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李 丹
血府逐瘀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
李 丹
【摘要】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吉林市龙潭区铁东医院收治的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为(10±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效果
吉林市龙潭区铁东医院,吉林吉林 132021
缺血性脑卒中从发病机制角度划分,可分别为腔隙性脑卒中、脑栓塞、脑血栓,其中以脑血栓最为常见[1]。缺血性脑卒中好发于老年人,具有较高致死率和致残率[2]。本研究就血府逐瘀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47~76岁,平均(62±5)岁,病程3~9个月,平均(6.0±0.5)个月;观察组患者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43~72岁,平均(61±4)岁,病程3~8个月,平均(6.1± 0.4)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脱水降颅压、脑细胞保护等常规治疗,并将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30 min内滴完,2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处方为:当归12 g、桃仁12 g、柴胡12 g、桔梗9 g、牛膝9 g、川芎12 g、甘草6 g、赤芍9 g、红花9 g、枳壳9 g、生地黄15 g,1剂/d,每次煮沸30 min,水煎2次服用,共取汁500 ml,中午晚上饭后各温服250 ml[3]。气虚明显患者可加太子参10 g、党参15 g;肢体麻木患者加伸筋草15 g、木瓜10 g、防己10 g;小便失禁患者可加桑螵蛸10 g、益智仁10 g。治疗前向患者告知病情、服用方法以及用药禁忌等。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4]对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进行评估,分值越低,表明症状改善越明显。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舌歪斜等症均消失;显著进步:半身不遂、肢体麻木等症状明显改善;进步:半身不遂、肢体麻木等症状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恶化:患者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著进步例数+进步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中医症候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分别为(25±8)分、(25± 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为(10±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丙氨酸转氨酶升高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1/32);对照组患者中,凝血时间延长2例,丙氨酸转氨酶升高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5/32);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缺血性脑卒中也称脑梗死,在发病初期,因血管阻塞脑血流量减少,脑部组织处于缺血状态,再灌注时会有大量自由基产生,自由基可会对脑血管产生严重损伤。自由基可以与兴奋性氨基酸毒性、钙超载等相互重叠,引起蛋白质损伤、脂质过氧化、膜功能受损等,最终导致炎症发生,损害大脑组织。血性脑卒中发生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会出现损伤,一氧化碳(NO)分泌量减少,内皮素-1(ET-1)合成增多,破坏两者之间的平衡。两种物质失去平衡后致使脑卒中边缘侧支血管强烈收缩,梗死病灶周围血流量减少,使脑梗死区缺血缺氧更加严重,梗死面积扩大,神经组织遭受进一步破坏[5]。
现阶段,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所遵循的原则是改善脑血液灌注、增加缺血区血流量和氧气供给。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后,应及早采取各种抗氧化干预措施,抑制自由基生成,及时清除自由基,增加自由基降解,消除脑水肿,以减轻脑部损伤。依达拉奉是一种脑保护剂和强效自由基清除剂,该药可以有效减少缺血半暗带面积,防止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抑制迟发性神经元凋亡,可明显减轻患者神经功能障碍[6]。
从中医理论来看,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中风”范畴,血瘀是发病的重要原因。血瘀而致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流动性下降,血阻滞不畅,进而形成血栓。中老年群体气血渐衰,气虚血瘀,极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中医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血府逐瘀汤即为代表方剂之一。其中,桃仁可破血行滞,红花可活血祛瘀,同时具有止痛效果;川芎、赤芍可以助君药祛瘀活血;牛膝可以通经活血、引血下行、祛瘀止痛;生地黄和当归可以养血益阴、清热活血;桔梗可宽胸行气;柴胡具有升达清阳、疏肝解郁功效,与桔梗、枳壳同用可理气行滞、气行血畅。诸药共用可以有效活血化瘀,防止血栓形成,调和气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当归具有抑制血小板集聚、抗凝作用,桃仁可起抗血栓、抗凝血作用,能有效改善脑部血管活性;红花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动脉血流量,使血管阻力减少,防止形成血栓;川芎中含有川芎嗪和阿魏酸,其可以有效消除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扩张,调节免疫状态,具有抗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作用;赤芍可以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效减少脑组织梗死面积[7]。诸药配合,在临床中可以有效控制梗死面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保护心脑血管和细胞。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血府逐瘀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李应宏.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3):263-265.
[2] 施伟丽,张静思,胡雅琼,等.血府逐瘀汤防治血管相关性疾病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5): 712-715.
[3] 苏丹,姚丽.血府逐瘀汤的现代药理学研究[J].中医药学报, 2013,41(3):172-17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 55-57.
[5] 吴剑宏,陈幸谊.血府逐瘀汤方剂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J].中成药,2013,35(5):1054-1058.
[6] 李霁敏,王键,胡建鹏,等.缺血性脑卒中中医治法实验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2):197-200.
[7] 周健.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调控的对比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8(3):195-197.
【中图分类号】R289.56
【文献标志码】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5.03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