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张 皓 ,张卫娣
(1.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 洛阳 471003;2.湖北文理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53)
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中日贸易关系及人员往来越来越密切,企业中不但对日语人才的需求量逐步增加,同时也对人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所以,想要培养出一批具备良好日语能力的人才,不但需要让学生掌握本土文化,而且还需深刻理解日本文化精华。但是目前,高校在进行日语教学时,情况不容乐观。随着扩招的开展,高校中日语专业毕业的学生人数增多,就业越来越困难,同时,很多企业无法招聘到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才。尽管最近几年各大高校已经强化了日语教学,但是依旧停滞在对听、说等方面,没有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下简要针对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2003年正式出版的《大学专业日语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该阶段主要以提高学生的日语能力、日本相关综合知识以及毕业后的工作能力为目标。因学生毕业后从事日语相关的工作机会较多,因此,培养学生国际环境下的适应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工作中不仅是需要较高的日语能力,还需要跨文化交际能力。即便是两个中国人之间用中文交流的时候,也可能存在不能很顺畅沟通的情况,因而跨文化交际的难度不言而喻。人类交流的目的并非单纯是为了交流,而是为了日常生活、工作、信息的获取、娱乐等社会文化活动。跨文化交际也可以说是以商务活动、文化、友好等为目的。因此,在高校的日语教学中我们要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另一方面教会学生通过跨文化交际将来可以实现什么。在2008年版的《大学日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关于授课内容的教学指导方针又添加了新的内容:即大学的日语教育课程需要在重视日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同时,加深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者通过课程学习,能够接触日本、体验日本文化,根据中日文化的比较,可以发现二者之间的异同,以求达到让学生意识到文化的多样性和普遍性,最终通过跨文化交际培养学生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社会活动能力。
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一个很大的研究领域,在国外也已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发表了很多高水平的论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观点来看,很早以前跨文化交际就在日语教学中存在,并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我们在高校的日语教学中一直都聘用日籍教师进行教学,日籍教师课堂内外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就已经形成了跨文化交际。通过与日本外教的跨文化交际,学生学到了正确的日语发音,掌握了语调,了解了日本国情,学到了标准的日语。合作教师平时和外教交流也属于跨文化交际。各高校的日语教学中有如下一些跨文化交际形式,对日语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如:通过课堂内外活动和日本人进行跨文化交际;通过在日企的实习、社会调查、翻译等和企业内的日籍员工进行了跨文化交流;通过听日本专家的讲义和日企员工的演讲进行的跨文化交际;利用QQ、MSN、邮件、短信、电话等方式与日本人进行的跨文化交际;通过研讨会等与日本人进行的跨文化交际;通过访问日本在日本国内进行的跨文化交际等等。以上这些跨文化交际活动对日语教学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提高了日语教师和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加深了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增强了相互理解和信赖,锻炼了对异文化的适应能力等等。但是在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尚存在一些问题。
在目前的日语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能把日语的教与学从语法体系中解脱出来。总是以牢记发音、语法、词义等为中心。但是,众所周知,语言存在的根本意义在于它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但是交流又不单纯是靠语言就可以完成的。还包括肢体动作、姿态、说话人双方的距离、服装等外在的一些信息。所以,我们必须强调:语言是这些交流方式中的一种而非全部。不能误以为一旦学习了语言就可以进行交流。目前各高校的日语专业都聘请日籍教师担任日语外教,因而在各高校的日语教育中也就自然形成了跨文化交际的场所。比如中日教师之间的交流、日语外教和中国学生之间的交流等等。通过这些年的日语教育和聘请日籍教师的经历,发现有如下一些问题。比如因价值观的不同,考虑事物的出发点不同;国别意识强;日语教育中跨文化交际意识不足;因性格不同而很难真心地交流;因语言表达水平有限而造成误解等。
