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校企合作视角的大连邮政快递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时间:2024-07-06

王智泓

【摘 要】邮政快递行业的发展要求高校培育更多的邮政快递人才,大连作为“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对邮政快递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高校应与企业密切合作共建“校园快递中心”,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软能力,在共赢的基础上培养应用型邮政快递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邮政快递;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03-0201-02

0 引言

近年来,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进步带动了网络购物的迅速发展,其参与人群与销售金额不断提升。伴随着网络购物,快递业务量从2009年的日最高业务量1 000万件、年业务量23.4亿件增长到2018年的日最高业务量超10亿件、年业务量505亿件,其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涉及国计民生的重点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在2018年1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提高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水平”,“鼓励快递物流企业、电子商务企业与高等院校开展合作,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2017年8月,大连市获批“中国快递示范城市”,为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新机遇,也对邮政快递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问题、新挑战。

1 大连地区邮政快递人才供需分析

根据《大连市建设“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实施方案》的要求,到2020年,大连全市快递行业就业岗位将达到20 000个。随着电子商务的增速发展,快递从业人员需求量将进一步提高,各高校邮政快递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

就高校本身来看,更为关注的是邮政快递人才的培养质量。据调查,大连邮政快递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第一,除从事国际邮政快递业务的企业外,国内各主要快递企业对英语并无特殊要求,但普遍要求员工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能力。尤其是对于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需要熟练操作Office软件,且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第二,各快递企业均需要员工具备基本的快递业务知识和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使用PDF设备、填写纸质和电子快递单、货物包装、计算运费等。第三,各快递企业需要员工具备团队协作、良好沟通和危机处理等软能力,能够与快递上下游环节通力协作,高效完成快递寄递任务;能够与发货人、收货人进行良好沟通,加快快递寄递速度,减少投诉率;能够运用快递知识和经验正确处理丢件漏件、错误签收、投诉等异常事件,不断提高快递服务水平。第四,各快递企业均非常重视员工的忠诚度,企业可以为高校毕业生提供顶岗培训机会,某种程度上可以忍受毕业生能力提升缓慢,但是企业更需要踏实肯干、稳定工作的员工。

据统计,每年大连地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数量在730人左右,其中民办高校的毕业生数量占比超过65%,考虑到学生存在考研、出国、异地就业等因素,在大连工作留存率近年来均在35%左右,再考虑专业对口率的问题,每年毕业后进入邮政快递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毕业生在100人左右,与快递企业的庞大需求相比无异于杯水车薪。即便加上大连高校其他专业毕业生和外地入连的高校毕业生,大连邮政快递人才的供给仍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的情况。同时也应该看到,各邮政快递企业虽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但绝大多数员工均为基层工作人员,各企业对本科层次人才的需求量占总招工数量的比例不大,很多岗位高职高专学历、高中学历,甚至初中学历均可胜任。因此,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应着眼于既具备熟练完成基础操作的实际动手能力,又能够立足长远,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 大连地区高校邮政快递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高等教育的滞后性,大连地区高校邮政快递人才培养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高校所培养的邮政快递人才与邮政快递企业所需人才匹配度不高,不能做到“即插即用”,主要表现为实际动手能力不足和职业软能力缺乏。

2.1 实际动手能力不足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连地区各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已经开始关注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采取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等形式进行实践教学活动,但是由于实验室教学和企业实习的局限性,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一方面,实验室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高校教学软件的购置使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在5年左右,但是邮政快递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方法、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高校相对固定的实践教学项目难以按照快递行业企业的生产实际需要不断更新。而且单一化、灌输性的“填鸭式”教学仍然是高校实验室教学的主要方法,实验教学课时普遍较少,教学效果欠佳。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实习实训难以取得实效。考虑到实习成本、员工使用、商业秘密、客户资源保护等诸多因素,快递企业往往不愿接受学生长期实习实训。即使企业愿意提供实习机会,考虑到费用、交通、时间等因素,相当一部分学生也不愿出校实习。学校积极、企业和学生消极的情况普遍存在,因此只有少数学生获得实习机会,难以扩大实践教学覆盖面。

2.2 职业软能力缺乏

如上文所述,在实际工作中各邮政快递企业亟须员工具备团队协作、良好沟通和危机处理等软能力,但是此类能力很难通过学校课堂教学进行培养和锻炼。很显然,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应用和分析需要依托一定的实验实训环境,而团队协作、良好沟通和危机处理等属于评价和创造的高阶能力更加需要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在现有的高校教学环境中,学生基于“要我学”而单纯地满足于完成实训项目,没有转向“我要学”去主动提高自身的职业软能力,因此在进入快递企业工作后普遍出现“智商高、情商低”“知識多、不会干”的现象。

3 校企合作共建“校园快递中心”培养邮政快递人才

高校培养学生的目的是“成人、成才、成功”,属于人才的输出端,而企业需要的员工是“能用、好用、即用”,属于人才的输入端。要想两者能够有效匹配,就必须形成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机制,真正让企业融入高校的人才培养之中。

3.1 创新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师生需要快递服务的前提条件,将快递企业引入校园,由学校牵头,与各主要快递企业合作,建立“校园快递中心”,通过校企合作,把学生实训搬到校园,实现职业环境进校园、工作流程进课堂,更好地将学科专业、优秀教师资源、校内实践场地与企业拥有的市场需求信息、数据资源、资金等进行优势整合,充分发挥各自所长,实现各自所需,达到校企合作、各方共赢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可采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衔接,从社团活动到专业课程再到企业实训逐次递进的培养方式,最终为邮政快递企业输送合格人才。

3.2 建立校政企生共管机制

在“校园快递中心”的实际运营中,应采用联合管理机制。首先,由学校牵头与各主要快递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從制度上保证校企合作共育邮政快递人才的合规性。其次,由学校相关专业教师与快递企业的资深员工共同组建教学团队,采用“双导师制”完成教学。高校专任教师主要负责理论教学部分,快递企业的企业导师负责实际操作部分,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可选取参与意愿高、工作能力强的同学配合校企导师负责基层管理工作。再次,由学校后勤部门作为经营主体负责“校园快递中心”的运营。最后,“校园快递中心”应严格遵守国家邮政法律法规,在邮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下开展日常工作。

3.3 形成共赢共享机制

在邮政快递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着力强调“共赢”理念。高校、企业、学生各方以“校园快递中心”为共有载体,互相配合,共同获益。学生依托“校园快递中心”的实践教学平台,获得理论知识,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增加就业竞争力;学校通过与邮政快递企业的合作,了解企业需求,进而通过提供更加实用的邮政快递人才提高自身的社会美誉度和行业认可度;企业深入参与高校的教学活动,在培养吸收更多人才的同时获取更大利润;校内师生通过“校园快递中心”获得更为便捷、高效的快递服务。

4 结语

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邮政快递人才,是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具体体现,也是邮政快递行业良性发展的客观要求。校企合作不应停留在表层,而应根据时代的进步持续深化,校企各方都要深入思考,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同时发挥政府、快递协会的监督指导和沟通作用,真正实现校政行企共育人才。

参 考 文 献

[1]孔辉.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10):193-194.

[2]曾流.基于区域经济发展视角的物流人才培养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9):185-187.

[3]冯俏彬.新经济背景下我国邮政快递业发展战略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7):22-2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