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地方院校学生素质现状及培养策略探索

时间:2024-07-06

陈 艳

(荆楚理工学院 思政课部, 湖北 荆门 448000)

现代大学的基本职能主要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人才培养是大学的基本职能。[1]地方院校将其培养目标确立为培养具有一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基层并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专业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基层型大学有别于学术型本科高校,它更强调实践性、应用性和专业性;也有别于高职高专院校,它要求学生具有较为宽厚的学科基础和适应性较强的知识平台,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2]并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3]大学生素质是由价值系统和知识系统融合在一起的开放系统,是一种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能力。[4]地方院校学生应该具备以下几点素质:具备科学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良好的道德素质;具备深厚的科学文化素质;具备注重专长、兼顾广博、勇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素质以及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

一、学生素质的现状

目前,地方院校生素质状况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价值取向多样化

首先,在人生的目的上,有的大学生认为:什么理想不理想,达到自己的目的就是自己的理想。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人生目的不明确,在人生理想的确立过程中,偏重于物质利益的追求,较少考虑精神世界的追求,对社会缺乏大学生应当具备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另一方面,在人生的价值上,有的大学生表现崇尚拜金主义,重索取轻奉献,重金钱轻道德,追求享受安逸的生活。再次,在人生的道路上,一些大学生我行我素,组织纪律性差,作风散漫,集体观念淡薄。其核心就是以个人为轴心来考虑自己的得失,指挥自己的行动。按照他们的思维逻辑,就是人活在世上就要为己,认为这就是人的属性。

(二)大学生知识学习功利化

地方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的渴求欲望逐渐降低,很多学生将学习看成一种负担,对专业的学习显得漫不经心,更没有足够动机学习专业之外的知识。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知识的欠缺,使得很多学生书写能力、表达能力不佳。而文科大学生缺少一定自然科学知识,知识结构趋于单一。由于基础差等各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和英语水平也不够理想。[5]

(三)自主创新、实践能力弱化

中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强的原因可以追溯到我国的基础教育。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但其贯彻实施的时候总是受到重重阻碍。大部分学校还是未能从传统灌输知识的模式中走出来,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标准答案的限制下放弃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创新意识也就慢慢地消退了。由于受传统教育中注重间接知识传授模式的制约,大学生实践的机会并不多,其实践能力也大受影响。

(四)身心状况亚健康化

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9岁至22岁的大学生群体,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呈下滑趋势。目前,仍有较大部分学生每天无法完成体育活动1小时的目标,也缺乏锻炼身体的习惯和意识,也有的学生没有掌握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也日趋明显,不少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是客观评价自己,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采取逃避问题的态度,或者是消极颓废地自暴自弃。[5]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首先,由于网络内容的公开性和复杂性,全人类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汇集在网络上,供世界网民任意浏览,这些内容既有东方的又有西方的,既有积极地也有消极的。而大学生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以及心理并不不成熟年龄阶段,网络内容的鱼目混珠会对大学生的道德产生巨大的冲击。例如西方传播其价值取向、文化的片面性,对大学生的思想渗透性很大。而网上与日俱增的犯罪现象,暴力,色情信息,也会给大学生产生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这些信息的泛滥化会使大学生对社会产生消极的心理反映并且使得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面临巨大的挑战。另外我国市场经济的消极方面也带来了人们意识方面的变化,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思想充斥在大学生的四周,使得大学生们的思想中不经意间就受到了影响。

其次,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得能进入大学的学生越来越多,地方院校的学生由于其录取批次、生源构成及所学专业的技术性和应用性等原因,学生的整体素质偏低且良莠不齐。在学习中存在着上课迟到早退、缺席、课堂纪律较差、抄袭作业、课余泡网络、考试作弊等不良行为的现象。因此,从根本上说,地方院校学生素质整体呈现不尽如人意的现象。

最后,在强调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道德修养方面的培养。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服务型的第三产业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绝大多数基层型院校为了提高本校的就业率和招生人数,在强调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而忽略了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

三、学生素质培养的策略

(一)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德育在各级各类的教育中都具有统摄性。地方院校的学生因为在整个受教育的体系中总是在受着各种各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少人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了一定的排斥和叛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改善教育方法。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教师应改变以往理论灌输的教学方式,要学生讲所讲的理论与社会现状结合起来,真正理解理论并进一步的转化为行为。应鼓励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且不应该将理想局限于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应提升至道德理想和社会政治理想,并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只有具有远大理想的人才能拥有在实现理想过程中克服各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在校园活动的展开过程中,多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紧密结合社会生活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去讨论,这种教育并不是口头的说教,通过组织辩论、演讲等形式,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体会社会与自身的关系,贯彻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

(二)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

针对地方院校学生的知识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方面,首先是要重视专业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学生获得各种理论知识的保证,地方院校应强调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注重对师生进行纪律教育,保证课堂的正常进行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确保教师和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在课堂中;其次是要注重选修课的开设,不同专业的学生应有选择地开设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都应占据一席之地,能让学生在学好本专业课程的同时能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或者是自己学科领域必要的知识结构的补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例如,可要求理工专业的学生选修相关人文学科,而人文学科的学生选修基本的理工学科等;除此之外,计算机技术、英语等语言工具,以及相关的经济法律知识的学习也是当代大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方面,在系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让学生在学校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为进入职场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培养和提升大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及创新实践意识

为了培养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各级各类学校都应让学生不仅仅注重间接经验的学习。对大学生更应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转变授课模式,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创造的兴趣。特别要重视学生的见习和实习工作,这些工作是中国基层型大学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的重要机会,在此过程中如果学生出现了转化困难,还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并且主动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为此,在学生见习和实习前应从思想上引起学生的重视,在方法上给予指导,在行为上给予鼓励。除了规定集中的见习和实习外,还应让大学生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做好计划和安排,不让这样的活动流于形式,提升实践活动的效率,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以及组织能力。

(四)了解和关怀大学生身心健康

身心的健康不能顾此失彼,既要文明其精神,又要野蛮其体魄。我们提倡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和基本的体育锻炼技能的掌握显得十分重要。学校可以采取体育技能竞赛的方式激励学生自主参加锻炼,更应该把体育锻炼落实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身体是自己的,应该在青春年少的时候就注意保持身体的健康,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首先要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让学生学会自我诊断,自我疏导,当在心理方面出现问题自己无法解决时,有主动向心理咨询机构求助的意愿,让心理问题及时得到疏导。其次,要多关注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情绪,教给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的方法,避免不良情绪持续时间过长。最后,应多开展多种类型的讲座,有针对性地指导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做好职业规划,如何就业等,使学生在在大学期间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1]谢凌凌.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困境与转型理路[J].现代教育科学,2012(2):74-77.

[2]王前新,刘欣等.新建本科院校运行机制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1.

[3]孙泽文.中国特色基层型大学特征、定位与发展思路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31):20-24.

[4]李铁范.大学生素质培养的社会意义和社会标准[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117-120.

[5]袁凯峰.刍议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缺失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8(8):125-12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