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GSES POMS-SF QLQ-C30技术在癌症患者康复期中的应用

时间:2024-07-06

王永荣

本研究通过对癌症患者的深入访谈同时结合问卷调查,深入探究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以心理应激模式和情绪调整过程模式为理论依据,探讨适合癌症康复期患者的心理行为干预模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9年9月~2012年4月在我院经治疗好转癌症患者共188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4例。干预组1例死亡,现有92例。对照组1例病情加重转院,现有92例。共184例研究对象,其中干预组男30例,女62例,平均年龄(51.92±11.59)岁;对照组男32例,女60例,平均年龄(52.65±14.02)岁。两组患者人口学统计: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及家庭成员支持情况;医学变量:医疗诊断、病程、有无转移和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PS)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

共10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即“完全不正确”1分,“有点正确”2分,“多数正确”3分,“完全正确”4分。总分范围10~40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水平越高。

1.2.2 简明心境问卷(POMS~SF)

问卷由30个项目组成,包含紧张一焦虑(TA)、抑郁一沮丧(DD)、愤怒一敌意(AH)、疲乏一迟钝(FI)、迷惑一混乱(CB)和精力一活力(VA)等 6个分量表。采用5级评分。前5个分量表,负性量表得分越高情绪状况越不好;正性量表采用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表明精力越充沛。

1.2.3 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IJQ~C30)

包括5个功能量表(躯体、角色、认知、情绪、社会),3个症状量表(疲乏、疼痛、恶心与呕吐),6个单项测量项目,呼吸困难、失眠、食欲丧失、便秘、腹泻、经济影响。一个整体健康和整体生活质量量表。每项评定分为4级:1级完全没有、2级有一点、3级相当、4级非常。

1.3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共3个月,分3个阶段进行。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分别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简明心境量表及生活质量核心问卷对进行心理测评。

1.3.1 评估阶段

通过与患者深入访谈,了解患者内心感受和心理反应的性质并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判定其程度,选择在安静无干扰的病房或活动室进行,记录访谈的主要内容和患者外显行为等。

1.3.2 建立心理行为干预模式

以心理应激模式和情绪调整过程模式为理论依据。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和原因进行干预,建立心理行为干预模式。

1.3.3 实施心理行为干预

针对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干预:提供康复信息,调整认知。以癌症的基础防治知识为基础,对患者的疑问及时给予解答反馈,增强康复信心。加强情感和社会支持。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变化,增强患者和家庭应对能力。针对患者的负性情绪反应实施干预:根据患者不同的兴趣爱好选择宣泄负性情绪的方式,建立激励卡片,增强自信心,增强自我情绪调节和管理的能力。采用一对一指导的方式教会患者和家属放松训练的方法。以语言引导为主,音乐背景为辅的放松磁带进行指导,达到全身放松的目的。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处理,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即两因素:A为干预因素,B为时间因素。两水平:干预前、干预后比较干预效果。

2 结果

2.1 两组自我效能得分干预前后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我效能得分差异无显著性,干预期间与干预前后存在交互作用(P<0.01),两组干预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另外,干预组干预前、后测量结果差异显著(P<0.01),干预组自我效能提高明显。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PoMS-SF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比较

各指标得分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前后与干预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干预后干预组较对照组紧张一焦虑、愤怒一敌意、疲乏一迟钝、迷惑一混乱和总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明显下降,时间因素对抑郁一沮丧和精力一活力作用具有显著意义(P<0.05),即随着时间的推移,抑郁一沮丧和精力一活力会得以恢复。

2.3 两组 QLQ-C30各分量表及总分干预前后重复测量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QLQ-C30各分量表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心理行为干预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前后与干预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两组干预前后的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疲倦、恶心呕吐、疼痛、总体生活质量变化不同,干预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提高明显,而且干预因素的作用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强。另外,时间因素对躯体功能的作用具有显著意义(P<0.05),即随着时间的推移,躯体功能会自然得到缓解。

3 讨论

3.1 心理行为干预可提高癌症康复期患者自我效能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时间因素与干预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两组干预后测量结果差异显著(P<0.01)。干预组患者自我效能提高明显。分析原因,本研究通过对患者实施提高自我效能的干预方法,调动患者潜在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纠正错误认知,妥善管理和宣泄不良情绪,增强其自我护理的能力和治疗康复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抗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2 心理行为干预可改善患者的消极心境

①有针对性的信息支持可降低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本研究通过深入了解确认患者最关心的问题,最希望得到的信息支持形式和内容,给予实用性和针对性强的信息支持,降低患者对疾病不确定感和紧张焦虑水平,干预组较对照组患者在迷惑一混乱因子上得分明显降低(P<0.01)。②情感支持可减轻患者心理应激反应。本研究中通过鼓励患者应用倾诉、记录和描述不愉快事件等特殊的宣泄方式。增强了情感支持。另外,还通过互助、抗癌经验介绍等形式。患者角色从受助者转换为给予者,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改善不良心理状况,其中紧张一焦虑、愤怒一敌意和 6个分量表得分之和构成的总分,变化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③放松训练可降低患者负性心理体验。本研究结果也证实干预组患者紧张、焦虑、愤怒情绪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主要由于反复放松训练练习,使患者学会应用意念来改变植物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调节能力;另外通过语言诱导和特殊的视觉想象训练,使患者较易获得放松后愉快感觉的高峰体验。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降低患者生理唤醒水平,减轻了不良情绪体验及应对负性情绪的技巧和方法。

3.3 心理行为干预对癌症康复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表明,心理行为干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主要原因为:①通过认知性干预、支持性干预及放松训练配合意象想象,可减轻患者恐惧,提高生活质量。中年患者治疗康复后重返工作岗位扩大了与外界的交流,消除了自己成为家庭包袱的心理压力。社会支持使患者获得精神上的安慰,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②躯体功能方面两组患者时间因素的主效应显著(P<0.01)。原因与癌症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转入康复阶段,身体逐渐好转,躯体功能得以恢复有关。③由于被试者选择的为早、中期癌症患者,经系统治疗后预后相对较好、存活时间较长。说明时间因素在早期癌症躯体功能康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1]王建平,林文娟.癌症患者心理干预新进展[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10,27(5):298-230.

[2]马伟娜,徐华.中学生生活事件、自我效能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4(3):303-30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