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煤炭资源将枯竭,“下井工人”到哪去?

时间:2024-04-24

孟嘉慧 潘诗雅 左悦 常宇星

摘要:文章着眼于“下井工人”这一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特殊弱势群体,基于煤炭资源将要枯竭——未雨绸缪的理性思考,通过调查访问,深入了解山西省大同市同煤集团的“下井工人”的工作、生活状况,并借鉴国内外产业转型成功经验,为煤炭行业和煤矿工人今后的出路选择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为决策者提供参考意见。为促进和尽快适应转型,政府方面,应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促进市场竞争、做好外部环境建设、对矿工进行培训或安抚;煤矿企业方面,应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进行技术改造革新、维护保障职工权益;“下井工人”方面,应努力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资源枯竭; 产业转型;同煤集团 ;下井工人

一、综述

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我国乃至世界性的难题。山西大同长期以来都以本地区煤炭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为国家经济发展做了很大贡献。但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及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科技创新带来的外部挑战,使得煤矿企业的“下井工人”也将面临着再就业压力,矛盾日益突出。

关于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及发展对策,国内不少学者与实务工作者也展开了一定研究。神华集团政策研究室张熙霖《煤炭形势跟踪研究及煤炭行业并购重组机遇分析》分析了影响煤炭价格的规律性因素及最新形势,探讨了煤炭行业新一轮并购重组及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可能。西山煤电(集团)周莉《大型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意义与路径》强调转型已成为国家制定政策和布局项目的战略重点。甘肃农业大学彭超、张艳荣《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分析——以山西省为例》从山西省的经济转型试点城市的经济基础、GDP 平均增长率、产业结构等几个方面分析,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企业顺应城市经济转型,才能继续发展,给职工工作以保障;矿工接受并适应产业转型,才能更好生存。本文着眼于“下井工人”这一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特殊弱势群体,基于煤炭资源将要枯竭---未雨绸缪的理性思考,通过调查访问,深入了解矿工的工作、生活状况,并借鉴国外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成功经验,为煤炭企业和煤矿工人今后的出路提供合理化建议,为决策者提出切实可行的参考意见,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以人为本的社会情怀。

二、大同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

(一)对煤炭产业过分依赖

煤炭产业是大同的支柱产业,煤炭产量高、质量好。1980~2001年以来,大同市累计输出原煤约14亿吨,向京、津、唐地区输电1000亿千瓦时,并向欧洲、亚洲、美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优质动力煤1.45亿吨。

但和别的资源型城市一样,在煤炭被过度开采,资源濒临枯竭的态势下,“一煤独大”的大同也面临着失业人数增多、生态环境恶化、经济步入衰退的困境,城市转型迫在眉睫。

(二)产业转型已成为必然——煤炭储备锐减及煤价下跌

由图1可见,近10年来,我国煤炭资源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尤其在2010年至2011年煤炭储量锐减。假定在每年开采量一定的条件下,煤炭资源将在未来20~30年内急剧减少甚至枯竭。由于优质煤炭资源也濒临枯竭,煤炭生产接续紧张。“九五”以来,国家对煤炭行业的投资锐减,而大同矿务局(同煤集团前身)和地方煤炭企业的接替生产能力建设和转型产业发展十分缓慢,煤炭企业多元化产业尚未形成规模,进而造成煤炭产业逐步萎缩、接替产业有心无力的局面。

三、同煤集团企业现状

(一)产业结构问题突出

在煤炭资源趋于枯竭的现实环境下,全省最大的煤炭企业——同煤集团企业内部缺陷也慢慢浮出水面。在中国特定经济环境下形成的垄断经营,导致同煤集团所有制结构固化,企业活力不足。工厂技术装备老化、生产技术结构低,阻碍了生产率的提高及工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可持续发展力差,多年来煤炭开采带来的环境污染未能被完全消化,也一定程度影响企业发展速度。

(二)员工专业构成及受教育情况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拥有三个直属矿(煤峪口矿、忻州窑矿、燕子山矿)、两个控股子公司(大唐塔山煤矿、鄂尔多斯矿业投资)、三个全资子公司、两个参股公司、一个分公司。作为大型煤炭企业,其公司人员情况可以作为同煤集团的总体情况的典型样本。如表1图2所示,煤矿企业员工绝大部分为生产人员,其中又以“下井工人”占比为最高。由80%员工受教育程度为中专高中及以下,可推论出“下井工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再加上“下井工人”對煤炭工作的依赖性过强,职业技能单一,一旦下岗,他们将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工作。

(三)“井下作业”安全问题

据统计,从1980年到2004年,这55年来,仅同煤集团累计就有3646名矿工因工牺牲,3188名矿工致残,38.78万人受过轻伤,1万多名矿工患有矽肺病(矽肺又称硅肺,是尘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是由于长期吸入大量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以肺部广泛的结节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下井工人的工作条件虽逐年改善,但一些不可预测的悲惨事件仍在发生,而且井下粉尘污染往往很难完全避免,员工的职业安全和社会保障压力在不断加大。

