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杨帮坤 吴庆龙 吴永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喘息以及呼吸困难等,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若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随着病情不断发展,可导致肺源性心脏病或呼吸衰竭等慢性疾病发生[1]。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后,明显增加了治疗难度。近年来,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发生率呈不断增长趋势,成为威胁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已引起临床广泛关注[2]。常规治疗方式的效果并不理想,而采用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可快速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3-4]。本研究就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茂名市茂南区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患者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52~75岁,平均(63.7±2.4)岁,病程 2~8年,平均(4.1±1.3)年;对照组患者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52~76岁,平均(64.1±2.5)岁,病程2~9年,平均(4.3±1.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5];②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③临床资料齐全。排除标准:①对研究药物过敏者;②严重全身性疾病者;③肝肾功能异常者。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解痉、化痰、平喘以及调节水电解质紊乱等,同时采取氧气支持治疗,氧流量设置为每分钟1~3 L,浓度设置为30%~40%。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纳洛酮(北京凯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71105,规格:1 ml:0.4 mg)进行治疗,0.8 mg/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4 d。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脏指数(CI)、肺动脉收缩压(PAS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1.4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相关症状消失,24 h内意识清醒;有效:患者相关症状有所缓解,24~48 h意识清醒;无效:患者相关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6]。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 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2.2 相关指标变化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 CI、PASP、PaO2、PaCO2以及SaO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CI、PaO2以及 SaO2水平高于对照组,但 PASP、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比较随访中发现,两组患者均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无抽搐或心率失常等严重不良反应,研究组 2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对照组3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9,P>0.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是由于肺通气能力异常所致[7]。当患者出现Ⅱ型呼吸衰竭时,机体内β-内啡肽浓度可随之升高,而 β-内啡肽系内源性吗啡样物质主要来自于下丘脑与垂体,能够有效抑制呼吸中枢,导致呼吸动力不足,最终产生呼吸困难症状,减少通气量,加重高碳酸血症,引起恶性循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主要表现为肺通气不足,耗氧量提高,通气血流比例失衡,因此临床常采用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以及吸氧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以保证患者机体内环境稳定,但效果并不理想。邱海江等[8]认为,采用纳洛酮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相关症状,改善血气分析指标,促进病情快速稳定,提高其生命质量。纳洛酮属于阿片受体拮抗剂,其本身无明显活性能力,但能够竞争性拮抗各种阿片受体,并对μ受体具有较强亲和力;其具有起效迅速以及拮抗作用强等优点,可快速逆转阿片类镇痛药物产生的呼吸抑制作用,促进心血管功能亢进。另外,纳洛酮能够竞争性替代内啡肽物质,与相应受体结合,有效缓解 β-内啡肽造成的呼吸抑制症状,可通过血脑屏障,兴奋呼吸中枢,最终改善缺氧症状,避免二氧化碳潴留。纳洛酮应用于神志不清患者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促进患者快速苏醒,并改善通气情况,避免肺间质水肿现象产生。因此,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明显,可有效解除呼吸抑制,提高呼吸中枢的兴奋性,避免肺间质水肿,改善患者的换气功能,避免不良反应产生,从而保障患者身心安全。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 CI、PaO2以及 Sa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但 PASP、Pa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研究组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心脏指数、肺动脉压力以及血气分析指标,快速缓解病情,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其中,CI是指心脏泵出的血容量除以体表面积的数值。当患者经过有效治疗后,可明显减轻其气道或胸腔内压力,减少静脉回流至心脏血量,改善心脏排血量,从而发挥缓解心脏负荷的作用。另外,还能有效控制肺动脉血压水平,最终达到缓解心脏压力负荷,因此患者治疗后心脏指数与PASP明显改善。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CI(m2·min) PASP(kPa) PaO2(kPa) PaCO2(kPa) SaO2(%)对照组 25 3.19±1.04 3.76±1.20 6.31±2.01 5.76±1.80 7.07±2.34 8.40±1.36 7.58±2.50 6.67±1.30 91.79±12.20 94.05±2.81研究组 25 3.15±1.02 4.58±1.34 6.25±1.87 4.12±0.37 7.03±2.31 9.74±2.14 7.53±2.41 6.02±0.64 92.14±12.34 98.36±2.54 t值 0.137 2.279 0.109 4.462 0.061 2.642 0.072 2.243 0.101 5.689 P值 0.891 0.027 0.913 0.000 0.952 0.011 0.943 0.030 0.920 0.000
综上所述,纳洛酮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可快速缓解相关症状,改善血气分析指标,促进病情稳定,为预后提供保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