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真菌性鼻窦炎37例CT影像特点分析

时间:2024-07-06

张晓阳

(内蒙古乌海市医保局,乌海 016000)

真菌性鼻窦炎37例CT影像特点分析

张晓阳

(内蒙古乌海市医保局,乌海 016000)

目的:针对真菌性鼻窦炎CT诊断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4月间收治的37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检查结果并与CT检查进行对比分析。采用软组织窗及骨窗扫描为鼻窦CT扫描,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或扩大扫描范围。结果:37例鼻窦炎患者均为单侧鼻窦发病,真菌球型24例,2例为慢性侵袭性鼻窦炎,4例为应变性真菌鼻窦炎。其中CT扫描特点为不规则现状、均匀毛玻璃特征及星状钙化点等。病变延伸至临近结构3例,侧颅底骨质吸收1例。鼻窦内分布黏蛋白及鼻腔与CT毛玻璃密度影显示一致。具有非特征型CT表现的检查为7例,术前占1例,其中2例为鼻腔鼻窦有肿物或占位,3例为慢性鼻窦炎或鼻息肉,CT检查提示中不排除有真菌感染的可能。提示慢性鼻腔鼻窦肿物、慢性鼻窦炎的3例。结论:CT诊断方法对不同鼻窦炎的显示物不能做到明确区分,但可以将患者鼻咽软组织异常现象清晰的显示出来,在鼻窦炎早期诊断过程中,能有效扫描出真菌性鼻窦炎的特征并加以准确判断。

真菌性鼻窦炎;CT影像;影像特点分析;毛玻璃特征

随着抗生素的推广应用,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日益增多。真菌性鼻窦炎主要发生在鼻咽部位,会伴随有异物感或吞咽不下,时常在鼻子用力上抽的同时出现少量白色粘液。其病理与许多原因不明的疾病有关。与多种鼻咽部位良恶性病变在CT影像上极为相似,且常与全身疾病或邻近器官并存[1]。因此,很容易造成误诊现象发生。本文选取我院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4月间收治的37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检查结果并与CT检查进行对比分析。采用软组织窗及骨窗扫描为鼻窦CT扫描,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或扩大扫描范围。其具体报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我院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4月间收治的37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检查结果并与CT检查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男患者28例,女患者9例,年龄在24岁-52岁之间。37例鼻窦炎患者均为单侧鼻窦发病,其中真菌球型30例,2例为慢性侵袭性鼻窦炎,5例为应变性真菌鼻窦炎。23例长期患有鼻窦炎及哮喘病史且反复发作。37例为患者病理学检查回报中均有大量真菌菌丝,光镜下无淡嗜碱性或定形淡嗜酸性黏蛋白应变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特征。真菌仅存在于鼻窦内部的病变组织。经证实,真菌侵犯骨质者和鼻窦黏膜为侵袭性。鼻腔内可见息肉及水肿并伴有异味。通过采用软组织窗及骨窗扫描为鼻窦CT扫描,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或扩大扫描范围。CT扫描特点为不规则现状、均匀毛玻璃特征及星状钙化点等。病变延伸至临近结构3例,侧颅底骨质吸收1例。鼻窦内分布黏蛋白及鼻腔与CT毛玻璃密度影显示一致。

1.2 方法

37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根据其病理均采用鼻窦冠状轴位CT扫描,骨窗窗宽2000HU,厚度2mm,窗位及层间距为350HU和5mm。软组织窗窗位和窗宽分别为35HU和400HU。通过东芝CT机,对手术过程中切除的病变组织进行真菌培养和病理检查。

2 结果

2.1 CT影像学表现

病变均为单侧上颌窦,其中单侧蝶窦27例,单侧筛窦10例。以上颌窦为主的不同程度上的骨质硬化增生22例,以上颌窦内侧壁为主的局限性破坏吸收11例。其中,30例患者特征变现为不同程度的不规则高密度钙化影,并与窦壁无任何关系。其他患者无上述特征,非特征表现为不均匀增高软组织影或压迫下骨质增生。

2.2 术前诊断情况

具有特征性CT表现的患者中确诊37例,其中CT检查确诊30例(81%),其中真菌球型24例,2例为慢性侵袭性鼻窦炎,4例为应变性真菌鼻窦炎。其中CT扫描特点为不规则形状、均匀毛玻璃特征及星状钙化点等。病变延伸至临近结构3例,侧颅底骨质吸收1例。鼻窦内分布黏蛋白及鼻腔与CT毛玻璃密度影显示一致。具有非特征型CT表现的检查为7例,术前占1例,其中2例为鼻腔鼻窦有肿物或占位,3例为慢性鼻窦炎或鼻息肉,CT影像提示中不排除有真菌感染的可能。提示慢性鼻腔鼻窦肿物、慢性鼻窦炎的3例。

