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科类专业教育融合课程的构建与实践——以“现代生物技术前沿与创新创业”课程为例

时间:2024-07-06

余润兰,曾伟民,吴学玲,申丽、李交昆,刘元东



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科类专业教育融合课程的构建与实践——以“现代生物技术前沿与创新创业”课程为例

余润兰,曾伟民,吴学玲,申丽、李交昆,刘元东

(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帮助大学生有效地实现在专业领域创新创业的最佳途径。以“现代生物技术前沿与创新创业”课程为例,阐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课程的构建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融合课程的特色。该融合课程以“现代生物技术前沿”专业课程为依托,融入创新创业教育,通过“专题讲授+专题讨论+案例分析+创新创业策划+创新课题+创客空间”的教学方法,使该专业课程教学与大学生的科研创新指导、创业指导、就业指导有机衔接,突出学生基于专业教育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潜能的培养,提高大学生在自身专业领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从而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生物大学科;融合课程

近几年来,为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发展潮流,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方式,正逐渐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1]。为此,许多高校已经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程,设计和安排了一系列实训和实战环节,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内容涉及创业意识、知识、策略、能力、素质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操设计,还传授经营管理和相关综合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品质,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2]。

对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主要资本的大学生而言,脱离了专业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拥有专业背景基础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更具有成为未来新型企业家的潜力。将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在专业特点的基础之上,形成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理念,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紧紧抓住的主要原则。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帮助大学生有效地实现在专业领域创新创业的最佳途径[1, 3]。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是目前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研究的新热点。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网站报道了武汉理工大学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新闻[4]:①修订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要求各专业在课程体系中至少设置1门与专业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程、1个创新创业实践实训环节,每个学生在通识选修课中至少选修1门创新创业类课程。面向全校大三、大四学生开设“创业课程模块”,学生修读“创业管理模块”课程、参与创业实践活动,经考核合格,可以替代本专业相关课程学分。②搭建实训平台,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互联网+”创业大赛等系列活动,支持学生兴趣驱动的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建设学科综合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基地(创客空间)、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为学生在创新基地上开展创业训练与实践搭建支撑服务平台。③推进教学改革,丰富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试点探索“专业+创业”培养模式,先后开设“经济学+创业”“汽车服务+创业”试点班,建立全新课程体系,联合企业专家和创业成功人士共同组织各教学环节,着力培养创业型专业人才。

教育部网站报道的武汉理工大学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新闻,主要讲述的是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管理体系建设。构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课程,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趋势[5−8]。为此,中南大学开展了学科大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融合课程改革,“现代生物技术前沿与创新创业”是生物大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立项课程。

一、“现代生物技术前沿与创新创业”课程的历史沿革

本科生毕业后的去向主要是考研深造和找工作。多年来,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等专业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2016 高校毕业生765万,2017年大学毕业生有795万,2018年大学毕业生有820万再创新高。如何缓解大学生就业难形势,成为政府、高校、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现代生物技术前沿”是中南大学2012年版本科教学大纲为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专业本科生新增的选修课程,在大四第一学期开设。内容涉及现代生物技术各个领域前沿及其进展,附带对大学生考研深造的研究方向和可就业的领域进行指导,没有刻意与创新创业教育联系起来。经过多年实践,学生普遍反映在专业视野、就业与考研等方面受益匪浅,教学效果十分明显。以前,由于本科生对主干课程知识体系能够辐射到现代生物技术所涉及的众多领域的认识不足,生物工程系的一次性本科就业率(含读研、找工作)一直徘徊在85%-95%,但近几年来,生物工程系本科生就业率接近100%。

目前创新创业已成为时代发展潮流。对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主要资本的大学生而言,基于专业教育的创新创业素质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必不可少的素质。因此,为了适应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的紧密结合,挖掘和充实生物大类“现代生物技术前沿”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潜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有机地、深度地融入“现代生物技术前沿”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使该专业课程教学与大学生科研创新指导、创业指导、就业指导有机衔接,突出学生基于专业教育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我们整合“现代生物技术前沿”“创新创业教育”于一体,开设了“现代生物技术前沿与创新创业”课程。

二、“现代生物技术前沿与创新创业”课程内容模块的构建

(一)课程的目的与意义

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前沿与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结合专业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关注现代生物技术前沿动态,了解现代生物技术各领域研究与应用进展;要求学生结合现代生物技术前沿及其进展,结合专业实际与兴趣,明确就业方向,明确考研深造的科研方向,增强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精神,激发创新创业潜能,提高自身创新创业的素质与能力。

(二)课程内容模块构建的原则

依据“一核心四结合”原则构建课程的教学内容模块。一个核心原则是:以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内容为基础,以培养大学生基于专业背景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为核心,以锻炼和提高大学生基于专业背景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关键。四个结合原则是:①现代生物技术领域及学科交叉与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相结合原则;②现代生物技术前沿进展与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机会、创新创业方法相结合原则;③现代生物技术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案例与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过程、创新创业手段相结合原则;④创新创业实践环节与本科生创新课题以及生物工程创客空间相结合原则。

