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科创板生物制药企业财务分析

时间:2024-07-06

立岚清

【关键词】生物制药企业;科创板;财务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8-0086-03

0 引言

医药行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保改革的推动下,医药行业更是维系民生的关键纽带。近年来,人们健康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同时医疗美容也成为一项日常活动,生物制药业的发展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随着整体宏观经济的发展,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生物制药企业涌入科创板。

1 科创板的发展历程与其特点

1.1 科创板的发展

2018年11月5日,科创板首次被提出。2019年3月2日,证监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发布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主要制度规则。历经3个月的准备与筹划工作,2019年6月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通过了首批科创板注册制IPO企业的首发审核,并报证监会注册。2019年7月25日,首批25家企业在科创板企业上市,科创板正式开始交易。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科创板共融资2 975亿元,其总市值超35 000亿元。科创板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可靠的融资渠道,为企业的科研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1]。

1.2 科创板的特点

科创板主要面向掌握前沿科技与拥有国家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其目的是支持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科创板企业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与主板不同,科创板对注册企业的盈利要求更宽松。在注册制下,规定企业只需达到盈利要求5套标准的其中之一即可,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申请企业在利润、营业收入等盈利指标上的压力。适当放宽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的条件,能起到鼓励具有实力的中小企业自主性研发创新的作用。

(2)科创板注册制的实施主要是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在该机制下,将证监会的权利适当地分配到各中介机构中,充分发挥市场的配置作用。在科创板下,证监会的角色从“裁判员”转变为“守门员”。证监会上市委员会只需对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供的资料进行二次审核,再次审查企业是否符合科创板上市条件与信息披露等相关要求。证监会不再对企业做出全面的审核,将审查权移交给保荐机构、会计事务所等其他第三方机构。注册制促使企业将精力更多地放在披露信息的质量上,而非对相关指标、数据的“美化”工作。

(3)证监会将IPO上市时间缩短到3个月内。权利的转移减少了证监会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审核阶段的重复工作,证监会将在3个月内将做出核准、中止审核、终止审核、不予核准的决定,大大提升了企业上市的效率,也减少了其他企业的排队时间。

科创板上市的企业也存在风险。科技创新型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前期研发投入大,资金回收期长、盈利能力不稳定,同时由于其技术迭代快、严重依赖核心项目及人员,无法保证企业上市后的持续创新能力、盈利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企业自身风险较高。证监会身份发生转变,将权利更多地赋予市场,保荐机构及其他第三方机构作为利益相关者,有充分的理由“粉饰”企业的财务报表,增大企业审核资料过会的概率。这些被修饰过的数据很有可能误导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判断,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2 生物制药行业特点及我国行业现状

2.1 生物制药行业特点

①高技术。生物制药行业的研发人员需要掌握国际前沿的知识理论及行业顶端的技术。②高投入。一种产品的研发不仅需要高端的研发人员,还需要有精密仪器等硬件设备的配合,雄厚的资金实力是生物药品开发成功的必要保障。③长周期。生物药品从研发到批量生产需要经过很多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经过反复的验证才能进入下一环节,因此开发一种新药品至少需要5年,有时甚至更久。④高风险。生物制药对学术要求非常严谨,每一个环节的差错都有可能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一般情况下,一个生物制药项目的成功率为3%~8%。⑤高回报。当一种新产品研发成功并投入市场,短则1年,长则3年,企业就能收回前期所有投资。当新技术拥有绝对优势时,还会形成行业垄断,企业还能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2.2 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现状

生物制药医药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组成部分,其盈利能力被市场看好,一直是投融资的重点领域。目前,我国大多数生物制药企业仍以仿制药物为主,较欧洲地区的国家差距依然很大。主要是国内企业研发投入的占比较低,虽然科研热情较高,但在科研成果方面仍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医保制度的改革,在药品价格、医疗服务、医药技术等方面对生物制药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推动生物制药业快速发展。

3 华熙生物案例分析

3.1 公司介绍

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熙生物)成立于1998年,2019年11月6日在科创板上市,主要从事医药级玻璃酸钠(玻尿酸)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功能性护肤品、功能性药品等以玻尿酸为原料的医疗终端产品,服务于全球的医药、化妆品、食品制造企业、医疗机构及终端用户。该公司旗下品牌“润百颜”“米蓓尔”均被誉为护肤品类的“国货之光”,2018年与故宫博物院联合出品的“故宫口红”成为业内经典,推动了国产化妆品的发展。不仅如此,华熙生物还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透明质酸生产商,在上海、济南及海外建立国际先进水平研究室,与国内清华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共同研发合作,对透明子酸等生物活性物质进行研究。

3.2 财务指标分析

3.2.1 偿债能力分析

表1展现了华熙生物2016—2019年偿债能力主要指标数据。根据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华熙生物的流动比率从2.56上升到10.31,速動比率从2.14上升到7.17,这表明公司近4年的短息偿债能力不断提高,公司出现短期偿债危机的风险较低。资产负债率是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2019年资产负债率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资产的大幅上升,2019年11月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净额超22亿元。综上所述,公司偿债能力处于一个相对较优的水平。从目前的数据分析来看,该公司存在财务风险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3.2.2 盈利能力分析

表2展现了华熙生物2016—2019年盈利能力主要指标数据。在2016—2019年,2017年的净资产收益率比2016年减少近10%,其余年度均维持在24%左右,其主要是2017年利润的减少和资产的上升所造成的,公司扩大经营规模成立新品牌,同期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明显增加。销售毛利率维持在75%~80%,销售毛利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也符合生物制药行业特点。总体来说,华熙生物的盈利能力良好,产品在市场中占有较强的竞争力与不可替代性,企业发展前景较好。

