利用BYOD促进学习。
(三)学生家长方面
首先,学生家长也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接受孩子利用自带设备来提升学习,支持学校鼓励学生自带设备进课堂的政策。其次,配合学校管理学生,给孩子提供必要的自带设备,同时课后监督孩子利用BYOD来进行学习。最后,学生家长应与学校老师保持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向老师反馈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通过共同努力来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
(四)学生方面
首先,学生应明确自带设备进课堂的使用目的是用来促进学习而不是娱乐。学生作为BYOD的直接管理者和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对设备的需求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移动终端设备来开展学习。其次,学生应掌握如何高效地使用BYOD来开展学习,提高BYOD的使用技巧。最后,只有学生自己真正意识到BYOD的便捷性、实用性,利用BYOD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学习,才能提高自带设备的教学效果。
“未来的教育,可以做到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开展学习”,我国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本质目标是技术整合,师生要实现从使用者到建设者的角色转变,最终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21]。目前,国内对BYOD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企业领域,在教育领域的探究不多。BYOD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新生儿”,随着相关技术的逐渐成熟,必将在教育领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许多教育专家预测在不久的将来,BYOD会逐渐与翻转课堂、MOOC(慕课)、微课、移动学习等联系在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这必将迎来BYOD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
[1][13][20]黎加厚,王竹立.最终改变课堂的技术或许是手机——关于学生自带设备进课堂的讨论[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20):4-12.
[2]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5高等教育版)[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2):1-18.
[3]NMC地平线项目,龚志武,吴迪,陈阳键,苏宏,黄淑敏,陈木朝,吴杰锋,焦建利.新媒体联盟2015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02):3-22,42.
[4][17]汪丽,潘建斌,冯虎元.基于BYOD的高校课堂新型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01):39-45.
[5]Martijn B.W.Kobus,Piet Rietvelda,and Jos N.van Ommerena. 2013.Ownership versus on-campus use of mobile IT devices by university students [J].Computers & Education,2013,(08):29-41.
[6]Abram,S.(2012,August16).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 in the Classroom[Web log comment][EB/OL].http:// stephenslighthouse.com/2012/08/16/byod-bring-your-owndevicein-the-classroom/,2012,(08):22-28,2012-08-16.
[7]Marc Vanwelsenaers.(2012,December 6).Students using their own technology device in the classroom:can “BYOD”increase motivation and learning[EB/OL].http://safeschooluniversity. com/pdfs/issues/eLearning/motivation/Vanwelsenaers_Marc_ MP.pdf,2012,(10):35-43,2012-12-06.
[8]Violino,B.(2012).Education in your hand.Community College Journal[EB/OL].http://www.ccjournal digital.com/ccjournal/ 20120809?pg=40#pg40,2012,(08):40-47,2012-08-09.
[9]姚鹏阁,曹旺,张晓佳,杨阳,成诗敏.“自带设备”在研究生学习中的应用情况调查与分析——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5,(03):59-63.
[10]梁沂涛.基于“BYOD”模式的移动教学应用设计[J].今日科苑,2015,(11):125.
[11][12]李卢一,郑燕林.美国中小学“自带设备”(BYOD)行动及启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06):71-76.
[14][18]徐正涛.移动技术支持的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A].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计算机辅助教育专业委员会.计算机与教育:新技术、新媒体的教育应用与实践创新——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计算机辅助教育专业委员会,2012:5.
[15]赵慧臣,杜振良.混合学习理念下“自带设备”(BYOD)教学应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15,(12):126-131.
[16]娜娜.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将达19.1亿.互联网资讯[EB/ OL].http://www.aliyun.com/zixun/content/2_6_716321. html,2015,(01),2015-01-05.
[19]曾仁平.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教学,2011,(6):104-105.
[21]罗洁.信息技术带动学习变革——从课堂学习到虚拟学习、移动学习再到泛在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14,(4):15-21.
(责任编辑 乔磊)
Teaching Mode Reform Led by BYOD:the Challenge to Future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MA Yan1,DENG Qiaomei2,HAO Mingjun1
(1.Graduate School,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China 401331; 2.College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China 401331)
BYOD is a new arising concept.After its introduction to classes,BYOD has changed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completely,letting students learn autonomously and interactively in class and motivating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hence the teaching effect has been optimized.Nowadays,the application of BYOD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exploration.This paper will make an explanation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namely,the origin,development,functions and effects,and restrictions and challenges of BYOD teaching mode,how to develop BYOD teaching mode,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point ou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BYOD teaching mode in China and its challenges brought to 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f future modern education and also,in the domestic teaching application,how to better give full play to the teaching advantages of BYOD;and realize its teaching values.
BYOD;teaching mode;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G4
A
:2096-0069(2016)05-0001-06
2016-03-18
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大项目(编号:YJG151007);教育部全国教育规划重点项目(编号:DIA11026)。
马燕(1960— ),男,云南昭通人,教授,博士,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社会计算、现代教育技术等;邓巧妹(1990— ),女,福建龙岩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与新技术应用;郝明君(1972— ),男,山东沂水人,教授,博士,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课程论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