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魏丽丽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 河南 商丘 476000)
近年来,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学龄儿童作为其中的重点服务对象,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1]社会退缩行为指的是独自一人、不参与他人交往的行为,其被认为是内隐行为问题,是给儿童的健康成长发展产生威胁的重要因素。[2]有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学龄儿童的性格、行为受到父母、儿童双方影响,其中任何一方的参与均会给另一方带来反应。曾有学者指出,家长教育态度会对学龄儿童出现社会退缩性行为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3]对学龄儿童社会退缩性行为和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能够有效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选取某市两所小学的920名1~6年级学生及家长作为研究调查对象,共发放945份问卷,有效回收920份,有效回收率为97.4%。其中,452名男性,占49.1%;468名女性,占50.9%。一年级153名,占16.6%;二年级160名,占17.4%;三年级124名,占13.5%;四年级150名,占16.3%;五年级143名,占15.5%;六年级190名,占20.7%。年龄5~14岁,平均年龄(9.82±1.88)岁。
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儿童的社会能力、行为问题进行评定。家长根据儿童半年内的情况,对其进行评定,对其可信度和效度进行研究。将该量表中的社会退缩分量表P84作为筛选异常的标准,将社会退缩高分组筛选出。本组调查结果显示,社会退缩分量表Cronbach α值为0.822,两周后重新进行测试,社会退缩分量表Cronbach α值的可信度为0.877。
PLOC的Cronbach α值是0.93,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其中,PLOC量表内容主要包括父母责任、教育成效、父母对机遇/命运的信念、子女对父母生活的控制以及父母对子女行为控制等五项内容。通过该量表,能够从心理控制源角度,将父母对子女教育成功、失败的看法准确反映出来。如量表得分越高,那么表明父母对子女教育的外控性就越强。PLOC调查表Cronbach α系数总量表为0.853,其中,父母责任为0.751,教育成效为0.824,父母对机遇/命运的信念为0.796,子女对父母生活的控制为0.810,父母对子女行为控制为0.894。两周后,重新测试,信度总量表为0.906,父母责任为0.715,教育成效为0.820,父母对机遇/命运的信念为0.762,子女对父母生活的控制为0.833,父母对子女行为控制为0.834。
进行测试时,采用现场调查法,在统一指导用语下进行测量,运用家长会的方式,以班级作为单位,根据孩子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评定。
920名学龄儿童中,共检出135名学生有社会退缩性行为,检出率为14.7%。其中,男生82名,占60.7%;女生53名,占39.3%。男生例数和女生例数对比,一年级,14例行为问题,8名男生,6名女生;二年级,20例行为问题,11名男生,9名女生;三年级,15例行为问题,9名男生,6名女生;四年级,24例行为问题,13名男生,11名女生;五年级,32例行为问题,18名男生,14名女生;六年级,30例行为问题,22名男生,8名女生。
正常组和退缩组学生的父母对子女行为控制、教育成效对比;正常组和退缩组的父母责任、父母对机遇/命运的信念以及父母对子女行为的控制等因子对比,见表1。
表1 退缩组和正常组学生家长的PLOC得分对比
将社会退缩性行为得分作为因变量,将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的五个因子得分、年龄(岁)、独生情况(是:1分;否:0分)以及性别(女:0分,男:1分)作为自变量,应用线性多远逐步回归方程构建方程模型:y=-4.920+0.074X1+0.105X2+0.039X3+0.081X4-1.091X5。经过分析,学龄儿童社会退缩性行为得分和性别、独生情况、教育成效、父母对子女行为控制以及子女对父母生活控制等方面呈线性回归关系。见表2。
表2 学生社会退缩性行为线性多远逐步回归模型参数分析
儿童社会退缩性行为问题会给儿童的健康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会给儿童的成长发展产生较大威胁。如不能及时、有效处理,则会给儿童社会化进程产生较大影响,抑制儿童的交往,并给青春期和成年早期行为产生较大影响。儿童出现社会退缩性行为主要受到外部、内部两种因素影响,其中,外部因素主要指的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会给家长对子女教育态度产生直接影响。[4]将92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结果显示,学龄儿童社会退缩性行为检出率达到14.7%,且女生社会退缩性行为检出率较男生高,可能受到传统文化背景因素影响。传统思想观念认为,如女孩适度矜持、害羞,则被认为品质良好;男孩相对来说,较幼稚,容易冲动,成熟较晚,且由于社交技能较为缺乏,易被同伴排斥,进而易出现孤僻、自卑以及逃避等退缩性行为。