3.2.3 发展能力

表3展现了华熙生物2017—2019年发展能力主要指标数据。从表3可以看出,华熙生物总资产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的起伏变化较大。2019年华熙生物总资产增长率的大幅变化主要是其在科创板上市,成功募集资金所引起的正常变化。2017年华熙生物扩大企业规模,但是产品定价与成本管理决策失误,造成当年利润下降。2018年华熙生物对产品销售战略做出调整,重视对医疗终端产品的销售,当年净利润有了可观的增长。但2019年利润增长趋势明显缓慢。就目前的数据来看,华熙生物发展能力尚未稳定,对企业日常销售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不利于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

3.3 研发能力分析

华熙生物所处生物医药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其对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要求较高,产品研发周期相对较长,持续研发投入是生物医药企业保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一旦当产品成功面世,其带给企业的收益是不可估计的。本文参考汪健等人(2020)[2]提出的科技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从研发投入、研发产出及经济效益3个方面对华熙生物的研发绩效做出评价。

3.3.1 研发投入

借鉴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选取研发费用投入、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和研发费用占营业业务收入的比例3个指标对华熙生物的研发投入进行分析。

生物制药企业的研发投入反映出企业对创新的重视程度。2018年以来,华熙生物不断增大对研发的投入,包括资金和人员。华熙生物早些年与美国哈佛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建立技术合作,保证了其科技创新水平的持续提升。

从表4数据中可以看出,华熙生物近两年增大了研发投入,但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偏低,国外同等规模的生物制药业每年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大约在8%。随着医疗行业不断地细分,持续的研发投入是生物制药行业保持竞争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华熙生物虽在国内市场有一席之位,但要想在国际市场展现出自身优势,仍需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报显示,华熙生物当年研发投入共计9 388.22万元,公司将其全部费用化,当期资本化研发投入为0,生物制药行业产品处于高速发展期,其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公司应适当注意其研发效率,紧跟时代步伐。

3.3.2 研发产出

本文选取申请发明专利数作为指标衡量华熙生物的研发成果。据2019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已申请专利180项,其中发明专利146项,在这180项专利中包含已获授权专利52项(中国发明专利35项,国外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专利数可视为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研发成果,申请发明专利数量越多,公司行业地位越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越大。华熙生物作为我国首批科创板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它所拥有的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是生物制药行业的领头羊。

4 行业面临风险及建议

4.1 风险

(1)技术风险。各个国家注册和监管法规处于不断调整的过程中,仍存在未来个别产品不能及时注册的可能性,导致相关产品存在不能上市销售的风险[3]。华熙生物的发展始于其成立初期在以生物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技术领域的工艺技术突破,但如果未来出现革命性的新技术且公司未能及时应对新技术的迭代趋势,其技术存在被替代的风险,会对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

(2)行业监管风险。医疗类产品只有经过产品技术要求制定和审核、注册检测或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体系考核和注册审批等阶段,才能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监管部门颁发的产品注册证书。若华熙生物未来不能持续满足我国和进口国行业准入政策及行业监管要求,或者出现违法、违规等情形,则可能受到我国及进口国相关部门的处罚,从而对其生产经营带来不利的影响。

4.2 建议

(1)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产品竞争力。目前,我国生物制药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核心竞争力不强,大多生物制药企业是以模仿国外产品为主,自主研发产品仅占很小的一部分。企业应当加大对新技术的资金投入,组建高效率的研发团队,提高企业自有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打通国内外市场的销售渠道。

(2)扩大产品种类,创造新的利润点。生物制药企业要想研发创新,必须有雄厚的资金基础,通过银行借款、政府补助、IPO等方式取得的资金,只能短暂缓解资金短缺的压力,企业要想有一个稳定且长久的资金源泉,还是要将重心放在主营业务上。通过扩充企业主营业务范围、合理调整企业产品结构等措施,提高企业的利润[4]。

(3)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激发技术人员创新活力。生物医药行业对核心技术人员的需求程度不亚于其他高新技术企业,因此企业应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全面培养,鼓励各岗位员工积极开展研发创新。应按照企业研发方向,合理设置研发组织体系,建立人员引进、研发立项、结项及考核激励等制度,激发技术人员的活力,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同时,应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的合作,找好“后备军”,组建一流研发团队,提升企业项目创新与产品水平。

(4)合理调整公司内部结构,以适应行业发展及市场变化。随着大众对医疗美容产品的认可,以及产品的细分,华熙生物应迎合行业的发展趋势,按专业领域的不同调整公司内部的组织架构,例如在原料事业部细分出蛋白质生物活性、生物活性肽等工作组;在医疗终端产品部细分出微整科、护理事业线及保养科等。公司技术部门的精细划分,可以提高其产品创新效率,合理的公司内部结构也有利于其管理及战略升级。

参 考 文 献

[1]王楠,赵毅,丛继坤,等.科创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成长的双门槛效应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1):131-138.

[2]汪建,吳会琴,张驰,等.科创型企业盈利前景评价机制及影响因素[J].科学学研究,2020,38(1):124-132.

[3]张同功,李娜.科创板运营风险评价与防范应对[J].财会月刊,2020(19):112-120.

[4]叶小杰,李翊.科创板创新药企业估值分析——以微芯生物为例[J].财务与会计,2020(20):51-5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