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让“对话”在数学课堂中焕发生命的精彩

时间:2024-07-06

文/东莞市寮步镇凫山小学 钟婉秋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使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完成课题的学习和深入了解。在进行教学时,对话学习仅仅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组织的一种形式,而本质上依旧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将对话教学应用于学生的学习中,能够有助于展现整个数学环境的特色和课堂生态,对于开展教学活动来说,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一、展开对话提问,实现思维引导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一课时,笔者首先对小学生的实际思维能力与学习情况进行一个充分的掌握,同时提出一些与实际生活相符的数学问题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通过“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遇到过那些图形?”这种问题来鼓励小学生畅所欲言,将自己所接触了解的充分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为了激发小学生们的竞争意识,让小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比比谁见过的图形更多。在这种情况,小学生的兴致空前高涨,课堂教学质量变得越来越高。除此之外,教师还针对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大家回答得很不错,不过,除了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大家还能说出其他所遇到过的图形吗?”这个问题一经提出,使得小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在小组内纷纷开展讨论。由此可见,师生之间良好的交流与对问题的把控,可以充分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创设足够的对话空间,增进师生的情感

课堂心理空间环境又称隐性空间环境,代表着课堂对话教学实施的心理氛围。小学生具有情绪化的心理发展特点,因而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的心理环境建设尤为重要,以增加学生的心理适应程度。德国哲学家马丁·布伯指出,真正的对话是“从一个开放心灵者看到另一个开放心灵者之话语”,赋予了课堂教学中对话语言的效用意义,不再是简单的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谈话交流,而应是思维层面的激发与融合。以德国马丁·布伯的对话关系理论,从以下两个方向对其进行了分析:第一,在“我—你”关系本体的意义上建立对话教学环境,使得对话主体之间具有共生性。“我—你”关系本体理论阐述的主体之间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是一种相互平等、尊重信赖、和谐共生的关系。以此构建师生关系,需要教师传扬对话教学理念,认识对话教学的内在本质,转变教师角色定位。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舞台,展现学生的风采,培养新时代素质人才。

第二,提倡平等交往和开放生成的对话教学环境。根据马丁·布伯的观点,对话中真实意义的主体是“我”与“你”,是两者之间面对面心灵的沟通,有利于对话教学的有效展开。例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教学,加强多边互动,提倡合作探究,相互促进启发。

三、开展提问,促进对话教学

提高教师的提问和反馈能力,首先要让教师提升相关的理论素养,给教师提供学习提问和反馈的理论的机会,不仅能够提升提问和反馈在教师心中的地位,也为教师的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如提问和反馈的设计、时机、语言技巧等方面的理论,也可以通过组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理论提升。其次,加强教师的提问和反馈的实际锻炼,如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拓宽课堂提问和反馈的思路,通过讲课、磨课、评课等教研活动,让教师把提问和反馈运用于实际课堂,在不断的实际锻炼中提升其提问及反馈能力。最后,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提问和反馈能力做出合理有效的评价,使教师提问和反馈有明确的目标和操作方向,逐步提高自身的提问和反馈水平。例如,教师的提问需要针砭时弊。就是说让学生在听完理论课的基础上,积极地回答问题,对于刚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可以用“打弹弓”的方式,具体比如说学生们可以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射弹弓”,假设没有完全掌握解题方法,就代表弹弓没有打中。此种方式可以提升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成效,为今后开展对话式教学提供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借鉴。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开展多元的对话,构建合理的对话机制,激发学生的对话潜能,能促进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感悟。通过对话解决数学学习中的问题,而在对话的过程中,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都能得到提升。所以,为了建设有效的“对话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积极的对话情境,设置驱动性课堂任务等实践策略开展教学活动,以此推动生态课堂的发展和进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