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及MRI诊断价值

时间:2024-07-06

高志霖,龙 艳

(云南省红河州滇南中心医院放射科,云南 661000)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及MRI诊断价值

高志霖,龙 艳

(云南省红河州滇南中心医院放射科,云南 661000)

目的:总结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掌握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及MRI的特征性改变,重点在发现早期较可靠的征象。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4年7月临床确诊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23例(31个髋关节)患者的CT及MRI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资料,双侧发病8例,年龄33岁-73岁,男性14例,女性9例。结果:7例为早期(I-II期)股骨头形态无改变,其中CT检查5例股骨头持重部分骨小梁结构稀疏、增粗,星芒状结构扭曲变形、消失,小斑片状硬化及星芒状骨小梁呈大网眼状改变,2例股骨头无明确的异常征象;MRI检查7例股骨头的前上部可见线样征、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像,关节腔内少量积液。16例为III-IV期,股骨头有不同程度变形、变扁,关节面骨质断裂、凹陷,股骨头内骨质碎裂、囊变,关节软骨破坏,髋关节面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变窄。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常见骨关节病变,早期治疗可降低致残率,早期病理改变为缺血并骨细胞及骨髓细胞的死亡,后期为修复阶段,为大量的再生血管、骨再生。常规X线检查敏感性差,CT可发现骨质内矿物质变化及骨小梁细小断裂,但对显示早期骨髓细胞的坏死不如MRI敏感,正常成人骨髓主要为脂肪细胞,缺血坏死早期MRI可清楚反映骨髓成分的水肿、坏死、炎性反应、坏死后修复等不同的病理过程以及病变的范围等,故MRI检查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最佳首选检查方法。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螺旋CT;MRI;诊断价值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于不同的病因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而造成骨和骨髓细胞成分的坏死,临床上常见的骨关节病变,其病因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虽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同,但最终导致骨组织因缺血而坏死,且两者的组织学和病理改变相似[1],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继而出现间歇性、反复性、交替性髋部的不适、疼痛及缓解,逐渐加重,活动受限,跛行、行走困难等,病变晚期股骨头坏死、碎裂、变形,导致不可逆的关节功能障碍、致残,早期治疗可延缓病变的进展,降低致残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2月-2014年7月的临床确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23例(31个髋关节)患者完整的影像学资料,年龄33-68岁,男性患者为14例,女性患者为9例,8例为双侧发病;8例有长期服用激素治疗病史,7例髋关节外伤史,5例长期大量酗酒史,3例无明确的其它病变、外伤及酗酒等。23例均行CT检查,MRI检查14例。

1.2 方法

仪器:Siemens SOMATOM Volume Access CT机。Siemens Avanto 1.5T超导MRI检查仪。仰卧位,扫描范围覆盖全髋关节,CT检查23例,扫描层厚5mm,螺距1.2,部分图像进行2mm的薄层重建。MRI检查14例,体部线圈,扫描常规SE T1WI及STIR序列冠状位及横轴位,矢状位,横轴位层厚5mm,层间距10%,冠状位及矢状位层厚3mm,层间距10%。

2 结果

23例病例临床表现均有交替出现的髋部疼痛3月-2年余不等,部分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不同程度的关节功能障碍,8例为双侧股骨头发病,8例有长期服用激素治疗病史,7例髋关节外伤史,5例长期大量酗酒史,3例无明确的其它病变、外伤及酗酒等;影像学检查7例为早期(I-II期)病例,股骨头形态无改变,其中CT检查5例股骨头的持重部分的骨小梁结构稀疏、增粗,星芒状结构扭曲变形、消失,小斑片状硬化及星芒状骨小梁呈大网眼状改变,2例股骨头骨质内无明确的异常征象;MRI检查7例股骨头的前上部可见线样征、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像,关节腔内少量积液。16例为晚期(III-IV期),股骨头外形有不同程度变扁、变形,关节面骨质断裂、凹陷,股骨头内骨质碎裂、囊变、硬化,关节软骨破坏,髋关节面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变窄,部分关节腔及关节囊积液。

图1 双侧股骨头病变,MRI可见“线样征”,关节腔少量积液;CT星芒状结构紊乱、扭曲,囊变、骨质硬化,左侧股骨头关节面塌陷

3 讨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股骨头部分或完全因缺血导致的骨坏死,是临床常见的骨关节病变,病因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虽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同,但最终导致骨组织缺血而坏死,且两者组织学和病理改变相似,病理过程分四期[2],I期:骨髓成分坏死;II期:坏死组织分解,梗死区周围出现反应性出血,坏死与存活骨交界处产生炎性反应,局部骨质吸收;III期为修复期,坏死区有大量的新生血管和增生的结缔组织、纤维细胞,大量新生骨附着在坏死骨小梁的表面,死骨被清除;IV期:股骨头塌陷并退行性骨关节炎。在不同的病理改变阶段有不同的影像表现及临床症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依据ARCO分期[3]分为0-IV期,0期临床和影像均为正常,I-II期为病变早期,股骨头形态无改变,III-IV期为病变晚期,骨坏死呈不可逆性。I期X线及CT表现正常,MRI可发现骨髓成分的坏死及其周围的炎性反应,表现为股骨头前上部 “线样征”,T1WI呈低信号,STIR序列或SE T2WI脂肪抑制呈条带状高信号,为特征性表现,关节腔内少量积液征象,是由于血管阻塞和水肿造成,也是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产生疼痛的根本原因[4];II期CT表现为股骨头持重部分的骨小梁结构稀疏、增粗,星芒状结构扭曲变形、消失,小斑片状硬化及星芒状骨小梁呈大网眼状等改变,MRI表现为 “线样征”、股骨头内斑片状骨水肿表现,MRI显示病灶范围较CT清楚;病变III-IV期,股骨头有不同程度变扁、变形,关节面骨质断裂、塌陷,股骨头内骨质碎裂、囊变,髋关节面增生硬化,骨坏死不可逆,临床疗效差。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I-II期)即股骨头塌陷之前是治疗的关键时期[3],而病变早期症状和体征不明显,无特异性,诊断依靠影像学检查,普通X线检查敏感差,CT能发现骨质内早期矿物质的变化,显示骨小梁发生细小断裂,关节面轻微的塌陷亦提示病变进入晚期,但对早期骨髓细胞的坏死不如MRI敏感,MRI可清楚反映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骨髓成分的水肿、坏死及炎性反应、坏死后修复等不同的病理过程、病变的范围等,故MRI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首选检查方法。

[1]林云亮,吴仕强,刘向华,曾康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与MRI对照分析[J].影像与介入放射学,2008年第17卷第5期.

[2]许乙凯主编.磁共振造影剂及临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主编.实用骨科学(上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

[4]江浩主编.骨与关节MRI[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5.

R816.8;R445.2;R681

B

10.3969/j.issn.1001-0270.2015.02.08

2014-09-1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