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申长永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50)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高职学生学习专业课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1]是高职教学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各高职院校建立相应管理制度,采取较严格的管理措施。但随着顶岗实习工作的实施和推进,在运行中仍出现一些问题。本次研究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2014届实习学生为主体,调研他们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实际状况,以作为今后顶岗实习工作的参考,调整管理制度和方法,进一步提高顶岗实习效果。
对象:本研究随机选取襄阳职业技术学院2014届部分顶岗实习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方法:A.2014年4月8日至5月31日,本课题组在“问卷星”专业的在线问卷调查平台(www.sojump.com)进行面向全院85个班学生的随机调查(将网址发给班主任,班主任向本班学生公布网址,学生自愿参与调查),最后收到样本166份,对相关指标进行科学、客观的数据分析。B.研究团队汇总校院领导巡回检查顶岗实习生、毕业生和企业负责人的资料和情况。
1.顶岗实习的有效性较差:顶岗实习的具体目标就是安排学生在实实在在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具体的实际操作,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缩短学生毕业后工作的适应期。但调查反映,实习效果不太理想:在回答“通过实习,你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有提高吗”的问题时,只有53.01%的人回答很好,一般或很差的占近50%;在回答“经过这段时间的实践锻炼与磨合,你觉得自己的主要收获是什么”的问题时,回答“专业技能提高了”的只有20.48%(见表1)。
表1 经过这段时间的实践锻炼与磨合,自己的主要收获
这说明顶岗实习在提高专业技能方面远没有达到我们的目标。
当然,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不是一次顶岗实习就能解决的,还需要在平时教学中安排实践教学任务,而平时教学中又忽视此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回答“你在工作中碰到的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时,58.43%的学生认为“业务操作不熟悉”。
2.学生调换实习单位频繁:被调查的166名学生中,调换过实习单位的34人,占25.9%,其中调换1次34人,占79.07%,2次以上的占21.93%。在短短半年实习期间,有的同学多次调换实习单位,真正用于实习的时间难以保证,这些同学的实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在全体被调查的学生中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调换了实习单位,大面积的学生调换单位,说明我们整体顶岗实习的质量不很好。
3.学生享乐主义严重,吃苦精神不强:学校安排顶岗实习单位时,学生往往挑选大城市、待遇好的企业,哪怕专业不对口学生也愿意前往;条件差点的、待遇低点的而对锻炼能力较强的单位,学生不愿意去。走访企业时,企业指导老师和企业领导反映,现在独生了子女多,生活条件好了,学生不愿到基层干,不愿下生产线,星期六、星期天不愿上班,加班更是困难;甚至有的学生请假多,上班迟到、早退是常态。
4.角色转换不及时,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欠佳:校内指导老师发现,平时学习成绩好,职业技能强的有些学生到单位后,不能适应岗位的要求,出现情绪低落或烦躁不安等情况,或者感到孤独,与他人相处不和谐。企业指导老师反映有的学生不善于与他人交流,“不合群”,遇到问题不寻求他人帮助。在本次随机调查中,在回答“你在工作中碰到的最棘手的问题”中,学生回答“人际关系紧张”名列第2位,占10.84%。以上三个方面从不同角度说明,学生长期扮演学生角色,已经形成了定势思维,到了新的环境、新的岗位,调适角色能力不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有待提高。
1.实习单位分散,教育管理难度大:一般情况,工科和医学专业学生实习较为集中,即使是这样,也不可能将一个班的学生集中到一个单位,而是分散到几个或十几个单位;而文管类专业,每个单位容纳实习人生极其有限,一个班学生分散到十几到几十个单位实习。从地区上看,本校学生实习涉及全国十几个省。本次随机调查166人中就涉及湖北、上海、北京、广东等13个省市,还有1人来自国外。这给学校、老师联系学生带来不便,学生出现思想问题或工作、生活等其他问题不能及时发现,遇突发事件也不能及时处理。
2.校内指导老师缺失,指导工作不到位:本次调查发现,97.59%的被调查学生反映学校给他们安排了指导老师,但有2.14%的学生没有安排指导老师。校内指导老师到学生实习单位当面指导的只占12.65%,近九成的学生没有接受校内指导老师的当面指导。校内指导老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方式依次是QQ、电话、短信、其他(见表2)。
表2 校内老师每月主动联系学生的次数
