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董雪峰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人民医院,平顶山467300)
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应用磁共振灌注成像的临床疗效研究
董雪峰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人民医院,平顶山467300)
目的:观察磁共振灌注成像应用于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诊治的32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将化疗前资料作为对照组,化疗后资料作为研究组,分析化疗前后病灶体积、磁共振灌注成像最大信号丢失率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病灶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最大信号丢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CHO浓度与DCE曲线类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磁共振灌注成像应用于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早期疗效评估,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磁共振灌注成像
为探寻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有效早期评估疗效的方法,提高化疗方案调整在病灶变化前的及时性,提升整体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32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分析磁共振灌注成像对其早期疗效评估的效果与临床特异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诊治的32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根据化疗时间将化疗前作为对照组,化疗后作为研究组,患者年龄34-61岁,平均年龄(52.14±8.21)岁,病灶最大径(3.92±1.08)cm,肿瘤T分期>T1c,且无MRI平扫与增强平扫相关禁忌症。
1.2 化疗与成像方法
化疗方法:32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均行新辅助化疗方案,在穿刺活检后使用环磷酰胺、表柔比星、多西他赛(或紫杉醇)三联化疗方法,以2d为一个周期,间隔4w进行下一周期,共化疗3-6个周期[1]。
成像方法:32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均行磁共振灌注成像方案,患者按俯卧位平卧,将其双侧乳腺在线圈洞穴中自然悬垂,扫描患者双侧乳房;磁共振灌注成像横断面为T2WI,首次成像患者单次使用SS-EPI(激发自选回波序列),层距1mm,层厚4mm,TE40ms,TR2000ms;T1WI动态增强抑制使用3D FFE(三维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层距1mm,层厚3mm,TE3.0ms,TR6.3ms;最后经患者手背浅静脉采用高压注射器团注20mLGd-DTPA,流率为3.0mL/s,同时采集灌注成像与T1WI动态扫描,后使用10mL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1.3 疗效观察指标
在患者各方位分别投影,根据强化阈值与病变区域,使用软件计算获得化疗前后病灶体积;对整个病灶进行最大型号强度丢失率评价;观察32例患者化疗前后磁共振成像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磁共振灌注成像疗效:TCHO浓度、DCE曲线类型以及ADC值;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2]。
1.4 统计学处理
2.1 两组患者病灶体积变化情况
对照组病灶体积(63.92±74.15)cm3,研究组病灶体积(2.91±4.01)cm3,比较结果化疗后病灶体积明显缩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最大信号丢失率
对照组丢失率(41.95±12.84)%,研究组丢失率(13.19±11.24)%,比较结果化疗后最大信号丢失率明显降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磁共振成像指标变化情况
研究组磁共振灌注成像指标中TCHO浓度与DCE曲线类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磁共振成像指标变化情况(n=32)
新辅助化疗是乳腺癌临床治疗近年来应用较多的化疗方案,成为目前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标准化治疗方案。相关文献证明有效的早期评估疗效有利于实现化疗方案的及时调整[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32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分析磁共振灌注成像在新辅助化疗中的早期预测效果,分析化疗前后患者病灶体积、磁共振灌注成像最大信号丢失率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探寻其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特异性与评估效果。根据研究结果可以看出,32例患者化疗后经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测到最大病灶体积均明显减小,最大信号丢失率明显降低,表明磁共振灌注成像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灶体积变化情况的灵敏度、特异性较好,且对患者肿瘤大小的明显变化与化疗反应具有有效预测作用,证实了磁共振灌注成像对乳腺癌患者具有理想的预测效果与病灶评价作用,临床效果显著,可准确判断病灶体积与实际变化情况,结果精确度较高。
32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化疗前后经磁共振灌注成像,观察到磁共振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明显,研究组TCHO浓度与DCE曲线类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磁共振灌注成像对预测化疗疗效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合上述结果表明磁共振灌注成像,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局部进展期疗效评估效果理想,对病灶体积发生变化前改变自身指标,实现预测作用。另外,化疗周期阶段的选择也是影响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反应效果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化疗第1周期结束后2-3w(即化疗第2周期开始前1-2w)是磁共振灌注成像反应疗效的最佳阶段,可全面评价反映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由此临床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应用磁共振灌注成像时也应考虑化疗周期时间段对评价效果的影响,注意选择在1-2化疗周期间,并将此作为临床进一步研讨方向,予以相关实验证实。
综上所述,磁共振灌注成像应用于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早期疗效评估,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1]姜蕾等.功能磁共振成像早期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1]的临床研究[J].中华乳腺病杂志,2011,5(03):272-274.
[2]胡文娟等.磁共振灌注成像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1]疗疗效的评价[J].放射学实践,2011,26(01):25-29.
[3]赵莉芸等.磁共振功能成像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1]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2013,11(01):31-33.
R737.9;R445.2
B
10.3969/j.issn.1001-0270.2015.01.10
2014-07-1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