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徐 霞 张秀英 田倩倩
肿瘤外科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分析及护理
徐 霞 张秀英 田倩倩
目的 探讨肿瘤外科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肿瘤外科患者120例,均于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较护理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的性别、年龄对于焦虑和抑郁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外科的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采取良好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
肿瘤外科;焦虑;抑郁;分析;护理
肿瘤患者根据自身患病情况易造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1],加之还需手术、放疗、化疗,患者身心很容易受到极大地摧残,绝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忧心忡忡,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而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治疗患者的躯体疾病,还要分析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本文就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肿瘤外科的患者120例,对其焦虑和忧郁状态进行护理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86例,年龄27~83岁,平均年龄(52.8±1.3)岁;女34例,年龄29~74岁,平均年龄(46.7±1.1)岁;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行手术治疗,均排除严重精神异常、意识障碍、视力及其他影响因素。
1.2 评定方法 评定人员为我科护理人员,评定形式为问卷调查。将国际认证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ng scale,SDS)发放给患者。评定前,向患者讲解有关填写方法及进行评定的意义,让患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分析判断每条的具体含义,对年老体弱、文化程度较低者,则由护理人员加以说明,患者亲自进行判断后可代为填写。SAS和SDS评分根据中国常模,以标准分≥50分为有肯定焦虑和抑郁的标准[2]。在患者新入院、术后2周各评定1次。当场发放,填写完毕,即时回收。
1.3 心理干预措施 对所有患者均给予日常的护理外,制订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具体如下:①建立良好的干预基础:尽量营造舒适的住院氛围,根据患者的个人特点,采取不同的干预方式,取得患者的信任和支持;②认知干预:与患者详细交谈,找出其存在的心理问题,予以详细解答,疏通其心理压力,请手术医师耐心讲解有关手术的基本常识、手术的意义,邀请康复患者现身说法解除其对手术的顾虑,取得配合;③情绪干预:情绪对患者的疾病转归极为重要。向患者讲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危害性,说明其对治愈疾病的意义,不良的情绪易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降低人体抗病能力,以促进患者及早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④家庭及社会情感的支持:疾病的治疗不单单是患者本人的问题,也关系到社会和家庭的支持程度。调查显示,有57%的肿瘤患者认为患病后妨碍了家庭生活,成为家庭的累赘[3]。因此,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好患者的心理干预工作,还要与患者家属沟通,及时传递有关信息,以取得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6.0统计学处理软件,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使用百分率和±s的形式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的120例患者中,性别间的焦虑、忧郁发生率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性别间的焦虑和抑郁发生情况[n(%)]
2.2 SDS和SAS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对120例肿瘤患者进行SDS和SAS评分,其结果与国内常模标准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患者SDS和SAS评分与国内常模标准分的比较(分,±s)
表2 干预前患者SDS和SAS评分与国内常模标准分的比较(分,±s)
2.3 焦虑、抑郁发生率比较 通过心理干预措施后,在术后2周对患者再次进行评定,其焦虑、抑郁较干预前发生率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发生率比较[n(%)]
躯体疾病的发生离不开心理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也需要重视心理治疗。患者罹患肿瘤,导致精神压力极大,加上对手术的恐惧,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不利于疾病的预后。有调查显示,肿瘤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4]。本研究结果显示,120例患者中绝大多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心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通过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后,其焦虑、抑郁情绪均有良好转归。
长期的焦虑、抑郁会导致患者精力消耗过度,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患者易出现进行性消瘦、恶病质、抵抗力下降,进而继发各种并发症。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同时兼顾生理和心理疾病,以消除负面情绪,因为肿瘤患者在患病后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是影响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只有患者、医护人员及社会互相支持、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融洽的医患、护患关系,才会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焦虑、抑郁情绪,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寄托,增强其维护健康的高度责任感,增加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疾病的康复。
[1] 吴新征,彭自强.恶性骨肿瘤焦虑和抑郁测评及心理护理42例[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2):79-81.
[2] 黄明生,刘协和.精神疾病诊疗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00-101.
[3] 王爱华,王健.人文关怀护理在恶性肿瘤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6,20(5):1228-1229.
[4] 耿熠,赵亚宁,李宽智,等.心理干预改善恶性肿瘤患者情绪障碍的临床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0,18(7):1412-1414.
R473.73
A
1673-5846(2014)08-0165-02
江苏省赣榆县人民医院,江苏连云港 22210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