2.3 病理学分类诊断

患者手术后均进行病理检查,在光镜下采用HE染色,多为真菌团块、炎性细胞浸润以及坏死组织和慢性炎症表现的黏膜组织,找到了孢子和菌丝。根据菌种鉴定形态特征:其中包括曲霉菌、毛霉菌以及未明确霉菌三种。其中,7例患者CT表现为特征性霉菌,其余患者CT表现为非特征性。

3 讨论

真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鼻窦阻塞狭窄环境异常。如低氧状态、鼻腔内黏稠物增加,都会给真菌留下可生存空间,并在人体免疫系统中造成抵抗力低下[2]。真菌的主要致病菌为毛霉菌、曲霉菌以及念珠菌等。本组患者中,根据菌种鉴定形态特征:其中包括曲霉菌27例、毛霉菌3例,以及7例未明确霉菌三种菌种。虽然真菌性鼻窦炎的病理是随着菌种的不同决定的,但基本原理同样是改变黏膜以外或黏膜病变。同时,真菌的感染性决定黏膜病变。以出血坏死、水肿充血以及进犯周围结构和栓塞血管为主。而黏膜外的病变主要是形成以菌丝、以及血黄素沉着和孢子为主的真菌球[3]。

真菌性鼻窦炎作为临床常见鼻窦炎症,传统观念认为其发病原因多为长时间使用免疫制剂及抗生素等造成的,近年来环境污染也提升了发病几率。但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CT影像学进步,让发现鼻窦炎的几率有了稳步提高。根据临床观察可以看出,非侵袭性和侵袭性两种为真菌性鼻窦炎分类。但此分类在临床指导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明确意义。如,息肉压力作用也能引起骨质破坏,也可能是动脉栓塞或真菌侵入动脉引起的骨质破坏。近年来,侵袭性与非侵袭性病征主要由黏膜内的血管或以侵入黏膜的真菌或黏膜组织对真菌的反应状态来区分。作为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真菌性鼻窦炎呈上升趋势。由于鼻窦开口狭小且隐蔽深入,真菌性鼻窦炎在CT技术出现前诊断几率为零,经常误诊现象。CT影像技术应用以后,真菌性鼻窦炎在临床实践中有了一定的技术认知上的提升,诊断几率逐年上升。普通CT扫描一般以水平冠状位为主,随着CT软件不断升级发展,经过数字处理后的影像逐渐适应了临床实践的需求[4]。

真菌性鼻窦炎CT影像主要为鼻腔内密度增高影、黏膜厚度、类似金属异物密度影以及窦壁局部骨质吸收等。在本组患者中,显示病变鼻窦均有密度增高影,并伴随不规则形状、均匀毛玻璃特征及星状钙化点等,作为CT检查的病本特征,CT可以清晰显示病变范围,及时发现坏死情况。有研究者认为,鼻窦腔内的菌丝为代谢物,不规则金属影为钙盐颗粒。骨质破坏为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的炎性物质[5]。目前,临床上所见的真菌性鼻窦炎多以女性为主,其中以单侧鼻窦发病最为常见。此病症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及典型的CT影像才能确诊。同时,真菌性鼻窦炎的参考范围为:鼻窦或鼻腔内有引流阻碍因素存在;鼻道内有干状物或鼻涕中出现少量血丝。真菌性鼻窦炎在临床实践中,以彻底清除菌块保持鼻窦畅通为主,改变真菌生存环境为辅。真菌性鼻窦炎的CT特征为鼻窦腔内有均匀的密度阴影或絮状物,是临床诊断真菌性鼻窦炎的可靠方法[6]。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CT扫描能辨别不同的鼻窦密度信号,虽然不是鼻窦炎的特有表现,但可以对真菌性鼻窦炎诊断奠定良好的参考基础,在软组织窗扫描过程中意义更加明显。鼻窦炎典型特点为信号的增强与黏蛋白。结合实验室及鼻内镜,对影像扫描与手术进行对比,可以为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同时,CT诊断方法对不同鼻窦炎的显示物不能做到明确区分,但可以将患者鼻咽软组织异常现象清晰的显示出来,在鼻窦炎早期诊断过程中,能有效扫描出真菌性鼻窦炎的特征并加以准确判断。

[1]王广科,刘军,谢卫民等.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征分析[J].山东医药,2013,11(02):23-25.

[2]彭吉东,蒋海清,雷剑.鼻咽癌CT影像特点分析[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1,8(01):12-13.

[3]董金霞,崔新颜,苏金柱.以慢性咳嗽为主要症状的儿童鼻窦炎CT影像表现[J].山西医药杂志,2013,09(02):15-17.

[4]韩芬,杨晓.冠状位CT扫描分析钩突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药,2012,11(03):22-23.

[5]洪志军,曹志伟,顾兆伟等.真菌球型真菌性鼻窦炎的CT特征及诊断[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1,02(03):37-38.

[6]李华斌,韩德民,林子萍等.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综合治疗[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3,05(06):317-318.

R765.4+1;R816.96

B

10.3969/j.issn.1001-0270.2015.02.12

2014-09-2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