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庄向婷, 高 睿, 白 军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动物微生物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其主要内容是研究动物微生物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动物微生物实验是动物微生物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微生物、免疫学和流行病学等内容,涵盖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实践性、应用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是畜禽生产、兽医技术服务、基层化验室等工作岗位所必备的。实验教学不仅仅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使动手能力得到提高,更可以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传统的动物微生物实验实训教学过程主要以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练习为主,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资源和途径,且学生容易受空间和视角的限制而不能很好地观摩教师的示范操作。实验实训操作因教师的专业侧重点和操作习惯不同,难以统一各项操作的教学标准[1]。信息化实验教学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教学平台,实现网络技术与图像、影像等数据资料相结合,实现人机交互,能够突破传统实验教学过程中因实验室生物安全、经费、场地设备等问题带来的制约,增加学生对枯燥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微观世界的认知,提高学生应对临床实践工作中的疫病检测和应对解决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2-3]。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基础相对薄弱,思维能力不够活跃,对抽象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相对不足,而对直观的图像、影像、案例分析及实验操作课程有较高的热情。参考《动物检疫检验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20版本)、《动物疫病防治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20版本)、《2020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2021年修订版)等行业标准,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动手能力的提升。通过区域产业和企业进行调研协作,进一步了解企业对涉及微生物课程相关的岗位能力要求,实验课程设置应选择与其相关,更具有实用性和专业性的内容。
融合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行业及企业对畜牧兽医大类人才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共同探讨本门课程实验教学的实验项目及体系设置。以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动物微生物》建设为契机,结合微生物学在传染病、动物药理等课程中的相辅作用,以及其实验教学特点和在实际生产当中的应用,结合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微生物实验教学及实验技能评价进行改革、创新和探索。
信息化平台承载着信息化教学的建设与运行,依托校园网络,覆盖教室、宿舍、图书馆、实验室、教研室等校内区域,实现教学资源的可移动化、高度共享的教学环境[4]。利用动物微生物实验室的数码互动平台,通过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实现对微生物的观察,并将实验结果进行实时对比,点评。利用本校已有的优慕课,智慧职教以及超星泛雅等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电子课件,教学视频等资源的补充及课程的搭建,充分实现校内外资源的共享。
基于各个平台的特性选择更适合本校师生的平台搭建网络课程,也可以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带来的人力及财力的投入和浪费。建立健全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制度、管理制度、完善的考核制度、质量评价制度,有效地确保信息化教学的稳健运行以及信息化技术和经验的顺畅交流与分享[5]。
优秀的师资团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基础,学校引进和聘请企业里的资深匠师,行业专家,将行业前沿技术带入课堂当中;同时,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锻炼、交流,积累实践经验指导教学[6]。由本专业或专业相关的教师和企业、行业的外聘教师,协同设计教学内容,担负起校内、外实验、实训指导等教学任务,逐步形成一个稳定的教学团队。
信息化教学团队成员应当通过不断的学习,及时更新知识储备和技能提升。可借助于企业、行业的大型设备等实验平台,减少院校对昂贵专业设备的投入,进行科研探索,做出相应的科研成果。借助院校的知名度和资金保障,将成果进行生产实践的转化,转而服务于企业与行业,发挥校企的优势,实现自身的突破,积累科研教学经验,使教学能力得到“质的飞跃”,提升科研能力和服务能力。同时,团队成员应当敏锐地捕获行业新动向,以创新的思维和角度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去解决问题,采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教学情境,调整教学策略,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资源的筛选、整合、加工和传递。
根据动物微生物课程标准和各类行业标准,结合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合理设置实操性,实用性强并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及开放性的实验教学内容,编制相对应的电子课件、教学视频、微课,进行网络课程资源的构建与共享。内容涵盖基础技术和操作方法,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检验及模拟临床动物传染病病例标本的采集、病原微生物的检测、药物的筛选等,通过将实用的操作技能有针对性的重点传授,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与企业合作的模式,网络课程资源在制作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利用先进的大型仪器,标准化的质控环境等硬件平台,将部分实操性的内容利用企业的设备或操作间进行录制,使学生更直观化的接触到生产实践中的一些先进设备及操作流程,实现由学校的技能掌握到社会应用岗位的过渡。
让学生参与到网络课程建设中,实现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多元化。如在实验、实训过程中,学生的优秀实验结果或典型操作案例可以借助手机等电子产品进行记录,以便对网络课程资源库的内容进行丰富和补充。也可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学生对网络课程资源内容建设的意见或建议,使网络课程的建设和管理更加全面化。
以稳健的信息化平台为基础,优质全面的课程资源为载体,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打破“为技术而技术”的仅PPT展示、视频播放等信息化教学的局限现象,适时适地的“合理融入”而有效地利用多媒体及电子产品终端推进信息化教学深层次的改革,尤其在实验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课前可以利用手机APP进行实验课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实验操作的视频讲解,节约实验、实训课上教师的讲解及实验操作的观摩时间,以便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堂操作,结果互现,小组讨论,教师点评,总结答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可将优秀的实验操作及结果保留并制作成课程资源,并与同学们实现实时共享,真正的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教师可以在实验结束后留给学生开放性的病例进行拓展探究,引导学生进行线下探究和自主学习。
动物微生物实验多涉及检验检测项目,相关的技能操作属于临床应用当中必备的“真才实能”。因而,合理的对实验教学及实验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也是衡量信息化实验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优慕课、学习通等网课APP能够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课中操作表现及课后实验报告撰写及对相关知识的拓展学习进行分阶段打分,全程化考核,对成绩和技能掌握进行综合评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018年以来,非洲猪瘟给畜牧行业及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影响。2020年新冠肺炎的流行,关于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疫情防控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突出反映了动物防疫及检验在国家动物卫生安全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微生物实验教学是微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学生日后从事临床动物疫病防疫和检测工作打下良好的实战基础。通过微生物实验信息化资源的构建,与其他专业课进行关联,关注学科发展前沿动态,做好课程网络资源的实时更新与维护,始终满足学生及行业人员的学习需求。从2019年开始,为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评价模式改革以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教育部鼓励职业院校学生积极获得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依托网络学习平台和方式,借助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媒介,通过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共享进行知识的传播,并不断的完善,走持续性改进的发展道路。结合本校专业特点及现实条件,构建涵盖专业操作技能的优质实验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以专业认证为导向,制定认证资格认可机制,由学校推广至社会,使课程资源得到广泛的利用,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增加学校的竞争力,促进专业认证的试点建设,为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体系服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