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周惠斌,杨鹰,刘家良
新形势下研究生“党团班”创新模式的实践研究
周惠斌,杨鹰,刘家良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5)
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有效协同工作是加强研究生发挥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是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的创新举措;同时,也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对于“双一流”建设使命的模式探索。从研究生班级基层管理的现状分析着手,探索研究生“党团班协同工作组”的工作模式,从研究生班级建设的具体情况出发,就其工作模式、制度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研究。
研究生;党团班协同工作组;创新模式;制度建设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对于新一代青年人给予了极高的期许。高校应顺应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浪潮,勇担使命,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新的培育模式,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形态和功能,履行好立德树人的重任。其中,作为高层次专门人才代表的研究生群体,是一个复杂而又相对成熟的社会群体[1]。相对于本科生,因研究方向、课题项目、学缘兴趣等因素,研究生教育呈现出自主性、分散性以及多元性等特点[2]。因而,在其培养管理工作中更应加强和发挥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性作用[3]。然而,党支部、团支部、班级等组织作为研究生发挥主体作用的重要组织依托,还存在凝聚力不强、制度不健全、骨干作用不突出等问题。为此,笔者结合研究生党建工作的要求,并依托教育发展的需求,拟以班级为单位建立新型的管理模式——党团班协同工作组。
研究生“党团班协同工作组”是指研究生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联合成立工作小组,共同参与、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协同管理支部与班级的各项工作。研究生具有优于本科生的组织条件,党员比例远高于本科生。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大部分省份的高校研究生党员比例超过50%[4-5],建班初期就能将党支部建立在班级上,即研一开始班级就能在“党团班协同工作组”模式下运行,使得班级建设更加系统化。该模式可以集中学生干部力量,使支部及班级工作效率实现最大化,达到“1+1+1>3”的效果。这种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管理模式转变,是对于持续深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初步探索,是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次有益尝试。
研究生开学初期,经党支部选举产生党支部支委,党支部主持选举产生班级团支部支委及班干部,在此基础上联合成立班级“党团班协同工作组”,全面负责党支部、团支部与班级的各项工作开展。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以团支部为主导力量,以班委会为排头兵的模式,见图1。
党支部是班级建设的领导核心,对班委会、团支部的领导形式是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党支部要学习好、承接好十九大提出的新论断、新目标、新任务,落实学校的各项思想政治政策,把握好班级建设主旋律,出好思路,管好干部;按期召开支部民主生活会,充分发挥党支部对班级的领导作用;结合党员民主评议对“党团班协同工作组”成员进行干部考核,形成意见作为优秀研究生干部等各类干部评优重要参考依据;同时,通过协助班委组织全班同学参加相应的集体活动,及时准确地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学校的相关政策在班级中贯彻落实。
图1 研究生“党团班协同工作组”模式职能分工模型
团支部是班级建设的主导力量,主要负责做好团员的组织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是培育大学生诚挚勇敢的品德、专注严谨的求学态度的中坚力量。随时掌握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积极发展新团员,认真完成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的推优工作;同时,做为党支部与班委间的桥梁,指导与帮助班委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对班级各项政策及活动进行落实。
班委是班级建设的排头兵,是支撑高校早日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细节实施者。班委负责制定与实施班级的工作计划,主持好班级教学、科研和其他日常管理工作,协助党支部组织班级同学参加相应的学习活动。在日常工作中班委要接受党支部的统一领导,充分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方针,同时也要接受团支部的指导意见,与党支部、团支部积极配合,群策群力。
对于班级事务,属于党务范畴的由党支部书记负责推进,属于日常行政范畴的由班长负责落实。在研究生“党团班协同工作组”模式下,党支部、团支部、班委各司其职、群策群力、协调组织,最大限度地自主运行,以调动研究生教育、管理与服务的自发性,使其主体作用得到彰显。
不同于本科生,研究生在学习、生活上具有更多的自由性、自主性。以中南大学为例,一般来说,每名辅导员要负责的研究生大概有300~500名,涵盖了由硕士研究生至博士研究生的各个年级及各类专业。无论是学习生活上的差异性还是科研活动的流动性,对研究生的管理都无法照搬本科生规范统一的管理模式,这给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因此,为了将研究生日常管理工作精细化、制度化、程序化,在班级“党团班协同工作组”模式下,可以根据导师、课题组、寝室等因素,将班级全体同学进行合理分组,每位“党团班协同工作组”成员负责联系一个小组,见图2,负责对所联系同学进行消息传达、离在校情况统计、心理排查等工作;积极收集班级同学对班级或学院的要求/诉求,并反馈给学院。这种模式成功打通研究生学生工作的毛细血管,使基础性的管理工作更加扎实有效。有效的管理模式是学生工作开展的良好开端,是学生凝聚力的重要来源之一。无论是一流大学还是一流学科,都必然以学生管理工作为基础。根基稳,风气正,则一流的发展理念得以形成。
以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某研究生班级为例,见图2。研一开学初期经选举产生12名研究生干部,其中党支部支委包括党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团干部包括团支书、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班干部包括班长、副班长、体育委员、心理委员。全班共44名同学,根据导师、寝室等因素,将班级全体同学分为10组,由10名“党团班协同工作组”成员负责联络3−4名同学,负责对所联系同学进行消息传达、离在校情况统计、心理排查等工作。在这种工作模式下,该班级获得校级、院级等多项集体荣誉,成绩斐然。
图2 “1+N”互联络工作模式
一套完整有效的工作机制离不开制度的规范,两者是相辅相成的[6]。为了使研究生“党团班协同工作组”模式在运行中有据可查,有章可循,也应建立一套完善可行的制度来指导其工作。在制定相应制度时,应秉承着科学、合理、系统、规范的原则[7],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
班级民主制度是班级成员充分表达自己意愿、主张的制度保障,其运行模式就是通过学生全员参与实现组织民主和决策民主[8]。班级民主建设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加强班级成员的民主建设意识,每一位班级成员都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明确研究生“党团班协同工作组”的民主选举制度;二是班级事务民主决策。对于涉及同学重大利益、大多数同学利益或是有关班级建设的事宜,研究生“党团班协同工作组”应组织收集全班同学的意见及建议,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班级全体成员对班级事务进行商讨与决策。班级民主建设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班同学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使得研究生“党团班协同工作组”拥有最为深厚的群众基础,有利于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班级氛围的和谐,也有利于每一位同学的全面发展。