从表2可以看出,近一半的学生反映老师在一个月内不主动与学生联系,可想而知指导效果怎样。在回答“校内指导老师能否圆满回答学生在工作中碰到的思想和业务问题”时,有25.30%的学生认为老师不能作出圆满答复。这说明校内指导老师没有起到指导的作用,没有尽到指导的责任,即指导教师缺失。
3.实习成绩评定随意性大:本校顶岗实习成绩实行校外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评价,但对学生实习成绩评价只是终结性的评价,由校外指导老师给一个分数,实习单位给一个鉴定,而许多校外指导老师和实习单位的分数和鉴定由学生自己或学生请他人填写的。校内老师再根据自己的印象给实习生一个成绩就了事了。由于评价过程过于简单、评价标准不具体,特别缺乏过程性的考核,评价作用没有发挥,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影响顶岗实习的开展。
4.缺乏相对稳定的、在数量和质量上能满足实习要求的实习基地:本次调查数据反映,学校推荐的实习单位仅占27.71%,72.29%的学生是自己联系的实习单位。这说明我校实习基地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要求。即使是学校建立的实习基地,许多企业只能或只愿安排单一岗位给学生实习,而不能或不愿学生轮岗实习,达不到全面培养、锻炼学生所有岗位能力的需要。
1.企业指导教师缺位,指导不得力:调查显示,企业给实习生明确指派了指导老师的只有40.36%,59.64%的学生没有校外指导老师或指派不明确。校外指导老师指导认真的只有53.61%,学生认为对其帮助很大的占50%。企业指导老师往往是无偿地指导学生,权利义务不对等,缺乏指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有的指导老师害怕“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不愿教学生,从而导致校外指导老师缺位。
2.实习单位对学生重使用轻培养:实习单位将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将学生视为企业用人计划的一部分,而非学校教育的校外延伸,许多企业不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即使培训也只是单位规章制度,没有岗位技能培训。企业不安排学生轮岗,只让学生重复简单的辅助性劳动,不让学生接触关键技术。
3.企业缺乏接受学生实习的积极性:每年安排实习时,老师们动用自己个人所有关系帮忙联系实习单位,除非有用人需求外,许多企业不愿接受学生实习。企业以营利为目的,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的花费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加之产品质量安全、学生人身安全、生产效率等原因,不愿意接收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来企业顶岗实习,不愿用企业的资源培养人才。
顶岗实习是学生在校三年最后的一个学习阶段,也是对前期学习成果的一次检验。实习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本阶段的安排和管理,更取决于前期的教育教学的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自己认为专业知识掌握很好的只占19.88%,一般的占62.05%,不好和很差的占18.07%。学生不能胜任岗位工作,心理素质差,等等,都说明平时教育教学效果没有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需要加强前二年半的教育和教学:第一,加强调研,科学选取教学内容,保证学生具备未来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增强教学针对性。第二,改革教学方法,加大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力度,校内实践教学时数应达到或超过全部课时的50%,并保证实践教学效果,不能只是走形式。第三,加强学生责任意识、心理素质、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公民素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第四,指导学生确定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根据学生个性和专业特点,在一年级时引导学生寻找自身职业兴趣,确定职业目标;二、三年级时,开展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课,鼓励学生兼职,开展社会调研等,帮助学生锻炼人际交往、沟通协调、组织管理、分析判断、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为保证顶岗实习的顺利、有序进行,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学校已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关键是二级学院认真落实的问题。第一,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各学院、各专业应甄选实习单位,制定顶岗实习方案,安排好学生并告知家长,召开好实习动员会,严格纪律,明确具体要求。第二,学校应组建校院二级、校企双元的顶岗实习管理机构,专人负责全校的顶岗实习管理事宜,以强化顶岗实习的管理,学院应成立顶岗实习指导小组;校院二级督导机构设专人加强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监控。第三,严格顶岗实习过程控制。