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韦家正 成世龙
【摘 要】新时代,职业院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其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并且是提升企业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但是,现阶段职业院校协同创新中心还存在一些问题,缺乏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自身存在不足,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文章针对产教融合模式下职业院校协同创新中心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打造真正的产教融合共建实践中心实体。
【关键词】产教融合;职业院校;协同创新中心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06-0097-02
0 引言
目前,我国在政策制度层面、实践层面、理论层面都提供给高职院校良好的发展平台,把高等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进行同步规划,把产业和职业教育的融合作为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劳动人员的素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进而使产教融合可以实现深度发展。新时代,为了更好地建设职业院校协同创新中心,企业和学校需要给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足够的重视,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保证在提升办学质量的同时,提升企业人力资源质量,为企业输送更多具有较高素养、创新型的人才,进而促进企业和职业院校的长远发展[1]。
1 产教融合模式下职业院校协同创新中心的现状
在职业院校中,电子信息类专业属于重要专业,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是,受到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影响,专业课程实训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很难使企业发展的需求得到满足,并且人才培养供给、产业需求侧在结构、水平、质量也无法适应,因此需要把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作为重点内容[2]。高职院校和企业应根据产教融合模式,基于电子信息类专业,对协同创新中心进行创建,对职业教育改革进行深化,使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体价值,使企业需求侧结构和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实现全面融合,进而培养出具有较高素养的技能型、创新型人才。产教融合是促进企业和学校双赢和和谐发展的重要渠道,并且也凸显出高职院校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教育价值。通过对制度建设进行完善,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对办学模式进行创新,打造双师型队伍,提升企业认知,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科学模式实施进行推动。现阶段,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都已经建立了校企合作模式,引企业入校进行指导,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进行投入,打造产教融合实践中心。
2 产教融合模式下职业院校协同创新中心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行业企业深度参与
目前,很多行业协会的运作经费不足、人员较少、缺乏编制,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很难发挥出自身的办管教育的职能,进而导致产教融合的行业产业支持力度不足[3]。加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校企合作的企业不愿意对职业教育的责任进行承担,在产教融合中缺乏积极主动性,参与不够深入,更多的是停留在功利性合作、单一性合作上。此外,我国有很多职业院校都属于公办性质,在校企合作中会受到体制影响,无法灵活处理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2 职业院校自身存在不足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在职业教育方面都存在缺失定位的问题。以往,职业院校教育过于注重传授知识、建设学科体系,以至于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钻研较为缺乏。职业院校在设置专业时,没有结合行业职业发展,以至于課程设置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存在不相符的问题,行业人才诉求与学校知识体系存在不协调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难以得到提升,缺乏社会认同度,校企合作无法给予企业技术服务,致使校企合作过于形式化。
3 产教融合模式下职业院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创新措施
3.1 创建产教融合多元化的实体
职业院校需要转变自身的地位,从主动向企业靠拢转变成为产教融合的主体之一,与企业合作,对人才培养、科技服务、科学研究的交融性的实体进行创建[4]。可以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院校管理、企业经验管理充分融合,对产教融合中涉及的双方的有关实质性的法律法规问题和运行机制问题进行明确,对各方的权益职责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如资源耦合、利益耦合、制度耦合、人力耦合等,进而使产教融合向着多元主体协同创新的方向发展。例如,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来讲,可以把原有实训场地作为基础,与知名的企业一起构建双创实体,进而有效深化产教融合。并且,创新中心和企业可以一起组建教师团队和科研团队,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研发和推广新产品和横向技术,积极主动地对实用新型的专利进行申报。此外,可以在创新中心实施专业教学模式,使课堂和创新中心进行充分融合,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提升学生创业创新能力,使产教融合可以实现纵深发展,进而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体系。
3.2 贯彻落实“三共”协同合作创新
在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可以利用“三共”的合作模式,即共建、共管、共享。职业院校和企业一起出资,对协同创新中心进行建设和管理,由多方进行职责的承担,并且实现中心资源共享。在职业院校协同创新中心中,可以对大型IT企业电子数码产品售后服务进行承接,并且负责把返修的产品运送到中心,由企业对技术进行提供,实现技术共享;由教师指引学生维修电子产品芯片,指引学生进行数据恢复,指引学生维护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职业院校师生可以在中心中直接进行新技术倒灌,开展更多双创项目。
在该过程中,还应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向社会提供更加全面的技术服务。在职业院校协同创新中心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职业培训,对合作企业的员工可以进行信息技术岗位的相关技能培训。第二,技能鉴定,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和教师可以进行职业技能登记鉴定。第三,职业资格证考证,对电子信息类行业工作人员、教师、学生可以进行职业资格培训和考试。第四,师资培训,对教师可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专题师资培训。通过这些内容,深入贯彻落实“三共”协同合作创新,有效促进中心的良好发展。
3.3 对中心的“四维”能力进行创新
在产教融合模式下,职业院校协同创新中心应不断创新“四维”能力,其中包括文化交融、技术传承、技术提升、社会服务。第一,在文化交融方面,创新中心和企业之间应实现文化交融,对企业各个管理制度、文化内涵的辐射进行接受,进而使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之间实现深入融合,保证多元主体之间的良好衔接。第二,在技术传承方面,创新中心的教师和企业的技术人员需要做好对接工作,以便于更好地进行院校教学,加强院校技术推广力度。并且,由于企业对经营、市场的了解要多于职业院校,因此企业应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协同职业院校应用研究和整合现有的技术知识。第三,在技术提升方面,创新中心的教师和学生可以结合企业经营的特长,充分利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创意、创新,对产品进行包装与推广;也可以指引学生对经营管理知识、经验进行学习和储备,为后续学生自主创业打好基础。第四,在社会服务方面,创新中心具有区域性的特点,其在当地行业和政府的扶持下,对区域产业进行升级,进而有效提升区域技术实力,做好社会服务。因此,创新中心可以组织一些培训和活动,如企业技术人员培训、职业技能竞赛等,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还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新知识和新技能。
3.4 实施新型产教融合育人模式
在职业院校协同创新中心中,应对育人模式进行创新,可以基于产教融合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特点,实施三层递进、两线贯穿的育人模式。具体来讲,培养生产管理、电子产品设计、产品销售、技术支持等岗位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利用创新中心,学校和企业充分联动,把电子行业企业岗位能力根据能力递进规律进行分层,结合能力层次关系,把人才培养进行划分,分别为基本能力培养、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专业综合能力培养。与此同时,需要对学生实施能力创新培养、职业素质训导,把两线贯穿到整个创新中心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例如,职业院校可以和当地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训基地和产学研平台;学校和企业合作订单培养学生,承接一些科技开发项目,开展员工培训等。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产教融合模式下,对职业院校协同创新中心进行研究和探索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有效促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还可以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是现阶段,受到历史、社会、文化、国家政策配套等因素的影响,职业院校教育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想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职业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基于产教融合,对协同创新中心进行创建,突出职业院校的办学特点,协同发展产学研,进而有效提升办学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 考 文 献
[1]胡平,段峻,夏东盛.校企协同、产教融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研究与实践——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机械职业教育,2017(8).
[2]黎明虹.构建高职院校协同创新中心的路径研究[J].学园,2018(34).
[3]杨应慧,杨怡涵.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发展研究[J].职教论坛,2018(12).
[4]刘晏如,赵哲.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与企业协同育人的动力机制建构[J].广西教育,2018(47).
【基金项目】2019年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项目编号:JZY2019B16)。
【作者簡介】韦家正,男,广西南宁人,硕士,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单片机及电子应用技术;成世龙(通讯作者),男,广西贺州人,硕士,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应用技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