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张汇斌
(太和县人民医院,安徽236600)
CT仿真内镜和后处理技术应用于中耳听骨链病变的价值分析
张汇斌
(太和县人民医院,安徽236600)
目的:研究在中耳听骨链病变中应用CT仿真内镜和后处理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6月到2014年6月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100例行耳部检查的患者展开研究,分别对其采取常规CT检查以及CT仿真内镜和后处理技术检查,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准确率。结果:以手术活检为标准,两种检查方式在对患者行检查后,听力正常比较χ2=11.0000(p=0.0009),听骨链畸形检查准确率比较χ2=100.2481(p=0.0000),中耳乳突炎检查准确率比较χ2=59.4416(p=0.0000),胆脂瘤检查准确率比较χ2=11.5820(p=0.0007),外耳道癌侵袭中耳检查准确率比较χ2= 100.2481(p=0.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仿真内镜和后处理技术运用于中耳听骨连接病变的诊断中可对耳部各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良好的反馈,结合传统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CT仿真内镜;后处理技术;中耳听骨连接病变;临床价值
耳部是平衡觉和听觉的终末器官,有内耳、中耳及外耳之分;中耳位于外耳和内耳之间,体积较小,具有复杂的结构,中耳听小骨体积微小,常规的CT检查对其显示的难度大,对中耳发生的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低;耳镜也由于骨膜的阻挡对中耳结构的显示模糊[1]。近几年,CT仿真内镜和后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对中耳疾病的诊断,为探求其对中耳听骨链病变的诊断价值,笔者展开了对100例耳部检查的患者行不同检查方式的研究,现进行如下分析报道。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到2014年6月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100例行耳部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采取常规CT检查以及CT仿真内镜和后处理技术检查,行常规CT检查作为对照组,行CT仿真内镜和后处理技术检查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45例,女性55例;年龄8-80岁,平均(43.5±5.6)岁;病程在1-38年,平均(10.5±2.3)年。25例听力正常患者,临床主要症状为头晕、耳鸣,经电测试听实验检查结果显示正常;35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经电测试听实验检查为神经性耳聋;40例听力下降或传导性耳聋。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疾病类型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检查方法
扫描设备为philip64排CT,采取常规的CT检查为:患者取仰卧位,进行以听眶线为基线的扫描,范围在岩骨上部边缘到外耳孔下部,层厚为0.67mm,螺距保持在0.35或0.2,管电流处于120.0mA-250.0mA,电压保持在120-140kv,扫描野范围在20.0cm,矩阵大小为768×768。CT仿真内镜和后处理技术检查在常规CT检查的基础上,对患者双耳进行独立的0.33mmCT仿真内镜无间隔重建,重建数据需传送到EBW4.2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处理。在冠状位、矢状位及水平位上的图像中选取合适的层面,采取Navigatesmooth方法对中耳的情况进行CT仿真内镜的全面观察,以便获取中耳内部各个结构尤其是听小骨的直观图像。听力正常及神经性耳聋的患者的观察阈在-400--650;传导性耳聋患者CT仿真内镜观察需以病情为基础将阈值调整至50-250间。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中耳各个结构特点及病变情况进行仔细的观察,以便进行疾病的确诊;同时以手术活检为标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准确率的比较[2]。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得出清洁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所有患者经手术活检和临床诊断确诊为50例正常,4例听骨链畸形、26例中耳乳突炎、18例胆脂瘤、2例外耳道癌侵袭中耳。以手术活检为标准,两组患者检查结果分析,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检查结果比较(n,%)
3.1 临床上对耳部疾病的诊断方式分析
临床对耳部疾病的诊断方式多种多样,传统方法包含了电测听力试验、常规CT多层断面扫描、耳镜、听小骨三维重建等[3]。①电测听力试验只可对听力下降的患者进行耳聋的性质判断(神经性或传导性),无法在形态上对疾病诱因做出进一步的诊断;②耳镜可对外耳道情况进行良好的反馈,但由于鼓膜的阻挡,无法清晰的观察中耳情况;即使是鼓膜穿孔的患者,虽然可经鼓膜检查,但视野受到较大的限制,不便进行检查;③常规CT扫描对颞骨进行薄层扫描检查,只可获取听小骨的不同断层面,不能进行立体直观的检查。因为听小骨结构微小,特别是镫骨,大部分情况下无显示,对听小骨异常的耳部疾病不能进行全面的检查[4]。
3.2 CT仿真内镜和后处理技术检查分析