培训交流制度是研究生“党团班协同工作组”高效协同运转的前提。教育培训可以采用两种形式:一是“活动式”教育。在研一开学初期,可以对每个班级的“党团班协同工作组”开展团体辅导教育,使团队成员尽快彼此熟悉,形成工作默契。二是“正规式”培训,依托骨干素质培训基地,对研究生“党团班协同工作组”进行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培训。集中学习交流制度即各班定期召开主题交流会并做好记录,每次交流会轮流由“党团班协同工作组”成员组织策划。学习交流制度一是增强“党团班协同工作组”的内部凝聚力,二是创新形式、丰富内容,为每位成员提供展示自己、锻炼能力的平台。
为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团班协同工作组”在学生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在研究生国家奖助学金评定、困难补助申请、学年总结评议、入党推优以及各类个人评优等事务中,可建立健全研究生“党团班协同工作组”的工作考评机制,将其形成的推荐或鉴定意见作为重要的参考意见。
以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为例,“党团班协同工作组”负责对各类困难补助申请者进行初步审核并形成推荐意见;负责组织实施研究生学年鉴定,并填写班级考核意见;对于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等各类个人评优,“党团班协同工作组”负责征求班级民主意见,并进行考核推荐,以120%比例上报学院等。该系列措施极大地增加了研究生评奖评优考核工作的可靠性、全面性,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组织的力量,解决了研究生管理工作中的分散性、流动性等问题,为研究生管理工作降低了难度。
管理模式的创新是一所大学成功与否的重要评判尺度,也是一所大学得以持续发展的动力。中国高等教育能否在世界一流大学教育中立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在管理制度上有没有一流的创新精神。在研究生班级中实行“党团班协同工作组”的新型管理模式,既能突出党支部、团支部及班委会各自的功能优势,又能激发学生骨干的工作热情。班级干部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有利于各部门的协调分配,培养和谐高效的工作习惯,使新型的学生管理模式形成良性循环。
2016年12月7日至8日,***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现阶段,在研究生的管理过程中,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之间的活动彼此独立,各自有各自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党支部活动仅限于支部内,与班级同学形成两个少有交叉的集体。同时,很多研究生党员骨干错误地认为,研究生支部的工作仅在于发展研究生党员以及做好预备党员的转正工作[9]。通过在班级中建立起“党团班协同工作组”,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协同工作,对班级同学进行管理,大力贯彻群众路线,班级凝聚力逐层渗透。进一步强化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支部党员在同学中发挥模范作用,加强党支部在班级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团组织在研究生的自主管理组织中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大多数研究生团支部沦为班委的附庸,甚至名存实亡。在研究生“党团班协同工作组”模式下,团支部可借助党支部、班委会的力量,通过各类团学活动的开展,加强研究生团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完善团员的队伍建设,深入挖掘新时期团组织的潜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保持其积极性,推动研究生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同时党支部也应主动发挥指导作用,与团支部保持沟通,及时了解团员的想法与需求,把握思想动态。
研究生具有一些不同于本科生的群体特征:学生来源构成复杂,班级概念弱化,集体观念相对薄弱等。班委会成员在处理上传下达的日常事务之外,很难再有精力加强与创新全班同学的班级管理工作。通过在研究生班级中建立起“党团班协同工作组”及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班委会便能成功解决班委成员少、班干部责任不均、凝聚力不强等问题。同时,集中班级所有学生骨干成员的力量,丰富班级活动内容、创新班级活动形式、发挥党支部与团支部成员在学生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10]。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1],就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教育及管理制度注入时代性。依托“双一流”建设目标,不断对高校体制机制进行改革与完善,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有效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团学组织及班级建设。建立研究生班级“党团班协同工作组”,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在研究生思政教育中的榜样作用。不断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着力立德树人,坚定伟大复兴梦想,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努力。
[1] 张利民,王永杰,王怀东.研究生德育社会化问题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4(4):50-52.
[2] 颜伟韬,任立品,李平路,等.研究生班级建设与导师制相结合的探索研究[J].高教学刊,2016(4):19-22.
[3] 石共文,任慧敏.培养机制改革下的研究生教育管理网络化探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3):26-28.
[4] 谭泽春.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36):137-139.
[5] 于贵宝,袁杨,谢家建.新形势下研究生党员的培养与教育管理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249-250.
[6] 闫亮亮.浅谈高校班集体党团班三个组织整体化建 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1):66-68.
[7] 徐阳.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小组)、班委会、团支部三位一体的班级建设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
[8] 陈一远.高校辅导员与班级制度建设[J].工会论坛,2007(6):94-95.
[9] 陈捷.对加强研究生党员骨干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2(9):57-59.
[10]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1号)[Z].2010.
[11] 张炼.***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G645
A
1674-893X(2018)03−0104−04
2018-03-01;
2018-04-05
周惠斌(1989—),女,湖南常德人,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杨鹰(1976—),男,辽宁西丰人,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刘家良(1999—),男,河北唐山人,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道路与铁道工程,联系邮箱:galelau@qq.com
[编辑:胡兴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