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分辨率CT在间质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

时间:2024-07-06

胡 铭

(昆山市中医医院放射科,昆山 215300)

高分辨率CT在间质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

胡 铭

(昆山市中医医院放射科,昆山 215300)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炎的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特征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临床诊断间质性肺炎的45例患者的HRCT表现。每位患者HRCT片均选取6个层面,每个层面分别观察几种常见的CT表现是否存在。结果:间质性肺炎的HRCT表现以磨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及支气管血管束增粗为主,小叶内间质增厚、细支气管扩张及蜂窝影时常出现,另外小叶内结节影、肺气肿、气腔性实变影及网格影亦存在,较为少见的是胸膜下线影、囊性变、间质结节及马赛克征。结论:间质性肺炎具有其比较典型的HRCT表现,临床上运用HRCT在间质性肺炎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间质性肺炎;高分辨率CT;诊断价值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是一系列病因不明的肺间质性疾病,其最主要的一个亚型是特发性肺纤维化。在2002年ATS/ERS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分类中指出,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理类型即普通型间质性肺炎[1]。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因其将肺部的影像诊断提升至小叶水平,被认为是肺部影像学检查的最好方法,故成为了临床诊断间质性肺炎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回顾分析本院临床最终诊断普通型间质性肺炎患者的HRCT表现,从而总结其最具特征的表现,评价HRCT的临床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我院临床诊断普通型间质性肺炎的45例患者,其中男29例,女16例,平均年龄55.7±15.2岁。每位患者首次住院期间,均行HRCT检查。

1.2 HRCT检查方法

采用西门子Emotion 64排螺旋CT机扫描,每位患者均行肺尖至肺低的全肺扫描。扫描参数如下:电压120kV,电流240-480mA,层厚10mm,矩阵512× 512,后处理拆薄重建层厚1.25mm,窗宽1500HU,窗位-600HU。

1.3 图像观察与分析

所得HRCT图像选取6个层面,即肺尖层面、主动脉弓层面、隆突层面、肺门层面、下肺静脉层面和右膈顶层面,对每个层面进行观察。45例患者,共需观察层面为270层。所需观察的征象包括:磨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网格影、气腔性实变影、蜂窝影、小叶内间质增厚、胸膜下线影、小叶中央性结节影、细支气管扩张、囊性变、支气管血管束增粗、肺气肿、马赛克征及间质结节。由两位经验丰富的高年资主治医师对图像进行观察,当意见存在分歧,则由另一位副主任以上医师参与讨论评定。

2 结果

45例患者,共270个层面HRCT图像的各征象量化分析示:磨玻璃影(219/270、81.11%)、小叶间隔增厚(214/270、79.26%)及支气管血管束增粗(192/270、71.11%)出现频率较高,小叶内间质增厚(157/270、58.15%)、细支气管扩张(120/270、44.44%)及蜂窝影(115/270、42.59%)时常出现,另外小叶内结节影(44/ 270、16.30%)、肺气肿(41/270、15.19%)、气腔性实变影(43/270、15.93%)及网格影(29/270、10.74%)亦存在,较为少见的是胸膜下线影(20/270、7.41%)、囊性变(18/270、6.67%)、间质结节(10/270、3.70%)及马赛克征(6/270、2.22%)。

3 讨论

普通型间质性肺炎即特发性肺纤维化发展速度很快,5年生存率较低[2],因为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而间质性肺炎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一直以来困扰着众多临床医生。自从胸部HRCT运用以来,间质性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得到了更多的依据。解剖学上,肺小叶被定义为结缔组织间隔包围的最小的肺单位,也称为次级肺小叶。小叶间隔实际上就是环绕肺小叶的结缔组织,其内含有肺静脉和淋巴管,而肺泡、肺毛细血管及小叶内的肺动脉、肺静脉及细支气管的细小分支等小叶间隔内围绕小叶核心的肺组织结构构成了小叶实质。只有掌握了上述肺小叶的解剖学知识,才能熟练的解释胸部HRCT的影像学表现。