对于非语言交际来讲,文化有着重要影响,相同的动作,如果文化背景存在差异,则其所代表的含义就可能存在差别,甚至完全相反。在交际期间,人们经常会依照本国的习惯与传统来理解并认知对方非语言动作中的内涵,从而经常出现误解,影响了交际的质量及效果。因为非语言的动作通常反映的是人们的态度及情感,因此,非语言交际的差异较语言差异更容易引起文化冲突,同时语言越流畅,因为文化差异所引发的冲突越严重。文化及很多非语言动作都是后天养成并且延续下来的,历经了长时间的累积与沉淀,形成习惯。很多非语言的动作都是在特定的文化、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所以,唯有深入了解并掌握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同时良好地应用此种差异,才可以确保交际过程的通畅、顺利。
在应用非语言进行交际期间,文化差别大致分为以下几方面:其一,文化背景的区别造成同一行为的非语言动作所传达的含义不同;其二,文化背景的区别造成了同一件事所表现的非语言存在不同。例如:在接受礼物时,中国人习惯用双手接取礼物,然后在客人离开后再拆开礼物盒,从而表示对他人的尊敬;但是在日本,他们会直接当面拆开礼物,同时进行赞美,表示感谢;其三,日本非语言行为的形成有其特定文化背景。对于日本人,他们长时间生长在单一的语言、民族、人种、宗教社会内,对社会、自然、文化的认知大致相近,并且思维习惯、心理、传统风俗等也差不多一样。在此种相似度较高的环境下,日本人在交际期间并不需要应用过多的话语,仅需简单的动作就可以明白对方的意图。在日本,非语言交际有着极为关键的功能,包含的行为有:手势、表情、眼神、距离、空间条件等。所以,认知并深入了解日本的非语言特性是极为关键的,能够防止因为误解而造成交际矛盾。
在教学时,教职人员要善于利用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课程讲解,并且开展非语言教学。场景教学法、对比法等都是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授课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建一种交际场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学习内容。在活动期间,教师要求学生对话得体、准确,并且指导学生尽可能依照特定的场景合理应用非语言动作。然后教师针对学生们的表演进行点评。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点,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期间,教职人员还需要重点为学生们介绍关于日本文化的内容,使学生们认知到中日文化及价值观、思维形式等方面的差别,更好地帮助学生适应交际差异,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多媒体技术的发达,多媒体教学也日趋普遍。因此对于日语教师而言,掌握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定期为学生播放一些影视作品赏析,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正宗”的日语,增强学生的语言交际才能,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观察到日本人的动作、手势、表情等非语言的行为,提高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能力。在影视作品内,包含了很多教材中没有提到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选用一些非语言活动较丰富的影片情节或者内容,带领学生共同赏析、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专门设定非语言的模块,实施非语言的教学,增强学生对非语言的认识。也可以定期开展一些非语言交际的讲座,引导学生收集一些非语言的资料,从而加深记忆,为学生以后学习及工作夯实基础。
研究证明,在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下,跨文化交际氛围的缺失是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要给学生创造交际氛围,让他们完全沉浸在日语交流的环境中,克服母语的思维,采用角色扮演(ロールプレイ)、模拟体验(シミュレーション)等方式进行跨文化交际训练,培养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和文化认同感,加强实践活动的开展,如日语演讲比赛、日语角、日语知识竞赛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日语学习能力,让扮演者能更深刻地理解日本的民俗以及文化观念,加深记忆。学生积极主动参加这类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语言和非语言能力,从而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通过多年的日语教学,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日语教学正因为重视了传统的语言知识的学习,以培养具备日语运用能力的人才为目标,才造成了培养出来的日语人才缺乏对日本社会以及日本文化的了解。但是为了应对全球化,我国的日语教育政策已经逐渐开始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日语教师的我们,应该在进行日语课程教学时,重视跨文化交际的效果,深入对跨文化交际进行研究,运用多种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1]鳥飼玖美子.異文化間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学への招待[M].東京:みすず書房,2011.
[2]小川芳男.日本語教育事典[M].東京:大修館書店,2000.
[3]水谷修.21世紀の日本語教育はどのように」[J].全国日本学士会,2004(12):14-1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