(三)课程内容模块的构建

原先的“现代生物技术前沿”课程是以生命科学、农业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生物医药技术、资源生物技术、生物材料技术、生物能源技术和环境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前沿作为专题内容,紧紧围绕生物技术前沿热点和发展趋势、国内及国外生物技术领域重大研发项目及其研究成果,面向生物技术及生物工程专业,以专题讲座方式呈现给学生,其目的是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就业提供指导方向,为学生继续深造奠定基础。

为了实现“现代生物技术前沿”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我们将原有的“现代生物技术前沿”课程的专题讲座内容和结构进行重新调整和组合,使之更适合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构建了六个专题教学内容模块:①基于生物学科大类的创新创业简要知识教育模块;②基于现代生物技术领域及其学科交叉的学生就业指导专题模块;③基于现代生物技术前沿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业机会专题模块;④现代生物技术前沿及其研究进展的创新方法与手段专题模块;⑤基于现代生物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创业精神与过程专题模块;⑥基于现代生物技术前沿的创新创业实践模块。

(四)课程的特色

1. 具有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特点

课程内容模块是以创新创业为主线,以现代生物技术前沿、研究进展和应用为支撑,在讲授现代生物技术前沿及其研究进展、讲授生物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同时,融入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机会、创新创业方法与手段、创新创业精神与过程的讲解,二者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可针对性地相互关联、相互呼应,相得益彰。相对于创新创业通识课程而言,有血有肉,学生兴趣盎然,更容易理解消化,有机地实现了生物大学科类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的深度融合。

2. 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

由于创新是创业的源泉,是创业的本质,因此,创新创业者在创业过程和社会实践中需要具有持续旺盛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就要求创新创业者必须与时俱进。“现代生物技术前沿”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与其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

3. 强化了大学生创新思维以及技术创新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20世纪初,美籍奥地利学者熊彼得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技术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这种组合包括:①开发出一种新的产品或者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②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③开辟一个新的市场;④获得一种原材料或制成品的新的供应来源;⑤实现一种新的组织管理形式。创新创业是指基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渠道创新等方面的某一点或几点创新而进行的创业活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企业的竞争已越来越依赖科学技术,强化技术创新已成为现代企业生产与管理的一股新潮流。由此可见,技术创新在创新创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就大学生而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其主要的资本。由于创新是创业的源泉,是创业的本质,创业者只有具有持续旺盛的创新意识,才能在创业过程中不断产生富有创意的想法或方案,才能不断寻求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新出路,最终获得创业成功。而现代生物技术前沿及其研究进展内容,更容易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现代生物技术前沿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过程及其成功案例的分析,更容易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理解创新创业的方法、手段与过程,增强大学生在其擅长的专业技术领域内寻求创新创业机会的能力,从而充分发挥其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创新创业中的潜能。

三、“现代生物技术前沿与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模式构建与实践

采用“专题讲授+专题讨论+案例分析+创新创业策划+创新课题+创客空间”的教学模式,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与实践。

(一)专题讲授与讨论

这里以就业指导专题与讨论为例。生物系本科主干课程体系为: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发酵工艺原理+生物产品工艺学+生化分离工程。原先,一些学生主观地认为其就业范围仅局限于涉及发酵的相关企事业单位,就业范围很窄;而考研学生则以择校为主,对研究方向的选择比较迷茫。通过讲授现代生物技术所涉及的众多领域及其学科交叉领域,通过活生生的例子,指导学生就业(含找工作和考研深造),使学生理解和认识到主干课程的知识体系可以辐射到生命科学、农业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生物医药技术、资源生物技术、生物材料技术、生物能源技术和环境生物技术等众多领域,这些都是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爱好选择的就业领域以及考研可以选择的研究方向。就以中南大学的学科交叉为例,介绍许多学院的一些老师(含生物工程系毕业的学生)正在从事与生物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如我们生物工程系就是在矿物工程基础上通过生物冶金研究而发展起来的,是教育部第一批设置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之一;信息院的生物信息学、化工院的生物制药、冶金院的环境工程(含环境生态和生物废水处理)、粉末冶金院及材料院的生物材料、地质院的生物矿化、采矿院的生物采矿等等,湘雅医学院中各院系更不用说,这些都与生物学研究相关。即使核技术领域,看似与生物完全无关,但很多人正在从事核环境下的生物效应和铀矿生物冶金研究。通过该专题讲授和讨论,同学们反应热烈,茅塞顿开,不仅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和就业范围,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二)基于专业前沿及其研究进展的案例分析

