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文/佛山市禅城区机关第二幼儿园 林颖红
每到新生入园时节,我们都可以看到许多初次离开家里走进幼儿园的孩子,频频出现紧张、烦躁的情绪,甚至产生哭闹、抗拒上学或行为倒退等状况——这就是我们常见的“幼儿入园焦虑”现象。《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创设一个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因此,幼儿园需要从机制、环境、活动三个维度完善工作策略,以缓解幼儿入园焦虑。
1.构建“全园参与”机制,全员协助初入园幼儿适应校园生活。 幼儿园需要加强培训,让班主任、非带班教师、保育员、保健医生以及门卫、厨工等后勤人员都形成“全员育人”共识。全园教职员要集思广益,一起研究、制定与入园相关的晨间接待、家长接送、环境创设、一周安排、特别关爱措施、带班与非带班老师的分工配合等措施,以确保初入园幼儿在园内能得到“全天候”“全方位”的帮助。
2.强化“家园共育”机制,家园同向同步做好工作。 家长是帮助幼儿及早融入和适应幼儿园的学习、生活的重要引导者和伙伴。幼儿园通过家长学校、家长群等渠道,帮助家长科学认识孩子在初入园所遇到的问题,学习相应的处理方法。幼儿园把提高信息沟通的及时性、针对性作为突出位置,结合幼儿心理、行为“一日三变”乃至“一日多变”的特点,及时将幼儿初入园阶段每周、每日的具体安排告知家长,以便家长配合,形成育人合力。
1.由表及里了解每位幼儿。 要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行为特点、心理特征,观察、了解幼儿焦虑表象下可能蕴藏的情绪、身体、家庭等问题,准确掌握每位幼儿的个性化差异,针对他们的个性需求采取差异化的措施。
2.细致入微关注幼儿情绪。教师经常保持友善的态度和足够的耐心,给予幼儿安全感。当有幼儿出现情绪问题时,教师要学会“等一等”,暂停原计划的保教活动并给予幼儿适当的关注和关心,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的身上,转向到新的活动中,尽快加强幼儿安全感、满足感。
3.引导幼儿共同创设环境。 教师要增强幼儿对幼儿园环境的归属感、认同感,引导幼儿一起参与环境布置活动,一起营造“快乐之家”氛围。教师在课室的墙壁、区角、门窗等区域,有意识地布置幼儿感兴趣的绘画、玩具、场景等元素,让幼儿感觉到课室是家庭的延伸。
幼儿年龄越小,对心理环境的需求越强烈。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支持,让他们得到鼓励,体会被认可,增强自信,尽快融入新的环境和新的生活。
1.细致周密做好幼儿入园前的各项准备。在幼儿入园前,幼儿园应当提早与家长建立沟通关系,组织家长带幼儿参加“开放日”“体验日”等一系列亲子课程,以降低幼儿对幼儿园的陌生感和隔离感,并在参与过程中逐渐增加与家长分开的时间。
2.组织好温馨的晨间接待。“晨间”是幼儿与家长分开,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的关键时刻。教师在晨间接待时,要暂时扮演“亲人”的角色,给幼儿妈妈般的温暖关爱,让幼儿能够高兴地走进幼儿园。
3.开展形式多样的“玩中学”活动。教师要突出“直观”特征,把一日基本活动的相关要求绘制成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的图画,引导幼儿“看图识‘园’”,模仿学习在园的各种行为规范。教师可利用“听故事”“唱儿歌”等这些活动形成,把生活常识、日常行为规范编成小故事、儿歌,教给幼儿。
4.循序渐进培养良好的班级常规。 教师将养成“集体观念”作为缓解入园焦虑的关键元素。在幼儿入园的第一个月,就将班级工作的重点定为“常规培养月”。从培养孩子正确的活动、休息、交往、表达开始,再到培养孩子良好的就餐、午休、如厕等习惯。教师可借鉴用“五常法”标识管理的做法,将幼儿在园生活中需要记住的“节点”加上标记,用直观形象的标记提示、帮助幼儿掌握日常规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