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把握周长本质,让量感在课堂中真实生长

时间:2024-07-06

文/韶关市武江区田家炳沙湖绿洲小学 林其敬

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将量感纳入11个核心概念词之一。量感主要是对“量”的长度、大小、重量、面积、体积、时间等的感觉,类似乐感、数感一样,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但在抽象的周长概念教学中,许多老师会出现重周长计算轻概念理解的现象,对周长概念的讲解一带而过,导致后期在学习面积的时候经常与周长混淆,包括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分不清,导致量感不丰满,甚至很薄弱。鉴于此,我以“什么是周长”一课为例,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建立周长表象,深入周长本质,让周长量感在课堂中真实生长,让教学走向深度。

一、生活中感知,建立表象,获得周长量感

数学的量感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生活中,包装一份精美的礼物,到底需要多长的彩带,养殖户需要圈一块地养鸡,需要多长的栅栏,我们需要穿多长的裤子等等,从这些问题里,我们发现生活中处处孕育着量感的培养。因此,教学中可以创造机会与平台,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量、感知量,初步获得量感。如:“什么是周长”一课,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基于已有经验说说什么是周长,立足学生本位,接着通过让学生观察篮球场、运动场、岛屿一周的边线并说出一周边线的长度的过程,旨在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初步感受周长的本质属性,“周”指一周的边线,“长”指一周边线的长度。从而建立周长表象,让学生感受“周长”是一个测量的结果,获得对物体表面或图形边线长度的初步量感。

二、操作中体会,触摸本质,发展周长量感

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多元的动手操作活动,通过具身参与,让学生的身心“卷入”到学习、探究中来,丰富对“量”的体验,加深量感意识。如:“什么是周长”一课,教材安排了“描一描”“认一认,说一说”“量一量”的数学活动。借助“描一描”的动作表征,从任意图形(不规则)入手,让学生描出树叶(曲边图形)、数学书(直边图形)的边线活动,帮助学生直观感知,积累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接着让同桌间结合图形指一指,指出图形所描边线,然后说一说,分享什么是树叶的周长,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借助“认一认,说一说”的图形表征和语言表征,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周长,知道“一周”的含义,是指物体表面或图形的边线。再组织小组合作开展“量一量”的动手实践活动,测量出树叶(曲边)、数学书(直边)图形的周长,旨在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体会周长是一个数形结合的概念数值,是线段长度的结果,进一步触摸周长的本质。与此同时,也在丰富的操作测量活动中,加深对“量”的认识,发展周长量感。

三、游戏中孕伏,深入本质,强化周长量感

在“什么是周长”教学中,我设计了“变变变”的游戏,让学生利用一根长60厘米的细绳,变出一个周长为60厘米的图形。你能做到吗?请拿出细绳,自己试试吧!我们都知道周长的本质是测量线段长度的结果。因此,设计将长60厘米的细绳变成一个周长为60厘米的图形的游戏,接着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感受同一长度的细绳更多样的变法,感受数学的神奇之处,欣赏数学的美。本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与实践探究的过程,在玩中学,学中促进对周长的理解,体会线段长度与图形周长之间的密切联系,当学生意识到无论细绳如何变化围出不同的图形,其细绳的长度都是不变的,也就是图形的周长是不变的。这样,他们就有了用线围成面的感悟,从而帮助学生打通线段长度与周长知识之间的隔断墙,初步建立了学习测量其余图形周长的承重墙,在不断“围”与“展”的过程中反复感知60厘米长度的量感,深入周长本质,强化周长量感。

四、思辨中提升,把握本质,内化周长量感

周长是一个抽象的感念,仅一次、两次的感知、操作与体验,依旧无法很好的内化周长量感,因此,有必要开展学生的思辩活动,进一步把握本质,使量感得以显形。如在“什么是周长”中,我是这样设计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是一块长方形的土地,因用地需要被划分成两块,分别是1号地和2号地,你认为谁的周长更长呢?

为了更好地揭示周长的本质,避免对接下来学习面积产生干扰,我设计了这个思维“陷阱”,让学生在思辩中经历由错误到正确的修正过程,建立对周长更为清晰的认识,加深对线围成面,线在面上,面在线内的感悟,为区分面积与周长两个易混概念奠定基础,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周长的本质,内化周长量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