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制与对策建议

时间:2024-04-24

摘要:高校是当前我国社会“网络化”发展的前沿。作为一把双刃剑,校园网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丰富资源,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又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诸多严峻的问题。因此,深入探讨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机制,探究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青年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机制;对策建议

当前,在我国社会“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中,高校无疑是最重要的前沿重地。作为一把双刃剑,校园网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丰富资源,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有效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同时也对青年学生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政治选择、心理健康等带来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如互联网里的多元文化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和价值选择、网上的不良信息及其虚拟性影响着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思想品质、存在于互联网中的人与人的交往模式深刻影响着青年学生社会本质属性的形成等。因此,深入探讨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机制,探究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青年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制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即基于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群体或个人基于校园网络或网络背景,对高校青年学生施加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网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通过特定的作用机制完成的。笔者认为,这些机制主要有群体效应机制、路径依赖机制、网络渗透机制以及“意见领袖”机制。

(一)群体效应机制

网络中的群体效应是指网络中个人的思想观点与行为模式有向群体的观点与行为相一致的方向发展变化的趋势现象,在网络环境下,表现为个人对网络中占主导地位的观点和行为方式的默认与顺从,从而不加思考地将自己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模式默认否定,即网络中群体的观点与行为足可以影响并颠覆原本抱怀疑态度的个体的观点与行为,这也是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容易受到网络舆论群体影响的内在机制。这一机制对高校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作用的过程就变现为,群体中部分个体的某些思想观点通过网络舆论在群体间碰撞与交流,最终达成一致。这种一致的观点随后又通过在群体内的传播而对其他个体带来无形的影响,并使其接受这一观点。

(二)路径依赖机制

校园网络舆论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路径依赖”现象。广泛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路径依赖”现象,本意是指一事物在其未来发展中对其率先选择的某条路径有强烈的依赖,也即表明,某条发展路径如果被人们选择并确立后,该路径就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的自我完善与自我强化。在校园网络活动中,当某一种有影响力的网络舆论出现后,该网络舆论观点会在现实生活中强化并正反馈作用自己,为自己开辟一条发展路径。同时,该路径又使得周围持有相似观点的人会不断地认可它、接受它、传播它,并使其成为主流的核心思想。随着核心思想的慢慢地广为扩散,其所内含的价值观念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他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三)网络渗透机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机制是指网络将以往“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转变为“吸引”与“参与”的教育方法,通过互联网活动中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将其内在地融合于互联网活动之中。大学生在日益密切的互联网活动中通过辩证思考感知社会期待,并按照这种社会期待形成一定的社会角色,从而让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形成规范的行为。不难想象,如果是扭曲的价值导向渗透在网络文化中,那么将会对高校青年学生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四)“意见领袖”机制

意见领袖,一般是指能提出前瞻性观点、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人。他们往往具备渊博的知识和一定的影响力,善于提出各种见解,他们一般能对所发生的事件提出独到的分析。通常情况下,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要借助作为“意见领袖”式的精英人物的引导。就网络环境而言,“意见领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意见领袖引导效应的广泛性。虽然校园网络活动中“意见领袖”只是较少数人,但他们对事件深度的分析具有强烈的引导效应,能够影响多数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尤其是校园出现重大事件时,校园网络中少数“意见领袖”们的观点与见解往往能从整体上提升对该事件的认知水平,最终促成优势舆论的形成。

二、高校有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针对校园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制分析,笔者认为,认真探析并合理利用网络,开拓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建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根据地

我们以为,校园网络环境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高校务必尽快建立各类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积极倡导各高校建立、完善一批主题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站,在网上充分展现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积极利用网站这个平台,积极宣传党的大众方针政策,时刻为高校青年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努力在最大程度上达到广泛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其次,要加强网站的吸引力。目前,部分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的高校缺乏对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规律与作用机制的研究,网站上的内容缺乏亲和力与吸引力,从而未能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因此,高校网站要随时更新网络信息的内容,使之贴近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增加网站的点击率。再者,在建设好各自校园网的同时,倡导各高校的校园网互相联网,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打造具有中国高校特色的“红网”教育阵地,并运用网络的超时空性,把“红网”的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扩展到全社会、全世界,有效抵御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图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网络监控以防范网络负面信息的不良影响

网络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具有升级换代快、不稳定和不易为人所掌握等高技术性。大学生作为我国网民群体中综合素质最高、网络技术运用能力最强的一个群体,对新知识、新技术掌握速度快,与此同时,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处于不成熟和不稳定时期,因而,他们的思想意识很容易受到网络空间各种文化互动冲击的影响。这二者的结合很容易造成大学生在网络参与过程中的行为失范。因此,有效的网络的监控与网络法制教育十分必要。

首先,高校应通过常设的网络管理机构,规范网络道德标准,以有效地监管与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同时要有针对性地搞好网络宣传,随时掌握网络上的信息,对网上的一些不实信息,要及时澄清是非曲直,做好正面宣传引导工作从而防范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对青年学生造成消极影响。其次,在青年学生中广泛宣传网络法规与网络道德,让网络行为自觉受到法规的约束。为此,高校一方面要与社会积极配合,制定相应的法规,加强网络立法,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要大力宣传现有的法律法规,以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与道德觉悟,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三)规范信息传播渠道,完善高校网络空间的“诉求—回应”机制

近年来,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应用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这为校园通过虚拟空间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参与的教育引导创造了条件。随着校园网络空间论坛的不断发展,议事空间积累了大量的学生诉求,大学生通过校长信箱、校园各类信息网络平台意见反馈、BBS论坛发帖讨论等方式表达对校园热点事件的关注。面对这么多途径、多方式的意见诉求信息,学校应及时通过正规统一的信息传播渠道给予及时的解答和回应,这是形成高校校园内校生互动、引导大学生理性网络参与的重要前提。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相关部门应及时通过大学生的诉求平台知民情、晓民意、解民忧、释民惑,从而形成学校与学生之间新型的“诉求—回应”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应该看到,为了营造和谐校园,高校更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合理政治表达,积极面对,及时介入和回应大学生的各类诉求,避免因回应迟滞导致怨气积累成网络舆论事件。在教育中贯彻“疏导结合”原则,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态,疏通大学生的情感宣泄渠道,预防和避免大学生在虚拟空间的民主参与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危机,促使大学生合理顺畅地进行意见表达和情感宣泄。

(四)加强高校网络信息工作队伍建设

在校园网快速发展的新条件下,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切需要培养一支政治觉悟强、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规律、掌握网络技术的专兼职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新平台,通过构建有效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机制,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技术工作衔接不足,有些思想政治工作者由于缺乏相应的网络技术,只能沿袭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重复传统思政教育的内容。陈旧的内容和古板的方法难以让当代紧跟时尚的大学生们接受,大大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而网络信息建设部门主要进行的又是技术层面的工作,对政治教育内容关注不够,这就造成了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信息管理工作的脱节,进而造成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疏漏缺失。因此,当前,高校应加强对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网络信息技术的培训,使他们具备较强的处理多种网络信息的能力,掌握网络话语系统,了解网上信息传递的规律从而获取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同时,也应对从事网络信息技术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队伍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培训,增强他们的政治敏锐性,更好地发挥网络技术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满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思考[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2]张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4.

[3]文丰安.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探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01).

[4]陈小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师,2015(02).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