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双高计划”背景下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以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时间:2024-07-06

章庆林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2)

“双高计划”可简单概括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其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基于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大力推进高水准的高职学校和高水准的专业群。为搭建高质量人才输出的“摇篮”,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所需的人才保障,“双高计划”院校承担着发挥新时代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对高职院校教师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不仅要有更深厚的专业功底,还要担当好大学生前进的引路人,肩负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质量时代新人的重任。

思想政治工作始终都是高校良好发展的基本保障,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新时代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的途径。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还面临诸多挑战,作为“双高计划”院校,必须打造具备顽强的拼搏精神、坚韧的奋发意志、高超的执教本领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并对这支队伍的发展做好整体谋划和系统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关乎“双高计划”院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及社会对“双高计划”院校的真实认可度,同时也关乎“双高计划”院校是否能引领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创新。对此,打造高质量思政课教师队伍,激发思政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双高计划”建设显得尤为关键。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有着一支结构合理、梯队整齐、素质较高的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其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正高四名,副高十六名,在读博士四名,建成了一支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合理的思政课专职教师创新团队,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成效显著。

1 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谱写中国特色“双高计划”事业的硬核力量

1.1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准政治方向之舵

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十分重视的工作,从党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高校各项工作当中,并作为各项工作的生命线。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教育方面的重要论述。显然,党和国家一直把“德”作为衡量人才的首要标准。坚决贯彻执行教育工作要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坚持立德树人[1]。十八大以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2016年12月7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深刻解答了高校教育事业持续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落地、怎样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双高计划”院校作为高职院校建设的一批引领改革和发展之典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院校和专业群的重大工程,同时是助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决策。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中,***总书记明确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2]。

1.2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夯实根本保证之基

“双高计划”院校推进的目标就是打造品德优、技术硬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助力我国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环节;是贯彻执行“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助力器[3]。思政教育是实现“双高计划”建设目标的关键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做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顺应了三全育人的发展规律,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保障。同时为深入贯彻落实“职教二十条”和“双高计划”的根本要求夯实了重要基础[4]。建设高水准高质量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双高计划”院校在高职院校中最好的示范引领。

在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既要求思政课教师具备较高的执教能力,还需要思政课教师掌握创新研究能力。如: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将党建工作品牌项目和特色项目建设与开展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基层党建工作“领航”计划充分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学院立项的“党建标杆院系”、概论课教研室党支部“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工作、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党支部学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创建工作等,紧紧围绕党建促业务,学院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思政课教师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显现。

1.3 扎实推动队伍内涵式发展,充分彰显示范引领作用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不仅是专业知识技术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主要承担者。因此,对“双高计划”院校思政课教师的培养不能局限于教师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要把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能力培养放在重要位置。2021年9月21日出台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为高质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给予强有力的支撑,须扎实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5]。根据《意见》精神,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增强学校思政课教师归属感和使命感的同时,还提升了思政课教师对教育教学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构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成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完成十余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等。以此提升“双高计划”院校的社会认可度与院校的竞争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进入新的平台,提高职业教育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使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逐渐在国际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高职院校的迅猛发展,院校师资水平和教学资源也出现了诸多不平衡。同时,由于国家对思政课教师的师生配比再次做出要求,促使各大院校近年来引进了大量思政课教师。然而,高职院校对于思政课教师的培养却远远没有达到社会相应的标准,从而在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考核方面,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提升“双高计划”院校思政课教师的综合水平,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要求,也是“双高计划”院校教育标准的重要表现。增强思政课教师培训力度,加强教科研团队建设,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注重集体攻关,积极营造教师重视教科研工作的浓厚氛围。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化发展,充分将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理念传递给世界,高职院校的教资培训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此外,“双高计划”院校思政课教师不仅需要对教育教学能力有新的提升,还需要在立德树人、资源整合、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紧跟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从而助力高职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因此,为切实落实“双高计划”,应以“立德树人”作为思政课教师培养的根本任务,为职业教育创造良好的引领作用,从而充分彰显“双高计划”院校思政课教师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不断谱写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新篇章的“硬核”力量。

