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16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时间:2024-07-06

王之祥,赵鑫,赵俊锋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放射科,郑州450052)

16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王之祥,赵鑫,赵俊锋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放射科,郑州450052)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MSCT)及后处理技术在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CCH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0例CCHD患儿,行16排CT增强扫描(MSCTA),以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仿真内窥镜(VB)、最小密度投影(MinIP)等方法进行图像重建,将MSCTA诊断结果、心脏超声心动图(ECHO)诊断结果与“金标准”手术结果对照。结果:260例中,手术确诊813处畸形,MSCT共检出712处,诊断准确率为89%(712/813),其中房间隔缺损82.3%(79/96),室间隔缺损91.3%(116/127),心脏—大血管连接部分92.6%(187/202),大血管部分99.4%(309/315)。结论:MSCT结合后处理技术能准确显示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畸形。

先天性;复杂畸形;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经我院手术证实的CCHD患儿260例,其中男136例,女124例,年龄10天-8岁,体重2.5Kg-26Kg。所有患者在CT检查前均先行心脏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ECHO)检查。

1.2 检查方法

采用GE Light Speed 16层螺旋CT行CTA检查。检查前4-6h禁食,并采用口服或肛注10%水合氯醛0.5-0.7 ml/kg给予镇静,此方法简便易行,效果较好;外周静脉留置静脉套管针。扫描参数:对体重在3-10kg者采用80kV,80-150mA;12-20kg者采用100kV,120-200mA;对20kg以上者采用120kV,160-300mA。转速120r/min,层厚1.25mm,螺距1.75,显示野(field of view,FOV)25cm。

为避免腔静脉内高浓度对比剂对周围组织的干扰,影响结构的显示,对经上肢或头皮静脉注入对比剂者,扫描方向从膈面到肺尖;经下肢静脉注入对比剂者,扫描方向从肺尖到膈面,以避开静脉伪影。对比剂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双北碘海醇(欧乃派克)2.0-2.5Ml/kg,高压注射器注入,注射速率0.1ml/(kg.s)。由于CCHD患者体重偏小,心血管结构细小,为更准确显示解剖结构,必须采用尽可能薄的层厚[1]。

扫描范围从胸廓入口至左膈面下5cm,行双期容积扫描。第一期即肺动脉期采用Smart Prep自动跟踪智能触发扫描技术,跟踪触发点选择主动脉根部,阈值设置为70HU。于第一期扫描结束后5S启动第二期扫描。扫描完成后所得数据传至GE AW4.2工作站。对扫描图像连续滚动观察并进行后期处理,将心脏和大血管分为心脏部分、心脏—大血管连接部分,大血管部分三个节段,逐段分析,即节段分析法。同时对肝脏、脾脏、气管、支气管形态仔细观察,然后由两位资深医生分别做出诊断,意见相左时,共同研究,达成共识为止。

2 结果

260 例病例中,经“金标准”手术证实的畸形总数813处,其中心脏部分畸形296处,心脏大血管连接部畸形202处,大血管畸形315处。经MSCT诊断畸形总数707处,其中心脏部分畸形216处,心脏大血管连接部畸形187处,大血管畸形309处。同时通过VB重建发现合并的气管支气管畸形78处见表4,与手术结果完全符合。MSCTA诊断、ECHO诊断与手术结果对照如表1-表3所示。

表1 MSCTA及Echo对CCHD的检出结果(心脏部分)

表2 MSCTA及Echo对CCHD的检出结果(心脏-大血管连接部分)

表3 MSCTA及Echo对CCHD的检出结果(大血管部分)

表4 MSCT及Echo对CCHD的检出结果(肺气管支气管部分)

从表中看出,心脏部分的诊断中,尤其是心脏内各脉瓣病变及各脉瓣返流情况,ECHO明显优于MSCT检查。在单纯室缺或室缺合并其它心脏畸形中,MSCT室缺诊断符合率91.3%(116/127例),房缺诊断符合率82.3%(79/96例);ECHO分别是97.6%(124/127例),95.8%(92/96例)。心脏—大血管连接部分中,MSCTA和ECHO诊断符合率无差异,分别是92.6%(187/202)和90.6%(183/202)。大血管部分中,MSCTA优于ECHO,诊断符合率分别是99.4%(309/ 315)和91.4%(288/315)。

3 讨论

3.1 CCHD术前检查方法

CCHD患者往往病情较重,预后较差,需通过手术矫正治疗,方可痊愈或缓解病痛,并且手术越早效果越好。所以快速全面了解畸形特征对术前治疗风险评估和方案制定至关重要。目前,对于CCHD的术前诊断,DSA仍然是其“金标准”,对心内畸形尤其是心瓣膜病变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能获得心腔、大血管压力和血流动力学等心功能资料,但其为有创性检查,操作复杂,检查时间较长,造影剂使用量较大,危险系数高,且费用昂贵,辐射量大,有其心脏与大血管的影像相互重叠,影响了诊断质量。EBCT是一种新的无创检查技术,对CCHD的诊断有显著优越性[2],但设备尚未普及且费用相对昂贵,其应用受到较大程度的限制。

3.2 MSCTA在CCHD诊断中的应用

VR是三维影像,能够立体重现解剖结构,特别是VR的伪彩色三维立体图像简单直观,具有术中直视效果,比较直观地显示心脏大血管的整体影像,真实显示各个房室的大小及连接关系,既能充分显示病变,又能为诊断、手术提供骨性或体表定位标志。

VB仿真内镜用人工伪色彩功能,调节色彩使其重建出类似腔镜所见的腔内三维图像,可顺行或逆行观察腔道内部结构及腔壁。可用于观察心腔内异常通道、病变血管,显示动脉内壁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栓,主动脉以及冠状动脉起源等,还可观察气管支气管的狭窄和阻塞。

MinIP重建则可显示气管、支气管形态,了解有无发育畸形及狭窄,对术前气管插管有重要意义,此外,判断心房位置及心室位置,间接了解有无心房异构存在进一步明确其与各大血管之间的连接关系。

[1]朱铭.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磁共振成像[J].磁共振成像,2011,2(1):60-64.

[2]黄美萍,崔燕海,梁长虹.多层螺旋CT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价值[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9,15(4):274-277.

R816.2;R541.1

B

10.3969/j.issn.1001-0270.2014.02.20

2013-12-2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