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

时间:2024-07-06

吴 庆

在新生儿危重症疾病中,早产儿呼吸暂停较为多见,发病率较高。早产儿呼吸暂停时间大于20 s,即为呼吸暂停[1]。若早产儿呼吸暂停时间不足20 s,但存在皮肤青紫、心动过缓、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等症状,也称之为呼吸暂停[2]。该病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尽早采取治疗手段十分必要。本研究就经鼻持续正压通气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绵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呼吸暂停早产儿患儿22例作为研究对象,奇偶分组法进行分组。对照组11例,男6例,女5例,胎龄26~33周,平均(30.09±0.23)周;试验组11例,男7例,女4例,胎龄27~34周,平均(30.11±0.19)周。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要求:1)胎龄不足37周;2)呼吸暂停时间大于20 s;3)患儿家长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要求:1)合并先天性传染病;2)心血管功能异常;3)严重过敏。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独使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评估患儿鼻孔大小,并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鼻塞。同时,监测患儿经皮血氧饱和度,调节氧浓度。初始设置:呼气末正压:最高为6 cmH2O(1 cm H2O=0.098 kPa),最低为4 cmH2O;氧合指数(FiO2):最高为0.5,最低为0.21。再观察患儿血氧饱和度情况,将其维持在90%~93%。治疗完成后,撤机。

试验组:经鼻持续正压通气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再予以患儿枸橼酸咖啡因(Chiesi Farmaceutici SpA,H20181129,规格:1 ml∶20 mg),采用静脉注射给药方式,首剂负荷量20 mg/kg,注射时间在30 min内。每间隔24小时,采取维持注射方式,静脉给药,剂量为5 mg/kg。再采取静脉输注给药方式,注意速度不可过快,时间设定为10 min。治疗期间,若患儿呼吸暂停反复发作,则对维持剂量进行调整,以10 mg/kg为准。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呼吸暂停多发,则改为有创通气治疗。呼吸暂停消失1周后,停止使用枸橼酸咖啡因。

1.3 观察指标

1)血气指标:包括FiO2、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2)肺功能:包括呼吸频率(RR)、潮气量(TV)、每分通气量(MV),25%、50%、7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EF25、TEF50、TEF75),使用肺功能仪进行测定。3)疗效判定标准:治疗7 d后,呼吸暂停消失,各项血气指标恢复正常,为显效;治疗7 d后,仍存在呼吸暂停,但血气指标趋于正常,为有效;未达上述指标,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4)呼吸暂停发作情况:包括呼吸暂停发作次数、时间以及呼吸暂停消失时间。5)临床相关指标:记录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有创通气、用氧、用药时间。6)不良反应:包括呕吐、食欲减退、躁动、心动过速。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气指标

治疗前,两组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各血气指标波动幅度更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比较(±s)

注:1 mmHg=0.133 kPa

FiO2 pH值 PaO2(mmHg) PaCO2(mmHg)组别 例数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11 0.48±0.08 0.27±0.06 7.14±0.16 7.23±0.11 47.15±5.59 60.05±4.43 53.74±6.29 39.28±3.55试验组 11 0.47±0.09 0.20±0.04 7.15±0.14 7.41±0.12 46.84±5.63 66.12±4.37 54.02±6.33 33.36±3.62 t值 0.275 4 3.219 5 0.156 0 3.667 2 0.129 5 3.235 2 0.104 0 3.872 5 P值 0.785 8 0.004 3 0.877 6 0.001 5 0.898 2 0.004 1 0.918 2 0.000 9

2.2 停药后肺功能

试验组停药后各项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停药后肺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停药后肺功能比较(±s)

组别 例数 RR(次/min) TV(ml/kg) MV(L/(min·kg)) TEF25(ml/s) TEF50(ml/s) TEF75(ml/s)对照组 11 40.53±1.48 7.03±0.77 0.47±0.06 31.97±2.13 36.83±2.11 34.06±1.18试验组 11 42.47±1.63 8.60±0.83 0.56±0.03 34.78±2.44 39.70±2.09 36.02±1.25 t值 2.922 4 4.599 2 4.449 7 2.877 4 3.205 0 3.781 6 P值 0.008 4 0.000 2 0.000 2 0.009 3 0.004 4 0.001 2

2.3 临床效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临床效果比较

2.4 呼吸暂停发作情况

试验组呼吸暂停发作次数更少、时间更短,呼吸暂停消失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呼吸暂停发作情况比较(±s)

表4 两组患儿呼吸暂停发作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呼吸暂停发作次数(次)发作时间(s)呼吸暂停消失时间(d)对照组 11 3.59±0.73 34.26±5.88 5.19±0.63试验组 11 2.20±0.41 26.84±5.72 3.77±0.28 t值 5.506 2 2.999 9 6.831 2 P值 0.000 0 0.007 1 0.000 0

2.5 临床相关指标

试验组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有创通气、用氧、用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儿临床相关指标比较(h,±s)

表5 两组患儿临床相关指标比较(h,±s)

组别 例数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时间 有创通气时间 用氧时间 用药时间对照组 11 219.74±23.52 97.04±10.45 239.07±25.26 275.58±28.05试验组 11 152.66±15.48 35.85±8.63 139.36±16.70 195.43±16.74 t值 7.901 3 14.974 3 10.920 9 8.137 8 P值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2.6 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试验组: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呕吐1例,食欲减退1例,躁动1例,心动过速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36%(4/11)。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888 9,P=0.027 0)。

3 讨论

呼吸暂停在早产儿并发症中具有较高的发生概率。疾病发生与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有关。在肺部失代偿、神经组织间联系缺失情况下,神经冲动难以有效传出,进而诱发呼吸暂停[3]。相关研究显示,早产儿胎龄越短、体重越低,则发生呼吸暂停的概率越高[4]。临床治疗该病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案为经鼻持续正压通气疗法。该种治疗方案的应用,可改善患儿肺容量、肺部氧合情况。此外,借助经鼻持续正压通气疗法,患儿呼吸通畅性能够得到保证,可有效减少呼吸暂停发作频次。但相关研究发现,相较于单独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而言,联合治疗方案所得效果更理想[5-6]。

枸橼酸咖啡因在早产儿呼吸暂停治疗中得以广泛应用,与之直接刺激机体呼吸中枢存在一定相关性。当呼吸中枢受到刺激后,其感受二氧化碳的敏感度也会随之提升[7-8]。在此情况下,呼吸相关神经元兴奋度提高。受其影响,周围化学感受器可以发挥相应作用,进而达到改善呼吸肌功能的目的。基于此,肺部通气量提升,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呼吸暂停发作。此外,该药物具有较强的脂溶性,能够通过血脑屏障。有研究发现,枸橼酸咖啡因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不仅存在较为宽泛的安全范围,而且在确保患儿用药安全性方面值得肯定[9]。相关文献[10]报道称,联合使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枸橼酸咖啡因,可改善呼吸暂停早产儿的肺功能,有利于减少呼吸暂停发作次数,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中,治疗后试验组血气指标、停药后肺功能、临床效果、呼吸暂停发作情况、临床相关指标、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联合使用枸橼酸咖啡因、经鼻持续正压通气疗法,临床有效性值得肯定。一方面,患儿呼吸暂停发作频率减少。另一方面,患儿氧疗时间缩短,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进而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