2 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双高计划”铸魂育人的关键力量

2.1 构建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 ,落实“双高计划”的人才战略

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建设一支高水准高质量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就显得尤其重要。当下的中国正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发展输入大量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责任。然而,部分入选的“双高计划”院校专业设置还不完善、没能与新时代产业发展有良好的对接、思政课程统筹不合理、授课特色不明显、缺少创新性、没有形成完整大思政格局。

作为思政课教师,无疑要肩负起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作为重要战略目标[6]。培养的人才要能够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在世界舞台上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在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要扛得起大旗等。把准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脉搏,为2035年国家能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为本世纪中叶国家能够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人才保障。显然,“人才强国战略”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很多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认可度还是不够,然而社会上还是出现大量用工荒现象,出现这种矛盾现象的主要原因与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标准有很大关系。因此,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标准需要更加规范,适应市场需求,对教师的要求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尤其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更需标准化和规范化,从而切实将“双高计划”的人才战略落到实处。

2.2 聚力立德树人使命,筑牢理想信念之魂

培养品德优、技术硬的高质量人才是对“双高计划”在育人方面的根本要求。“双高计划”培养人才着重在“德”字上,“德”也是人才培养的第一要素,因此,在“双高计划”院校实施过程中,对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培根铸魂的高标准铸牢学生的信仰之魂、精神之魂和工匠之魂[7]。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开展团日活动中,注重把准政治方向,潜移默化在学生“修德”上下足功夫,如:形成了“学党史悟思想 做雷锋精神的种子”“学雷锋精神 建美丽校园”劳动教育、“大学生讲思政课”“致敬最可爱的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等精品团日活动。

2016年12月7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利用好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这一重要渠道,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同向同行,能与思政课形成协同效应,可以理解为思政课对推进“课程思政”发挥的重要作用[8]。作为“双高计划”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育人实效,更要主动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打通“育人”的最后一公里,承担起培养“德技并修”的高质量高素质毕业生。要把思政课办得更好,还要充分发挥广大思政课教师勇于创新的精神。“双高计划”院校思政课教师务必要坚持守正创新,自觉从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因此,“双高计划”院校在强调教学改革创新的过程中,首先要激发思政课教师创新的热情,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创造性[9]。让思政课教师在遵循教育三大规律,牢牢扣紧时代变化,牢牢贴近学生个性化特点,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政课教师善于将教材语言转化为大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语言,进而将思政元素入脑入心,满足大学生共性需求的同时,个性化需求方面也得到满足。

2.3 打造思政和专业发展“双引擎”,激发人才培养新动能

“双高计划”实施以来,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充分彰显思政课堂的主渠道,思政课教师应将育人元素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各个环节。建设高质量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有利于“双高计划”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利于提升学校的育德水平、有利于培养国家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如:在高质量思政课教师影响下,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涌现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典型人物,在人才培养质量指标性赛事中共摘得奖项七十余枚。

“双高计划”院校将应用型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应用型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不止是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还要具备胸怀大局观,明白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肩负的神圣使命,有无比坚定的信仰,较强的本领,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满足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教育的需求,就需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在大学生职业素质核心能力培养中的主体作用。这不仅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趋势,更是对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和锻造新时代铸魂育人的关键力量。

3 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双高计划”快速推进的重要驱动力

3.1 积极探索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立体化协同育人机制

入选“双高计划”的高校整体发展还未平衡,其重要表现还未能完全将改革创新思政工作方式作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重要任务,其重要原因是缺乏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致使思政教育效果和质量难以得到保障[10]。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双高计划”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要敢于面对和接受新时代给予的考验,改革创新思政工作方式方法作为“双高”建设内在驱动力,而思政课教师作为改革创新思政工作方式方法的中坚力量,需担负起推动思政工作与学校人才培养和管理工作相融合的重任,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努力构建三全育人体系,促使人才培育更有厚度、育人更有温度。学校要打造从党委到各职能部门再到各教学单位的上下联动,调动全体师生积极参与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双高计划”院校思政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激发,在努力做到“六个要”的前提下,要顺应“双高计划”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双高计划”高校要努力增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实力,坚持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内涵式发展为根本,完善思政课教师考核与评价制度,统筹配置资源,充分激发思政课教师融入“双高计划”推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就高水准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学校提质增效,保障“双高计划”顺利推进。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师运用“VR技术+思政教育”的跨界有机融合,利用VR技术在思政课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将历史场景、红色文化资源呈现在学生面前,让思政课教育教学“活”起来。运用VR技术推进了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实现了信息技术和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最大限度拓展教学空间,改进思政课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立体化协同育人机制。组织思政课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加入课程思政课题组,与专业教师共同深挖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价值引领融入课程体系设计,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大格局,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育人效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21年,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共10名教师参加省质量工程课程思政项目建设和学校“双高计划”课程思政项目建设。