CT仿真内镜下检查可对听小骨及听骨链进行直观立体的检查,对其细微的结构也可进行全方位的直观显示;结合后处理技术可对听小骨及听骨链的锤骨、镫骨、砧骨及锤砧关节结构进行全面的反馈,但其对镫板的显示效果稍差,主要是因为镫板过于细小扫描时易受容积效应影响,另外镫板与卵圆窝的紧密相邻,不易辨别。因此在使用此项检查技术时,需要根据患者耳部疾病的不同类型进行观察阈值的调整,以便得到真实可靠的图像数据[5]。
3.3 本文研究数据分析
通过对表1数据的分析可得:以手术活检结果为标准,CT仿真内镜和后处理技术对耳部疾病检查的准确率均高于常规CT检查的准确率,二者组间进行比较,在听骨链畸形检查准确率、中耳乳突炎检查准确率、胆脂瘤检查准确率以及外耳道癌侵袭中耳检查准确率是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对听骨链畸形检查准确率高达100.0%。说明了CT仿真内镜和后处理技术对耳部疾病的诊断准确率高,主要是因为其能够对听小骨及听骨链进行直观立体的检查,包括对对其细微的结构如锤骨、镫骨、砧骨及锤砧关节结构等也可进行全面直观的反馈,因此得到的影像学资料真实可靠,有利于临床医师对疾病的判断,从而提高了检查的准确率[6]。
综上所述,CT仿真内镜和后处理技术对耳部疾病,尤其是听小骨及听骨链病变的诊断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1]钱伟军.CT仿真内镜在听骨链病变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1]实用医药,2012,7(22):60-63.
[2]吴旋,祝园平,陈锡辉等.高分辨率CT对慢性化脓性中耳[1]炎术前病变评估及术式选择的临床价值[J].中山大学学[1]报(医学科学版),2013,34(5):799-805.
[3]赵东旭,牛玉军,盛玉杰等.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对慢性[1]中耳乳突炎的诊断价值研究[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4,[1]35(1):56-59.
[4]翁文红,陈翠芳,陆冬凌等.320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在[1]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1):[1]42-43.
[5]闫呈新,杨可乐,岳云等.多层螺旋CT对慢性化脓性中耳[1]炎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11):1652-[1]1655.
[6]王燕玲,秦兆冰,李素娟等.HRCT对鼓室硬化术前诊断的[1]价值[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19(6):562-563.
Endoscopy and CT Simulation Post-processing Technology Application Value Analysis of Middle Ear Ossicle Chain Lesions
ZHANG Hui-bin
(Taihe County People's Hospital,Anhui236600,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CT simulation applied in the middle ear auditory ossicle chain lesions the clinical value of endoscopy and post-processing technology.Methods:From June 2011 to June 2014 outpatient and the inpatient admitted the study,10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ear checks to conventional CT examination and CT simulation endoscopy and post-processing technology,Comparing two kinds of inspection mode of inspection accuracy.Results:On the basis of surgical biopsy,two types of checking in patients after inspection,hearing more χ2=11.0000(p=0.0009),auditory ossicle chain deformity check accurate χ2=100.2481(p=0.0000),middle ear mastoiditis check accurate χ2=59.4416 (p=0.0000),accurate cholesteatoma check for χ2=11.5820(p=0.0007),external attacks the middle ear check accurate χ2=100.2481(p=0.0000),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Endoscopic CT simulation and post-processing technique using a middle ear ossicle connec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lesions can be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ucture of each ear feedback,combin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 has a high value of clinical use.
CT Simulation Endoscopy;Post-processing Technology;the Middle Ear Auditory Ossicle Connection Lesions;Clinical Value
R816.96;R764.2
B
10.3969/j.issn.1001-0270.2015.01.04
2014-07-0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