四、“下井工人”的生存现状调查分析——以同忻矿、晋华宫矿为样本

围绕“下井工人”生存状况及其对未来生活工作的规划,以同煤集团的两个下属煤矿(同忻矿、晋华宫矿)为样本,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工作得以开展。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下井工人”家庭经济基本状况、对现有工作的满意度、由煤炭资源枯竭所引起的问题及日后个人打算等。通过样本数据掌握“下井工人”生存现状和未来发展态势,以小见大,探讨大同市煤炭资源枯竭后的各种员工安置措施,并提出建设性建议。

(一)“下井工人”家庭经济基本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有87%的“下井工人”月收入在6000~8000元间。这对于居住在大同市这样的三线城市来说工资处于中上等水平,生活是有所保障的。由于矿工都是男性工作者,其工资自然是一个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产生这样的统计结果,是因为我们选取的调查样本是同煤集团的下属企业,而同煤集团是国有控股企业,其生产经营能力在煤炭行业中名列前茅。同忻矿、晋华宫矿企业效益良好,员工待遇不错。尽管2012年煤炭价格持续大幅下跌对两矿经营利润有所冲击,但企业仍坚持根据工作绩效发放工资奖励,在经济最不景气时选择小幅下调矿工工资,积极保证员工福利。

(二)“下井工人”对工作的满意度

根据调查得知,“下井工人”选择煤炭工作主要(93%)是受家庭和环境的影响。祖辈都在做煤炭工作,子承父业,代代相传。另有少部分矿工(5%)认为,相比于其他工作,这份工作可以带来丰厚的工资。因此愿意留在矿山,与企业签订长期劳务合同,“永续”为企业效力。

多数矿工(68%)把子女送往矿上附属学校就读,另有30%的矿工选择把子女安排在其他公立学校。走访了解到,矿上附属学校往往规模很小,距离居民区较近,师资力量近年来在逐步改善。而其他公立学校的缺点主要是离家很远,交通不太方便。

矿工对于矿上安全措施的评价这项数据,总体来是比较乐观的。主要安全措施有:工作区挂着警示标志,提醒注意安全生产(80%);常常有安全教育及考核(80%);设有安全绩效工资,违规操作会有罚款(70%);必须换上工作服才能下井,平时着装不能下井(70%)。然而目前煤炭产业前景不容乐观。绝大多数人(60%)认为煤炭行业越来越不景气了,提到近年来有开发其他清洁能源来替代燃煤的迹象。受到我国经济下滑的影响及煤炭市场的放开,国内煤炭行业也深受进口煤的价格冲击。待产业转型、结构调整或技术革新后,煤炭行业也许还有翻身机会。机遇与挑战并存。

(三)煤炭资源枯竭,“下井工人”面临的生存问题及个人打算

煤炭资源一旦枯竭,无疑会造成矿工失业,进而给其家庭带来经济和精神上的严重伤害。由于矿工们大多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们的工资是家里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大多数矿工一辈子只在矿井下工作,生产技能单一,文化水平不高,面臨失业束手无策,自身去向难以明确。对于矿工设想在煤炭资源枯竭后的打算统计数据表明,有45%的矿工选择待业,等待其他机遇的出现;有36%的矿工打算在失业后外出打工,可能会去尝试寻找其他相似企业,以抵消技能单一带来的缺点;还有18%的矿工选择利用周围人脉在居民区做一些小本生意,至少养家糊口;只有1%的矿工决定回家务农。

五、国内外资源枯竭型产业转型经验与教训——分别以辽宁阜新、德国鲁尔为例

这些城市曾经也遇到资源枯竭、产业结构亟待调整的瓶颈,如何进行产业转型,德国鲁尔、辽宁阜新采取的措施办法,对大同“煤都”的转型有借鉴意义。

1. 转型模式选择

转型可选择主动和被动两种模式。主动转型发生在成熟期,此时期开始以市场为导向,发展资源优势进行科技创新,从初级加工业向精深加工转变;同时也利用资源产业现有优势积极发展替代产业。而被动转型属于到了衰退期甚至枯竭型,被迫而进行的产业转型。德国鲁尔、中国阜新,其产业转型“休克式”特征明显。

2. 转型措施借鉴

未雨绸缪调整战略,发现问题及时出力解决,转型常常会给当地经济带来新的转机,也往往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德国鲁尔经过四十多年的转型,现在已经从“煤炭中心”变成一个以原始煤炭产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多种行业并存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区。为形成新的产业结构,鲁尔以技术为核心、政府支持为辅助,施行多项措施。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一是吸引人才和资金的进入,加速技术改造,发挥科技能动力;二是在政府的扶持和带动下,努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三是增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外部环境;四是制定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制度;五是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矿工安置工作,做好矿工的保障安抚工作。

辽宁阜新的转型思路与鲁尔类似,即构筑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经济格局,力求扭转以单一产业占主的局面,在保持原有产业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发展和建设。为构造新的主导产业框架,阜新几年来引进和培育东阿阿胶、河南双汇等70多个龙头企业,带动全市形成生猪、乳品等十四个农业产业化链条。其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为其大力发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业奠定了基础,从而带动形成了新的产业优势。为发展支柱产业,阜新在稳定煤炭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电力工业,同时还抓住辽宁省建设全国装备医药制造业基地的机会,将自己建设为重要配套基地。