学校应广泛征求合作企业的意见,与企业共同制定并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学院要根据各专业特点,充分听取企业专家及相关岗位能手的意见,根据专业技能训练和就业等要求制定及完善顶岗实习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标准》、《各专业各岗位实习计划》及《各专业各岗位实习指导书》。学生顶岗实习指导应实行“双导师制”,明确企业指导老师及学校指导老师的各自责任。除保证每个实习学生有企业指导老师外,学院应安排足够的校内老师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管理,要求指导老师一方面要定期进行现场指导;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企业指导老师的沟通,并积极运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利用现代通信、网络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为学生辅导答疑,学生实习期间必须定期向指导老师汇报实习情况并定期写出实习总结或心得。学校教学管理等部门应加强对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督察,及时收集企业、学生、教师的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共同商量解决办法,不断总结经验,形成能持续改进的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机制。
学校建立顶岗实习管理系统,但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学生没有运用它与同学交流沟通,向老师请教不懂的问题,学校有关部门也没有实时查询、统计相关数据,掌握学生实习动态。下一步学校应进一步开发顶岗实习管理系统,用好管理平台,提高顶岗实习工作精细化程度,以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
顶岗实习评价不同于一般性课程考核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2]顶岗实习考评,一是要明确考核主体,不能单一,必须要有学生、学校、企业三方主体;二是要确定考核的内容和时节点,各专业在实习任务书和指导手册中明确考核内容和时间点,并告之学生、企业指导老师和校内指导老师,不仅要考查学生实习表现和效果,还要考查学生职业素养、胜任岗位工作的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社会活动能力;三是考核必须量化,要求学生、企业指导老师和校内指导老师按要求逐项填写,不能只是终结性的语言。
强化企业参与顶岗实习是关键。[2]学校应积极呼吁国家完善顶岗实习的立法,建立企业培养学生责任机制,对接受实习学生的企业实行减免税收制度,建议当地政府对接受实习学生的企业实行财政补贴,鼓励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之中。只有建立了企业接纳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制度性保障体系、完善的法律体系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机制,使企业成为职业教育的主体,校企合作就顺理成章了。
顶岗实习应立足于本地,应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襄阳作为快速发展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产业种类进一步丰富,学校开设的专业绝大部分都可以在鄂西北地区找到相应的企业和岗位。各学院要加强与本地企业的密切合作,将眼光收回到本土,在家门口做好文章,深挖实习岗位,实现一个企业容纳多数量、多专业的顶岗实习生,合理调配资源,提高顶岗实习集中度。一方面方便学生管理,提高实习质量;另一方面也为实现“产业襄阳”目标助力。
顶岗实习必须实现学校和企业双赢,只有这样,才能合作长远。一是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培养合格的企业需要的人才。企业愿意接受学生顶岗实习,主要原因是希望借此选拔它所需要的人才,如果此愿望落空,企业不会与学校合作,即使合作也是应付差事。二是提高教师服务企业的能力,教学之余,教师可以为企业解决技术、管理的难题,为其生产经营提供技术支持,让企业感到在合作中受益或不能离开学校,从而密切双方合作关系。三是安排实习应考虑企业用工需要,实行旺出淡归的弹性顶岗实习时间,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共益的效益最大化。四是要经常与实习企业沟通、联系,组织召开校企座谈会、校内外指导教师联谊会,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指导生产经营管理,定期邀请企业领导及相关职工来校参观交流,建立相对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
[1]王忠孝,刘鹏.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248-248.
[2]秦宗槐.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存在问题解读与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5):243-24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