以现代生物技术各领域前沿、学科交叉、研究进展与重大成果案例为支撑,通过专业前沿知识结合创新创业知识的讲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理解和认识到如何进行创新思维、如何从中寻求创业机会;以现代生物技术前沿及其研究进展中通过方法和手段创新实现生物技术理论突破以及生物技术研发瓶颈突破的成功案例为支撑,讲授创新方法与手段对创新创业的重要性;以现代生物技术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及其创业成功案例为支撑,使学生理解创新创业过程,弘扬创新创业精神和品质。

例如,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青蒿素案例为例。青蒿素是从复合花序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植物中的倍半萜内酯含量低、黄花蒿植物来源有限。如何破解这些局限性?通过讲述国内外先后开展的青蒿素合成和分离提取研究历史、前沿及研究进展来讲述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业机会、创新方法、创新过程。

青蒿素的合成包括化学合成、生物合成以及植物组织培养来生产青蒿素。青蒿素生物合成的三个途径为:①通过添加生物合成的前体来增加青蒿素的含量;②通过对控制青蒿素合成的关键酶进行调控,或者对关键酶控制的基因进行激活来大幅度增加青蒿素的含量;③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来改变关键基因以增强它们所控制酶的效率。在讲授青蒿素生物合成的三个途径时,可以引入诸如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前沿及其技术,同时,结合讲授科学家是如何进行创新思维的、是如何进行方法创新的。

在讲授青蒿素提取分离时,介绍青蒿素提取分离研究进展,同时引入生物分离工程与技术前沿及进展;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来生产青蒿素是青蒿素研究的另一热点,可能成为大规模生产青蒿素的重要手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植物组织培养生产青蒿素的研究工作已做了不少,已经在青蒿愈伤组织、悬浮细胞、芽和毛状根等培养体系中进行了青蒿素合成的探索,由此可以引入细胞工程技术前沿及研究进展。结合分析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和青蒿素提取分离技术及其工艺创新,来分析如何寻找创业机会,理解技术创新创业过程。

(三)创新创业实践环节的构建与实践

采用“创新创业策划+创新课题+创客空间”的教学模式,实现创新创业的实训,强化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主动性、互动性和主体性。

1. 本科创新课题的交流与讨论

本科创新课题基本上是由大二、大三的学生申请,以大三学生居多。而本课程是在大四上学期开设,经过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参与本科创新课题研究的学生已进入角色甚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本科生对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过程都有各自的体会。借助本课程平台,通过平时成绩加分鼓励和督促本科创新课题组组长自作ppt,开展各本科创新课题之间的经验交流与讨论,强化学生参与创新的互动性、主体性。

2. 结合生物工程创客空间平台,开展创新创业实训活动

生物工程创客空间是中南大学批准的创客空间之一。该创客空间的组织机构和活动场地完善,并建立了相应的网站、QQ群和微信公众号,先后开展了创新创业宣传、创新创业企划、本科创新课题、学科竞赛、创业成功者讲座和创业活动等实践。

要求本科生结合兴趣与爱好,结合即将开展的毕业论文环节,查阅参考文献,撰写现代生物技术某个前沿领域及研究进展的文献综述,择优在课堂讲解;要求学生必须参与生物工程创客空间的创新创业企划,撰写创新创业企划书,并组织相互交流;要求学生至少参与一次以上的生物工程创客空间的活动。

3. 学生的课程成绩评定

课程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各占50%。期末考核成绩主要根据学生撰写的文献综述和创新创业企划书来进行评定。而平时成绩则主要根据平时课堂考勤、参与课堂讨论、制作与讲解ppt、参与生物工程创客空间活动等进行评定。

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使大学生从简单求职者、考研者向基于专业知识和兴趣爱好驱动的、个性化的、富有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者转变,甚至成为专业技术创新和创造就业机会的创新创业者,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也是“双创”时代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追求。

[1] 陈奎庆,毛伟,袁志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模式及实现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4(22):48-50.

[2] 王殿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一三五七”工作模式的创新应用[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8(4):110-113.

[3] 中国教育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如何融合发展[EB/OL].(2017-04-11) [2018-01-03].CERNEThttp://www. edu.cn/ xxh/xy/zj/201704/t20170411_1505584.shtml.

[4] 教育部新闻. 武汉理工大学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EB/OL].(2017-09-21)[2018-01-03]. http://www.moe.edu.cn/jyb_xwfb/s6192/s133/s200/201709/t20170921_314935.html

[5] 张曦,徐孝裕,管惟希,等.大学生创新思维提升与创业意识教育探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8):95-96.

[6] 刘艳,闫国栋,孟威,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育,2014(11):35-37.

[7] 张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机制−路径−模式[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0):28-32.

[8] 童晓玲.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G642.0

A

1674-893X(2018)03−0120−04

2017-12-25;

2018-05-28

余润兰(1965—),男,湖南冷水江人,博士,中南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生物冶金、环境微生物工程,联系邮箱:YRL715@sina.com

[编辑:何彩章]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