鲁尔和阜新除了在技术上进行更新,积极利用和配合政府政策之外,一直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对破碎的生态环境进行了修补,对残旧的社会环境也进行了革新。

其转型措施有很大参考价值。

3. 转型经验启示

产业转型的终极目标,就是促进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形成以主导产业为中心的多元化发展;由产业转型促进经济转型,形成可持续发展态势。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不能对单一产业依赖太重。重视原有煤炭生产加工的同时,也要重视服务业、轻工业、农业的协同发展,避免第一、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过大的现象。鲁尔区就对煤炭就地加工,与电力、钢铁、煤化工、建材等联合生产,避免了产业过于单一而可能对经济带来的威胁。

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的作用。利用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与高校科研所联合,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促成高科技含量科技成果的产生。

除了参与市场竞争,也要善于利用政府提供的优惠。将市场与政府力量相结合,接受政府在体制、法律、资金、人力多方面的支持及援助,将衰退产业区重建,从而成功完成城市转型、产业转型。

工厂内部配置有害气体回收处理装置,修建净水澄清池;工厂外部可于废弃煤矸石山上植树种草搞绿化,于塌陷矿区开辟湖泊疗养池。并加强对工厂的管理,严格废气排放制度,以改善矿区环境,控制矿区污染。

制定矿区内的区域规划,加强城市规划。鲁尔区将城市群分为三大片,各城市挖掘自身文化底蕴和内涵精髓,保护自己的文化和古老建筑,宣传展示自身特征,形成个性化的城市功能和文化品牌建设。

注入项目以推动经济转型。阜新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投资项目、民间交流,促成一批合资项目知名企业落户阜新。

六、针对煤炭行业和“下井工人”未来发展的建议

(一)政府支持产业升级

1. 产业扶持促转型

政府应根据宏观经济大势,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产业扶持计划,通过出台和落实一系列产业优惠政策来降低煤炭行业的转型成本,从而促进煤炭行业的转型。

2. 市场发力促转型

政府应大力培养和促进煤炭企业竞争意识,推动市场有效运行,以避免资源浪费和无效率的企业运作。煤炭行业应在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引导下增强竞争发展意识,优化自身资源配置,尽可能争取政府援助,通过各种合法途径促使资金向本企业的流动,从而保持或提高本企业市场份额。

3. 环境建设促转型

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充分调动人力物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如为产业区重建提供基础设施、加强污染治理工作以优化生态环境、制定有前瞻性的政策措施以吸引外部优秀企业入驻等。

4. 人员培训促转型

政府应妥善安置煤炭行业下岗员工,采取多种方式为其谋求生路提供帮助,如进行免费的再就业技能培训并提供公共实训,建立再就业咨询平台等。同时,为在职员工适应转型提供相关职业培训。

(二)企业应对转型挑战

1. 深化改革迎挑战

面对严峻的生存形势,企业应深化内部股权改革,对投资人进行部分替换,引进战略合伙人和社会资金,借此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推进企业的科学管理和资源整合。

2. 技术进步迎挑战

企业应充分意识到目前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及缺陷,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结合产业政策,设计和引入先进的设备,高效高水准开展工业生产。贯彻落实节能降耗的思想,利用技术创新,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提高单位产量及企业效益。

3. 维护权益迎挑战

企业应了解職工诉求,保障职工权益。通过对井下作业环境的改善来保证“下井工人”的身体健康;通过对职工进行宣传教育来降低井下事故的发生;通过补充职工养老储备,使职工退休后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三)提高“下井工人”综合素质

1. 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必不可少

“下井工人”应进一步提高身体机能,以应对职业所需的体力强度。也应怀有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毕竟天无绝人之路。

2. 良好的职业素质必不可少

“下井工人”应有强烈的安全意识,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以减少自己和其他“下井工人”在工作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努力学习和掌握职业技能及意外处理方法,并在实践中一步步提高和深化理论水平。

3. 良好的思想素质必不可少

“下井工人”应识别并接受大趋势,在做好当前工作的同时,积极寻求自身转变。利用业余时间拓展知识面,提前做好日后子女教育和职业发展规划。能继续留在原有企业则留,不能留也有出路。

参考文献:

[1]佚名.山西大同市煤炭资源概况[EB/OL].中国百科网网站,2011-03-24.

[2]付长超.金台观察:同煤集团掉入高投资陷阱[EB/OL].人民网-财经频道,2013-08-06.

[3]陈红.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阜新市为例[D].吉林大学,2004.

[4]张熙霖.煤炭形势跟踪研究及煤炭行业并购重组机遇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14(12).

[5]周莉.大型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意义与路径[J].企业战略,2014(23).

[6]彭超,张艳荣.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分析——以山西省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06).

[7]王伟.山西煤炭企业的转型发展[J].探索带,2013(09).

*本文系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市级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阶段成果。感谢上海金融学院对本项目的资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