研究表明,间质性肺炎的胸部HRCT表现,在形态学上主要分为如下两大类:①密度增高影,主要包括异常线状影,网格状影,结节影,磨玻璃影及实变影等;②密度减低影,主要包括囊状阴影和蜂窝影等。异常线状影主要包括小叶间隔增厚、肺实质带、胸膜下曲线及小叶内间隔增厚。网格状影在间质性肺炎的HRCT表现中常见于双肺基底部及肺野周围,主要是由于多个次级肺小叶的小叶间隔和/或小叶内间隔增厚,且相连和重叠交织而成。HRCT实变影主要表现为病变部位肺密度增加,其内血管支气管纹理不可见,可出现空气支气管征,实变常常呈小叶中心或全小叶分布[3]。

本研究中HRCT出现频率较高的征象有磨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小叶内间质增厚、细支气管扩张及蜂窝影,这与国内外研究基本一致。磨玻璃影大致表现为模糊的肺密度轻度增加,然而病变区内血管和支气管纹理仍可见。其对应的病理基础为肺泡壁和隔性间质的轻度增厚或肺泡腔少量渗出,常提示可能存在活动性和可逆性病变[4]。小叶间隔增厚常常表现为边缘光整的细线影,有时亦可表现为不规则结节状、串珠样的线条影,厚度一般约1至2mm。若位于肺中央,多呈多边形;若位于肺周围,则增厚的小叶间隔显示为一条或多条1至2cm长伸至胸膜的线影。小叶内间隔增厚则表现为细小网格状改变,即细小的线状阴影与小叶核心区域交叉。蜂窝影为终末期肺纤维化表现,不可逆。主要表现为双侧胸膜下呈多层灶性分布的薄壁小囊腔影,形态多不规则,壁厚薄不一,但直径一般小于1cm,通常分布于双下肺及肺野周边,可伴有牵张性支气管扩张,网状影,肺结构破坏和肺容积减少等。

本研究中较为少见的征象是胸膜下线影、囊性变、间质结节及马赛克征。胸膜下线影表现为平行于胸膜面的长约5-10mm的高密度线状影,其边缘较为清晰。囊性变表现为圆形的实质透光区,囊壁厚薄不等,常为小于2mm的薄壁,当散在分布于肺组织中时,与正常肺分界清晰。间质结节影表现为边缘清楚或模糊的圆形或不规则致密影,直径可达3cm,根据数量可分为孤立性肺结节和多发性肺结节。根据多发性结节分布与肺小叶相对位置,常分为中心性结节,淋巴管周围性结节和随机性结节。

虽然磨玻璃样影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征象,但对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鉴别诊断价值不大。文献报道磨玻璃样影的出现频率计累及范围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及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中无统计学差异[2]。文献报道HRCT出现蜂窝影及细支气管扩张通常提示肺组织的纤维化[5]。故而蜂窝影及细支气管扩张为主要表现且分布于外周及基底部的患者,对明确诊断特发性纤维化更有利。

综上所述,间质性肺炎具有较为特征的HRCT表现,HRCT在其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蔡后荣,戴令娟,曹敏等.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高分辨率CT表现及其病理学特点[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2-36.

[2]郭晓娟,包娜,张镭等.特发性间质性肺炎高分辨率CT征象特点的量化比较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1-15.

[3]李艳,芦运生,郭濴等.高分辨率CT在结缔组织病所致肺间质病变诊断中的作用[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12:1214-1215.

[4]刘小琴,蔡后荣.胸部高分辨率CT在间质性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3,12:149-154.

[5]Hunninghake GW,Lynch DA,Galvin JR,et a1.Radiologic findings a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a pathologic diagnosis of 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J].Chest,2003,124:1215-1223.

R563.1+3;R816.41

B

10.3969/j.issn.1001-0270.2015.02.13

2014-09-2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