3.2 创新育人模式,充分发挥思政课“一体两翼”的创新机制

“双高计划”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助力市场活力、增强产品质量以及提升服务质量,从而真正克服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难题。保障“双高计划”贯彻落实的前提是学校本身要明确自己的定位与目标,培养的毕业生除了掌握过硬的本领外,还要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意识,更好地迎合市场需求,为企业良好发展提供保障,这也是“双高计划”的重要使命。然而,部分双高校受传统管理经验的束缚,办学理念仍停留在已有的经验,未能更好地顺应新时代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这样就难以正视自身和其他院校之间的差异,也弄不清楚自身的优势所在,导致在推进“双高计划”时,显得较为迷茫,直接影响到“双高计划”的整体推进效果与质量。

“双高计划”院校首先要结合国家战略,积极响应地方经济的发展要求,为经济发展提供多样化的社会服务,增强贡献度。以此为契机,实现“双高计划”院校质的飞跃,为推动社会进步贡献应有的力量。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思政课“一体两翼”的创新机制,以思政课专职教师为主体,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者(校领导、学工部、团委、各院系等相关工作人员)和“课程思政”中的专业课教师(技术技能大师、专业带头人等)为两翼,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理想信念坚定的“大格局”思政课教师队伍。在工科为主的办学背景下,思政课坚持以教材体系为主体,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和工学结合教育成果为两翼的大格局思政理论课教学体系。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实训竞赛为两翼,探索多样化“大格局”思政课教学方法,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不断增强。

3.3 增强宗旨意识,共筑红色工匠梦

“双高计划”院校的思政课教师除了肩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外,更需肩负助力中国特色教育事业更具鲜明、促使受教育者在“双高计划”院校“获得感”更为显著的神圣使命。

思政课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使命,完成好这一根本任务,需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办好思政理论课的关键在于教师。打造高水平高质量思政课教师队伍,还要坚持以生为本。学校须大力推进思政课的改革与创新,同时优化对思政理论课教师的评价体系,加强教育引导,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获得感、荣誉感以及责任感,持续激发思政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11]。思政课教师须在政治引导、学理阐释和价值塑造上下真功夫,增强教育教学实效,把培养出能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思政课教师终身追求的目标,力争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六点要求。将培育时代新人的内生动力转化为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

对“双高计划”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而言,除了保持“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良好形象,更需用亲和的、温暖的、最美的思政课教师魅力来深入影响学生。坚持做到“八个相统一”,上好每堂思政课,切实增强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性和亲和力,做到网上和网下同步,课上和课下同步,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双高计划”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要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契机,注重自身的能力提升,积极开辟行之有效的思政课堂新路径,实现思政课教师顺应“双高计划”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需求的同时,为“双高计划”顺利落实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共筑“红色工匠”梦。

4 结 语

“双高计划”是我国实施的大投入、分阶段和长周期的重大教育决策,是致力于我国专业群建设与职业教育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思政课教师要勇于承担起学校“双高计划”建设的发展重任,助力双高院校可持续性发展,要紧扣思政课教师“六个要”和“八个统一”的标准和要求。 学校要集中优势资源调动思政课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思政课自身“小循环”和教育系统“内循环”充分融入到社会的“大循环”当中。

“双高计划”院校要百分百地把国家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落到实处,着力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让安心和专心的精神在思政课教师队伍中生根发芽,为思政课教师的素质提升铺路架桥。让思政课教师真正能专心承担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重任,让这支可信、可敬、可爱的队伍在高职院校中真正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更为“双高计划”的持续推进发挥“硬核”作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