[5]对不同年级出现的社会退缩性行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学生的行为问题检出率对比差异较大。父母运用情感理解、温暖的教育方式,那么会大大降低儿童社会退缩性行为发生率。[6]如父母给予的关爱不正确,或者父母过分关注、干涉子女,那么儿童更易出现回避、退缩以及交往不良等行为。通过对正常儿童和出现社会退缩性行为儿童的PLOC各因子差异进行分析,社会退缩性行为儿童家长的控制子女行为、教育成效因子得分较正常儿童高,表明,父母认为教育方式不会给子女产生较大影响,且不适当的对孩子实施指导、教育以及鼓励,主要应用消极态度。父母对子女控制因子得分高,则表明,父母给予儿童过多的控制,则会降低儿童自主性,并给其独立行为的形成、发展产生限制,最后给其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产生较大影响。[7]另外,男生退缩性行为和教育成效、父母对子女行为控制以及子女对父母生活控制等之间为正相关;女生退缩性行为和教育成效、父母对子女行为控制以及父母对机遇/命运信念等方面呈正相关。结果说明,男生家长过于呵护、溺爱孩子,不能使孩子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如处于新环境下,则往往易出现逃避的情况,进而出现退缩性行为;另外,父母对机遇或者命运的信念因子分值越高,那么女生退缩性行为分值也就越高,说明,部分家长认为孩子是否进步均受到外部的机遇、运气等因素影响,在培养子女主动性方面,主要应用被动、消极的态度,进而会大大提高儿童出现社会退缩性行为的发生率。[8]
对儿童社会退缩性行为和家长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儿童退缩性行为和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之间的各个因子、总分得分之间存在差异。表明,儿童社会退缩性行为和家长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相关性,如父母对子女的外控性越强,那么子女退缩性行为发生率就越高。因此,帮助儿童家长树立正确教育态度,避免运用保护、否认、控制、拒绝、放任不管以及溺爱等教育方式,加大和子女之间的沟通交流,将家庭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帮助其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维护其心理健康,最终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
本研究从心理控制源的角度对家长教育心理与学龄儿童社会退缩性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揭示,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家长教育的心理外控性相对较高,教育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会对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父母在教育子女中应采取积极的改善教育的态度,对否认以及拒绝、过度的控制、溺爱、放任不管等消极不良的教育方式予以有效的避免,从而有效加强子女的交流,使家庭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对学龄儿童的心理健康予以增进并维护,帮助其健康成长,促进学龄儿童的个体健康发展。总而言之,学龄儿童出现社会退缩性行为,主要受到家长教育态度影响。为有效防止儿童出现社会退缩性行为,要有效纠正、改善家长教育态度和方法。
[1]李玉玲,季成叶,关宏岩.学龄儿童行为遗传双生子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2(9):1033-1034.
[2]胡敏,静进.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11(4):509-512.
[3]魏欣,肖满意,李筠萍.儿童心理行为对远视性弱视疗效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1(6):1009-1011.
[4]李筠萍,肖满意,魏欣.成人共同性外斜视的临床特点与手术疗效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1(4):241-244.
[5]冯砚国,闫喜英,王云.沉缅电子游戏儿童青少年的综合家庭干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15):2808-2810.
[6]常国胜,李丽.对立违抗性障碍儿童的马基雅维里信念及其相关的行为问题[J].中国医药指南,2009(15):9-11.
[7]花静,朱美红,张暹.儿童运动协调能力与生长发育水平的关联性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1(11):843-847.
[8]乔晓红,俞建,谢晓恬.青春期发育提前女童行为问题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4):249-252.
[9]王行.友谊质量与小学生社交退缩行为的相关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3):14-1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