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时间:2024-07-06

李 萍,章 伟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0)

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作为创业教育的指导,创业教育的实践开展还不够充分,也没有太多的实践经验可供借鉴参照。因此,探索和研究学生创业能力以及社团创业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

一、学生社团构建创业教育的可能性

1.学生社团有助于创业思想的萌发:创业思想的形成是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第一步。高职社团是学生创业精神萌发的重要阵地。学生社团是由一群拥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自己组合在一起的组织,在共同爱好的趋使下,彼此之间更容易进行沟通交流,这样轻松的氛围能够使更多的创新性思维迸发出来,激发彼此之间的创业激情,形成良好的氛围,为创业思想的形成创造条件。

2.学生社团有助于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是一种核心能力,其形成需要学生有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课堂教育是一种单向被动的教育形式,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使得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输入,而缺乏主动应用知识的能力。社团自身的独立自主性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可以自由地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从中获得乐趣和成长。社团在活动中自由开放的形式,更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愿主动地投入到其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力求实现与众不同的效果。这种学生社团的自由性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3.学生社团有助于形成稳固的创业团队:如前所述,学生加入社团是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对某一事物有共同的追求而聚集在一起的。因此,社团的形成是一个奔着共同奋斗目标而去的组织。而一个社团要在竞争中生存发展,负责人需要有良好的组织、协调、掌控能力,对于社团团员来说,要使社团取得成功必然需要大家齐心协力,要能够顾全大局,富有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协作更是必不可少。只有社团队员之间彼此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才能使社团成功发展,同时成员自身能力得到提高。一个运作成功的社团就是一个稳定的创业团队的雏形。

4.学生社团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社团本身可以看作是一个小型的企业雏形。社团活动因其主体的参与性、活动的实践性和组织的社会性而具有实践和教育的功能。每次举办的各种社团活动,从策划、组织、开展到后勤服务,全由学生操作,能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个性潜能、素质和修养。[1]通过社团活动,能够使学生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对自己创业更有信心。在实际社团活动中,为了使社团运作更为成功,社团成员自然会想方设法为社团发展提供创新思想,而这些思想的形成需要学生融合企业先进管理理念、信息搜集、资本运作等各方面知识。而将这些思想投入到实践活动中,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熟悉理论,同时学生也在综合运用这些理论的过程中提高能力,拓宽视野,加速自身社会化进程。

二、学生社团创业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

1.学生社团建设经费缺乏,社团活动难以开展:经费是社团正常运作的前提,对于创业型社团建设来说,没有经费,创业活动更无从谈起。社团经费主要来自于学校团委划拨经费和企业赞助经费,以及社团成员的会员费。学校经费和会员费资金数目少,一般只能维持社团日常运作。要开展大的创业活动必然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而这只能靠企业赞助,但是企业赞助往往伴随严苛的条件,这显然限制了社团的自主发展。

2.学校对创业社团的指导不足,使学生社团的创业活动缺乏明确方向,很难深入进行下去:学校对创业指导不足一方面表现在指导老师配备上,指导老师在创业教育上缺乏专业性,无法为社团提供积极有效的建议措施;另一方面,指导老师对工作重视不够,并没有意识到自身工作对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常常流于形式。缺乏指导的学生只能依靠自身摸索,而这极大增加了学生社团创业活动的难度,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3.学生社团内部管理不够,自身创业能力有待加强:学生社团是学生自主组织的,社团成员只是基于共同的兴趣聚在一起,因此社团内部往往缺乏有效的组织形式。社团组织结构松散,机制不健全,成员分工不够清晰,无法形成专业团队。缺乏凝聚力的社团,也缺乏创新活力,使社团无法形成积极向上的创业氛围,更不利于对自身创业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社团创业能力的途径

1.学校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加大对学生社团,尤其是创业型社团的支持力度,为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强力支撑:一方面,在教学上学校需要多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为学生创业能力提供理论基础。学校可以面向全校学生进行创业理论教育、相关专业课程中增加成功创业的案例分析等,为学生储备创业的理论知识,学生再将所学到的创业理论投入到社团创业实践活动中,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对理论的认识,增强自身的创业能力。另一方面,在师资上学校应该加大投入,增强社团的创新活力。提高创业指导老师的专业能力,选择专业素质强、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做社团的专业导师和管理导师,为社团提供最及时有效的专业指导。最重要的是,学校需要加大对创业社团经费支持力度,为学生能够顺利开展创业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

2.学生社团自身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增强自己的创业能力:社团要借鉴企业化运营方式,实施“社会性企业运作”。[2]学生社团在保持自身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寻求自身发展的创新方法,将企业运作模式和商业运营手段融合到社团中,为社团带来新理念,培养社团成员的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社团在进行创业实践活动时,要紧跟社会需求,设计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实用计划。学校应积极鼓励社团成员参加各种创业大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促进学生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创业理念。[3]

3.加强与社会实际的联系,社会与学校一起为社团创业搭建社会实践的平台: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实践,学生需要通过走向社会的创业实践活动,才能使自身创业能力得到真正市场的检验。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名企校园代理、校内创业、校外专业协会和学校平台,共同构筑校企联合办社团的创新体系,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结果。

[1]丁建洋.高校学生社团对学生个体发展价值的研究[J].云南教育,2003(3):44-48.

[2]王贤国.浅析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4):90-91.

[3]樊立三,李新瑾.基于高校社团建设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12):34-35.

[4]胡业宇,张超.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调查与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31-13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